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贵州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
第648期 作者:□文/陈 烦1 刘 丹2 时间:2021/1/1 10:02:28 浏览:538次 |
[提要] 贵州民族地区是贵州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贵州的旅游胜地,是苗、侗、布依族最大的聚居地和民族旅游资源富集区,探讨贵州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现状有利于认清实际,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民族文化特色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贵州民族地区;旅游;现状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厅、黔东南州科技局、凯里学院联合资金项目:“全域旅游视域下黔东南州大旅游转型升级发展研究”(课题编号:黔科合LH字[2017]7170号);凯里学院校级一般项目(S1615);凯里学院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建设项目(KLXY-11)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7月11日
贵州地处我国西南地区东部,与湖南、重庆、广西、云南、四川接壤,是西南交通枢纽,本文将黔南、黔东南、黔西南3个自治州确定为贵州民族地区。
一、贵州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水平分析
随着贵州省发布的《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旅游业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黔府发[2014]3号)、《贵州省“十三五”旅游规划》、《贵州省旅游条例修正案》(黔人常备[2016]1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16]24号)与《关于进一步促进全省旅游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黔旅发[2016]5号)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的出台,贵州省旅游业产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逐步壮大,旅游总收入从2010年的1,061.23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9,471.03亿元,2018年的旅游收入是2010年的8.92倍,年均增长率高达88.05%,远远超出全国的平均水平;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次也呈现出逐步增长的态势,由2010年的1.29亿人次增加到2018年的9.6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占贵州省GDP的比重呈现逐步增长的态势,且增长幅度在逐步提升,由2010年的23.1%逐步上升到2018年的63.97%,这说明旅游收入对贵州省GDP的贡献在逐步增大,旅游业的地位在逐步上升。(表1)
二、贵州民族地区内部旅游发展水平分析
从贵州民族地区内部来看,黔东南州旅游业产业发展规模和速度逐步壮大,旅游总收入从2011年的187.29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937.23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50.05%,超出贵州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但总收入的同比增长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如2011年至2015年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2016年突飞猛进,同比增长率增加到43%,引起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2016年高铁的贯通和各项旅游优惠政策的实施;生产总值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383.63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036.62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1.28%,同比增长率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旅游收入对GDP的贡献率(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基本上呈现递增趋势,2016年首次突破50%,达到58.96%,2019年甚至达到90.41%;接待旅游者的人次也在不断增加,由2011年的2,374.86万人次增长到2018年的10,807.59万人次,年均增长率达到44.38%,2018年接待国内和入境旅游者的人数是2011年的4.55倍。(表2)
黔南州旅游业发展规模和速度也逐步提升,旅游总收入从2011年的168.19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862.35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58.96%,超出贵州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但总收入的同比增长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如2011~2012年呈现上升的趋势,2012~2015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2016年突飞猛进,同比增长率增加到42.7%,引起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旅游大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2016年全省和黔南州各项旅游优惠政策的实施;生产总值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443.6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160.59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3.09%,同比增长率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旅游收入对GDP的贡献率(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呈现出逐步递增的趋势,2016年首次突破50%,达到58.93%,2017年甚至达到74.3%;接待旅游者的人次也在不断增加,由2011年的2,117.38万人次增长到2017年的9,191.3万人次,年均增长率达到47.73%,2017年接待国内和入境旅游者人数是2011年的4.3倍。(表3)
黔西南州旅游业产业发展规模和速度呈现出逐步上升态势,旅游总收入从2011年的47.69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75.48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85.92%,增速在贵州民族地区最高,远超出贵州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但总收入的同比增长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如2011~2014年呈现下降的趋势,2015~2016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2017年再下降,波动幅度较大,旅游发展不稳定;生产总值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375.5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163.77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6.24%,同比增长率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旅游收入对GDP的贡献率(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呈现出稳步递增的趋势,但旅游收入对GDP的贡献率不高,低于50%,旅游地位不明显;接待旅游者的人次也在不断增加,由2011年的787.9万人次增长到2018年的6,338.76万人次,年均增长率达到88.06%,2018年接待国内和入境旅游者的人数是2011年的8.05倍。(表4)
三、贵州民族地区各县市旅游发展水平分析
2017年,在黔东南州州域范围内,凯里市旅游总收入最高,达到395.92亿元,占全州旅游总收入的47.67%,远超其他15个县,排名依次是凯里市、雷山县、镇远县、施秉县、黎平县、锦屏县、丹寨县、三穗县、黄平县、剑河县、从江县、麻江县、榕江县、天柱县、台江县、岑巩县,岑巩县旅游收入最低,旅游收入仅6.25亿元,占全州旅游总收入的0.75%,比最高的凯里市低46.92个百分点。旅游发展水平不均匀,地区差异较大。(表5)
2017年,在黔南州州域范围内,都匀市旅游总收入最高,达到227.95亿元,占全州旅游总收入的24.39%,高于其他11个市县,排名依次是都匀市、独山县、荔波县、平塘县、贵定县、三都水族自治县、福泉市、瓮安县、长顺县、龙里县、惠水县、罗甸县,罗甸县旅游收入最低,收入仅10.96亿元,占全州旅游总收入的1.17%,比最高的都匀市低23.22个百分点。旅游发展整体水平不均匀,地区差异较大,但差异程度比黔东南州小。(表6)
2017年,在黔西南州州域范围内,兴义市旅游总收入最高,达到253.7亿元,占全州旅游总收入的71.54%,远远高于其他7个县,排名依次是兴义市、贞丰县、兴仁县、望谟县、册亨县、晴隆县、安龙县、普安县,普安县旅游收入最低,旅游收入仅6.5亿元,占全州旅游总收入的1.83%,比最高的兴义市低69.71个百分点。旅游发展整体水平不均匀,地区差异巨大。(表7)
四、结语
贵州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大有可为。旅游主题形象鲜明,旅游发展的基础和旅游市场开发成效显著,旅游产品和业态不断创新,“快旅慢游”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旅游收入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不断增强。旅游资源种类多、质量高,特色明显,旅游业态丰富,多元文化和谐共生发展,但还存在着部分地区旅游发展思路不够明晰,旅游转型升级步伐缓慢,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升级,旅游人才素质有待提高,产业融合不深,旅游产业链条有待延长,综合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
(作者单位:1.凯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凯里学院大健康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金早.从景点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模式[J].紫光阁,2016(03).
[2]李太光.上海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与路径选择[D].上海师范大学,2009.
[3]何建民.旅游发展的理念与模式研究:兼论全域旅游发展的理念与模式[J].旅游学刊,2016(1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