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公共/财税
城市社区智慧养老发展模式研究
第656期 作者:□文/张若涵 李盼道 时间:2021/5/1 14:28:21 浏览:457次
[提要]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它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互联网数字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数字信息处理技术等多种先进现代科技的蓬勃发展,智慧养老应运而生。根据“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智慧养老产业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要求,本文主要从社区应用智慧养老服务角度,分析智慧养老发展的背景、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智慧养老;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
基金项目:横向课题:“中小企业产业发展模式与经营模式研究”(LHBX2018086);德州学院校级培育基金项目:“城市交通系统的公共规制政策及其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2019xjpy07)。指导老师:李盼道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1年3月12日
一、问题的提出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人口老龄化问题便成为我国社会发展最大的心病,最近几年愈加严重,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养老问题也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当今社会是快速交互信息的互联网时代,子女生活压力大、节奏快,我国当代家庭结构也因此发生了巨变。子女与父母同住的情况越来越少,子女能够无微不至地无时无刻给予父母贴心照顾已然成为一种奢望,过去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显然已不适应当前的养老现状。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促进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产业发展”,首次正式提出了“智慧养老”的概念,自此,智慧养老便成为了我国解决养老问题最主要、最科学的途径和方式。
智慧养老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智能物联网、传感网系统、云计算与信息平台等多种高科技互联网手段,实现及时的信息共享,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这正好与我国在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网格化这一城市管理模式的技术背景和要求相契合。网格化管理就是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及数字平台将城市的管理辖区以一定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市区联动、资源共享的一种城市管理新模式。另外,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位,想要更加充分地运用智慧养老的手段,使得我国老年人口能够老有所依,并积极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实现缓解人口老龄化危机与促进经济发展并举,社区所占据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本文提出将智慧养老融入到社区中,把社区作为实现智慧养老的基本单位,并与网格化管理模式相结合。在网格化这种新型城市管理模式被提出的背景下,本文提出的社区智慧养老模式,是一种以城市管理划分的单元网格为结构基础,通过统一的智慧养老信息平台进行社区间信息交互,建设社区联动,从而提供实时、快捷、高效、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养老服务的新型智能养老方式。
二、现状与问题
(一)智慧养老发展现状。目前,我国智慧养老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国家从 2011 年开始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以及《“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等政策,为我国智慧养老的发展指明方向,提供支持。但智慧养老的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条件是需要依托智慧城市的智能化技术为基础,因此我国智慧养老的发展情况和普及程度,首先要配合智慧城市的发展进程,这也决定了我国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须按部就班,从在部分智慧城市进行试点开始,渐进地普及应用到全国。目前我国智慧养老的发展现状还局限于少数发达城市的试点阶段,主要应用于新型养老机构和构建新型智慧养老平台,与社区的联系性较弱,对于目前我国的智慧养老发展现状来说,社区所占据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都是十分微弱的。但毋庸置疑的是,社区在我国智慧养老发展的总体布局中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我国智慧养老服务产业的不断成熟,依托社区发展智慧养老将会是我国智慧养老产业的最终归宿。
(二)智慧养老存在的问题
1、覆盖面窄、发展不平衡。自建国以来,我国发展的历史规律就是“先富带动后富”,因此我国无论是经济基础还是科技发展水平都由北京、上海等超一线城市占据发展的绝对优势,这也注定了我国各地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由于智慧养老的发展需要依托高科技智能化技术和厚实的经济基础,因此智慧养老目前仅在部分能够符合其建设要求的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开设了试点项目,积极地推进智慧养老服务产业各个环节的成熟发展。我国中部地区则发展的较为缓慢,仅在相对发达的部分省市的部分社区或养老机构进行了试点工作,有关智慧养老的各个环节的建设、规划以及优质项目的开发都十分欠缺。而环境闭塞、经济状况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则对智慧养老的实践还很不成熟,基本处在酝酿的阶段。
2、我国老年人群体对于智慧养老的接受度较低。我国智慧养老发展最主要的障碍之一即有需求但接受度低。这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我国老年人受中华传统思想的影响,坚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对于现代年轻人的消费方式和理念并不认可,对于目前接受智慧养老服务所需支付的费用接受度较低。二是我国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更新换代快,老年群体基本已被高科技时代甩在了队尾,而智能化高科技手段嵌入智慧养老,二者不可分割,导致居民享受智慧养老服务的门槛过高,许多学历较低以及生活不能自理、身体残疾的老年人很难加入享受智慧养老服务的行列中来。
3、与社区联系不密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90%的老年人期望居家养老,因此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问题,需要从社区入手。然而目前我国智慧养老服务大多应用于高级养老机构,属于高端服务行业,价格相对高昂,与平民百姓的生活有一定距离,没有达到便民利民深入群众的初衷,很难实现智慧养老的发展成果人人共享。随着智慧养老逐渐深入的发展,提高普及度是智慧养老的必然要求,以社区为依托是智慧养老产业提高普及度要走的必经之路。加之,养老机构主要供给统一化、专门化的养老服务,比起社区养老来说在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的需求上缺乏优势。因此智慧养老的发展必须依托社区,与社区养老相结合。
4、智慧养老的统一信息化标准不健全。我国智慧养老事业刚刚起步,发展十分不成熟,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还尚不完善,任何一个行业,要想得到快速稳定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来进行制约,否则将无法避免恶性竞争、市场定价混乱、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乱象,注定会阻碍智慧养老的发展前景。
三、成因分析
(一)我国智能化高科技技术发展还不成熟。如今智能设备行业方兴未艾,正处于自身发展的起步阶段和上升期,其产业发展还不够成熟,产品研发成本较高,加之近年来经济大环境的势头差,企业压力较大,逼迫要求企业降低售价也是不现实的,所以我国市场上的智能设备大多售价较高,而中国老一辈的父母普遍都受到传统勤俭节约观念和为子女减轻压力的想法的影响,导致目前我国老年人对于智能产品和智慧养老的接受度不高。
(二)国家的顶层设计对于智慧养老与社区的关系没有给予及时地推进。尽管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智慧养老产业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但就目前智慧养老的发展现状来看,大多智慧养老模式都实践于养老机构,与社区的联系十分微弱,仅有个别城市的个别社区进行了智慧养老服务的试运行,全国绝大部分的社区目前来说,仍看不到智慧养老的影子。这主要是由于近几年来,政府致力于扶持智慧养老平台和企业的发展,政策目标在于先把智慧养老的产品和服务供给“扶起来”,而政策重心没有放到向全国各社区普及智慧养老服务上来,因此,到目前为止我国智慧养老的发展与社区养老的关联程度不高。
(三)我国智慧养老行业的市场规范和行业标准不健全。众所周知,任何一项政策或者行业由起步阶段进入到全面发展的阶段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该行业需要有自己统一明确的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而制定行业标准及市场规范与行业本身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我国智慧养老发展稚嫩,导致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的制定没有足够的实践支撑,而由于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又导致了我国智慧养老服务的发展得不到快速、及时的推进。
四、对策建议
(一)加快智能化高科技技术的研发,国家制定相应优惠政策推动智能化产业发展。现阶段,智慧养老服务的基础设备价格较贵是智慧养老普及度不高的原因之一,要想实现全民享受智慧养老服务的目标,其基础设备的价格应能被大部分家庭所接受。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快智能化高科技技术的研发,吸引高科技人才,不断进行产品的研发设计、更新换代,政府制定相应政策,积极响应智能化产业的发展需求,催化智能化产业的成熟,促进市场内的良性竞争,有利于提升价格的合理性。二是国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例如税收优惠、减费降费等政策来减轻智能化企业的经营压力,为其长远的发展提供动力。智能化高科技产业发展得好了,也就意味着智慧养老的技术依托成熟了,这也必将会为日后智慧养老服务的大规模推广提供充足的动力。
(二)完善对智慧养老行业的顶层设计,建设一个多层次、专业化的智慧养老系统。目前,我国智慧养老的总体结构还不完善,缺乏总体统筹的顶层设计。从提供服务方面,应该给我国老年群体进行一个大致的分类,根据不同类型老年人的大致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例如,我国老年群体可分为身体健康的、生活可以自理但有心脏病、脑血栓等突发性病史的以及因残疾、年老、疾病等各种原因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根据他们的特点将智慧养老服务相应的分成几类:一是日常生活照料方面的服务。包括帮忙买菜、预约参加娱乐活动、家政服务等。二是特殊医疗服务。针对有突发性病史的老人身体状况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智能手环获取数据,对这一类老人身体的相关数据提供特殊监控,保证出现突发紧急状况时能够以最快速度采取措施,并定时提供上门面诊等服务。三是全方位式照料服务。类似于保姆、小时工的工作模式,提前在网上进行预约,会有专门的专业人员对老人进行全方位的贴心照料,根据每位老年人的不同生活规律个性化地制订方案、提供服务。从信息共享方面,应建立一个智慧养老专属信息平台,在平台上录入每一位参与智慧养老服务的老年人的数据,应以社区为基本单位,配合社区的网格化管理模式进行信息数据的收集,以便各个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各医院等相关机构和单位都能够随时获取需要服务的老人的信息数据。从专业化方面,我国应培养相应的专业人才,设立专门机构或小组对智慧养老服务进行专门化、专业化的管理及监督,对于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也应该提高门槛,加大审核考查力度,力求提供专业化、科学化的服务,提升智慧养老的服务水平。
(三)提高老年人使用智能产品的能力。毕竟老年人是智慧养老服务的主体,如果老年群体不能适应智能产品的使用过程,那智慧养老便得不到有效地推广和实践。政府应对智能化产品企业做出指导和建议,使智能化产品的设计尽可能的简单明了,易于老年人理解和操作;作为子女,应尽可能多地给父母提供指导和帮助,使父母能够掌握智能产品的使用方法,尽快适应智能化产品的使用;社区可以招募志愿者,随时为社区内的老人答疑解惑,帮助其进行智能化产品的操作。
(四)制定统一明确的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统一明确的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是保障智慧养老发展的基础,可以从服务水平、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收费水平等多个方面进行明确的标准制定,全方位地规范智慧养老产业的运行和发展。
五、结语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智慧养老作为目前最科学有效的养老方式备受关注,本文认为将智慧养老和社区养老结合起来,并以网格化管理作为管理结构是大规模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根本途径。但目前这种养老方式在我国的实践并不充分,发展很不成熟,因此本文分析了该养老模式在我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指明未来发展智慧养老产业应该更加注重高科技智能技术的研发,给予新型社区智慧养老模式一个更加完善的顶层设计和框架结构的制定,政府在明确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行为规范的同时,也要注意及时地推出符合国情的新的政策要求,以确保更好地引导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型社区智慧养老方式将成为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必经之路。
(作者单位:德州学院法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宜铭,李娟,叶林.智慧养老发展现状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06).
[2]李彩宁,毕新华.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及平台构建研究[J].电子政务,2018(06).
[3]白玫,朱庆华.智慧养老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16(09).
[4]王琼.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J].人口研究,2016(01).
[5]李攀.中国智慧养老的现状与前景[J].中国发展,2018(06).
[6]张程,李洁.国内外智慧养老现状及标准化研究[J].学术研讨,2018(10).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6158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