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劳动/就业
雄安新区人才管理机制探讨
第665期 作者:□文/张 洁 曹晶颖 时间:2021/9/16 14:23:43 浏览:329次
[提要] 新时代背景下,人才质量对区域发展尤为重要,雄安实现我国“千年大计”必然离不开高新技术人才的不断注入。本文主要研究雄安新区人才管理机制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了解现有机制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当前面临的机遇与威胁,从而探究雄安新区发展对各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雄安新区;新经济;人才管理;SWOT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1年5月19日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近年来,雄安作为京津冀协同的牵引地,在全国区域发展布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致力于打造高质量、全国意义的新区。但是,在新区建设的初期急需各类高端人才,只有妥善解决人才的引进、留任、培训等问题,才能更快地融入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如今21世纪,新经济、云平台、5G技术的不断普及,必然会影响区域内人才引进、培训与管理等决策,大数据、AI、云计算的兴起推动了人力资源管理不断向智能化迈进。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数字化进程,智能化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重新定义管理职能的机会,也为管理者的人力管理带来不可逆的挑战,为适应时代发展积极应对变革,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紧跟技术发展动态不断创新。
(二)选题目的及意义。在新经济时代下,雄安新区应该如何因地制宜制定高效的人才管理机制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助推省内经济发展”为目标,重点分析新形势下雄安新区的发展契机及其独特的资源优势,为新形势下复合型创业人才培育模式提供新思路,从而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育新型人才。同时,企业应当积极思考新形势下复合型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助推高校学生创业与省内经济发展趋势相结合。
二、研究综述
近来,经济特区的人才管理研究引发了学者热议,雄安新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牵引地,其人才管培问题备受学界关注,雄安应该如何依托城市特色制定高效的人才管理机制至关重要。崔宏轶(2020)研究深圳特区由单一到多元的演进过程,从多个维度解析深圳特区的科技人才政策,为优化经济特区的科技人才管理机制提出对策建议。顾丹丹(2019)通过对雄安发展现状的深入研究,把握了该新区所需人才的特征,进而探讨了科技人才引进的关键因素,发现人才引进与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互动效应,并为雄安的人才引进办法提出建议。崔禹(2020)从功能定位与人才基础两个方面研究雄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其人才需求问题,他认为拥有雄厚的人才储备才能更好地规划发展。蔡铭(2020)认为新经济背景下市场需要复合型、创新型以及合作型人才,企业要关注人才管理机制的创新研究,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创新、体制创新。综上,学者们的研究有的侧重于雄安新区人才引进方面,有的则重点关注了新经济背景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但对于新经济背景下雄安新区人才管理机制模式的创新研究很少。因此,本项目将通过SWOT模型了解新经济背景下雄安新区人才管理机制现状,提出优化雄安新区人才管理机制与人才智库建设的对策和建议,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同时缓解省内人才流失问题。
三、雄安新区人才管理机制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Strengths)。雄安新区的发展拥有政府的制度支持,其发展是党中央的重大部署,与北京、天津的距离恰到好处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并且交通便利出行方便,作为京津冀协同的牵引地非常合适。雄安新区生态环境良好,资源承载力强,适宜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城市,并且具有明确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雄安的发展将带动高端产业和制造企业的飞速发展。此外,雄安毗邻京津地区,人力资源具有显著优势,周边城市的高等院校聚集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而新区发展急需各行各业高素质人才的入驻,职位的空缺缓解了高校毕业生求职困难的现状,这使得雄安新区得以广纳人才。雄安拥有政策的支持、高层次的人才、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及其便利的交通,这都为雄安作为新时代新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便利。
(二)劣势分析(Weaknesses)。随着互联网公司不断扩张,企业业务庞杂、效率低下、缺乏创新等问题逐步凸显,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为改善这一现状,数字技术、智能化技术应运而生,这将大大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生产管理的效率。随着新经济时代的不断推进,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雄安的发展必将依托于高素质人才的培育与聚集,只有具备了高素质团队才有机会赢得更多的机会。但目前当地的人才管理机制的吸引力有限,相关技术人才数量有限,难以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与此同时,当地学术氛围比较一般,高校与研究所数量有限,高水平院校更是少之又少,难以满足新区发展的人才需求,也缺少引进人才的鼓励政策。
(三)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2017年国家领导人开始布局雄安新区的建设,随后政府又出台了很多指导性文件,政府政策性的支持为雄安新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积极推动企业开展人才培育工作,各地政府积极支持组织,通过多种形式举办人才培养活动,有效解决了企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除此之外,河北省政府还出台了相关的文件,提出要不断促进全省工业的创新发展,不断完善工业体系,增强全省的实力,使得雄安新区成为整个省高端产业发展的核心地区。从高科技人才生活保障方面来看,积极实行多种政策提供有效的保障,采取科学合理的制度,构建公共租赁房、商品房等供应体系,树立了科学的住房理念,为人才的生活居所提供必要保障。
(四)威胁分析(Threats)。随着经济发展格局、人才管理机制不断发展与完善,人才市场中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数智化转型势在必行,但在企业转型初期难以招募到足够多的数字化人才,这必然会制约转型的速度。甚至一些承受能力不足的小型企业无以应对这一变局,缺乏具备数智头脑的高端管理者,导致其商业模式受创,所以数智化人才的培育迫在眉睫。雄安新区以第二、第三产业即以小产业、服务业为主要业态,其人才数量有限且技能有待提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劳动力素质水平较低且结构单一的特点。当前的雄安新区功能定位、未来的发展与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差距,必须积极推进人才引进工作才能解决这一问题,该怎样更好地运用新区所具有的丰富资源创造良好的人才培育环境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雄安新区人才管理措施建议
(一)建立与自身定位相适的人才市场。健全市场机制,明确人才引进模式,从世界各地招募人才。首先是各行业急需经验丰富且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其次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尤其是绿色能源、高新技术、生态建设等方面的专业人士。最后是新型的管理型人才,特别是专注于生态建设、组织重构及国际金融等领域的专家。雄安新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北京的疏解承载地,致力于打造生态型智慧新区,这一浩大工程的实现离不开大数据平台的支撑,通过分析雄安的产业需求以及未来规划,准确预测人才引进的数量和类型,重点做好绿色创新、科技研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面向世界招揽人才,为人才的引进奠定适宜的环境,精准定位人才需求结构迅速构建雄安的行政框架,选调优秀干部、技术骨干、管理人才,向雄安注入新鲜血液为其快速发展奠定基础。从雄安发展的根本目标出发,重点着眼于高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互联网、金融等产业,积极推进相关产业的人才引进工作。只有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市场,才有能力搭建全球人才服务平台,从而加快人才引进的步伐,创建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但完善雄安新区的人才市场需要一个过程,建立健全市场机制,规范市场活动,营造有序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
(二)确保人才配套保障机制有效。在新经济背景下,不论是企业还是地区都应当紧跟时代的变化,动态调整就业制度、人才保障制度,加强人口管理创新研究,以居住证为依托建立公共服务机制,有序疏解转移人口落户。及时更新人力数量与空间布局,多渠道招纳贤士,设立专门渠道引进高层次人才,多元化培育新时代人才,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奖惩制度,根据总量控制、公开透明的原则,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建立积分制度为稳定就业、连续参保的优秀人才提供政策便利。推行雄安新区高素质人才的社会保障措施,留住高科技人才,提升雄安新区的吸引力。就人才的居所问题,可以建设人才公寓,供外来高层次人才租住;就医疗保障问题,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医疗体系,落实引进人才的健康保障政策,向其发放“医疗绿卡”,享受便捷服务。坚持按需引进、因人施策,为高技术人才、国外学者提供更加有吸引力的激励措施,聚集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实现人才与智能的完美融合,打造雄安新高地。
(三)完善新经济时代人才培育机制。为实现雄安的快速发展,应当积极注入创新活力,加快引进高素质专业型人才,为新区的建设保驾护航,政府也要不断完善人才政策,提供资金支持;推动高校与企业一同打造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加强校企合作与沟通,创建绿色生态链,牢牢抓住雄安发展的契机,合理配置资源,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高校应努力改革教学模式,实现多学科交叉综合教学,培养新区建设所需的优秀人才,设置优惠政策留住优秀毕业生,保障人才机制有序平稳的运行,更好更快地实现雄安新经济、新产业的发展。高校应积极设计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育教学计划,完成系列课程体系的建设,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完善人才保障与扶持机制。根据市场需要设置相适的培养计划,大力发展校企结合项目,理论教学与实践演练协同推进,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确立健全的智库型人才管理体系。智库人才的高效管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为促进京津冀更好地协同发展,实现雄安新区对河北发展的引擎作用,必须积极构建完善的智库人才管理机制。首先,要积极引进各学科的专业人才,优化人才结构。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才有着不同的科研经历,这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千差万别,这样的团队才会更有创新活力,更有助于智库的建设与长期发展。其次,建设信息化平台,及时发布岗位供需信息。推行人才市场硬件与软件并行制度,借助大数据平台的便利条件,合理配置人财物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发挥市场机制灵活调整人才流向。最后,尽快完善管理机制,创新评价体系。从智库的发展需求出发开展相关培训,既注重研究型人才的能力培养,也要提升辅助型人才的知识储备;创新聘用机制“固定人才+流动人才”双管齐下,建立完备的人才考核制度,激发人才工作与学习的积极性。
(五)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缓解人才流失。近年来,中央极力推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河北、天津、北京三者之间相互影响,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位一体格局中的一环,河北的竞争力不足必然会影响京津冀地区的一体化进程。2017年国家决定在雄安设立新区,缓解非首都功能,并期望以雄安新区为跳板,促进河北省经济、文化、生态等全方位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培育新型人才,留住优秀人才,吸引高素质人才,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构建完善的人才激励制度,实现人才供给机制的高效运行。一方面通过了解智库人才的精神需求,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满足其归属感、成就感等需求;制定清晰的职业晋升路径,提供多样化的进修学习平台,实现实践学习与理论钻研的协同推进;制定诱人的薪酬制度,激发参与科研创新与实践工作的热情,实现留住人才的目的。另一方面完善人才流失预警系统,根据雄安的独特性建立相适应人才数据库,搭建高效的人才监测评估模型,实时跟进雄安新区人才流动情况,依据人才数据库作出人才配置决策,推进雄安新区精准引进人才决策的实施。
五、结论
本文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助推省内经济发展”为目标,重点分析新形势下雄安新区的发展契机及其独特的资源优势,为新形势下复合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新思路。在新经济背景下,雄安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牵引地,其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本文运用SWOT模型分析雄安新区人才管理机制现状,提出新的管理模式与建议,以期实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新型人才,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蔡铭.基于新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创新研究[J].辽宁经济,2020(03).
[2]崔禹.雄安新区国际人才引进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国际公关,2020(02).
[3]黄丽娜,韩亚南.构建雄安新区智库型人才管理体系的路径选择[J].就业与保障,2019(24).
[4]赵双阁,卢英英,任洁.河北省人才流失问题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4(06).
[5]顾丹丹.雄安新区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问题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2).
[6]杨学智,苏永军.雄安新区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对河北高校人才培养要求的调研分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10).
[7]吴智育.雄安新区本籍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J].人才资源开发,2019(19).
[8]马珍珍,刘巍.借鉴深圳特区经验创新雄安新区人才体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31(01).
[9]武义青,窦丽琛.把雄安新区建成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J].领导之友,2017(14).
[10]任保平,巩羽浩.新经济背景下我国新发展格局的运行机制及其实现路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0(02).
[11]沈挺.人力资本是出版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基于译林出版社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思考[J].出版广角,2017(16).
[12]黄群慧.“新经济”基本特征与企业管理变革方向[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4(05).
[13]李超平,江峰.新经济时代领军人才的成长要求及开发路径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11).
[14]吕旭宁.科技智库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10).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65319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