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公共/财税 |
城市社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研究 |
第656期 作者:□文/杨 芸 张丽华 廖宛琪 苏怡玲 袁煦岚 时间:2021/5/1 14:30:35 浏览:345次 |
[提要] 在社会老龄化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我国养老服务改革正在探索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模式。基于此背景下,本文以南宁市新竹社区为例,对新竹社区“时间银行”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实际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政策研究;养老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自治区级项目:“城市社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研究——以南宁市新竹社区为例”(项目编号:202011548135)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1年2月7日
一、引言
当前,我国城市人口高龄化、空巢化等特征日益突出,传统式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弱化使得养老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养老服务不足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发展互助养老模式势在必行,而时间银行的出现正成为城市解决社会养老的新方案。
“时间银行”的关键特征在于“互惠”,使之不同于传统的互助养老模式,是依靠参与者通过发布需求或自愿提供技能服务来交换服务和技能进行运作,将志愿服务的时间换算成可以存储和支取的货币,这些时间可以在自己有需要时“提取”,兑换他人的爱心互助。通过时间和社会资源的“盘活”和运转,使得生活尚有余力的人们被调动起来共同参与,发挥其自身专长和激发奉献社会的积极性,把热心肠转化为社会满足感和获得感,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养老服务管理机制。
2014年,南宁市被纳入为我国城市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范围。政府部门随即展开了一系列养老服务改革,其中,社区养老服务是其中的重要环节。社区是链接政府部门与居民的主要载体,也是传递养老服务的重要环节,由于社区功能所限,难以完整地实现养老服务资源整合,由此成为社区养老服务推进的桎梏。在此背景下,转变社区服务功能,有效整合资源,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通过分析南宁市新竹社区实施“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方式的现状、问题,对照传统社区功能与互助养老方式的契合点、缺陷等,查找问题症结。在此基础上及扩大社会资源整合视角下,进一步探索新型“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的实现条件,提出在南宁市社区中嵌入新型“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的有关建议。了解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管理环节、资金来源、日间照料中心运行,剖析社区在对接养老服务需求与资源汇集的过程现状,归纳总结"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方式在社区中的一般运行特征。
本文以南宁市新竹社区为例,对新竹社区“时间银行”项目进行实地调研,深入分析"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实际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新竹社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基本情况
(一)新竹社区时间银行运行机制
1、服务流程。新竹社区的服务流程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招募志愿者、确定服务对象、开展服务和服务管理。其服务流程如图1所示。(图1)
2、志愿者与服务对象。成为时间银行有效的志愿者需要先在社区工作站中填写报名表之后,由工作人员录入时间银行管理系统,同时刷身份证进入另一个系统,并绑定时间银行市民卡,完成这两个步骤才算有效。志愿服务一般由两个志愿者或两个以上开展,志愿者需要拍照并且附上说明(时间、地点、服务内容)作为服务时长记录的凭证,服务结束后,时间银行的管理员就会在后台帮志愿者登记积分和服务时长。
社区与南宁市民卡进行了合作,开发了一个时间银行管理系统,服务对象有服务需求,就会通过新竹社区提出,然后由社区在此管理系统上发布服务需求,同时在志愿者微信群中发出通知,有空闲时间的志愿者可以在系统上(手机客户端)认领需求,或者在微信群上接龙报名,然后自行联系服务对象开展志愿服务。
3、服务内容。新竹社区时间银行的志愿服务主要以邻里关照为主,同时社区将服务内容都进行了量化,制定了服务内容难度系数表,服务积分等于难度系数乘以服务时长。其发服务内容主要分为五大类,如表1所示。(表1)
(二)新竹社区时间银行的社会购买服务。社区的社会购买服务主要由政府出钱购买第三方服务机构,由第三方服务机构组织专业的志愿者进行各种志愿服务,以及接洽社会的各种资源开展各种惠及老人活动。如:上门走访老人、每周二的老年大学、每周五的老年人茶话会、每季度的长者生日会以及邀请专家给社区志愿者做专业的培训。
(三)新竹社区“时间银行”模式运行成效
1、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目前,新竹社区的时间银行志愿者有45名,服务对象有40人。志愿者均为社区固定人员,大多为退休的社区干部和本社区居住人员;而年轻志愿者主要以团队为主,固定的有东葛卫生服务中心和义剪队。
2、时间存取。时间银行自运行开始南宁市全城区已存入近万小时,新竹社区的时间银行按照低龄存时间,高龄换服务的原则,从运行到现在存入了1,000多个小时,但全城支取的时间只有4小时。
三、“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养老需求日益增加,“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出现已成为人们的新的选择,许多城市纷纷加入其中,时间银行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一些不足和弊端也逐渐显现。
(一)管理水平层面
1、缺少专职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调查发现,“时间银行”由于其自身的自愿属性以及完全由下而上推动的运营模式,从走访情况来看,大多数都依赖于社区,由街道或居委会牵头领导,没有设立专职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以南宁市新竹社区为例,该社区仅有1名工作人员和分管领导,分管“时间银行”,包括服务积分登记、组织志愿者上门走访老人等。
2、缺乏法律规范,资金支持不足。“时间银行”需要相关法律制度加以保障,才能有效消除参与者的顾虑和担忧。而且“时间银行”的资金来源单一、资金支持少,光靠人们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单向付出,难以支撑“时间银行”可持续发展和不具有稳定性。另外,“时间银行”的内外部运营、发布与配对服务工序对方、对参与者的激励、管理参与者的信息等都离不开强大的资金后盾,这一方面需要政府作为强有力保障推进"时间银行"的推广。
3、难以确认服务价值的标准。通过调研发现,老年人对服务的需求包括推拿按摩、购买物品、上门聊天、文化活动等多维度项目,各个项目的难易程度、技术含量差距很大,但目前只是单纯以“服务时间”对等“存储时间”,服务人员首先会选择技术含量低、用时长的服务项目,而需求方的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不利于该模式的长期发展。
(二)社会参与度层面
1、志愿者覆盖面少,社会认知度低。在新竹社区服务的志愿者比较固定,但年龄集中在退休年龄群体,年轻群体参与得较少。志愿者的积极性并没有被调动起来,仅靠街坊邻居之间口耳相传,或仅仅在小范围内开展,都难以真正实现互助模式的良性运行,这实际上反映的是“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机制的不尽如人意。“时间银行”尚属新鲜事物,南宁市政府在政策宣传力度上明显存在不足,社会公众对"时间银行"缺乏认识和了解,不利于志愿服务队伍的发展壮大。
2、志愿者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志愿者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奖励机制的不完善是时间银行发展的短板,直接导致志愿者开展服务参与积极性低和活跃度不高。与传统养老服务相比,“时间银行”模式最突出的一个特点便是“互惠性”。这种互惠性往往体现在未来可兑换对等时间的志愿服务。参与“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的志愿者,其身体状况往往处于一个长期相对健康的状态,尤其是相对年轻化的群体,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并不需要社会对其提供助老、养老服务,其志愿服务所得的时间货币往往不会立即使用,而是需要一个较长的存储时间。这就需要政府在其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并融入现代互联网技术解决保障问题,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模式保驾护航。
3、积分只存不取现象日益突出。根据新竹社区的最近统计结果表示,时间银行自运行开始全城区已存入差不多万小时,但支取只有4小时。目前,新竹社区还没有具体的兑换机制,导致参与志愿者兑换服务困难。
四、对策与建议
(一)社区动员与资源联动的依赖。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服务无疑将促进老年人互助和服务的发展,并将为资本和劳动力等资源提供更多的支持。不断吸引结合社会团体、企业、爱心人士参与支持,这些支持将为社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运营提供保障。
“时间银行”的管理者应该因地制宜的制定出符合本辖区特点的“时间银行”规章制度和责任制度,不仅限于提供养老服务,而是覆盖社会服务的方方面面,扩大其应用范围,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参与。比如开展技能互换、社区中有才艺的参与者开设学习课堂等,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让老人拥有更多的社会满足感和责任感。
2、健全参与志愿者激励保障机制。奖励机制的不完善是时间银行发展的短板,直接导致现在志愿者开展服务参与积极性低和活跃度不高。奖励这方面不仅仅需要精神奖励,同时也需要一定的物质奖励,让志愿者拥有真实的获得感。此外,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对于参与到互助养老过程中的企业或个人,政府可以给予其适当的优惠政策,如降低贷款利息、减税降费等,予以鼓励。
3、制定和完善服务价值的标准。制定和完善有关“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服务标准,使其具有统一性、规范性,便于管理。目前我国在评定服务标准等方面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可以根据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和工作人员的服务强度划分服务等级,根据志愿者的服务等级及服务的时间将“时间货币”存入“时间银行”系统,服务需求方将服务进行评价,对于服务不好的地方给予建议,并且适当的扣除相应的时间货币,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宁,孙雨佳.“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南京试点[J].群众,2019(20).
[2]鲍南.以“时间银行”盘活身边爱心[N].北京日报,2020.12.11(003).
[3]孙鹏飞.北京市社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实地调研与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20(03).
[4]祁峰.高策.发展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的难点及着力点[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8(03).
[5]陈功.黄国桂.时间银行的本土化发展、实践与创新——兼论积极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之新思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17(06).
[6]黄海娜.时间银行式互助养老服务模式化发展路径探索[J].新金融,2019(07).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