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管理/制度
区域创新网络嵌入对企业知识产出的影响
第660期 作者:□文/方 霞 史宪睿 时间:2021/7/1 13:51:55 浏览:258次
[提要] 本文基于截面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区域创新网络嵌入对企业知识产出的影响,但由于分析年份有限,研究结果较为单一,在之后的分析中可以研究较多年份的数据,得出更有规律的研究结论。
关键词:创新网络;网络嵌入;知识产出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1年3月29日
一、引言
随着社会科技的持续进步,技术开发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程度和极度的不确定因素,单个的创新主体因为自身能力以及资源的局限性,在多数情况下一般很难单独进行某些复杂技术的研发工作,因此不得不寻求创新合作来取得外部的支持。
企业凭借外部形成的创新网络,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相关知识、分散风险、降低创新成本、专注核心领域,进而提升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企业嵌入创新网络,并通过这一途径来提升创新能力,这一方式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外部资源,加强了企业间的联系程度,同时也丰富了先进制造业内外部合作的渠道,使得企业间的联系愈加密切。
处于创新网络环境中的成员之间交流可以促进企业相互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网络经济不断发展,企业在研发和控制自身现有资源的同时,也要慢慢嵌入进所处的区域网络中,可以通过利用网络中的资源来取得自身的竞争优势。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区域创新网络。Freeman最先提出了创新网络的相关概念,将其定义为是一种针对系统性创新行为的对策,也是主体之间为完成创新而形成的一种协作关系。国内学者将创新网络定义为:多个创新主体之间以风险共担、利益实现共赢、知识共享等为基础进行创新合作,形成一个共同创新的网络组织。
创新网络是针对技术创新的繁杂性与创新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冲突,由不同阶层的企业或研究机构基于相同的技术创新目标而成立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区域创新网络是依据创新网络理论推演出来的,是区域创新系统的主要表现形式和重要载体,是增加区域经济的一种主要方式。李俊华等认为区域创新网络是一部分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组成的主体系统,另一部分是由政府、金融和中介机构组成的支持系统。许辉则认为区域创新网络是通过不同的创新主体以及创新环境来共同体现。桂黄宝发现区域创新网络中有知识溢出到知识吸收的循环系统,这种循环系统促进着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区域创新网络发展的方式为螺旋式。王子龙等认为区域创新网络组织间的正式或非正式互动学习引发了知识溢出效应,而知识溢出对区域发展同时存在正负两种影响机制。
(二)网络嵌入的概念。国内外经济学者普遍认为网络嵌入可以通过某种渠道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企业经营绩效。同时,一些国外学者还对网络嵌入的概念进行了拓展性的研究,发现所有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受到网络结构的影响,只是不同性质的经济活动所受到的影响程度不相同。网络嵌入是一种社会关系,关系主体间通过网络结构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在限制主体生产活动的同时,还会改变主体最终的经济抉择。
网络嵌入的概念是企业在所处的创新网络中依据过去的联系和合作而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网络嵌入是企业与外部进行联系的重要方式,在帮助企业获取外部资源的同时,也可能导致企业创新资源过度浪费。郭韬等认为网络嵌入是企业由于之前的联系而衍生出的关系。谭云清则基于企业创新视角将网络嵌入分为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两种,结构嵌入是指主体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体现网络节点间的结构特征;关系嵌入则表现为主体对需求和目标的重视程度,包括信任程度和信息共享,一般通过关系广度和关系强度两个指标来进行衡量。
三、实证分析
(一)变量设计。结构嵌入利用网络规模(X1)、网络结构洞(X3)进行衡量;关系嵌入利用网络链接性(X4)和网络开放性(X2)进行衡量。其中,网络规模利用区域中高新技术企业个数、学校个数、研究与开发机构的总和计量;网络结构洞利用区域中技术市场交易金额计量;网络链接性利用高新技术企业对外界投资计量;网络开放性利用区域中外商的交易合同数决定。鉴于区域的知识产出形式较多,利用各个区域中已经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数(Y)进行衡量。研究变量的原始数据均摘自于2020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各地区的相关数值。
利用变量分析区域创新网络嵌入对企业知识产出的影响,实际上是分析创新网络嵌入中的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对企业知识产出造成的具体影响情况。具体的理论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图1)
(二)研究方法。多元线性回归是利用现象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多元线性回归是针对研究问题,确定样本并收集数据,建立多元现象回归模型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有效性检验,最终利用模型进行数据分析与预测。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为:y=β0+β1x1+β2x2+…+βkxk,其中β1,β2,…,βk是回归系数。
(三)实证分析。依据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特点,首先对模型进行有效性检验,只有通过有效性检验的模型才是有意义的。
1、模型有效性检验。首先对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利用拟合优度检验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拟合程度,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1)
依据检验数值,对应的数据分别为0.997、0.995、0.994,均非常接近1,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说明选择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解释程度较高,可以利用此模型进行接下来的分析。
利用回归、残差之间的统计值和显著性再继续分析模型整体的有效程度,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2)
从表2可知,统计值为1075.752,处于较高水平,对应的显著性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说明模型整体有效。
最后对进行残差齐检验,结果如图2所示。(图2)
由图2可知,残差的实际累计概率与理论累计概率之间比较接近,可以认为残差的正态性假设基本成立,可以对此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模型的建立。依据系数矩阵建立模型,结果如表3所示。(表3)
依据上述结果整理方程如下:
y=-204.774+1.501x1+0.078x2+0.271x3+0x4
由结果可知,当网络的规模变化1.501单位时,引起知识产出增加一单位;而网络开放性增加0.078单位,知识产出同时也增加1单位;网络结构洞变化0.271单位,则引起知识产出变化1单位。
(四)研究结论。对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出和网络嵌入的各个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可以看出,数据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残差独立;通过多元数据模型分析可知,数据中不存在奇异值,可以利用多元回归模型来分析区域创新网络嵌入对企业知识产出的影响。
相关系数反映结构嵌入的网络规模、网络结构洞和关系嵌入网络链接性、网络开放性对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出的影响程度。其中,网络中高校和科研机构总数对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出的影响程度最大,企业对外界投资对自身产出的影响最小。
四、管理启示
(一)逐步提高网络主体合作频度。网络规模决定企业与外界的联系强度,为提高企业在区域创新网络中的活跃度,增加与网络中各个主体的联系,可以适当增加区域创新网络的规模,并逐步提高网络主体合作频度。企业与创新网络的其他主体的交流频率扩大,资源交互能力更强,对自身的知识产出产生更加积极的作用。
(二)建设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网络格局。首先,有必要增加国家创新基金等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其次,应深化技术创新项目的企业参与以及建立企业牵头的项目实施机制;最后,通过税收优惠和政府采购支持等方式形成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的市场激励,降低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门槛,增加金融资本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
(作者单位:辽宁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朱婧祎,李北伟,季忠洋.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型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0.43(02).
[2]蔡猷花,田宇,成全.创新网络嵌入视角下企业研发竞争的博弈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21.29(01).
[3]丁焕峰.论区域创新系统[J].科研管理,2001(06).
[4]李俊华,王耀德,程月明.区域创新网络中协同创新的运行机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3).
[5]许辉.基于“政产学研资”协同创新的区域创新网络构建[J].经济体制改革,2013(05).
[6]桂黄宝.区域创新网络系统内部知识溢出的市场调节机制及溢出效率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04).
[7]姜博.产业融合、网络嵌入与中国制造业创新[J].社会科学,2020(07).
[8]吴松强,尹航,蔡婷婷.嵌入性创新网络、跨界合作与先进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基于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21.35(04).
[9]郭韬,李盼盼,乔晗,张春雨.网络嵌入对科技型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组织合法性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链式中介作用[J].外国经济与管理,2021.03(04).
[10]刘柳.物流产业集群企业间信任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网络嵌入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21(03).
[11]曹勇,刘弈,谷佳,陈康辉.网络嵌入、知识惯性与双元创新能力——基于动态视角的评述[J].情报杂志,2021.40(03).
[12]谭云清.网络嵌入特征、搜索策略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15.12(12).
[13]施萧萧,张庆普.网络嵌入对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影响研究——以网络分裂断层为调节变量[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1.42(01).
[14]HANSEN M T,BIRKINSHAW J.The innovation value chai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7.85(06).
[15]李景睿,刘三林,邓晓锋.适度教育、知识产出与经济增长——基于珠三角城市人口普查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教育科学,2013.29(05).
[16]吴金玉,胡斌,杨坤.技术创新网络的一个知识协同模型:共生理论与协同学的融合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04).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39432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