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金融/投资 |
重庆市环保投资对绿色GDP的影响 |
第648期 作者:□文/唐 鹏1 李 想2 时间:2021/1/1 9:48:17 浏览:241次 |
[提要] 采用1999~2018年重庆市统计数据,从能源利用效率的中介效应视角探讨环保投资对绿色GDP的影响作用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环保投资对绿色GDP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同时,能源利用效率在环保投资和绿色GDP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0.54%。这表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是环保投资影响绿色GDP发展的内在路径之一。
关键词:绿色GDP;环保投资;能源利用效率;中介效应
中图分类号:F205;F062.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9月22日
一、引言
国民生产总值(GDP)一直是普遍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然而现行的GDP核算方法不能体现出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造成的影响。为了克服这一缺陷,绿色GDP这一指标应运而生,该指标在传统GDP上计量了经济发展对能源、环境和自然资源等造成的影响,因而能够反映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经济考核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国家不断重视绿色可持续发展,重庆市政府也积极响应政策,并投入大量政策和财政支持,通过基础治污设施建设、环保监控站点设置和环保产业扶持等手段治污减排,为GDP的绿色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许多学者在研究国家环保相关项目时,都将环保投资作为切入点,因为环保投资就是国家和地方政府保护环境力度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有众多文献表明,环保投资对绿色GDP的增长存在影响。其中王普查等研究环保投资对绿色GDP的影响时发现,东部地区环保投资对绿色GDP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司毅洋发现不同类型的环保投资对西部地区绿色GDP均存在正向影响,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影响作用最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对于绿色经济增长拉动最弱。刘娜等使用VAR方法探究了陕西省环保投资与绿色GDP的关系,研究发现环保投资的增长对绿色生产总值有小幅度的影响,绿色生产总值的增长可以带动环保投资的增加。徐辉等将环保投资作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素纳入C-D生产函数,发现环保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有正的影响,此外经济建设投资、环保投资与劳动者工资也存在同步协调增长关系。胡海青等使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研究发现,我国环保投资增量与GDP增量间存在着可靠的协整关系。
从文献回顾结果来看,众多学者证实环保投资可以带动绿色GDP的发展,然而以往研究较少更为深入地探究环保投资对绿色GDP增长的内在作用机制。环保投资主要作用于环保、节能和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这些产业的发展均推动了当地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GDP发展的能源消耗量,从而降低单位GDP发展的环境损耗,促进绿色GDP的增长。因此,本研究从能源利用效率视角探究重庆市环保投资对绿色GDP的影响,探讨环保投资对绿色GDP增长的内在作用机制,为绿色GDP发展理论提供虚拟的视角,并为当地政府环保项目建设提供决策上的建议。
二、数据来源及变量
(一)变量定义及处理
1、因变量是绿色GDP。参考廖明球和杨缅昆等学者以及2004年国家出台的绿色经济核算方法,使用自然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治理成本核算方法进行计算,具体计算方法为:
绿色GDP=GDP-自然资源消耗×当期价格-环境污染量×治理成本
2、自变量是环保投资。刘绍君将环保投资细分为环境保护支出、环境卫生固定资产投资额和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三个部分,本研究沿用这一做法,使用这三个指标来反映环保投资额,为了简化问题以及避免三个变量之间存在共线性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三个变量的主成分合成为一个变量,提取的主成分为:
环保投资额=0.6861×环境保护+0.5408×环境卫生投资+0.4866×工业污染治理
3、中介变量为能源利用效率。参考王俊松和邹艳芬对能源利用效率的论述,本研究将能源效率定义为单位能源消耗带来的经济产出,该定义能够充分反映能源利用对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效率,具体计算公式为:
能源效率=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总量
最后为了避免异方差性,将绿色GDP和环保投资进行对数化处理,因此本研究主要研究的三个变量为:能源利用效率、对数化后的绿色GDP和环保投资。
(二)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重庆市1999~2018年统计数据,其中绿色GDP核算部分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工业“三废”排放量以及能源消耗总量;环保投资部分包括环境保护支出、环境卫生固定资产投资额和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能源利用效率使用国民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耗数据等。以上数据均来自于重庆市统计局官网。
三、模型设定及估计结果
(一)主要变量相关分析。首先对变量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得到变量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矩阵。从表1可以看出,绿色GDP(LNGGDP)、环保投资(LNEPI)和能源利用效率(EE)这三个主要变量两两间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表1)
(二)中介效应检验。主要变量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可以进一步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参考Baron& Kenny以及温忠麟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首先采用逐步回归法和Sobel-Goodman检验方法对路径系数和中介效应进行初步检验;然而,Sobel-Goodman方法基于数据正态分布的假设在现实数据中难免存在偏差,因此进一步使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方法对检验结果进行修正。
首先采用逐步回归法分别回归式(1)中的三个方程,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第一个方程检验环保投资对绿色GDP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环保投资对绿色GDP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个方程检验环保投资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作用,可以看出环保投资对能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提高作用。第三个方程检验环保投资和能源利用效率对绿色GDP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两者均显著提升绿色GDP。(表2)
LNGGDP=aLNEPI+e1EE=bLNEPI+e2LNGGDP=c'LNEPI+bEE+e3 (1)
逐步回归方法可以初步认为环保投资的中介效应存在,为了更准确地检验中介效应,采用Sobel-Goodman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从表3结果来看,环保投资的中介效应均通过了三种检测方式。(表3)
最后,为避免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而导致Sobel-Goodman检验可能存在的偏误,使用Bootstrap方法进一步检验,设置Bootstrap次数为1,000次,置信区间为95%,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间接效应偏误纠正后的Bootstrap 95%的置信区间为[0.2779,0.4252],直接效应偏误纠正后的Bootstrap 95%的置信区间为[0.4440,0.5863],两者均不包含0,表明能源利用效率在环保投资对绿色GDP的影响中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环保投资对绿色GDP影响的直接效应为0.5101,通过能源利用效率传导的间接效应为0.3478,总效应为0.8579,间接效应占总效应比例为40.54%。由此可知,环保投资对绿色GDP的影响有40.54%是通过“环保投资→能源利用效率→绿色GDP”这一路径传导的。(表4)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研究证实,重庆市环保投资正向影响绿色GDP,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经验相一致。环保投资从一个侧面反映当地政府治理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另外,通过环保投资促进本地区环保产业的发展以及环保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从而促进绿色GDP的发展。并且本研究发现,环保投资对能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环保投资主要作用于环保、节能和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这些领域的发展可以促进能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最后,研究表明能源利用效率在环保投资对绿色GDP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这说明环保投资通过一部分项目促进了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另外,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也能够通过降低单位GDP的能源消耗而提高绿色GDP总量。总的来说,这表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是环保投资影响绿色GDP发展的内在路径之一。
(二)政策建议。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建立完善统一的绿色GDP核算体系,全面评估社会经济活动对经济的影响程度,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上的支持;二是继续加强财政对环保投资的支持力度,同时也要通过政策和法规引导企业的环保投资行为;三是鼓励本地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企业的发展,适时引入外地高科技企业落户,通过节流和再生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作者单位:1.重庆工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2.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普查,孙冰雪.资源利用效率、环保投资对绿色GDP的影响研究[J].生态经济,2018.34(04).
[2]司毅洋.西部地区环保投资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3]刘娜,陈春生.陕西省环保投资与绿色生产总值的动态关系[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5.29(02).
[4]徐辉,刘继红,张大伟,高毅.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环保投资贡献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13).
[5]胡海青,李建,张道宏.环保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及因果关系检验——基于1981~2005年的数据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07).
[6]廖明球.国民经济核算中绿色GDP测算探讨[J].统计研究,2000(06).
[7]杨缅昆.国民福利核算的理论构造——绿色GDP核算理论的再探讨[J].统计研究,2003(01).
[8]刘绍君.区域环保投资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我国区域面板数据比较分析[J].企业经济,2012.31(01).
[9]王俊松,贺灿飞.技术进步、结构变动与中国能源利用效率[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02).
[10]邹艳芬,陆宇海.基于空间自回归模型的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区域特征分析[J].统计研究,2005(10).
[11]Baron,R.M.,Kenny,D.A..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strategic,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1986(51).
[12]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0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