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金融/投资 |
恒大集团融资问题研究 |
第652期 作者:□文/赵 静1 张 倩1 牛英英2 时间:2021/3/1 17:08:32 浏览:872次 |
[提要] 本文研究恒大集团近年来在融资方面的现状,发现与其他公司相比恒大集团融资方式以银行借款为主,且借款金额巨大,同时还存在过度依赖银行借款、债务融资比例过高、长短期债务不合理的问题。建议恒大集团通过提高内源融资比例、拓宽融资渠道、平衡长短期债务比例的方式降低融资风险。
关键词:融资问题;债务融资;股权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11月23日
恒大集团是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个明星企业。其总资产超过4,600亿元,员工8万人。截至2018年底,集团全年营业额及毛利分别为人民币4,662.0亿元及1,689.5亿元,全年核心业务利润为783.2亿元,净利润(剔除汇兑损益)为722.1亿元,按年分別上升93.3%及106.4%。(图1)
恒大集团亮眼的业绩背后是企业科学、合理的融资体系、投资体系和运营体系。再好的投资项目如果没有完善的融资体系做支撑,投资项目也只能是无根之木。企业运转良好、渠道丰富、比例适中的融资体系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前提。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能及时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企业融资能力的高低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企业的融资渠道、融资水平决定了其融资能力。恒大集团今天的骄人业绩是昙花一现还是基业长青,与它是否有良好的融资体系是相关的,所以有必要探究恒大集团的融资体系。
一、恒大集团资本融资现状分析
截至2018年12月30日,恒大集团融资的途径有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包括优先票据、可换股债券、中国企业债券等;股权融资包括私募基金和引入战略投资者。
(一)债务融资。结合表1和表2可知,在2014~2018年五年间,恒大集团债务融资中银行借款占比较大,在2014年高达48.78%。并且可以看出银行借款的数额逐年增加,到2018年才略有下降。根据表1和表2可以看出,恒大集团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也募集了大量资金,但是其在债券融资总额中占比较小,其中原因之一是其利率比较高。(表1、表2)
表3是恒大集团债务融资中长短期债务的占比情况,除2016年外,其他几年长短期债务比例较均衡。短期债务需要在短期内偿还,企业将承担较大的财务风险。而长期债务较短期债务来讲,成本较高,缺少弹性,但财务风险较低,同时长期债务不易取得,因为对于银行等债券人来讲,债务期限越长,银行承担的风险越大,所以要想争取更多的长期债务,就必须提高企业自身信用度。(表3)
表4是万科地产债务融资的情况,可以看出其债务总额比恒大集团要低很多。2015年和2016年借款占总债务的比例为49.98%和69.05%,2017年和2018年借款占总债务的比例高达75.29%和72.63%,但其借款主要以长期借款为主。恒大集团2014年借款占总债务比例高达91.81%,几乎全为借款,5年间2018年借款占总债务比例为79.75%为最低占比,却远高于万科地产。(表4)
(二)股权融资。由表5可知,恒大集团每年都通过发行股票公开募集资金,2015年数额最大,达到976百万元人民币,同年还通过配售股份募集资金3,630百万元人民币。募集到的资金主要用于土地储备,偿还公司相关贷款,抵消企业的高负债率,降低财务杠杆。(表5)
(三)债务状况(表6)。由表6对恒大集团的债务状况分析如下:
1、资产负债率:2015年到2017年恒大集团资产负债率逐年上升,但在2017年到2018年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又下降到83.58%,查其年报可知2017年到2018年其资产总额的增加幅度大于其负债总额的增加幅度,因此资产负债率降低,主要是因为以权益法入账至投资、投资物业和开发中物业(物业开发成本主要包括开发期间产生的建筑成本、土地使用权成本、借款成本及专业成本。于竣工时,该等物业会转拨至持作出售竣工物业)增加所致。根据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官方网站的数据,2018年末,上市房企资产负债率均值为68.09%,恒大的资产负债率明显高于房地产行业均值。
2、流动负债率:该指标反映公司对短期债权人的依赖程度。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对短期资金的依赖性越强。2015年到2017年间,流动负债率逐年降低,说明企业在规避短期负债带来的风险,企业偿债能力降低,结构稳定性提高;而到2018年时,该比率又上升到73.89%,主要是应付贸易账款[应付贸易账款为就于日常业务过程中从供应商获得的商品或服务作出付款的责任,如果付款期限为一年或一年以内(倘若较长时间,须在正常业务营运周期中),应付账款被分类为流动负债,否则会列为非流动负债]及其他应付款项的增加所致。
3、产权比率:这是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值,是反映总资产结构的指标,产权比率过高时则说明企业负债过高。在2015~2018年间,恒大集团产权比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该比率在2018年下降到432.59%,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权益总额增加,其中主要包括非控股权益、其他储备和保留盈利的增加。2016年产权比率突增是因为2016年永续债导致,2017年将其偿还故产权比得以降低。
综上,恒大集团衡量债务状况的三项指标都偏高,企业财务风险较大,尽管恒大集团在近几年营利能力不断增强,在国内房地产行业排名第一,但是也不能忽视财务风险。
由表7的数据可知,恒大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从2014年低于其他四家企业(除绿地控股外)到2015年低于万科、保利地产和新城控股三家企业,再到2016年和2017年仅低于绿地控股,到2018年时虽只高于保利地产,但数值仍高达83.58%;而恒大集团的流动负债率类比资产负债率的变化情况,到2018年时,高于保利地产和华夏幸福两家企业;纵向来看恒大集团的产权比率,从2014年高于绿地控股和新城控股,到2015年低于华夏幸福和绿地控股,再到2016年和2017年低于绿地控股,到2018年该指标才略微下降,仅高于保利地产。(表7)
二、恒大集团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依赖银行借款。恒大集团虽然尝试多种融资方式,但是银行贷款仍然是恒大最常用的筹集资金的方式,2014年恒大集团银行借款占债务融资比高达48.78%。房地产企业对银行借款的高度依赖,一方面会导致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增加财务风险;另一方面银行借款相对于其他债务融资而言虽然利率较低,但是房地产行业一旦发生波动,行业风险会转化成金融风险,影响国家经济的平稳运行,因此国家会不断出台调控政策,防止房地产企业无限止地向银行借款。而且银行借款对企业来讲最大的弊端就是会导致企业资本结构失衡。因此,集团需要不断寻求新的融资渠道,以免对银行借款过度依赖。
(二)债务融资比例过高。债务融资对于企业来讲,需要还本付息,较股权融资来讲,融资成本较高。恒大集团在2014~2018年五年来,债务融资远远大于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对企业的资本来源只能起到补充作用,不能保证企业资本的稳定。企业如果将债务融资作为融资的主要途径,企业会承担较大的财务风险,恒大集团作为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需要顺应国家政策的变动,积极去杠杆,降负债。也是出于对自身经营风险的考虑,过高的债务成本不利于企业净收益的增加。
(三)长短期债务不合理。通过分析看出,恒大集团近五年间债务融资中,前两年短期债务比例微高,后两年长期债务比例微高,但相差不大。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开发周期长,需要大量资金周转,而短期债务需要在短期内偿还,无法满足集团经营需求,如果长期下去,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三、恒大集团资本结构优化策略
(一)提高内源融资比例。通过分析,恒大集团在融资时很依赖外源融资中的债权融资,并不偏好内源融资,这将导致高负债率。企业应该均衡各个融资方式的比例,对于恒大集团而言,需要提高内源融资比例,内源融资主要由留存收益和折旧构成,是企业将自己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只有内部资金充足企业才能随时调整自身资本结构,才能提升企业自身价值。因此,要结合宏观经济以及行业发展不断调整其经营战略,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多项目投资,并合理分配投资份额。同时,要注意投资项目的风险问题。要结合不同风险程度的项目,有意识地分散风险,保障收益的稳定性。要增加其留存利润,增强其自我积存能力,提高内源融资比例,优化资本结构。
(二)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恒大集团目前正在尝试多种融资渠道,但还是过度依赖债务融资。恒大集团很少通过配股融资或者增发股票的方式进行融资,仅有的几次,融资数额也较小。股权融资没有利息负担,并且可以提高企业知名度,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恒大集团应该权衡各种融资方式的利弊,合理分配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的比例。寻找适合于恒大集团的最优融资方式组合,优化集团资本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
(三)平衡长短期债务比例。房地产开发企业需要长期且稳定的资金维持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促进企业营运能力的债务结构是各企业追求的目标。恒大集团需要将长期债务的比例稍加提高,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而且可以满足企业大量的资金需求。恒大集团可以进一步提升自身名誉,提高信用度,向银行等机构争取更多的长期借款等长期债务。
(作者单位:1.昌吉学院;2.新疆麦趣尔集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斌,孙月静.中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07).
[2]岳侠.公司融资渠道比较研究[J].商业时代,2012(21).
[3]向冠春,李胜坤.控制权收益与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02).
[4]林益.房地产企业融资方式探讨[J].会计师,2020(19).
[5]杨勇.改革背景下房地产企业融资困境与创新[J].财经界,2020(30).
[6]李奎.稳妥推进房地产融资制度改革[J].国际融资,2020(08).
[7]柯亚.房地产融资渠道及发展趋势探析[J].中国中小企业,2020(06).
[8]张毅.房地产企业融资的风险分析及规避策略探讨[J].财会学习,2020(1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