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市场/贸易 |
中国-东盟机电产品贸易现状及对策 |
第652期 作者:□文/沙 磊 黄桂媛 时间:2021/3/1 17:06:05 浏览:1998次 |
[提要] 机电产品作为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的主要贸易物,对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出口和进口两个角度,通过分析中国-东盟机电产品贸易规模、国别结构、产品结构三个方面,考察中国-东盟机电产品贸易现状,总结贸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对策建议,为今后相关研究的展开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东盟;机电产品;贸易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12月25日
中国-东盟地缘相近、文化相通,互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海关数据显示:早在2011年,东盟已经成为中国机电产品的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作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中的主要商品,机电产品的贸易在东盟商品总贸易中占比过半,它的发展对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的走向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中国-东盟机电产品贸易现状
(一)中国-东盟机电产品贸易规模分析
1、出口规模稳步上升,出口增长率逐年下降。从出口额来看,除2009年、2016年,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的出口额每年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时至2018年,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的出口额达到了1,620亿美元,较2004年的244亿美元上涨了1,376亿美元,总增长5.6倍,平均每年增长98亿美元,可见其总体发展形势良好,增长稳固。(图1)
从出口增长率来看,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的出口增长率总体呈现出下降趋势。其中,以2009年和2016年的下降最为明显,下降率达到26.8%和16.6%,可见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受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世界总体经济形势变化对中国-东盟机电产品的出口增长率具有较为深刻的影响。
2、进口规模温和上升,进口增长率波动较大。从进口额来看,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的进口额总体上呈现出温和上升的趋势,即整体有所上涨,但涨幅不甚显著,增长数值较为温和。具体而言,2004~2007年增长较为稳定,每年增长金额在10亿美元左右;2008~2010年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进口额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波动增长趋势,总体形势向好;而此后的2011~2016年,进口额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数值在1,000亿美元左右徘徊,增长较为停滞;直至2017年,才有所好转。(图2)
从进口增长率来看,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的进口增长率波动幅度较大。具体而言,2004~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进口增长率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2010年经济形势相较于2009年有所缓和,故在增长率方面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上升;2010~2013年由于经济危机给外贸带来的负面压力难以消退,故进口增长率难有较大提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直至2013~2018年,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的进口增长率在波动中逐渐上升。
(二)中国-东盟机电贸易国别结构分析(图3)
1、出口集中于少数国家,以新加坡为首,“马越泰印”居后。中国机电产品在东盟的出口市场可分为三类国家:第一类新加坡,2004~2018年中国总共向新加坡出口了价值3,500亿美元的机电产品,相当于第二名马来西亚的1.45倍,在东盟各目标市场中占有绝对优势;第二类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其中“马越”、“泰印”的出口总额较为相近。近两年,越南在出口方面的需求发展迅速,未来可能会出现超越马来西亚,成为中国机电产品出口东盟的第二大目标市场;第三类国家菲律宾、缅甸、柬埔寨、老挝、文莱,这五个国家在东盟国家数量上占比过半,但在出口总额方面仅占中国对东盟总出口额的11.8%,占比过低。可见,以新加坡为首的五个国家构成了中国机电产品出口东盟的主要目的地,国与国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
2、进口集中于少数国家,以马来西亚为首,“泰菲新越”居次。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的进口来源国可分为三类国家:第一类,马来西亚。2004~2018年中国从马来西亚进口的机电产品总额为4,609亿美元,占中国从东盟进口机电产品总额的35.74%,在东盟机电产品出口国中位列第一,优势显著。第二类,泰国、菲律宾、新加坡、越南。四国进口额之和在总进口额中占比高达45%,是中国进口东盟机电产品的中流砥柱。其中,泰国机电产品在出口方面小幅领先于其他三国,越南近年来在产品出口方面发展势头迅猛。第三类,印度尼西亚、缅甸、老挝、柬埔寨、文莱。这五个国家在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进口总额中占比较小,五国进口总额相加仅占总进口额的3.3%,影响微乎其微。
(三)中国-东盟机电贸易产品结构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2013年版)、《中国海关报关实用手册》以及《机电产品进出口统计工作手册》(2013年版)中的分类标准,机电产品主要包括以下六种类别,它们具体的HS编码如表1所示。(表1)
1、出口种类较为集中,以电器电子、机械设备为主要出口产品。2004~2018年中国对东盟出口的机电产品以“电器及电子产品”和“机械及设备”为主,两种产品出口总额相加占总出口额的比重高达70.08%,是中国出口东盟最主要的两类机电产品。除此之外,其余的四种产品“金属制品”、“运输工具”、“仪表仪器”、“其他”在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的出口总额中占比分别为12.88%、11.11%、5.58%和0.35%,相较于“电器及电子产品”、“机械及设备”而言占比较少,四者相加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亦不超过30%,可见其在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的出口结构中影响较小,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图4)
2、进口种类较为单一,电器电子产品在总进口中占比过半。中国自东盟进口的机电产品以“电器及电子产品”为主,其在总进口额中占比高达68.2%,在中国自东盟进口的机电产品中占有绝对主导。此外,“机械及设备”产品在中国自东盟进口的机电产品中亦占有一定地位,占比达到22.67%。除此之外的四类产品“仪表仪器”、“金属制品”、“运输工具”、“其他”在中国自东盟进口的机电产品中占比不高,四项相加也只有9.13%,可见这些机电产品在进口方面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潜力较大。(图5)
二、中国-东盟机电产品贸易现状原因分析
(一)贸易增长率的下降主要是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中国-东盟机电产品贸易规模在2009年、2016年出现两次大幅度下滑,究其原因:2009年主要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彼时外贸市场下行压力巨大,作为中国“走出去”最早,对外发展较为成熟、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机电产品毫无例外地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衰退的消极影响,故在出口额方面呈现短暂性下降趋势;而2016年,由于全球经济低迷、世界贸易增速放缓、国内增长方式改革、国内生产成本不断提升等内外因素的影响,机电产品出口额亦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
(二)国别结构的差异,与国家经济实力呈现正向关联。机电产品进出口国别差异较大,但总体上呈现出高经济实力高贸易额,低经济实力低贸易额的贸易特点。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高经济实力国家工业发达,作为基础的工业产品,机电产品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失。为进一步促进工业发展,抢占技术高地,维持生产运行,高经济实力国家机电产品的进出口更为频繁,故能在进出口贸易结构中占有更高地位;反观低经济实力国家,由于其自身经济实力较弱,工业基础亦不够发达,技术也尚未完善,处于经济发展的初期,对机电产品的需求亦较为局限,故在整个贸易结构中排名较低。
(三)产品结构较为集中,与产品产业内贸易倾向有较大关联。随着技术的发展、生产的进步,近年来中国-东盟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倾向明显。具体而言,以国家经济实力为标准,可将中国-东盟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分为两类:第一类:贸易国经济实力强于中国。从贸易结构上而言,或许双方贸易着相同类型的商品,但事实上产品与产品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异质性,即存在资本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互补的现象。第二类:贸易国经济实力与中国相当。由于技术水平相当,故在贸易结构方面呈现出高度的同质化现象,双方贸易过程中的竞争性较强,同质化现象亦会有所提升。
三、中国-东盟机电产品贸易对策建议
(一)提升自身技术实力,促进贸易结构的优化。强劲的技术实力是一国机电产品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从产品结构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东盟机电产品贸易过程中的竞争性较强,主要贸易物集中于低技术值商品。所以,高新技术方面的投入与发展,对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在贸易格局中的地位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机电产品的进出口存在产品结构过于集中、产品技术附加值低、高科技产品贸易比重低等一系列问题,对于中国-东盟各国而言,提升产品技术实力,促进产品附加值的升高,有助于双边机电产品多样化出口结构的形成。
(二)发掘潜在目标市场,促进多元化市场的形成。中国-东盟机电产品的贸易主要集中于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四个国家;相反,缅甸、柬埔寨、老挝、文莱四国在总贸易额中占比较少,亟待开发和利用。中国-东盟机电产品目标市场较为集中,带来了两个方面的弊端:一方面会造成贸易结构的不平衡,呈现出只发展一部分,丢弃另一部分的发展情形;另一方面会给中国机电产品的进出口带来一定的风险。因为过高的集中度,也就意味着极高的依赖性,一旦主要目标市场发生意外风险,就会对中国机电产品的贸易带来较大影响。所以,发掘潜在的目标市场,促进多元化市场的形成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在CAFTA基础上建立互利互惠的贸易协定。当今世界经济,保护贸易倾向与自由贸易环境并存,对中国-东盟而言,想要进一步促进双方贸易的合作和发展,需要进一步消除双方在贸易中的壁垒,营造和谐稳定的经贸环境。具体而言,一方面从政府政策出发,可制定与东盟相关的互惠互利政策,各地方政府也可加紧与东盟各国各区的合作,促进外资企业的引进,合作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从引导企业参与进出口贸易的角度出发,可对当地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专题讲座,引导他们学习CAFTA相关政策与条例,为更好开展进出口业务做足准备。
(作者单位:北部湾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蒋毅一,史圆圆.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价格月刊,2014(03).
[2]刘晨.中国-东盟机电产品贸易的现状及展望[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7(05).
[3]姜国庆,居润林.“一带一路”视角下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现状及对策[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0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