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四川省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
第655期 作者:□文/杨佩雨 郭志钢 王 倩 时间:2021/4/16 14:23:28 浏览:215次 |
[提要] 本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Moran’s I分析方法,对四川省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以及空间差异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四川省各市州各子系统综合序参量向好发展,但空间上两极分化严重,优质资源集中明显,出现集聚态势;全省耦合协调度平均水平较低,空间上呈五级阶梯状分布,由成都平原经济区向四周递减;区域耦合协调度差异归因于正的空间相关性,空间、经济发展水平临近能够显著作用于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随时间推移,局部异质性明显。研究结论为促进四川省各市州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理论与实证支持。
关键词:科技金融;科技创新;耦合协调;空间差异
课题项目:四川省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四川省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90615044)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1年1月25日
一、引言
科技创新发展作为区域科学发展的强大引擎,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科技金融作为服务于科技企业以及科技成果发展、创新的多方资源体系,其变革和发展在每次技术革命中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回顾历史,每一次社会生产率的快速提升都源于技术的变革,成于金融的有效支撑。1912年,Joseph Schumpeter提出信用创造论,指出银行信贷对科技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自此,学术界便涌现了大量关于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之间的研究。
许多学者通过理论及实证研究证实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一方面银行、资本市场、风险投资等的有效投入能够显著地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且财政科技投入及政策性融资则能提高创新的效率。另一方面金融机构通过对金融工具等的改革能够促进企业改善技术创新。同时,科技金融还能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带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有利于智慧型城市的建设。同样的,科技创新也能反作用于科技金融,促进其有效发展。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较大程度地提升发展中国家金融机构的工作效率和盈利水平。信息技术变革是金融技术变革的根源,能够影响该行业的增长和发展机遇。
随着协调学理论、耦合理论的广泛应用以及共生发展理念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两者互动与协同发展。王宏起、徐玉莲(2012),胡国晖(2014)等分别运用协同学理论及松散耦合理论揭示了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有效互动机理。王仁祥、杨曼(2015)等论证了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最佳耦合协调的存在性,并以35个国家为例,实证了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耦合协调发展对经济效率有显著的提升。戚湧、郭逸(2018)等则利用统计数据证实我国科技创新能有效带动科技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但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还不够显著,科技与金融结合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徐玉莲、王玉东(2011),和瑞亚、张玉喜(2014),张芷若(2019)等运用我国省际数据探究了科技金融系统与科技创新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发展水平,并发现其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明显,即存在显著的集聚分布模式。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系统与科技金融系统是能够通过要素互动及供需匹配有效结合,形成相互支持及制约的利益共同体,推动区域知识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针对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研究大多是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某省发展趋势研究或基于截面数据的省际层面比较分析,基于面板数据的研究以及面向市州的研究乏善可陈。四川省作为科技大省以及西部金融中心,其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的发展是全国的一个缩影。四川省率先编制《四川省科技金融发展规划(2018-2020年)》,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金融创新中心。近年来,四川省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科技成果转化并不十分理想、财富效应尚未形成、各市州之间经济发展严重不均衡,且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间缺乏有效融合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突出问题。因此,以四川省20个市州为对象,探究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耦合协同发展水平及其空间演化趋势具有重大意义。
二、研究方法
本文基于徐玉莲(2011)等的耦合协同机理,并对其研究方法进行调整改进,运用面板数据构建模型,使之实现空间及时间上的可比性。同时,借鉴张立新(2018)等级划分方法将科技创新系统与科技金融系统的耦合状况进行划分。此外,为了更好地观测区域空间的集聚特征,本文采用全局及局部莫兰指数来分析经济发展相近的市州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不平衡性,具体计算方法参考陈强著的《高级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
三、耦合协调度实证分析
(一)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来源。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不仅是要素之间的互动、供需之间的匹配,同时也是投入及过程管理之间的协调发展。按照科技创新的内涵及其活动的时间逻辑顺序、赵昌文(2014)等对科技金融内涵的定义,借鉴王宏起(2012)、王祥仁(2013)、戚湧(2017)等学者观点,结合四川省科技金融发展的现状及特点,遵循科学性、理论性及可操作性的原则,将科技金融子系统、科技创新子系统分别划分为几个层面,如表1所示。(表1)
根据构建的指标体系,本文选取2012~2017年四川省20个市州(除甘孜以外)的统计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各年度《四川省统计年鉴》、四川省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相关年鉴、四川省主要科技指标数据库。其中,创新税收收入数据暂时缺乏统计,本文借鉴张芷若(2019)等学者的做法,选取相关性较强的高技术产业利税代替;金融发展效率采用金融机构存贷款之比来反映金融发展的效率,该指标越高,则表明金融发展的效率越高;针对金融发展规模指标,用金融相关比率来衡量。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1、综合序参量分析。应用Python3.7计算得到各子系统的综合序参量:2012~2017年,全省平均水平在研究期内波动上升,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发展有所好转但增幅较低。这是由于四川省大部分地区创新水平较低,高新技术企业产业化发展并不明显,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制约了科技金融机构发展的积极性。各市州发展水平随时间变化,但差异明显,这与各市州的经济基础、科技资源以及所处区位有很大的关系。(图1)
从科技创新系统综合序参量(U1)来看,研究期内除德阳、眉山和宜宾三市外,各市州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成都市增幅明显,其余地区表现为小幅波动上升。此外,成都市、绵阳市以及德阳市的U1在研究期内均居前三,而巴中、阿坝及凉山等地区发展则严重滞后,说明四川省内各区域科技发展水平两极分化严重,优质资源和技术集中在成都平原地区,呈现出集聚态势。(图2)
从科技金融系统综合序参量(U2)来看,研究期内仅资阳市和凉山州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其余各市州均实现了缓慢的增长。其中,成都、泸州、南充及巴中等地区增长幅度略高于其他地区,且研究期内成都市、绵阳市以及德阳市的U2仍居前三。总体看来,政策性资金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是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不高,政策性资金投入的回报率并不明显,高新技术企业的利税总额较少。市场性科技金融尽管有所发展但并不活跃,全省科技型企业大多规模小,尚处于起步阶段,无法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具体看来,省内金融资源分配不均,优势资源集中在成都平原经济区。(图3)
2、耦合协调度分析
(1)整体水平分析。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运用Python3.7计算得到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从整体平均水平来看,2017年20个市州的系统耦合协调度平均为0.497,较2012年的平均值0.457增长了8.75%,但整体一直处于濒临协调阶段,表明四川省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尚未形成互动协调。其原因在于科技创新系统及科技金融系统综合序参量平均水平均较低,科技创新发展滞后严重,科技金融发展缓慢,两者相互制约,阻碍了系统耦合协调发展,且各市州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全省约60%的地区尚未达到勉强协调。(表2)
(2)具体情况分析。省内各市州发展速度大相径庭,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变化趋势差异明显。四川省20个市州(除甘孜外)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发展水平呈现五级阶梯状分布:
第一类为良好协调型,全省仅成都市达到该水平。研究期内,成都市的耦合协调程度一直保持绝对优势地位,实现了由中级协调到良好协调的跨越,表明子系统间实现了较好的互动耦合协调,匹配度较高。这主要是因为研究期内成都市科技创新系统综合序参量突飞猛进,由2012年的0.466上升至2017年的0.739,同比增长58.72%。从指标贡献度来看,综合序参量的大幅上升得益于技术扩散能力的不断强化,其技术市场常年遥遥领先于其他市州,研究期内对子系统综合序参量的平均贡献率高达46.06%。此外,研发能力作为科技发展以及技术吸收能力的重要因素,对系统的贡献率平均也高达41.87%,尤其是技术型人才的数量及质量保障为研发能力奠定了基础,也为企业发展乃至产业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全省高新技术上市企业共31家,成都市则囊括了27家,科技资源优渥、实力雄厚。但其产业化能力及成果转化能力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仍有待提高,且科技金融发展速度仍比较缓慢,政策性资金投入回报率较低,资金使用效率不足,市场科技金融主体需要多元化发展。
第二类为初级协调型,全省仅绵阳市为此类型,表明研究期内该市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基本实现互动协调。研究期内,绵阳市两系统耦合协调度一直稳居全省第二,2017年达到0.688,较2012年增长3.76%,增长速度缓慢,并未实现质的突破。这是因为该市子系统保持了相对较高的匹配度,其中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力度大、高技术人才丰富。其通过巨额投资,成功搭建全国独一无二的军民融合技术交易平台,囊括321家军民融合企业,且2017年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为该市科技研发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科技创新综合序参量的发展做出较大贡献。但是,其技术市场的贡献率不高,说明并未充分利用市场工具发掘市场有效需求,导致科技创新系统发展缓慢。此外,科技金融发展停滞不前,拉低了综合系统耦合协调度,一方面公共科技金融的投资回报率并不明显,表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仍处于初步阶段,并未实现高额利润,且高新技术上市企业仅1家,市场科技金融发展缓慢,有待完善。
第三类为勉强协调型,包括德阳、自贡、攀枝花、遂宁、乐山、雅安等区域。研究期内,这些区域各子系统的综合序参量都在不断地上升,两子系统间互动协同关系逐渐好转。但是,由于科技创新系统发展严重滞后,科技金融投入转化不足,资金尚未实现合理配置,系统间的互动耦合存在不足。这些地区通过人才领域的改革建设,促进人才队伍不断加强,创新创业环境得到优化,自贡、雅安及乐山通过“人才绿卡”及“一卡通”等方式增强人才的获得感;遂宁则紧扣产业吸纳人才,通过推动四川首家石墨烯应用技术研究院落户,集聚高层次应用人才。但是,这些城市本身在人力、资金等投入方面与成都市、绵阳市有较大的差距,且科技金融发展不稳定、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存在融资门槛高、信息不对称、区域经济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虽然其经济实力与科技发展居全省中等水平,各项指标值排名居4~13名之间,但是无法发挥金融创新的作用,导致系统耦合协调度并未实现质的飞跃。
第四类为濒临失调,包括南充市、泸州市、广安市、广元市、达州市、内江市、眉山市、宜宾市、资阳市以及阿坝州。这些地区科技金融资金与科技创新产出都相对匮乏,二者尚未形成良性互动的耦合发展模式。这些地区的科技创新资源不足,尚未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技术扩散能力较弱,企业与金融市场的发展尚未形成良性循环,耦合协调水平有待提升。
第五类为轻度失调,包括巴中市与凉山州。研究初期,这些地区的耦合协调度最为糟糕,是四川省的重灾区,这不仅与其科技金融支持、人力资源匮乏有关,还与其科技财政支持与科技创新能力不匹配有很大关系,导致两个系统不能相互促进发展,耦合协调能力失调严重。经过不懈努力,扭转了糟糕的情况;但是由于子系统间互动关系长期缺失严重,导致互动协同作用受阻,与高水平地区相比依然望尘莫及。
四、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及分析
在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前,需要构建合理的空间权重矩阵。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侧重于探究四川省各市州间经济产生的空间效应,因此本文将引入经济因素构建基于经济地理距离的空间协动矩阵。同时,考虑到发达地区能够对周围地区产生更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以及时间效应,本文借鉴唐礼智(2014)等的做法,构建动态经济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
(一)全局自相关及其分析。根据相关数据,运用STATA软件计算出四川省20个市州2012~2017年的耦合协调度的global Moran’I的估计值及其显著性检验的估计值,如表3所示。(表3)
四川省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的莫兰指数值均为正,且不同年份均通过1%、5%或10%的显著性检验。2012~2016年间,整体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于2016年达到最大值,随后在2017年出现大幅度下降,表明四川省各市州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的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差异并非随机产生的结果,而是归因于正的空间相关性,四川省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在全局上表现出了较强的空间依赖特征。受地理溢出效应的影响,空间邻近或者经济发展水平等组织临近能够显著作用于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耦合协调发展。
(二)局部自相关及其分析。通过全局Moran’s I统计量可以看出,四川省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而市州间的相关性和集聚程度,与周边地区的空间关联以及空间格局的分布如何,则需要通过探究局部变化情况。本文运用STATA软件绘制出局部莫兰指数散点图,并根据散点图绘制出各市州局部莫兰指数变化趋势色块图以及空间分布图。(图4)
通过Moran散点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四川省各市州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莫兰指数分别落在四个象限中,且各市州空间关联模式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地理分异特点。具体而言,成都市、绵阳市、德阳市、乐山市及眉山市一直处于第一象限内,表明存在较强的正空间性,其自身和周边的耦合协调水平均较高,差异程度小;雅安市、自贡市、南充市、广元市、凉山州及阿坝州等地区的局部莫兰指数一直位于第三象限内,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其自身及周边的耦合水平都较低;资阳市异质性突出,一直处于第四象限内;其他地区则表现得杂乱无章。但是,总体而言,四川省大部分的市州均存在正的自相关,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川省区域耦合协调度发展水平逐渐出现了异质性,即越来越多的地区与之邻近的地区空间差异拉大,这可能是因为许多市州陷入了人才的恶性抢夺中,且低水平地区局限于其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结构并未改善,研发能力薄弱,从而无法提高产业吸收能力,以致无力吸收或转化高水平地区的先进技术。
五、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为促进四川省各市州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供给侧改革,取长补短,因地制宜促发展。根据研究结果及分析,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的提升,需要实现科技创新系统及科技金融系统的同步发展,任何一个系统的滞后发展将使得系统间出现相互掣肘现象,导致复合系统难以实现互动协调。全省政策性科技金融投入加大,但企业回报并不明显,以绵阳市为代表的科技金融滞后型城市应当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事前筛选、事后监督的角色,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应当关注其使用效率,引导企业合理运用资金,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标准,激励企业开拓创新,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另外,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市场科技金融的趋利性会越发显著,将导致落后地区得到的金融支持越少。因此,针对科技创新活动周期长、高风险、主体小的特点,应当确立政策性科技金融的主导地位,发挥其监督作用,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逐渐建设多渠道的科技金融体系,丰富科技创新资金来源。
针对以凉山、阿坝及巴中市等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严重滞后型城市,应当着力进行技术供给侧改革,重点改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以资源型产业、农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着力促进地区研发能力以及技术扩散能力。一方面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及吸引;另一方面积极开拓国内外技术市场,实现技术供需双方有效沟通,从而提升区域技术扩散能力,充分利用技术扩散的逆邻近效应和社会距离理论,增强自身技术研发及吸收能力,着力引进并吸收潜力技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优化区域经济结构。
(二)利用集聚效应,发挥核心区引领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协调发展。省内以成都、绵阳及德阳为代表的成都平原经济区引领发展,区位优势明显,具有明显的集聚趋势。“成-绵-德”核心区的形成及发展将会吸引更为丰富、更为优质的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汇集于此,在政府的引导、政策的支持以及市场的驱动下,该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科技创新发展以及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将迈上更高的阶段,成为辐射全省的中心,进一步带动周边市州的发展。因此,区内的市州应当加强自身的吸收能力,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保持自身相对优势的基础上接纳中心区域先进技术的扩散及转移,并形成竞合,促进区域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的发展。另外,位于高低集聚和低高集聚的地区应当发展联动互助的模式,加强高水平耦合协调与低水平耦合协调的市州互动合作,避免邻近地区的资源恶性抢夺,运用差异化的发展战略促进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全省可持续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周昌发.科技金融发展的保障机制[J].中国软科学,2011(03).
[2]Carlota Perez.Technological Revolutions and Financal Capital:The Dynamics of Bubbles and Golden Ages[M].2002.
[3]Schumpeter.The Theory of Economy Developnent[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12.
[4]James B.Ang.Research,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n South Korea[J].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2009.32(01).
[5]陈敏,李建民.金融中介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随机前沿的距离函数模型[J].中国科技论坛,2012(11).
[6]叶莉,王亚丽,孟祥生.中国科技金融创新支持效率研究——基于企业层面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南开经济研究,2015(06).
[7]李瑞晶,李媛媛,金浩.区域科技金融投入与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研究——来自中小板和创业板127家上市公司数据的经验证据[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02).
[8]毛茜,赵喜仓.科技金融创新与我国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12).
[9]湛泳,李珊.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与智慧城市建设——基于信息化发展视角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6.42(0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