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技术创新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探究
第656期 作者:□文/徐 悦 时间:2021/5/1 15:39:59 浏览:277次
[提要]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各省技术创新投入与GDP情况,得出技术创新投入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就研究结果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表明:地区技术创新投入和经济发展正相关,创新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各地区之间发展有一定差异。如何在激烈竞争中加强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全球化;技术创新;经济发展;GDP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编号:20ZDA084)
中图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1年2月23日
一、概述
(一)时代背景。过去中国的标签是“中国制造”,随着市场竞争激烈,中国需要转换身份,从“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在2014年,中国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到今天仍在不断落实。这是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更是稳定市场,促进经济和就业的一项重大举措。有助于我国从社会主义迈进共产主义,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不断学习西方文化和技术进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发射卫星,提升国防实力等,这些都充分印证了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从1978年到2010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增长速率维持在每年9%的高速状态,各省基本实现全面脱贫。技术创新不仅影响市场经济发展,同时关乎社会民生等方面。因此研究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深化感知国家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本文在基于国家科技发展投入数据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实际研究,对各省技术创新投入进行聚类分析,找到与各省GDP的相应关系。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官网,范围从2013年至2018年。通过对国内外技术创新,经济发展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本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阐明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国内经济形势;第二部分。国内外相关研究介绍,探究发展过程;第三部分。进行数据分析,得到各个地区技术创新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指出当前我国技术创新的成果和不足,并提出建议;第五部分,结论及总结。
二、相关研究
近年来,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技术发展和经济增长两者间的关系研究,通过实例数据得出二者关联性。宋杰(2019)选取山东省创新投入数据,创建模型,得出技术创新投入能够促进产出增加,对经济增长有正向贡献率;李慧敏(2017)从山西省创新与经济转型关系出发,阐明山西省科技发展现状及遇到的问题,建立合理指标体系,得出经济转型离不开技术发展;贺青(2014)利用相关实证方法分析政府投入支出与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证明这三个方面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有明显促进作用。李苗苗(2015),采用2000~2011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单位根法,金融活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是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朱勇(2005)选取了我国经济特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地区技术水平高低是否会导致经济增长,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的确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和地区发达水平相关。越发达的地方,技术创新水平越高。越不发达的地方,该区的技术创新水平越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越低。康萌萌(2006)利用协整分析发现我国的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加大技术创新成果对现实经济的贡献率,是我国一项长期任务。
三、国内各省创新经费投入和经济发展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国家统计年鉴官网中,查询到每年各个省和直辖市R&D经费投入情况,本文选取的是2013~2018年6年间的投入情况,同时采用2019年度各个地区的GDP比较,探究经济增长和经费投入是否有关。利用R语言建模,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研究GDP增长和R&D经费是否有关。
(二)数据结果分析评价。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如下,先将n个样品分类每个样品自成一类。然后每次将具有最小距离的两类合并,合并后重新计算类与类之间的距离。这个过程一直继续到所有样品归为一类为止。本文采用的是离差平方和法,计算n个样品两两间的距离。构造聚类,合并距离最近两类为新类,计算新类与各类距离,最后绘制系统聚类图,确定类的个数和样品名称。
假定已经将n个样本分成了k类G1,G2,…,Gk用Xit表示Gt中的第i个样本的变量指标向量,nt表示类Gt中样本的个数,■t表示Gt的重心,则Gt中的样本离差平方和公式:
St=■(xit-■t)'(xit-■t) (1)
全部类内离差平方和公式:
S=■St=■■(xit-■t)'(xit-■t) (2)
使用聚类分析法,整合“2013年至2018年各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表(以下简称R&D表)中数据,采用离差平方和法(Ward)总体分为三类,得到最终聚类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图1)
按照R&D数据,科技经费投入区域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有江苏、广东、上海等;第二类有湖北、四川、安徽等;第三类有西藏、宁夏、海南、青海等。第一类省或直辖市GDP总量位居高位,得益于地理位置和地方政策。第二类省或直辖市为人口大省,区域面积广,GDP总量处于中游位置,R&D经费投入较多。第三类省或直辖市由于地处偏僻地区,经济发展有待提升,GDP总量排名较低,与第一类省或直辖市的水平相差甚远。R&D经费投入越多的地区,相对来说GDP排名较高,技术发展对经济发展较高正相关性。
四、问题及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仍处于劣势,技术创新力量不够,并且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逐年稳步攀升,不同地区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发展方向不明确。山西,黑龙江等地,过去主要依靠非再生能源,伴随着低碳政策,这些地区没有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产业结构调整已是大势所趋,偏远地区地区经济发展仍受制于地理位置等因素;对技术创新没有具体政策。非发达地区现存的往往是老旧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一些地区引进项目甚至还有“排外”现象,久而久之,非发达地区更落后,造成恶性循环。
对本文研究出现的问题,对策如下,对于偏远地区的省份,加强第三产业发展,如服务业,旅游业,寻求经济发展的突破点。同时着重可持续发展,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地区发展;政府加强扶持小微企业,如减免税收,开启企业办事一体化通道等等,促进就业,刺激市场主体活力,形成技术发展下经济良好循环。同时,规范政府权利,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环境。
五、总结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地区差异始终存在,但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无论从全国还是各省来看,技术创新都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现阶段,原始创新还远远不够,尖端科技仍然依赖外国技术,加强创新人才培养,鼓励中小企业“走出去”,吸引科技产业,加强对外开放,西部地区应落实“一带一路”政策,利用自身地理优势,提高地区经济水平。技术投入往往代表一个地区科技化水平,只有新兴产业才能吸引高端人才落户,进而刺激消费,促进城市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升地区GDP,形成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陆飞澎,田加林,张志娟,黄静静.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区域创新研究[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9.34(06).
[2]傅德忠.我国经济发展中心的增长点选择与培育[J].经济学动态,1998(09).
[3]21世纪初京郊区县经济增长点研究课题组.北京郊区经济增长点新论[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4.
[4]郑策,王雄军.基于技术创新的辽宁经济振兴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4(09).
[5]弓二森.镇江主导产业选择的因子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9(516).
[6]Nigel Key.Farm size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in the United States Corn Belt.2019.84.
[7]Pablo Arocena,David S.Saal,Takuya Urakami,et al.Measuring and decomposing productivity change in the presence of mergers.2020.282(01).
[8]蔡得久.辽宁产业竞争力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9]吴晓波.全球化制造与二次创新:赢得后发优势[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0]陈清泰,刘世锦.振兴东北新思路[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11]Ke Li,Boqiang Lin.Economic growth model,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and green productivity in China.2017.
[12]David G.Sirmon,Michael A.Hitt,R.Duane Ireland.Managing Firm Resources in Dynamic Environments to Create Value:Looking inside the Black Box.2007.32(1).
[13]Shiyi Chen,Jane Golley.‘Green’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hina's industrial economy,2014.
[14]张晓颖,柳谦.浅谈“3+2”创新思维驱动下“文旅衡水”产业联动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商讯,2021(04).
[15]贺青,葛翔宇.政府投入、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18).
[16]黄磊,程莉.技术创新、政府投入与经济增长——基于重庆市的实证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6(02).
[17]焦玉凤.湖北省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18]姜军,武兰芬.江苏省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J].科技管理研究,2014(03).
[19]蒋晓光,刘守乾,陈龙丹.技术创新、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机理与实证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4).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742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