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宁夏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分析 |
第656期 作者:□文/万世龙 马芸燕 时间:2021/5/1 15:38:03 浏览:592次 |
[提要] 客源市场结构分析及需求预测是旅游管理与决策的关键环节。本文以宁夏为例,运用地理集中度、客源吸引半径、重心模型、空间使用曲线等指标,揭示宁夏国内客源市场省际尺度上的分布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宁夏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分异现象存在,客源市场地理分布范围广,平均游客吸引半径为202.72KM,吸引半径较短。(2)宁夏客源重心主要在东南—西北走向上徘徊,形成“菱形”集中区。(3)宁夏国内客源市场空间使用曲线满足距离衰减定律,距离对客流的摩擦和阻抗作用显著。
关键词:旅游地理;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宁夏
中图分类号:F8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1年2月27日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许多行业产能过剩,但旅游业却显出强大的活力,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健康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市场为60.0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8.4%,国内旅游收入为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同时我国旅游业对GDP综合贡献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5%,我国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国内旅游消费市场。宁夏旅游业也呈现蓬勃发展趋势,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与旅游厅发布的《2019年宁夏旅游经济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宁夏接待国内游客3,998.45万人次,同比增长19.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35.56亿元,同比增长14.96%。旅游已成为衡量现代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也逐渐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刚性需求。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与旅游需求的预测的研究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已成为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作为旅游景区规划、开发与管理的一项前提工作,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划分是旅游市场营销的有效辅助工具,它直接影响到景区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是旅游者与目的地交互作用的空间投影和表征,是旅游人地关系系统的重要组成,是旅游地理学的重要领域,具有典型的尺度特征。国外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起步较早,20世纪60年代,Mansfeld从空间角度分析旅游客源市场特征,揭示了国际旅游流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的空间格局演化。国内对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内外已有成果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1)客源市场空间特征研究,此类研究基于地理集中指数、客源地吸引半径等地理学方法揭示客源市场的集聚程度、类型和变化特征,利用市场空间使用曲线刻画客源市场特征,揭示其背后的规律为客源市场的具体划分提供了解决路径,也为旅游市场营销奠定了基础。(2)客源市场预测研究,常用的预测方法主要分为定性方法、定量方法和人工智能方法三大类,定性方法以德尔菲法为代表,定量方法有指数平滑法、移动平均法、回归分析、引力模型等,人工智能以神经网络为代表。目前,研究更加注重定量方法与人工智能相结合,但其局限性也较为明显,需要长时间序列的大量数据作支持。(3)客源市场影响因素研究,“三体”学说将旅游划分为主体(客源地)、介体(旅游通道)、客体(旅游地)。客源地影响因素研究围绕三者展开,客源地影响因素主要有人口规模、经济状况、人均收入、旅游意愿等;二是旅游通道影响因素,包括两地之间空间距离、心理距离、交通距离等;三是旅游地影响因素,包括旅游基础设施条件、旅游资源赋存、物价消费水平等体现旅游地吸引力的因素。
以宁夏作为研究区的旅游地理研究丰富,主要集中于全域旅游、旅游开发、旅游资源、旅游产业等方面,对宁夏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分析以及周边省区旅游需求预测的研究相对匮乏。鉴于此本文以宁夏为研究对象,以31个省级行政单位为研究单元,通过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地理集中度、客源吸引半径、重心模型、空间使用曲线等指标,探索和揭示宁夏国内客源市场省际尺度上的分布格局、演变特征旨在为相关旅游地客源市场结构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一、宁夏国内旅游发展态势
(一)宁夏国内旅游市场变化。近十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加快将旅游业培育成重要的支柱产业使得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发展势头良好。2010年到2019年的国内游客量从1018.8万人次增加到3,998.45万人次,增长了392.47%,国内游客量平均增长率为14.16%,国内旅游收入由26.7亿元增长到335.56亿元,增长了498.6%,国内旅游收入平均增长率为18.78%。近十年,宁夏国内旅游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2010~2015年的较快发展期和2016~2019年的迅速发展期。2016年是宁夏国内旅游的一个转折,2015年后旅游业发展加快,游客量平均增长率在16%以上,旅游收入也显著增长。(表1)
(二)国内旅游市场经济水平梯度。目前,宁夏旅游经济发展不均衡,各地市之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据旅游市场经济水平梯度大致可分为三级梯度,一级为银川市,二级为中卫市,三级为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银川市国内旅游收入水平远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010年占全区旅游收入的2.71倍,占全区旅游总收入的54%,2015年占全区旅游收入的2.91倍,占全区旅游总收入的58%,2019年占全区旅游收入的2.54倍,占全区旅游总收入的58%,其极点地位明显。近十年石嘴山市旅游业在全区地位下降,吴忠市和固原市地位上升。(表2)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一)地理信息数据。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获取各省省会城市经纬度坐标,运用球面距离计算公式,借助EXCEL进行计算各省省会城市距银川球面距离。(表3)
具体公式如下:
rjk=R■arccos(sinφj,sinφk+cosφjcosφkcos(λk-λj))
式中:R为地球平均半径,取值为6,371KM;π为圆周率,取值为3.14;(λj,φj)为客源地的省会城市地理坐标,(λk,φk)为银川市地理坐标(λ表示经度,φ表示纬度)。
(二)社会经济数据。从《中国统计年鉴》(2010-2019)中获取各省近十年人口规模、人均GDP数据;从《宁夏旅游经济统计公报》(2010-2019)获得2010~2019年宁夏国内游客接待量、宁夏国内游客量分地域、分省占比。
宁夏国内游客分地域占比数据明确,但分省占比数据有残缺。由相关研究可知旅游客源主要由客源地旅游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客源地与旅游地距离远近所决定。宁夏旅游业发展迅速,游客大陆各省区均有分布,故从以上数据和因素出发,建立模型以确定残缺数据。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Bi=(Mj-■Ni)·■ (2)
式中:Bi为各省国内游客所占比重;Mj为j地区国内游客所占比重;Ni为第i个已知省份;Pi为所求i省人口规模;Ei为所求i省人均GDP;Li为据所求i省省会与银川的球面距离。
三、研究方法
(一)地理集中度指数(G)。客源地市场空间分布集中程度一般用地理集中指数来度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G=100·■ (3)
式中:G表示旅游客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Xi表示第i个客源地的游客接待量;T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接待游客总量;n为客源地总数。G值越接近100,游客分布越集中,地域集聚性越强,旅游经营稳定性越差;反之,若G越小,则说明市场分散,地域集聚性差,不利于客源地的稳定;对于任何旅游地来说,值适中为宜。
(二)客源吸引半径(AR)。客源吸引半径是衡量目的地吸引范围的指标,AR值越大,吸引范围越大,反之越小。根据中心地标准距离公式,通过经纬度坐标,测量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球面距离,将每个客源地所占市场份额作为权重,最终得出计算公式为:
AR=■ (4)
式中,为客源吸引半径,为第个客源地所占比重,为第个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为游客总量,为客源地总数。
(三)变异系数(CV)。变异系数又称变差系数,是反映地区相对均衡度的统计量。其值越小,空间分布越均衡,反之,其值越大,空间差异悬殊。计算公式为:
CV=■/■ (5)
式中,xi为样本值;x为样本均值;n为样本数。
(四)基尼系数(GN)。该指标用于衡量区域相对均衡度,取值范围为0~1之间。基尼系数越接近0,区域越均衡,越接近1,分布越集中。计算公式为:
CN=1-■yi■ (6)
式中:yi为单元的规模值占所有研究区域的比重;n为空间单元数。
(五)赫芬达尔指数(Hn)。该指标反映区域规模指标的聚集程度,其值越大,区域越集中,反之分散。计算公式为:
Hn=■P■■ (7)
式中:为第n为样本各自所占总数的比值。
(六)首位度指数。首位度是衡量城市规模分布的一种常用指标,包括2城市指数、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也可反映区域市场规模分布的集中度,其值越大,首位分布越突出,反之不明显。指数小于2.00,属于低首位度分布;指数在2.00~4.00之间,属于中度首位分布;指数大于4.00,属于高首位分布。其计算公式如下:
S2=P1/P2S4=P1/(P2+P3+P4)S11=2P1/(P2+P3+…+P11) (8)
式中:S2、S4、S11分别是2城市、4城市、11城市指数;P1为规模最大区域,P2为规模次大区域,以此类推。
(七)市场竞争态。波斯顿矩阵法,又称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份额矩阵、波士顿咨询集团法、四象限法等。旅游市场竞争态借用波斯顿矩阵方法,运用占有率(αi)和增长率(βi)双重指标来衡量旅游市场状态,能够直观反映旅游地的市场需求差异特征。计算公式为:
αi=■×100%βi=■×100% (9)
式中:xi为某区域市场的当年量,xi-1为某区域市场的上年量。据此可将市场分为四类:(1)占有率高、增长率高;(2)占有率高、增长率低;(3)占有率低、增长率高;(4)占有率低、增长率低。
(八)重心模型。地理学中重心坐标是测度区域属性空间变迁、区域空间结构均衡的一种计量方法,刻画空间属性的集聚特征及偏移轨迹。对于一个地区而言,计算其某种属性的“重心”,需借助各次一级区域的某种属性和地理坐标来表达,假设某一区域由个次一级区域构成,那么该区域某种属性重心的计算方法如下:
L=■,B=■ (10)
式中:L、B分别表示区域某种属性重心的经度值和纬度值;li、bi分别表示第个次一级区域中心的经度值和纬度值;mi表示第i个次一级区域某种属性值。
(九)空间使用曲线。空间使用曲线是描述旅游地客源市场分布范围和结构的重要指标,反映了客流量到访量与出游距离之间的变化关系,是距离衰减规律作用于某一旅游地客流量空间分布的具体体现。常见的曲线类型包括基本型、U型、Maxwell-Boltzman等基本型曲线完全遵循距离衰减规律,随距离增加,旅游阻力增强,客流人数减少。
四、结果与分析
借助AcrGIS自动分级方法以2019年为标准进行客源地分级并以此为标准对其余年份客源地市场等级统计。结果显示,2010~2019年宁夏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呈现出以宁夏为核心的同心环状距离递减结构。第一环包括宁夏地区(一级市场区),第二环包括陕西、甘肃、内蒙古地区(二级市场区),第三环包括为四川、山西、河北、河南、北京、山东、江苏地区(三级市场区),其余地区为外环市场。其中,一、二、三级旅游地市场基本稳定,比重波动主要源于东南部各省区。
(一)空间分异分析
1、从赫芬达尔系数、基尼系数、变异系数、地理集中度指数总体来看,赫芬达尔系数与基尼系数指数略小,变异系数与地理集中度指数适中,宁夏地区市场分布范围较广,市场覆盖度较大,市场稳定性较好。赫芬达尔系数与基尼系数趋于动态平衡,变异系数与地理集中度指数略有上身趋势,但趋势线斜率为0.03与0.5,市场有进一步集中趋势但增长缓慢。
2、从游客吸引半径来看,近十年平均游客吸引半径为202.72km,整体上呈现波动平衡状态。2011~2016年呈现增长趋势,2016~2018年呈现下降趋势,而后又呈现增长趋势。宁夏游客吸引半径较小首先是其距我国经济重心时间、空间以及心理距离较远,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南地区拥有巨大旅游市场,但距宁夏却有2,000多公里。再者,通达性较差,宁夏虽处中国中心位置但2020年底才正式开通高铁,交通限制性作用较强。宁夏游客吸引半径的进一步扩展,需要相关部门和企业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品牌塑造,增加旅游吸力。
3、从首位度指数来看,近十年中首位度大于4属于高首位度,首位度、首位度均集中于2附近属于中首位度,从波动幅度来看,首位度波动,首位度与首位度均存在,但首位度波动较大,后两者波动较小。这说明宁夏本地游客数量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但主导程度存在波动。
上述指数变化表明,宁夏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分异现象依然存在,客源地集中度适中且趋于波动平衡但略有上升趋势,市场地理分布范围广。但吸引半径较短,空间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市场腹地范围也有待进一步扩大。(表4)
(二)客源地重心。根据2010~2019年宁夏国内各省级客源市场份额,并以省会城市作为省级客源市场重心,由公式(10)计算可得各年份的内地客源市场重心。总体来看,近十年宁夏客源重心主要在东南—西北走向上徘徊,跨越延安市和榆林市,并以甘泉县西北、志丹县东南、定边县西北、吴起县东北为四角形成“菱形”集中区。2010~2012年客源地重心向西北移动,2013~2014年向东南移动,2015~2019年在东南—西北走向上徘徊。东南—西北方向最大球面距离跨度123.46KM,东北—西南方向最大球面距离跨度50.34KM。以上分析说明,客源地重心迁移主要集中于西北方向和东南方向,故宁夏地区游客主接待量增幅主要受西北地区东南地区相互作用影响,且市场重心趋于稳定,未出现大幅度迁移。(图1)
(三)空间使用曲线。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省会与银川之间的球面距离为距离指标,绘制宁夏国内客源市场空间使用曲线。整体上宁夏国内客源市场空间使用曲线满足距离衰减定律,近十年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空间演变变化不显著。0~441公里范围为历史客源分布最高峰,宁夏全部、青海、兰州大部、陕西北部、内蒙古西南部大地区包含其中,此地区集中了约60%的客源。441~554公里范围为历史客源分布次高峰范围,陕西、内蒙古大部、山西西部包含其中,此地区集中了约20%的客源。故0~554公里范围内集中了宁夏80%的客源符合“吴曲线”所反映的中国出游规律。随着距离继续外推,分别在965KM、1337KM、1595KM出现微高峰,其所对应的地区为京津冀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近十年两条曲线趋势大致相同,无明显变化,无明显由近及远扩展趋势,东南部客源市场占额少。这说明,2010-2019年宁夏客源地市场趋于稳定,且较为严格符合距离衰减规律,距离对客流的摩擦和阻抗作用显著。(图2、图3、图4)
(四)省际竞争态势。运用公式(9)分析宁夏国内省级客源市场竞争态格局,占有率反映了区域客源市场所占据的地位,增长率反映了区域客源市场的发展潜力和未来趋势,二者构成了区域客源市场格局演化的核心变量。本文借助2018年与2019年宁夏各省旅游占有率与增长率平均值,计算平均市场占有率与平均增长率并以此为标准,根据31省、市、区在宁夏国内旅游市场的占有率与增长率划分为四个象限:2个省区位于第一象限,包括陕西、内蒙古,呈现高市场占有率、高增长率的最优态势;2个省区位于第二象限,包括甘肃、宁夏,呈现高市场占有率、低增长率态势,其中宁夏市场占有率最高,增长率相对较低,说明宁夏市场已趋向成熟;5个省区位于第三象限,包括北京、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贵州、西藏,呈现出市场占有率低,增长较快的趋势,其余省份属于第三象限,呈现市场占有率低、增长缓慢的特点。增长市场占有率较大、增长较快的省份均主要分布于北方地区,充分体现了距离对客流的摩擦和阻抗作用。(图5)
五、总结与反思
(一)主要结论
1、2010~2019年宁夏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分异现象依然存在,客源地集中度适中且趋于波动平衡但略有上升趋势,市场地理分布范围广。但平均游客吸引半径为202.72KM,吸引半径较短,其原因首先是其距我国经济重心时间、空间以及心理距离较远,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南地区拥有巨大旅游市场,但距宁夏却有2000多公里。再者,通达性较差,宁夏虽处中国中心位置但2020年底才正式开通高铁,交通限制性作用较强。故其空间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市场腹地范围也有待进一步扩大。
2、2010~2019年宁夏客源重心主要在东南—西北走向上徘徊,跨越延安市和榆林市,并以甘泉县西北、志丹县东南、定边县西北、吴起县东北为四角形成“菱形”集中区。客源地重心迁移主要集中于西北方向和东南方向反映宁夏地区游客主接待量增幅主要受西北地区东南地区相互作用影响,且市场重心趋于稳定,未出现大幅度迁移。
3、2010~2019年宁夏国内客源市场空间使用曲线满足距离衰减定律,距离对客流的摩擦和阻抗作用显著,时间尺度上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空间演变变化不显著。0~441公里范围为历史客源分布最高峰,集中了约60%的客源;441~554公里范围为历史客源分布次高峰范围,集中了约20%的客源;965KM、1337KM、1595KM出现微高峰,其所对应的地区为京津冀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
近两年,陕西、内蒙古,呈现高市场占有率、高增长率的最优态势;甘肃、宁夏,呈现高市场占有率、低增长率态势,其中宁夏市场占有率最高,增长率相对较低,说明宁夏市场已趋向成熟;北京、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贵州、西藏,呈现出市场占有率低,增长较快的趋势;其余省份呈现市场占有率低、增长缓慢的特点。总体而言,增长市场占有率较大或增长较快的省份均主要分布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
(二)反思。伴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地方和企业为了获得最大效益,将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旅游产业中,并努力创新产品增加地区或景区旅游吸力,以招揽更多游客,但却受到旅游资源与时空条件的制约。宁夏所受制性甚是显著,西有新疆、甘肃等在景观上的同质化省区,造成空间竞争,向东距我国发达地区时空距离太大。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要想为客户提供更高水平服务,扩展市场必须洞悉客源地市场空间结构以及近域客源市场情况,在把握规律的前提下合理进行旅游规划与市场营销。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倩,赵林,于伟,等.中国旅游经济系统韧性的时空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0.36(06).
[2]丁镭,张琼,方雪娟.基于修正旅游引力模型的横店影视城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划分[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0.36(03).
[3]王世金,齐翠姗,周蓝月,等.达古冰川旅游目的地客源时空结构特征、问题透视及其结构优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02).
[4]姚宏,郭雪梅.山西省国内旅游市场空间结构与差异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05).
[5]黄震方,黄睿.基于人地关系的旅游地理学理论透视与学术创新[J].地理研究,2015.34(01).
[6]Yoel Mansfeld.Spatial patterns of international tourist flows:toward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J].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1990.14(3).
[7]荣慧芳,陶卓民,李涛,等.基于网络数据的苏南乡村旅游客源市场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0.36(06).
[8]王新越,曹婵婵.基于网络游记的青岛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结构与旅游流时空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19.39(12).
[9]王公为,李国精,乌铁红.内蒙古国内旅游市场的空间结构研究——基于区域结构的视角[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31(05).
[10]Lim C,Mcaleer M.Time series forecasts of international travel demand for Australia[J].2002.23(04).
[11]Du Preez J,Witt S F.Univariate versus multivariate time series forecasting:an application to international tourism deman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recasting,2003(19).
[12]阿荣高娃,孙根年,乔少辉,等.内蒙古A级景区客流量估算模型——5个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多元回归建模[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33(12).
[13]周慧玲,王甫园.基于修正引力模型的中国省际旅游者流空间网络结构特征[J].地理研究,2020.39(03).
[14]刘少湃,田纪鹏,陆林.上海迪士尼在建景区客源市场空间结构预测——旅游引力模型的修正及应用[J].地理学报,2016.71(02).
[15]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9(01).
[16]王倩,赵林,于伟,等.中国旅游经济系统韧性的时空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0.36(06).
[17]李文明,敖琼,殷程强,等.韶山红色旅游地游客亲环境行为的驱动因素与影响机理[J].经济地理,2020.40(11).
[18]李陇堂,魏小衬.中卫市旅游系统脆弱性影响及障碍因素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6(06).
[19]陈楷俊,陈菁,林卓宏,等.广东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5(10).
[20]束锡红,叶毅.乡村振兴视阈下宁夏中部干旱带特色旅游实践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20.41(06).
[21]张骏,张红梅.文化资本视域下宁夏全域旅游吸引力体系构建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3).
[22]殷鼎,史兵,马兆明,等.宁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及旅游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07).
[23]石磊,李陇堂,张冠乐,等.基于适宜性分析的沙漠旅游主体功能区划——以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为例[J].中国沙漠,2018.38(02).
[24]孙国霞.基于旅游市场竞争态的吉林省入境旅游市场研究[J].地理科学,2020.40(06).
[25]郭军峰.我国消费中心城市识别、集聚特征与驱动因素——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0(20).
[26]程晓丽,黄国萍.安徽省旅游空间结构演变及优化[J].人文地理,2012.27(06).
[27]段莉琼,宫辉力,刘泽华,等.天津盘山景区客源空间结构短期动态变化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35(0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