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管理/制度 |
创业导向、吸收能力及企业绩效研究 |
第653期 作者:□文/金 丽 时间:2021/3/17 9:20:09 浏览:235次 |
[提要] 创业导向的实施过程与吸收能力是紧密相连的。基于国内263份企业调查数据,使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创业导向的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先动性对企业绩效均有积极影响,但影响方面存在差异;同时,吸收能力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存在中介作用。
关键词:创业导向;吸收能力;企业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12月11日
一、创业导向、吸收能力及企业绩效维度分析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吸收能力是一个多维度变量,本文主要参考Zahra和George(2002)的观点,从知识吸收的过程来界定吸收能力的维度,认为吸收能力包括获取、消化、转化和利用四个维度。
关于创业导向的构成,与以往多数学者的观点一致,本文将采用被普遍认可并广泛使用的Miller(1983)的维度划分观点和研究成果,从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和先动性三个维度对创业导向进行测量,同时接受Lumpkin和Dess(1996)的子维度独立性的观点,假设每个子维度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关于企业绩效的构成,多数学者认为获利性和成长性共同构成了企业绩效。本文将借鉴以往国内外学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分别从获利性与成长性这两个维度来测量企业绩效,从而构成比较完整的绩效维度,以求更有效地实现对创业导向和吸收能力结果的测量。
二、创业导向、吸收能力及企业绩效假设提出
(一)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创业导向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多数学者认为创业导向能够促进企业积极发现与把握机会,创造性地整合资源,面对竞争对手先发制人,率先将新产品和新服务引入市场、承担一定风险、采取超前行动等,从而为企业提供一个很好的战略应对平台,形成自身竞争优势,提高企业获利性和成长性。但有些学者认为创业导向各维度具有相对独立性,其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不完全一致的影响关系。因此,根据研究需要,本文将分别研究创业导向的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和先动性对企业绩效的独立作用以及可能存在的不同影响。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1:创业导向对企业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二)创业导向与吸收能力。近年来,知识基础理论不断被用于创业研究中。从知识基础观的角度来看,创业是积累、转化和利用知识资源,进而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途径。Covin和Miles(1999)认为创业导向型企业能够先于竞争对手进行企业环境扫描和分析,寻找外部各种有利机会,增强自身竞争力,从而使企业通过利用外部新知识来开发市场变得更加容易。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2:创业导向对吸收能力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三)吸收能力与企业绩效。知识作为21世纪企业至关重要的无形资源,其重要性得到广泛的认可。Zahra和George(2002)认为企业必须对外部新知识和新信息保持开放并进行不断的吸收,才能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外部知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能够促进企业内部知识的整合,而吸收能力就是获取、消化、转化、利用外部知识的能力。以往战略管理文献研究主要强调了在实现企业更高绩效的过程中吸收能力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3:吸收能力对企业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四)吸收能力对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的中介作用。关于创业、知识管理和绩效的整合研究能够反映学者们对这三个领域研究内容的关联性的深入思考,深化对创业导向通过何种机制影响绩效的研究。目前,同时将创业、知识吸收和绩效三者联系起来的整合研究并不多见。Zahra(1999)指出创业行为能够通过利用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扩大企业知识领域,创造企业新知识,成为新核心能力基础,进而提高企业绩效。Wiklund(2003)通过对瑞典中小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知识资源有利于企业识别和利用机会,进而能够对提升企业绩效发挥重要作用,也就是说知识资源能够正向影响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往文献研究认为,吸收能力能够缓解企业在创业过程中所存在的知识资源缺口问题,进而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取得较其他企业更高的获利和更快的成长,实现企业绩效的提升。因此,吸收能力在创业导向战略转化为企业绩效的过程中能够起到影响作用。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4:吸收能力在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以国内94家企业为调查对象,采取直接发放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涉及73家企业高层管理者,共发放问卷356份,回收253份,有效201份,回收率为71.1%,有效率为56.5%;第二种方式涉及21家企业高层管理者,共发放问卷103份,回收79份,有效62份,回收率为76.7%,有效率为60.2%。两种方式累计发放问卷459份,回收332份,有效263份,回收率为72.3%,有效率为57.3%。
关于企业的基本信息情况,从所有权性质来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64家,集体和股份合作企业为19家,私营或民营控股企业最多,为100家,占到样本总量的38%,港澳台和外资企业为19家,个人独资或合伙企业为34家。从企业所在区域来看,东北地区最多,为148家,占到样本总量的56.3%,其余依次为中西部地区占14.1%,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比例相同,都占10.7%,比例最小的是京津唐地区,占8.4%。从所处行业来看,商贸或服务企业最多,为91家,占到样本总量的34.6%,高科技和传统制造大体相当,分别为58家和55家,分别占22.1%和20.9%,建筑或房产为34家,占12.9%。从企业所处发展阶段来看,创业初期为29家,占11%,成长阶段为83家,占31.6%,成熟阶段为98家,占37.3%,转型阶段为53家,占20.2%,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的企业数量较多,但这些企业都是从创业阶段逐渐发展起来的,而且创业行为本身也不仅仅是新创企业所独有,已建企业同样存在创业行为。
(二)变量的定义与测量。本研究在变量的操作性定义及测量上,主要采用国内外现有文献中得到广泛认可的量表,并根据研究目的进行适当修改。创业导向的测量题项设计主要参考了Miller(1983)的三维度量表以及Lumpkin和Dess(1996)的五维度量表;吸收能力测量题项设计主要参考了Zahra和George(2002)的四维度量表;企业绩效题项设计主要参考了Covin & Slevin(1991)、Zahra & Covin(1995)的量表。此外,为了减少由于对题项误解引起的误差,使可操作变量更能准确且客观地反映被测企业的真实情况,在问卷正式调查之前,首先对部分企业进行访谈和小样本预试,并根据受访者建议和小样本预试结果对问卷设计及用词进行了修订,最终形成用于大规模调查的简洁有效的正式问卷。正式问卷中用于测量创业导向的题项有14个,其中测量创新性的有5个,风险承担性的有4个,先动性的有5个;用于测量吸收能力的题项有22个,其中测量知识获取能力的有5个,知识消化能力的有6个,知识转化能力的有6个,知识利用能力的有5个;用于测量企业绩效的题项有7个,其中测量获利性的有4个,成长性的有3个。
(三)样本的信度与效度
1、信度分析。本文利用SPSS对相关量表进行信度检验。创业导向量表总体、吸收能力量表总体、企业绩效量表总体的信度都在0.75以上。具体来说,创业导向量表的创新性维度和先动性维度的信度在0.9以上,风险承担性维度的信度在0.7以上;吸收能力量表的知识获取能力维度和知识利用能力维度的信度在0.7以上,知识消化能力维度的信度在0.9以上,知识转化能力维度的信度在0.8以上;企业绩效量表的获利性和成长性的信度在0.7以上。故可以推断这三个量表的可信度比较好,此调查问卷具有很高的内在一致性,通过该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将企业的创业导向、吸收能力和企业绩效状况比较准确且可靠地反映出来。
2、效度分析。运用AMOS6.0运算出来的关于创业导向、吸收能力、企业绩效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的配适指标如下:三个变量的卡方与自由度的比值均小于3,TLI、CFI、IFI、NFI的值都在0.8以上,RMR均小于0.05,RMSEA均小于0.08,表明观测数据与模型拟合较好。创业导向、吸收能力、企业绩效的路径系数全部通过显著性为0.01的检验,说明估计参数均达到1%的显著性水平,因此观测指标与测量的潜变量具有较好配适度。
四、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一)相关分析
1、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创业导向各维度对企业绩效各维度是否存在正向影响,首先需要考察创业导向各维度与企业绩效各维度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相关性分析结果如下: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先动性与成长性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检验。由此可知,以上变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先动性与获利性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2、创业导向与吸收能力。创业导向各维度与吸收能力各维度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如下: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先动性与知识获取能力,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先动性与知识消化能力,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先动性与知识转化能力,先动性与知识利用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检验。由此可知,以上变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创新性与知识利用能力、风险承担性与知识利用能力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3、吸收能力与企业绩效。吸收能力各维度与企业绩效各维度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如下:知识获取能力、知识消化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知识利用能力与获利性、成长性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检验。由此可知,以上变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二)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如下: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先动性对成长性;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先动性对知识获取能力;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先动性对知识消化能力;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先动性对知识转化能力;先动性对知识利用能力;知识获取能力、知识消化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知识利用能力对获利性、成长性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吸收能力在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假设成立。
五、结论
目前,对于转型经济背景下创业导向和企业绩效关系的规范性实证研究比较少,本文以中国企业作为实证样本,探讨吸收能力作用下创业导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将进一步丰富创业理论和知识基础理论,探索企业发展之路,为促进企业发展和提高绩效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创业导向的不同维度、吸收能力的不同维度和企业绩效的不同维度之间存在不同的影响关系。创业导向作为重要的战略导向,吸收能力作为重要的核心能力,二者为解释国内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绩效问题提供了新视角。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胡望斌,张玉利.新企业创业导向转化为绩效的新企业能力:理论模型与中国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1(1).
[2]李志远,张路通,赵雁海.创业导向、关系嵌入与客户知识获取的关系研究[J].软科学,2013.27(2).
[3]刘璐,杨蕙馨.中国企业吸收能力影响因素与作用的探索性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08.6(7).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