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管理/制度
官员独董辞职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第654期 作者:□文/魏 冉 时间:2021/4/1 10:37:36 浏览:286次
[提要] “中组部18号文”的颁布形成独立董事辞职潮,为我们研究官员独董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提供了契机。通过实证检验发现:聘任官员独立董事的企业盈余管理水平比没有聘任官员独立董事企业高;与聘任非官员独立董事的上市公司相比,官员背景的独立董事辞职后,聘任官员背景独立董事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降低。由此可见,官员独董并没有发挥很好的监督作用,独立董事去行政化对独立董事机制的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官员独立董事辞职;盈余管理;理论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1年1月20日
一、引言
独立董事可以提供资源支持,并且行使监督职能,“二元化”职能观持有此观点。已有文献大都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包括上市公司聘任政治关联独立董事市场业绩较好,股价表现较好,可以获得超额收益。在中国制度背景下,魏刚等(2007)认为政治关联独立董事可以帮助企业减少融资成本,发挥积极作用。余峰燕等(2011)经过实证检验认为聘任政治关联的独立董事国有控股公司有调增盈余的倾向,降低会计信息质量。谢志明等(2014)认为政治关联独立董事在中央直属企业与民营企业监督作用有限,更多发挥了资源支持;政治关联独立董事在地方国企监督效应较少,资源支持显著;国资委下属企业监督效益较好,资源效应不明显。臧秀清等(2017)发现有政治关联的民营、国有企业真实盈余管理水平低,说明其未充分履行监督职能,国有企业真实盈余管理较民营企业低。因从严治党的迫切需求,中央组织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大量独立董事辞职,从文件下发到2015年6月共有1,413人次提出辞职申请。本文以18号文件发布为背景,研究官员独立董事辞职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从而分析和验证18号文件促进规范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利于其健康发展。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一)官员独立董事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假设。由于我国市场制度不完善,政府有必要进行一定的干预,其手握重要资源,能够为企业带来融资、税收等诸多优惠,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内部董事作为企业日常经营的负责人,如果聘任政府官员,由于其缺乏经验存在经营风险。所以,官员背景独立董事就成为企业的最优选择,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企业要投入大量维护成本用以聘用官员独立董事,将挤占其监督盈余管理的投入。并且官员独立董事因缺乏财务、法律等专业知识和相关经验,难以实现有效监督。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聘任官员独立董事的企业盈余管理水平比没有聘任官员独立董事的企业高
(二)官员独立董事辞职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假设。在不完善制度下,企业的资源分配与会计信息质量弱相关,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不高,将影响企业对其的投入。政治关联为企业带来的优势使聘任官员独董的企业没有足够的动机去提高盈余管理水平,即使企业具有较低质量的盈余管理受到惩罚的可能性也较少。当官员独董辞职时,管理层就需要加大盈余管理的投入来弥补丧失政治关联带来的不利影响。原来用于维护政治关联的投入可以重新投入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去,比如用于研发或其他用途,都将对企业的发展有所裨益。实证研究发现,聘任财会专家型独立董事,能够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减少盈余管理水平。企业聘任一些具有财务、法律等专业知识的独立董事以填补官员独立董事的职位,这些专家型独立董事可以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能,运用知识技能为公司治理发挥积极作用。本文认为,官员独立董事辞职将影响企业盈余管理水平,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2:聘任官员背景独立董事的上市公司在官员背景的独立董事辞职后,与聘任非官员独立董事的上市公司相比盈余管理水平降低
三、实证分析
(一)样本来源。本文手工搜集2012年1月到2015年6月所有独立董事辞职公告,并手工逐一分析归类其辞职原因、行政背景,共整理1,705人次独立董事辞职。独立董事辞职公告及其背景情况主要来源为巨潮资讯网,并从新浪财经等相关网站进行补充,相关财务数据在国泰安数据库中获得。本文选取样本企业的2010~2016年财务数据进行整理,为保证结论的可靠性,按以下标准进行筛选:删除金融保险类企业;剔除ST、ST*类公司;剔除数据缺失的观测值。
最后得到5,361个观测值。采用Winsorize方法对连续变量按照1%和99%分位进行处理,使用统计计量软件Stata14进行数据处理和模型回归工作。
(二)模型与变量设计。为检验本文提出来的假设,构建如下模型:
1、验证假设1:ABSDA=β0+β1×RESIGN+β2×X+∑YEAR+∑IND+ε
2、验证假设2:ABSDA=β0+β1×RESIGN+β2×POST+β3×RESIGN×POST+β4×X+∑YEAR+∑IND+ε
其中,因变量ABSDA表示操控性应计盈余管理。自变量RESIGN表示是否有官员独董离职,POST表示官员独立董事离职前后。X表示企业特征变量,本文控制了影响盈余质量的基本因素包括总资产收益率(ROA)、总资产规模(LOGTA)、资产负债率(LEV)、第一股东持股比例(LS)、公司成长性(GROWTH)、上市时间(LOGAGE)、独立董事比例(INDEP)、两职合一(DUAL)、外部审计师(BIG4)、审计意见(AO)、企业性质(SOE)变量,并进一步控制了行业和年度的影响。
(三)实证结果分析
1、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检验。本文对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检验。根据实证研究的描述性统计发现,42%样本企业发生过官员独立董事辞职,说明企业热衷于聘请官员独立董事获得政治寻租。ABSDA标准差为0.080,均值为0.010,说明样本公司确实存在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且其水平差异较大。任意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不超过0.3,所有模型的VIP值均小于10,表明不存在变量间的共线性现象。
2、模型(1)的回归分析。模型(1)检测了独立董事辞职前的情况,第一列采用全样本数据,其中的解释变量RESIGN意义为上市公司聘任官员独立董事其值取1,否则取0。RESIGN与ABSDA在5%的水平上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0061,与假设1基本相符。第二列剔除非行政背景独立董事样本,RESIGN与ABSDA之间在5%的水平上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0058,说明聘任官员独立董事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比聘任其他行政背景独立董事的上市公司高。第三列剔除官员独立董事样本,此时RESIGN含义为上市公司聘任除官员以外的其他行政背景独立董事其值取1,上市公司聘任无行政背景的独立董事其值取0。RESIGN在ABSDA下的结果不显著,说明其他行政背景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没有影响。(表1)
3、模型(2)的回归分析。模型(2)RESIGN与模型(1)对应列含义一致。从表2可以看出,第一列采用全样本数据,RESIGN×POST与ABSDA在1%的水平上有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0253,与假设2基本相符。第二列剔除非行政背景独立董事样本,RESIGN×POST与ABSDA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第三列剔除官员独董样本,RESIGN×POST与ABSDA的回归系数不显著,说明其他行政背景独立董事辞职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没有影响。(表2)
(四)稳健性检验。为了检验本文实证结果的稳定性,用应计盈余管理增长量(ΔABSDA)进行替代,其实证结果与上述结果基本相同。
四、结论
本文手工收集了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辞职的独立董事信息,通过实证检验分析了官员独立董事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第一,聘任官员独立董事的企业盈余管理水平比没有聘任官员独立董事企业高;第二,官员背景独立董事辞职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降低。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在我国政治关联对企业盈余质量产生了影响,官员独立董事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市场机制。企业通过政治关联获取资源支持,不利于提升企业以会计信息为基础配置资源的能力,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综上所述,18号文件的颁布对公司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也规范了市场制度,使同行业间的竞争更加公平公正。
本文验证了官员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是否发挥了有效监督,不仅能在理论上扩充独立董事和盈余管理的研究范围,同时对于独立董事选聘机制如何进一步健全完善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局限性在于:本文手工搜集公告并对独立董事经历进行分类,遗漏、错误不可避免,将对研究造成误差影响;以应计盈余管理作为被解释变量,代表盈余管理水平,较为单薄可能存有误差。
(作者单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魏刚,肖泽忠,Nick Travlos,邹宏.独立董事背景与公司经营绩效[J].经济研究,2007(03).
[2]余峰燕,郝项超.具有行政背景的独立董事影响公司财务信息质量么——基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1(01).
[3]谢志明,易玄.产权性质、行政背景独立董事及其履职效应研究[J].会计研究,2014(09).
[4]臧秀清,韩婷婷.官员独董会影响真实盈余管理吗[J].财会通讯,2017(06).
[5]龚光明,王京京.财务专家型独立董事能有效抑制盈余管理吗?——来自深市2003-2011年的经验证据[J].华东经济管理,2013(12).
[6]Goldman E.,Rocholl J.,So J..Do Politically Connected Boards Affect Firm Value [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09(22).
[7]Niessen A.,Ruenzi S.Political Connectedness and Firm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Germany[J].German Economic Review,2010(11).
[8]Chaney P.K.,Faccio M.and Parsley D.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 Politically Connected Firm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1(01).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40539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