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 金融/投资 |
| 我国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探讨 |
| 第656期 作者:□文/孟佳璇 时间:2021/5/1 15:26:05 浏览:617次 |
[提要] 是否发行数字化货币越来越成为各国央行考虑的问题,我国在2014年开始研究数字化货币的问题,之后一直处于研发阶段,可以说我国央行数字化货币的推出一直在路上。本文首先介绍什么是数字化货币及其具有的特点,然后分析我国央行发行数字化货币的可能动机有哪些,发行数字化货币带来的积极影响与潜在威胁,最后提出对我国发行数字化货币的展望与建议。
关键词:数字货币;中央银行;区块链
中图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1年2月22日
一、什么是央行数字化货币
就是指依托于国家信用,由一国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其发行和回笼基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二元体系来完成,具有法定加密性,稳定性,无限法偿性。具有货币的基本职能,即承担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等职能。以数字货币为基础的加密经济正在蓬勃发展,数字货币成为了一种新型的资产。
我国央行数字化货币主要用于替代M0,在保证消费者隐私的前提条件下,可以有效防控洗钱、逃税等不良行为。与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相比,央行的数字货币以国家信用为支撑,而虚拟货币是私人货币,没有国家信用支撑,价格也极不稳定,也无法满足货币政策的需求以及公众的需求。央行的数字化货币的发行成本低于传统纸币,数字货币的流通速度快,也会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央行数字化货币的发行量取决于发行者与市场状况,与私人货币相比更加便于控制。数字货币的安全性,稳定性也极高,有法定加密算法,交易记录也有极强的可追踪性。
二、我国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可能动机
我国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可能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保持中央的铸币税收入。央行发行数字货币,会直接对银行信用创造货币产生影响,随着央行数字货币的数量增长,整个支付体系的稳定性增加,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依赖性将会降低,但是这也意味着部分由银行通过信贷增长获得的铸币税回归政府,对宏观经济将产生重要影响。
(二)总体上降低金融风险,提高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央行数字货币定位为M0,是央行的一种负债,银行存款定位为M1/M2,是商业银行的一种负债。央行的负债是无风险的,而商业银行的负债是有风险的,因此数字货币总体上风险较小,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将银行存款转换为数字货币,也可能对信贷融资等业务产生影响。
(三)提高支付方式的多样性与竞争性。央行数字货币可以替代传统的现金,支票,银行卡等支付方式,进而为个人使用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支付方式,其次在银行和公司的大额支付方面,也可以用到数字货币,最后是可以使其他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进入央行的支付清算系统,为这些金融机构提供了一种更为便捷的支付方式,提高他们在行业的竞争力。
(四)促进金融的包容性发展。数字货币提供了一种易于接受且方便快捷的电子支付方式,特别是针对一些新兴经济体而言,使用这种电子支付方式将会极大地促进他们的发展。比如VHKD是一种具有价值稳定特征的稳定币,于2018年2月上线流通,打造一个新的去中心化区块链、一种低波动性加密货币和一个智能合约平台,建立了新的信用评估体系,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范围,促进了新兴经济体的发展,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金融服务地满意度等。
(五)净化金融环境,抑制犯罪活动。一些现金交易可能涉及到犯罪活动,因而有人认为减少现金可以抑制犯罪活动,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可在保证用户隐私的前提下,保证匿名性和安全流通性,使得整个交易过程更加的透明化,安全性和可靠性也会增加,进而起到抑制犯罪活动的作用。
三、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发行数字货币将降低发行成本。与传统货币相比,发行数字货币将会节省大量的原材料费,排版印刷费,运输费等等,数字货币也会节省大量的储存空间,实现“云”储存,数字流通,不需要清算和销毁等,真正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现金、电子货币及数字货币几种形态会并存。比如将数字货币与传统银行账户结合,打造货币钱包,既可以使用现金,也可以使用数字货币,也会起到对第三方业务的拓宽作用。
(二)为国家直接干预经济提供一种手段。曾有学者指出,依靠市场自发调节,国家不予干预的经济是无效的。萨缪尔森曾对英国的市场经济做出分析:在一个自由市场经济体中,个人所得由市场机制决定,国家不予干预,因而在撒切尔夫人领导英国使英国整体的经济状态不甚乐观。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对其强制控制,实际上也是发挥政府干预经济能力的一种体现。
(三)有潜力改变全球市场的支付格局。发行数字货币将会对传统的银行业务形成巨大冲击,特别是数字货币依托于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会倒逼传统银行进行业务创新。其次数字货币的服务商也会对整个支付体系产生深远影响,客观上起到一种掌控作用。有学者指出,数字货币点对点的支付方式将会提高整体交易效率,也会去原来由发达国家掌控的高度中心化逐渐转变为由发展中国家平等参与的适度中心化的局面。
数字货币的发行也会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一旦数字货币国际化确定下来,竞争将会变得更加激烈和公平,到那时,任何妄图利用贸易保护的国家,都将失败。在全球市场的数字化支付格局下,单一国家不可能通过银行进行制裁活动。
四、央行数字货币带来的潜在威胁
(一)央行数字货币可能会改变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信用创造重心的转移。相关研究表明许多国家的央行货币占整体货币的比重有些下滑,部分原因是传统央行货币的支付功能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下市场的需要,而数字货币却可以做到这一点。央行发行法定数字化货币,利用其数字化特性,在发行货币前设定货币政策的导向条件,进行精准投放,实时传导以及逆周期调控,进而保证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央行数字货币利用的是国家信用背书,银行存款利用的是银行自身信用背书,如果央行取代商业银行成为资金汇集地,即意味着央行法定数字货币使得信用创造中心发生了转移。
(二)央行数字货币在一定程度上对金融稳定与国家安全形成挑战。数字货币的分布式记账模式虽然更加精确和科学但也存在着信息处理的繁琐性和监管的复杂性问题。在未来央行数字货币很有可能催生出新的金融业态,由此也会带来的新型风险,比如套利风险,投机风险,道德风险等等。随着数字化货币在全球的普及,各国跨境资本的流动性加强,由此也会带来一定的监管滞后性问题。使用央行数字货币可以购买各类商品和各种类型的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宽了影响国家安全的范围。
(三)央行数字货币可能会对传统银行体系形成冲击。传统的央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是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而在央行发行数字货币以后,二者又多了层竞争关系,比如在经济形式不好时,公众将会把存款从银行转移到央行的数字货币存储体系中,因为他们觉得存放在央行的安全性更高。其次,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将会改变原有的的二元银行体系开始向全准备金制度进行过渡,央行将会吸收大量的银行存款,使得传统商业银行的信用货币创造能力下降。
五、对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展望及建议
1989年,David Chaum实现了名为e-Cash的电子现金系统,此后WebMoney、Liberty Reserve等项目都以不同方式探索了数字现金的实现,但均未取得广泛应用。2009年推出的比特币引起了各国央行对数字货币的关注,而其背后相应的区块链技术也引起了各种的重视。2019年,Facebook基于区块链技术发起数字货币项目Libra,标志着对数字货币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反观我国央行未来将会如何推出数字货币呢?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数字货币不会改变货币的双层投放体系,也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它的目标是对一部分M0的替代,在保护消费者隐私的前提下提高反洗钱,反逃税等的能力。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底,我国共落地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超过6,700个,覆盖多个领域,累计开立个人钱包11.33万个,对公钱包8,859个,累计交易金额超过11亿元。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工作及相关法律法规也得到了初步完善。下面浅谈一下对我国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展望及建议。
(一)积极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保障数字货币的法律效力。首先我国央行要发行数字货币,必须要依靠法律效力的支持,我们知道,人民币的法律效力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相关法律法规中说明了人民币包括硬币和纸币,未来要发行数字货币,还需要在相关法律中进行补充,这样才能使得数字货币与现钞纸币,硬币等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其次,在推行数字货币后,数字货币在跨境使用时,要满足不同国家地区的监管需求,如何有效保证支付的合法合规性,避免洗钱,逃税,恐怖融资等现象,还是国家急需考虑的问题,这就要求各国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满足各方面的监管需要。
(二)加快推进数字货币核心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要想快速推广数字货币,最重要的是加快核心技术的研发。数字货币的发行很大可能性上基于区块链技术,因此未来要特别加强升级区块链技术,提升传输速度。现阶段,智能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移动互联网进入5G时代,要好好利用这个时机,加快普及5G技术,进一步提高传输效率。我国数字货币的展现形式可能呈现多样化,比如可能是智能手机中独立的APP,也可能是与传统银行或者支付平台结合的软件。因此,未来要利用智能技术,多样化高质量地呈现数字货币地实现形式。
(三)审慎选择数字货币的应用场景。数字货币的推广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到应用场景的选择,据相关专家分析,数字货币比较适用于小额零售业务,原因在于这样会为支付提供及时性和便利性并且不会对存款产生挤出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套利和顺周期效应,但是也要注意前期业务推广成本费用的问题。
在数字货币的初期推广过程中,要考虑好推广成本,可行性,效应等等,选择合适的应用场景,目前来看,小额零售方面,公共出行,缴费等方面应用的可能性会大一些。
(四)加强对数字货币应用过程中的监管。数字货币技术依托于区块链技术和相关密码技术,但其中也蕴含着很大风险问题,对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户、数字货币的交易结算等都要严格监管。同时也要加强与央行数字货币推广合作平台的监管,特别是在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管理方面。综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防控和监管,整合各个参与主体的信息,交易流通行为等信息,最大限度地提高使用数字货币的安全性。
数字货币是时代发展推出的产物,传统的现钞纸币、硬币已经逐渐不能适应人们的需要,因此推出央行数字货币是一种必然趋势。但这种新生事物仍处于萌芽阶段,推出的各种类型数字货币鱼龙混杂,在各个方面都还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性和投机性。只有当法律制度足够健全,核心技术成功应用,应用场景选择合适,数字货币的各流通环节监管到位时,我国央行才能更快地推出数字货币,当然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钢.未来的数字人民币长啥样[J].理财(经论),2017(3).DOI:10.3969/j.issn.1673-1107.2017.03.025.
[2]刘谆谆,张瑞东,王玉琳.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必要性及一些相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金融学,2018(01).
[3]赵国栋.数字货币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冲击、变革及建议[J].清华金融评论,2017(10).
[4]何德旭,姚博.人民币数字货币法定化的实践、影响及对策建议[J].金融评论,2019(05).
[5]姚翔.央行数字货币落地“倒计时”[J].金融博览,2019(22).
[6]谈俊.全球数字货币发展前景展望与中国应对[J].开放导报,2021(0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