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劳动/就业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提升探讨
第665期 作者:□文/李江娅 张欣月 林浩畅 翁稚颖 陈 真 时间:2021/9/16 14:25:13 浏览:282次
[提要] 为探讨互联网创业的可行性,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以昆明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创业搭建良好的平台;尽管如此,大学生创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此,应当培养大学生面对创业困难和风险的素质、能力和协作精神;同时,大学生应把握机会,克服种种困难,积极主动创业。
关键词:互联网;创业;机遇与挑战;可行性;意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1年5月13日
一、背景
(一)引言。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对于社会经济有着很大的活跃作用,创新创业的源头是人才,尤其是青年大学生。而且通过创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了解影响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因素,激发大学生创业,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概率。
(二)大学生互联网创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1)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迅猛发展,传统的消费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学习、工作与生活要求,互联网的便捷慢慢地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的速度。互联网不断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与认可,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开启无限广阔的新天地。(2)大学生通过线上方式创业,降低了大学生创业的门槛,大大节约了固定资产与营运成本。(3)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为大学生创业尽可能的提供便利条件和环境,2015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将之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更好地引领和扶持大学生创业活动,人社部、教育部、国家发改委与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启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从政策、资金、技术等各方面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现在各地政府都把创新发展摆在未来发展的第一位置,相应的也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建设创业基地、提供配套的资金等,为创新创业教育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4)大学创业教育的大力推动,高校以各类项目与创业大赛为平台,将教学融入实践活动,积极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
2、挑战。(1)大学生创业意识和抗风险能力较为薄弱,普遍追求稳定。(2)不易寻找好的创业项目,再加之大学生无法全面掌握创业风险,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与困难估计不足,对于创业资金、市场情况、项目风险等方面无法做出全面的可行性评判,许多创业项目以失败告终。(3)缺乏企业管理经验是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最现实的考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主要从书本、传媒及课堂上所获得,所以很难有很好的实践经验。
(三)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
1、自身因素。首先要有创业的意愿,有较高抗风险能力。目前我国大多数大学生在家中没受过苦,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倾向于追求稳定,抗压能力弱。其次要具备创业的能力,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充分理解市场的业务发展,有资金支持。创业能力和创业行为之间的变量就是创业意愿,创业意愿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心理行为,这种心理行为会对学生的行为作出干涉和引导,所以当学生具备创业能力,而没有创业意愿时,学生不会做出创业行为,当学生具备创业能力,又具备创业意愿时,才会做出创业行为。
2、学校因素。中国的大多数高校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然而高校教师的主要时间和精力基本上还是用在主修课程的教学上,对于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缺乏足够的指导实践,大学生的创业知识主要还是从传统教育如课堂书本上所获得,会导致大学生对创业培训失去兴趣,使得大学生无法顺利进行自主创业。
3、社会因素。大学生社会阅历浅,创业心理很容易被社会看法左右,大学生自主创业被身边的朋友、家人等支持,创业热情和积极性也会随之很高。但是,目前中国社会对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持怀疑态度,难以鼓励大学生的创业行为。相反,它对大学生施加了更大的压力。因此,社会应该改变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避免对学生创业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二、方法
通过问卷星对昆明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得到相应的结果,并用SPSS17.0进行分析。
三、问卷调查数据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的对象、内容、方法
1、对象:昆明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
2、内容:基本信息、上网冲浪习惯、互联网推广的接受度、自主创业的接受度。
3、方法:问卷星填写调查问卷,共1,472人有效填写。
(二)调查结果。(表1、表2、表3、表4)
(三)讨论
1、据调查结果分析可行性。从基本信息的调查结果可看出,在所有受访的大学生中,毕业后的择业意向有考研、行医、进入企业、自主创业等,从自主创业接受度调查结果可看出,有超80%的受访者有过创业当老板的想法,且意愿强烈者大于20%,说明大学生中大部分人有创业想法,因此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学校、政府等提供的支持和机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很多徘徊在创业边缘的学生的创业行为,尤其是高校在创业方面的教育引导,更容易让学生清晰自己的创业目标。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愿意参加学校的创业类的课程,且表示更愿意接受的创业类课程形式主要是参与企业实践(占比62.02%)和课堂理论授课(占比42.12%),其中50%以上对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课程内容感兴趣。高校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开设相应创业类课程内容,提高自主创业意识,引导学生创业。调查还显示,大部分学生主要的创业源动力是为了挣钱(占比61.35%),在选择合伙人时更看重业务能力强(占比57.81%)、和自己资源能互补(占比57.61%)、和我理想目标一致的(占比54.35%),这表明了学生对创业成功的渴望,进而容易急功近利,导致失败,所以高校对学生的自主创业思维、创业行为等各方面的正确教育指导不可或缺。同时调查发现,受访者中有69.43%对创业会恐惧,主要恐惧因素是担心个人能力不足,缺经验、缺技能(占比54.55%),这表明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很多,影响创业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创业能力不足,所以当学校根据学生创业能力需求进行培养,那么学生创业行为的概率会有所提高。
从上网冲浪习惯调查结果可看出,有1,452人(占比98.6%)在中学或中学以前开始接触互联网,有1,465人(占比99.5%)开通移动支付,且50%的学生表示对互联网创业的课程内容感兴趣,说明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互联网创业。调查显示,在互联网手机应用类型中排名前五的依次为社交聊天类、媒体影音类、购物类、游戏类、信息搜索类,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对移动互联网各种工具类型的运用和操作都比较熟悉,这是当代大学生的优势所在,会更容易地抓住互联网所提供的创业平台,同时在学校和国家的支持下,创业的机会就更大,加之大学生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对于符合兴趣点的新事物乐意分享传播,其社交圈大多都是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同龄人,这样便易找到创业伙伴,创业行为会更容易发生。当有创业的想法时,选择什么项目会更合适,参考此次调查,从数据结果可知会点开媒体影音类、购物类、游戏类、信息搜索类推送广告的分别有223人(占比15.15%)、413人(占比28.06%)、163人(占比11.07%)、340人(占比23.1%),不难看出,购物类广告接受度会比较高,推测创业的成功率也会较其他的高,所以当想要在这几种软件类型的平台上创业时,购物类项目的可行性会比较高;进一步采用SPSS17.0H检验来比较排名前三位的媒体影音类、购物类、信息搜索类数据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三类平台上创业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若选择购物类项目进行创业,则应考虑创业平台、创业模式及销售产品,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常用购物软件排名前四的为淘宝、美团、京东、唯品会,人数分别为1,398人(占比94.97%)、671人(占比45.58%)、480人(占比32.61%)、426人(占比28.94%),从使用人数及占比来看,淘宝平台更容易推广产品,应用SPSS检验进一步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这几类平台都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尝试。
从互联网推广接受度调查结果可看出,有79.55%的受访者表示曾接触过互联网营销的相关体验,其中排名前三位的模式依次为开淘宝店、组织或参与拼团、微商,说明这几种模式大众的熟悉度和接受度可,开展起来就会相对容易和更容易成功。调查结果还显示,做过(或想做)互联网营销体验经营的产品类别排名前三位依次为服装饰品、食品、美妆,这可作为创业时选择销售项目的参考,尽可能降低失败的风险;且调查中超过43%的受访学生表示可以接受社交圈推荐的产品广告,并且有11.9%的人会考虑购买,在购买时会优先考虑性价比高,这些数据进一步说明受访大学生大部分不排斥互联网创业,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作为消费者时的体验,优化自己的创业项目,增加创业的可行性。
2、建议
(1)培养自身创业品质。大学生拥有较高的创业品质是重要的起步。他们在创业时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吸取经验教训并联系自身,提高自身的创业品质。方法如下:首先,要转变传统的就业思想,增强自主创业意识;其次,有良好的心态,积极举办创业活动。
(2)高校是互联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如校企联合,通过校企联合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可起到“校企双赢”的作用。一方面有利于高校弥补创业指导师资力量薄弱,创业教育停留在书本理论,缺乏市场实践的现状;校企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交流合作机制,可提高高校对大学生市场意识、创业活动、互联网营销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素质培养。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品牌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有效传播,同时培养新生代的目标消费人群。
(3)积累自身的创业经验,提高抗风险的能力,搭建创业平台,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及产品。如,可选择品牌企业,因为品牌企业受社会大众监督,犯错误的成本高,会非常重视对其消费者的保护,可以有效避免因产品(或服务)质量问题引发的消费纠纷,不会对高校的声誉造成影响,也不会影响学生在自身社交圈中的个人声誉。还可选择与大学生关联度高的产品,产品在大学生人群中实用性强,认知度高,利于创业开展,一方面产品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便于参与大学生对产品和目标消费人群的理解;另一方面目标消费人群与大学生的社交圈高度重叠,便于大学生利用社交圈开展市场实践活动。还可以发挥医科院校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可选择功效性的日化产品,如生物医药大健康发展药企生产的功能性日化产品。在实践活动的推广传播过程中,可充分发挥医科院校学生的专长,针对目标消费人群,从医学专业的角度去挖掘消费需求,做出专业的分析,提出科学解决方案的同时植入产品的推广传播,这是企业营销专业化、学术化的需求。
四、结论
(一)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创业接受度高。受访大学生虽很多人曾有过创业想法,但未把创业当作毕业后择业的首选,其主要原因是担心个人能力不足,不敢创业,通过提高大学生对创业的感性认识,培养个人面对创业困难和风险的素质、能力和协作精神,增加大学生创业概率。
(二)互联网创新创业时代,大学生创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政府高校及社会各界的引导和支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经验、机会和平台,指出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大学生应积极把握机会,克服种种困难,积极主动创业,书写自己的壮丽人生。 (通讯作者:翁稚颖)
(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韩芳,潘三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机遇与挑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8).
[2]王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初探[J].中外企业家,2019(27).
[3]解正环,胡时喜,黄斯斯,沙正萍,王苗.大学生目标取向与创业意向关系研究[J].时代金融,2019(23).
[4]吴丽娟,肖芳,魏文颖.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作用研究[J].农家参谋,2019(17).
[5]王姗.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J].才智,2019(22).
[6]陈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2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65313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