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管理/制度 |
农村连锁超市运营模式创新研究 |
第659期 作者:□文/穆陈龙 杨林广 安廷湧 陆秀涛 时间:2021/6/16 10:50:43 浏览:666次 |
[提要] 农村商贸流通行业的发展是农业产业现代化、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构成。本文在典型农村连锁超市调查基础上,对农村连锁超市运营现状进行分析,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构建农村连锁超市新型运营模式,并对其运行条件进行探索。
关键词:农村连锁超市;运营模式;服务体系
基金项目: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新农村连锁超市运营模式创新研究”(编号:g201911731012)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1年3月19日
一、引言
随着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农村商品供应的日益丰富,乡村道路基础设施的全面改善,农村市场的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14亿人口中,其中农村人口为9.5亿,占到了总人口的73%,但农村社会零售额只有40%不到。由此可见,农村零售行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农产品超市经营作为一种优于农贸市场经营业态的经营模式,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安全可靠的农产品,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构成。随着城镇连锁经营超市竞争的发展,市场逐渐饱和。众多连锁经营超市将目光聚焦到农村,加之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乡村振兴等战略部署,农村连锁经营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并且前景十分广阔。然而,农村连锁经营超市的进入门槛、供应链壁垒和价格机制等却成为转型期农产品连锁超市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农村连锁超市新型运营模式,并对其运行条件进行探索,旨在为农业现代化以及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借鉴。
二、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中国农村连锁超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流配送和发展路径两个方面。李艳梅(2019)、崔芸(2019)认为中国农村连锁超市的物流配送存在成本过大、库存过大、规模较小等问题。张新江(2018)对农村连锁超市的物流成本进行了分析。李新宁(2018)以河南县域农村地区为例,提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超市经营范围等解决对策。聂艳芳(2016)提出建立集直营与加盟连锁一体化运营模式,健全物流共同配送模式及其体系建设,创设农村供销社仓储物流配送系统以及加快推进农村连锁超市“一揽子”网络信息服务等措施以提升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韩娜(2016)就农村连锁超市的选址、定位、宣传、促销及顾客忠诚度等问题,探讨连锁超市在不同阶段的注意事项及相关对策。钟娜娜(2016)认为当前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存在农民收入水平低、购买力不足、物流配送体系不合理,物流成本高、农村地区人才资源匮乏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李香萍(2006)认为,通过制定财政补贴政策,对东、中部地区农家店发展进行资金补助,可有力地促进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田春兰、钱岸(2012)认为各地方政府应该为大力发展农村连锁超市提供保障,并应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来发展农村连锁超市。李中全(2012)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分析了连锁超市、农村居民、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杜晓梅(2011)对我国连锁超市的经营模式进行分析,根据连锁超市的区域发展特点,总结得出三种模式:第一种是跨区域连锁经营模式;第二种是特许连锁经营模式;第三种是自由(自愿)连锁加盟模式。唐娜(2013)根据农村市场自身的特点,提出不同于杜晓梅的三种方式,这三种经营模式为:零售批发合一经营模式、商品双向流通经营模式及商品特殊订购经营模式。
三、农村连锁超市运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新农村连锁超市运营现状。我国农村连锁超市普遍从大型龙头企业的供应商处采购商品,然后再向连锁超市加盟店进行批发,然后加盟店进行零售。在这种运作方式下,农村连锁超市龙头企业(总部)充当着中间商,它们一头连着商品供应商,一头连着各加盟店零售商,担负着采购需求信息中心、商品集散中心和库存中心的功能,定位依然还停留在农村零售商品批发商的层面。在这种运营模式下,农村区域现有或新建的各类零售店与连锁总部签订协议,成为加盟店,并得到总部在店面的装饰、广告宣传等方面的支持,同时接受总部的补给,确立固定的供销关系。根据加盟店的订单数量,向供应商订货采购,为保证满足各加盟店随时“取货”,总部往往要保证各类商品有一定的库存量。加盟店与总部、总部与供应商之间则根据情况进行现金交易或付定金短期赊销并按期结账的方式进行交易。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被调研的农村小型超市很大一部分都是在自己的家中进行独立经营。家和超市没有分离,这也是现在很多农村的显著特征。农村超市大致可分为复合型经营模式和专业经营模式两类。
1、复合型经营模式:根据实地考察,这类农村连锁经营超市在农村超市市场占到45%。这种超市经营时间长,店面面积小,经营者并不是以经营超市为中心,在家中还从事着其他的事业。这一类超市的存在与我们农村的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在农村,每一个村的人口数量不多,经营者对每家每户的生活日常需要都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这一类超市的规模虽然很小但有些稳定的客源和稳定的消费需求。
2、专业经营模式:调查中我们发现,在乡镇上的一些十字路口、学校、乡镇医院、短途汽车站周围都有着一些小型超市,这一类超市占到农村超市总量的55%。这一类虽然也是在自己的家里经营,但是经营更加专业。
(二)农村连锁超市运营存在的问题。目前,农村连锁超市的模式并没有真正与农村地区特殊的市场运营规律相结合,也并不能真正满足农民的“需求”,直接导致了现行农村连锁超市运营模式存在若干缺陷。
1、单向配送模式,配送与经营成本高。目前,农村连锁超市广泛采取单向配送模式。然而,农村地域广阔且分散,大部分农村连锁超市都是复合经营模式,因此加盟店的销量有限。从连锁总部采购商品时,品种多、数量少,导致连锁总部单向配送有限,配送距离长,交通条件差,配送成本很高,有时配送商品的利润不足以抵消配送费用。
2、单向局部环节赢利模式,利润空间有限。目前,单向的物流配送模式,以及高额的配送和运营成本,决定了农村连锁超市的盈利模式只是依靠单向的和局部的环节来盈利,利润空间非常有限。这种向供应商单向采购,然后批发到特许经营店的经营和物流配送模式,决定了连锁超市的利润只能来源于低价采购,然后高价销售。但是,由于从连锁总部到加盟店的配送成本较高,并且连锁总部的库存成本和运营成本不得不向下摊销,因此连锁超市基本上没有利润,在连锁总部到加盟店这一环节,有时甚至亏损。
3、加盟店少、规模优势难以体现。农村连锁超市现有的经营模式使得农村地区的“小商店”(农村地区的各类小百货商店统称为小商店)缺乏加盟的吸引力。原因在于农村连锁超市的经营模式,即大部分加盟店都是以家庭为基础,农村连锁超市的配送和运营成本较高,导致加盟店的购买成本较高,店面的必要装修成本也较高,规模优势难以体现。
4、农村土特产及各类农产品返程困难,设施不全,流通效率低下
(1)农村土特产及各类农产品流通环节较多。农产品的流通路径基本遵循“农产品基地—经纪人—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的路径。但是,这样的流通模式中间商比较多,增加了流通环节,不利于保持农村土特产及各类农产品的生鲜性。
(2)农村特色农产品和各类农产品物流节点分布不合理,流通效率低下。我国农村土特产和各种农产品市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目前,我国一些农产品生产地区缺乏基本的市场设施,组织化程度较低,辐射带动力弱,现代化装备水平低,流通效率不高,市场功能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也没有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人口分布、居民消费习惯等因素。而对于国家建设相对集中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由于定位模糊,重复投资的现象比较突出,这都妨碍了农村土特产及各类农产品的正常流通。
四、农村连锁超市运营模式构建
针对农村连锁超市发展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发展农村超市的新思路,建立全新的农村超市商店。在目前的经营模式下,新型农村连锁超市起到了中介配送的作用。一方面通过与各大制造商、零售商、快递公司的对接;另一方面增加各农村超市的加盟,担当需求信息收集中心,商品配送和库存中心。新农村连锁超市运作模式的流程是通过网上向连锁总部订购,同时也可以将一些新鲜蔬菜和当地特色产品送到总部,连锁总部将订购信息需求和产品汇总,从每个供应商处购买,同时再将农村超市的本地特产送到全国各地。通过整理、分配和实现双方之间的现金交易,以便及时满足每个加盟店的要求。此外,还需要一个完整的运输体系。
(一)建立公司和品牌店。首先建立一个新的农村连锁超市公司,然后在人口流量大的城市或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开设品牌店。借鉴一些大型超市的经营优势和资源,改善农村居民的购物环境。通过区域管理模式,实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服务标准”,而不是以农村个体、家庭为基础的经营模式。
(二)实现产品多元化。在产品供给方面,除了供应生活必需品外,还要不断收集农村居民需要的一些新产品。例如,随着季节的变化,一些日常用品也会发生变化。可以采用大促销的模式,将产品分销到各个农村居民家中,让有需要的村民不必去城市购买,让村民享受到便捷购物带来的体验。在农村,人们非常重视婚礼和葬礼,大多数人会选择在自己的家乡举办自己的宴会。因此,采购的商品数量会很大,质量要求也会很高。村民可以列出自己需要的产品,直接从仓库送货上门,实现农民与大型超市的直接对接。
(三)搭建农村物流平台,提供创业平台。通过创建品牌商店作为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物流平台。第一,农产品和地方特产可以进入大城市。通过搜索大型超市的需求和未来需求清单,然后与当地农民签订长期订单合同,降低农民进城的运输成本,降低创业的市场风险,特别是对于一些有回家创业想法的大学生。第二,工业产品流向农村。过去经营的小超市,产品类型单一,质量不高。通过统一配送降低了工业品下乡的成本,保证了商品质量,使目前农村超市规模小、类型单一、产品假冒伪劣、购物环境差、管理落后的状况得到改善。
(四)改善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通过拓展品牌店提供多元化服务,例如提供超市促销信息和农业信息。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安装现代信息网络,充分发挥农村品牌店的媒体功能。在一些环境较好的地方,可以与当地村民就农家乐的建设达成协议,让城市人可以在农村体验农家乐,也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建立网络覆盖。充分利用大数据对营销和消费者进行详细的统计。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做好产品定位,将网络思维运用到农村连锁超市的各个方面,充分利用周围的各种资源。通过网络监管和在线视频,管理者可以更方便地管理超市。(图1)
五、农村连锁超市新型运营模式成功运行保障条件
(一)人才引进。连锁经营是一个专业知识相对较高的行业,连锁经营超市更是如此。农村连锁超市新型运营模式的运行必须以大量的专业人才引进为基础。地方政府以及超市运营主体都要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
(二)协作体系构建。首先,农村超市主要消费者是农村人口,连锁超市应该和当地农民建立合作关系,直接与农业挂钩。其次,在供应链上展开深度合作,降低供应链流通成本,增加供应链价值创造能力。最后,可利用互联网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建立一个多行业的多方服务体系,实现信息共享、价值共创。
(三)供应链资源整合。农村连锁超市的新型运营模式以复合双向物流模式为基础,这要求超市总部具备很强的管理和经营能力,所以要选择市场上的龙头企业作为总部,整合上下游资源。农村连锁超市是基于互联网和物流建立的,必须要打造一个完整的运行系统,比如“B2B”电商平台,改进后的超市依托电商平台向外输出,以电商平台为支撑,完成一个“一网双流,双向盈利”的升级过程;并且建立一个完整的供应商、物流、农产品、加盟店的供应链体系,达到信息实时共享,建立一个完善的下单、结算系统,并与总部的配送系统对接。加大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员工素质,为超市的运营提供后勤保障;科学选址规划,合理超市布局,超市选址要求人口集中,人口流动性强,一般选择十字路口,附近有车站或者加油站等地。超市总部要与供应商、加盟店、电商平台等加强联系,收集、分析信息,结合市场动态情况,作出及时的反应,避免库存积压,供应链断裂,信息断流等问题,合理利用内部资源,进行整合,已达到降低运行成本,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作者单位:贵州商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艳梅.浅析农村连锁超市的物流配送体系搭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8).
[2]崔芸.农村连锁超市的物流管理问题分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04).
[3]张新江.农村连锁超市物流成本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J].乡村科技,2018(20).
[4]李新宁.河南县域农村连锁超市发展路径优化研究[J].市场论坛,2018(06).
[5]苗建花.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问题及解决途径探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40(05).
[6]李运鑫.试论农村连锁超市现状及其物流成本管理方法[J].财会学习,2017(05).
[7]聂艳芳.农村零售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模式及实践策略探究[J].农业经济,2016(11).
[8]韩娜.关于农村连锁超市发展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2016(04).
[9]钟娜娜.关于连锁超市开拓农村市场的思考[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6(01).
[10]杨学艳.农村连锁超市发展前景分析及运营策略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5(0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