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京津冀旅游协同创新研究
第659期 作者:□文/郑迎红1 刘丽华2 孙振杰1 时间:2021/6/16 11:18:24 浏览:193次
[提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共生理论为京津冀旅游协同创新提升带来新的视角。本文分析京津冀旅游协同的基础和必然要求,指出京津冀旅游协同创新的过程和特征,从多个角度提出京津冀旅游协同创新提升策略。
关键词:旅游共生;京津冀;旅游;协同创新;提升策略
基金项目:2020年度河北省省级科技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资助(编号:20556001D)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1年3月19日
创新是国家发展、人类进步的恒久动力,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创新的作用将会更加凸显。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十九届五中全会更是提出把坚持创新放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作为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旅游协同发展常常被视为区域协同创新的先导领域,本文尝试把共生理论的新视角引入到京津冀旅游协同创新研究中,从共生的角度对区域旅游协同创新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
一、共生理论与旅游协同创新
伴随旅游发展的阶段变化,旅游业的功能在不断演进和多元化。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旅游业以独立的产业形态迅速发展壮大,成长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习近平指出“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指标。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旅游业的多元功能更是日益凸显,成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在文化繁荣、扶贫就业、生态文明、城乡建设、旅游外交等方面的作用突出。旅游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日益密切,旅游协同创新成为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从社会科学角度研究不利于区域协同创新的进展。
共生在科学术语中被广泛使用开始于生物学,1879年德贝里第一个初步提出了共生的概念,把其概括的解释为“共生是不同生物密切生活在一起”,即不同种属的生物在一起生活。共生理论专注于生物体之间通过协同合作实现创新和共赢,对区域旅游协同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把共生理论的新视角引入到京津冀旅游协同创新研究中,将区域旅游协同创新各方视为具有复杂相关关系的共生单元。
二、京津冀旅游协同创新的基础
(一)京津冀旅游区概况。京津冀地区包含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及河北省,面积约21.75万平方千米,这里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为自然旅游资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京津冀占据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优势地位,是国内的三大经济区之一。这里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区域内分布着诸多典型的早期人类遗址。三地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互为补充,历史关联由来已久。但京津冀地区三地的产业发展结构差异明显,北京和天津市具有明显的集聚性,河北省产业发展基础不够厚实。
(二)旅游资源基础。京津冀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化出千姿百态、雄奇壮美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内涵丰富、辉煌灿烂的人文景观,形成了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包括数量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等。这些高质量、高品位的旅游资源,为开发优质、高端旅游产品奠定了重要的资源基础。
(三)旅游市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快速发展,京津冀旅游业取得了快速增长。北京、天津两大都市发展成为京津冀区域旅游中心城市,石家庄以及秦皇岛、承德、张家口、保定等成为次一级的区域旅游城市。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京津冀国内旅游收入由2000年的1,182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45万亿元,增长了12倍多;接待国内游客人次数从2000年的1.79亿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突破10亿人次,增长了近6倍。
(四)旅游产业基础。旅游产业是多个不同行业的集中体现,包括旅行社、饭店、景区、交通等多种类型,这些为旅游者提供各种不同服务的部门之间形成了旅游产业的诸多行业。其中,旅行社业是旅游产业的集中代表,是整个旅游经济活动的重要组织者。京津冀地区旅行社企业数量总体保持着稳定增长的发展历程。2000年以来,京津冀旅行社企业数量增长了3倍多,旅行社的营业收入从2000年的86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745亿元,增长了近9倍。
三、京津冀旅游协同创新的必然要求
(一)旅游活动具有异地化特征,京津冀旅游发展需要协同创新。旅游产业关联性程度高,决定了旅游协同创新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协同创新是可持续旅游的重要元素。京津冀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协同创新条件,在中国旅游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协同创新对推动京津冀三地旅游发展作用重大。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然。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区域旅游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成部分。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区域认识到单凭一地之力已难以做大市场,未来的旅游竞争不再是简单的个体竞争,而是区域整体之间的竞争。以“市场开放、客源互送、优势互补、协同共赢”为原则的旅游协同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旅游界的共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加强京津冀经济融合,加快经济一体化步伐,是这一地区发展的首要任务。京津冀旅游协同不仅是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对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起重要作用。
(三)旅游消费具有综合性特征,需要进行协同创新。旅游者的消费需求通常是综合性的,虽然他们绝大多数都有比较单一的旅游动机,但在旅途中一般都会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方面的消费。而且,近年来旅游消费还在向其他服务领域延伸,如金融、保险、房地产、会展等相关行业。旅游消费综合性的普遍存在,使得旅游业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也必须是综合性的,同时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随机性很大,因此旅游业必须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把诸多专业化分工的部门和行业综合到一起进行协同经营,才能确保旅游活动的正常运行。
四、京津冀旅游协同创新的过程及特征
(一)京津冀旅游协同创新的过程。由于京津冀具有良好的共生条件和天然基础,早在20世纪80年代,京津冀三地就已经提出了旅游协同发展的构想。京津冀旅游协同创新的实质性进展是伴随国家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而进行的,三地的旅游管理部门及国家旅游主管部门对旅游协同创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2014年2月26日,党中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按照京津冀党委、政府工作部署要求,三地旅游部门在北京召开了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第一次座谈会。之后,每年都召开旅游协同发展相关会议,围绕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联合举办2022年冬奥会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一定进展。在此期间,京津冀旅游协同创新不断深化,使得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进入到崭新的阶段和达到了新的高度。虽然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对京津冀旅游业有影响,短期来看会对旅游经济和消费行为带来一定损失和影响,但也有推动旅游产品和目的地升级的一面,长期来看,京津冀旅游协同创新的趋势没有改变。
(二)在协同创新的功能发挥上呈现出事业属性与产业属性的交替。与全国旅游发展的阶段性基本一致,京津冀旅游业脱胎于旅游事业,早期的民间外交使命便是直接的体现。在改革开放之前和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里,京津冀旅游是以事业属性为主的,从事行政接待,以国有企业匹配来完成创汇任务。随着旅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旅游逐渐转变为经济产业,工作重心转向产业发展和经济任务,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京津冀旅游的产业属性受到极大重视,在拉动内需、助力经济增长和结构特征方面旅游产业壮大。旅游业以其综合性和共生性在京津冀经济和社会发展多个方面产生了公认的影响力。当前及今后需要旅游业发挥产业和事业多重属性的综合功能,需要继续发挥旅游业的共生作用,形成广泛的共生关系,产生更大的共生效益。
(三)在协同创新的目标实现上表现为经济与非经济的变换。改革开放之前,京津冀旅游业发展较少的考虑经济收入,创汇作用也是辅助。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急需大量外汇,京津冀旅游业积极承担了创汇的经济功能,之后创汇功能逐步弱化。进入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主导或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经济目标明确,对生态和社会文化效益兼顾不够,部分地区出现了过度强调经济目标的倾向,造成旅游开发中一定的生态破坏或超出承载力。旅游的事业和产业双属性上综合功能的发挥,要求平衡处理旅游业的经济目标和非经济目标,处理好二者关系,发挥最大效益。京津冀旅游协同创新过程中,旅游的综合功能得以凸显,由小产业登上“大舞台”,所扮演的角色和主导的内容不断变换。京津冀旅游协同创新正是在属性交替、目标变换中,素质和水平达到了螺旋式上升,旅游协同创新实现了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关系的螺旋式进化。
五、共生理论下京津冀旅游协同创新提升策略
(一)厘清京津冀旅游共生单元和共生关系。京津冀旅游协同创新是一个过程,在该过程中各共生单元之间通过相互竞争与协同,优化配置各资源,实现协同创新水平提高和协同效益增加。旅游协同创新水平既和京津冀旅游共生单元的素质有关,又与创新能力和协同程度密切联系,还受到共生环境的影响。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收集整理京津冀旅游发展的统计数据,构建包括主体、过程、要素、机制、环境协同及协同创新水平等多层面的协同创新指标体系。
(二)打造京津冀旅游协同创新的共生平台。共生平台是旅游共生单元寻找协同创新对象的重要媒介,是深化协同创新共生关系的重要支撑。不同类型的旅游共生单元适应于不同类型的共生平台。在京津冀旅游协同创新的协调进化中,要完善和打造已出现的各类平台,也要积极创新不同平台,促进新的共生关系形成。凡是能够为共生单元之间提供创新发展方式的各种媒介和组织,都可以成为协同创新共生平台。京津冀三地的旅游市场信息,为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创新的机会,可能进化为更加高级的协同创新关系;旅游交易会为京津冀旅游企业之间交换信息提供便利基础,是协同创新关系的开始;各地的旅游协会、旅游同业平台服务于各旅游行业企业,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机构服务于地区间旅游协同创新。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应积极探索创建各类新型平台。
(三)对接京津冀旅游协同创新的共生通道。共生通道是实现旅游共生单元之间协同创新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载体,是京津冀旅游协同创新的关键点。京津冀旅游共生通道的对接,使共生单元之间的京津冀旅游协同创新成为可能,可以促进共生单元之间向对方开放信息、互通有无。比如,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是旅游共生单元之间创新交流的依托,有利于京津冀旅游各要素的旅游协同创新。在主要旅游城市设立旅游旅游协同创新中心,构建信息化网络系统和智慧旅游服务基地,实现邮电通信设施建设和全覆盖,便于各共生单元接受和传递信息,促进信息交流,扩大信息共享。
(四)优化京津冀旅游协同创新的共生环境。京津冀旅游协同创新离不开生态环境建设,20世纪中期以来,生态环境问题对京津冀社会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无论是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水污染的协同创新治理,还是森林草原的维护、大气污染的控制等,需要给予足够重视。人文环境是一个地区的文化内涵的体现,与生态环境一起构成旅游协同创新的整体环境。京津冀旅游协同创新中存在多个旅游产品千篇一律、缺乏特色等问题、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协同中的诚信问题等。因此,不仅关注旅游硬件设施建设,更要注重人文环境的软件建设,一方面基于地方文化创新特色旅游产品;另一方面重视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旅游诚信建设,促进协同创新的深化。
(作者单位:1.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2.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袁纯清.共生理论——兼论小型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孙振杰.京津冀旅游共生关系的协调演化[J].企业经济,2018(08).
[3]刘丽华,孙振杰.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7).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788046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