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劳动/就业
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模式与实施路径研究
第654期 作者:□文/赖文燕1 杨 晶2 时间:2021/4/1 10:49:47 浏览:301次
[提要] 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关系到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基于新生代农民工对互联网接纳程度较高,以及互联网教育模式下培训资源丰富、资源可共享、培训费用低、课程可定制等特征,本文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模式与实施路径,以期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转型。
关键词:“互联网+”;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模式
本文为2018年度国家开放大学科研课题:“基于‘互联网+’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模式与实施路径研究”(批准号:G18B2805Y)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1年1月14日
目前,我国农民工超过了2.8亿人,其中“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占据半壁江山。广东是新生代农民工输入大省,虽有庞大的新生代农民工供给基数,但在现实中仍存在着新生代农民工有效劳动力和企业有效用工需求不足的情况,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难、企业招工难两大问题。因此,必须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有效培训,促进农民工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竞争力。
一、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随着政府和企业对农民工群体的培训工作日益重视,我国的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取得显著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互联网+”培训模式下技术支持体系有待完善。“互联网+”背景下对网络的要求是覆盖面广、主干光纤容量大、传输速率高,对带宽的要求是可以进行实时交互的远程教学,不仅可以传输文本,还可以传输实时的音频、视频数据信息。然而,目前在广东省开展的远程教育中大多只能实现教学内容传递、课程学习、作业提交、答疑、教学教务管理、信息查询等异步教学的要求,在实时授课、实时答疑等现代远程教学技术上还有待完善。除此之外,远程教育倡导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将给教育带来极大的变革,而新热点VR虚拟现实技术将掀起新的一轮教育技术革新浪潮,这些新技术在培训新生代农民工中还有很大的开发和应用空间。
(二)忽略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体差异。传统大班面授的培训方式忽视农民工的个体差异,难以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将学习内容与自己的发展方向联系起来,因此导致学习内容的低效能。农民工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必然考虑成本与收益问题。只有培训所带来的效益远远大于不参加培训时,农民工才会倾向于接受继续教育培训。反之,若农民工学习者付出精力参与学习,却未能得到有价值的个人提升,必将降低学习积极性。
(三)注重理论和技能培训,轻视素质培养。目前的农民工培训往往偏重理论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类别的培训,两者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农民工的工作能力。但不容忽视的是,新生代农民工会比父辈有更强烈的融入城市、留在城市的意愿,因此这个群体会更多考虑未来发展的问题,更加渴求获得长期的职业规划,提升内在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而目前的主流农民工培训课程轻视素质培训,难以实现帮助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提升社会地位。
(四)较高的培训成本阻碍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意愿。新生代农民工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比老一辈农民工有更强烈参加培训的意愿。但由于我国对农民工培训的经费投入有限,且农民工基数太大,所以大部分农民工未能获得由政府主导的免费培训课程。受到经济收入等因素制约,这部分群体难以自由地选择优良的培训课程,最终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受困于经济成本问题而不愿意参加培训。
另外,受困于城市物价水平,相当部分新生代农民工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薪资收入,自愿延长劳动时间,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的闲暇时间剩余不多。因此,往往会出现培训教育时间不一定能与新生代农民工的闲暇时间相匹配的问题,降低了新生代农民工参加继续教育的可行性和时效性。再则,由于大部分工厂远离城市中心区,而多数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尤其是政府主导、公立学校承接的培训项目)多位于城市主城区,空间距离推高了新生代农民工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成本。
二、基于“互联网+”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模式构建
本项目依据广东省省情,立足广东开放大学网络教学建设平台,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体系。项目期望引入移动互联网的云教育管理平台技术和虚拟学习小组等新时期培训课程理念构建“互联网+”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模式,拓展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思路。基于“互联网+”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模式,如图1所示。(图1)
本模式构建中注重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现有的各种技术和内容,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需求的基础上建立。体系分为三大块: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系统、农民工劳动安全培训系统、农民工终身教育系统。
(一)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系统。技能培训是农民工培训的传统项目,但在“互联网+”环境下,职业技能培训也可以换发新的风采。新生代农民工较老一辈农民工而言,普遍具有网络媒介素养及能力,完全有能力接受网络化公共职业培训。因此,充分利用网络授课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进行授课模式的创新,可以给予新生代农民工更多自主学习的途径和时间,增强农民工培训的吸引力与有效性。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资源的丰富程度会导致有效资源被淹没或者难以搜寻,因此通过系统整理开放大学教育资源、各大高校公开培训资源和培训机构已经建立了种类繁多的职业技能培训网络资源入口,形成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云平台,并且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对农民工需求的分析和指引,可以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培训课程。另外,广东开放大学的网络课程制作注重引入新技术应用于教育实践,尝试建立虚拟实训教学场景改进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并可将开放教育中的网络学习小组模式引入农民工培训中。
(二)农民工劳动安全培训系统。在本课题组对农民工劳动安全感的研究中,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对安全感的需求不仅仅包括人身安全,还包括健康保障、职位保障、家庭保障以及真正融入城市的“归属感”。因此,在劳动安全系统设计中,除了建设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培训,还囊括了法律基础及维权实务培训等项目。根据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法律知识的需求仅次于专业技能知识。虽然新生代农民工的维权意识相比父辈有所提高,但由于法律基础薄弱,所以维权能力不足,难以为自己找到合适的维权路径。因此,系统计划通过网络公益讲座等形式实施开展法律基础培训,并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辅以多途径交流手段进行相关信息的推送及一对一沟通。另外,系统尝试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心理疏导,提高挫折干预的时效性。
(三)农民工终身教育系统。农民工终身教育系统可以以广东开放大学的成人学历教育为依托,以开放大学的学分银行运行机制、广东省教育厅印发的“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工作方案”以及广东省质监局公布的“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为依据,建设全面的农民工终身教育系统。注重公民素质的培养,健全农民工综合能力,并有效利用现有“互联网+”技术开发农民工社交互动和娱乐互动网络社区,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并最终实现农民市民化。
三、基于“互联网+”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模式实施路径
(一)政府公益扶持与面向市场服务相结合。我国各级政府多年来一直重视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建议政府在协调多元主体共同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培训的策略上应该更加侧重支持互联网培训模式的发展。一方面通过“政府购买、农民工受益”的方式提供引导资助;另一方面引导健康的市场培训环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开发网络远程教育内容。
(二)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目前,以微课、慕课为代表的数字化课堂推进了网络教育中情景式、仿真式、探究式、生产式等教学方法的实现。在此基础上,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需要以农民工学习者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民工培训相结合,实现新生代农民工足不出户、利用空闲时间实现碎片化学习,高效且低成本地扩散教育资源及教育功能。
(作者单位:1.广东开放大学;2.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俞林.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能力对其市民转化的促进机理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20(02).
[2]朱丹霞.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市民转化的路径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3).
[3]杨东梅.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供需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1).
[4]韩娟.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消费意愿的实证研究——基于亚阶层、职业期待与消费认知的角度[J].职业教育发展,2017(0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00648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