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辽宁省人口老龄化特征及其影响研究
第665期 作者:□文/杨艳飞 时间:2021/9/16 14:41:55 浏览:372次
[提要] 我国经济增长已经进入新常态阶段,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人口老龄化通过多种途径深刻影响辽宁省的经济增长。本文分析辽宁省人口的分阶段特征与区域差异,剖析老龄化的成因以及对于辽宁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从储蓄、消费、劳动力供给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辽宁;老龄化;经济增长
基金项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2021)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1年5月6日
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目前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阶段。学界对于人口和经济增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规模、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020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增加,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之一。
     从人口老龄化角度分析,辽宁省的国有企业数量相对较多,国企员工的养老成本由国家承担,解决退休员工的后顾之忧。同时,辽宁省的医疗卫生体系日益完善,老年人退休之后的基本生活能够得到应有的保障,这些因素都使得老年人的寿命延长。到2019年,辽宁省年龄在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为16.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另外,考虑到高昂的生育与抚养成本,年轻人生育后代的意愿下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口老龄化。
     从经济增长角度分析,1953~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4%是在辽宁的工业基地创造出来的。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左右,受国企改革困难、营商环境不佳等因素影响,辽宁省的经济逐渐放缓。21世纪,在中央提出东北振兴战略以来,辽宁省的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复苏。但是,从2012年开始,辽宁的经济又进入下行区间。辽宁省在2015年的经济增速为3%,2016年经济负增长。2016~2019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年均增速虽然有大幅度上升,2019年的GDP增速回升到5.5%,但仍然低于全国6.1%的经济增速平均水平。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辽宁省的经济增速是0.6%,低于全国2.3%的平均水平,辽宁省经济失速现象引起学者的关注。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乏力是辽宁省社会发展的常态,辽宁省老年人口比重的不断提高,将会有更高比例的人退出劳动力市场,这会对劳动力供给产生影响。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消费与储蓄习惯也会不同,从而对于经济社会可能造成影响。因此,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一、辽宁省人口分阶段特征与区域差异
(一)辽宁省人口的分阶段特征。结合人口与经济的变动情况,将新中国成立以来辽宁省人口变动情况分为三个阶段,人口高速增长时期、人口平缓增长期、逐渐老龄化时期。
第一阶段,人口高速增长时期:从1949年到1960年,由于政局稳定,国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中去,作为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省份,辽宁省的人口呈现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态势。1954年出生率达到44.5‰的波峰,然后波动下降,但是平均每年的人口出生率仍然达到33.9‰左右,人口结构年轻化,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第二阶段,人口平缓增长时期:在1960年前后,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导致饥荒发生,1961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较前一年下降20.6‰。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恢复,出生率又在1963年达到了49.1‰的最高峰。从1963年到1981年间,辽宁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波动下降趋势。
   第三阶段,逐渐老龄化阶段:从1982年开始到2012年的30年间,我国提出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辽宁省作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贯彻落实最彻底的省份之一,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波动下降,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2013年,我国施行“单独二孩”政策,使得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013年的-0.5‰增长为1.9‰。2016年国家施行“全面二孩”政策,但是并没有阻止辽宁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下滑的趋势,最低点降至2017年的-7.8‰,直到201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仍然为负,过低的出生率与死亡率,使得辽宁省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从总体来看,辽宁省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从1990年的5.68%,上升到2019年的16.2%,29年里上涨了10.52个百分点。从局部来看,1990~2009年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每年平缓增加,2010~2011年略有下降趋势。2011~2019年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比重迅速攀升,平均每年的增长幅度达到10.65%,与1990~2010年间的平均每年8.27‰的增速相比,上升了2.38个百分点,老龄化形势逐渐严峻。
(二)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辽宁省人口老龄化具有区域差异性。对辽宁省14个地级市的人口老龄化情况进行分析,在五普时期,辽宁省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为7.88%,超过这一比重的地级市有7个。六普时期,相较于五普时期上升了2.43个百分点。其中,抚顺市由五普时期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一位,辽阳市、营口市、朝阳市、铁岭市、盘锦市排名位次没有发生变化。
从总体来看,2000年辽宁省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地级市为辽宁西部的朝阳市、阜新市,辽宁北部的铁岭市,辽宁中部的盘锦市、营口市与辽阳市。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有辽宁西部的葫芦岛市,以及辽宁东部的大部分城市。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分布在辽宁省的南部地区,以大连为主。其次还包括辽宁省的中北部大部分城市,以沈阳为中心,两翼的锦州市与抚顺市都是老龄化城市最为严重的地区。
六普时期,辽宁省老龄化趋势更加明显。辽宁省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入占总人口比重在8%~9.9%的地级市为朝阳市、盘锦市与铁岭市。比重在9.9%~10.7%的地级市为辽宁西部的葫芦岛市,中部的营口市以及中北部的大部分城市。老龄化程度最高区间的地级市数量增加,包括辽宁西部的锦州市、北部的抚顺市以及辽东南地区的鞍山市、丹东市、大连市都属于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地区。
二、人口老龄化成因
(一)人口老龄化受到生育政策影响较大。在计划生育时期,国有企业采取职员的工作升迁与计划生育执行情况相挂钩的方式,如果职员有超生行为可能会对升迁评优造成影响。在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下,人们为了能够避免失业,大多数会按照要求限制生育数量。从计划生育政策施行到现在,辽宁省的生育率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的儿童所占比重较低,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即使国家在2013年与2016年分别调整生育政策,受到生育惯性影响,辽宁省的总和生育率并没有明显提高。当更多的独生子女进入中老年人口队列时,辽宁省的老龄化水平就会不断增高。
(二)国有企业完善的福利待遇减轻养儿防老负担。辽宁省的国有企业数量相对较多,国企员工养老成本由国家承担,解决退休员工的后顾之忧。由于国有企业员工的养老福利待遇较好,大部分的国企员工具有较高的退休金,员工的养老负担较轻。同时,随着辽宁省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卫生体系日益完善,老年人退休之后的基本生活能够得到应有的保障。
(三)生活成本的增加与年轻人教育水平的提高。由于辽宁省的经济增长乏力,职工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适龄劳动人口选择去我国东南沿海等工资水平更高的地区工作,这也导致辽宁省的劳动力年龄结构的老化。此外,考虑到高昂的生育与抚养成本,使得年轻人生育后代的意愿下降。根据贝克尔的孩子的数量质量替代理论,随着生活成本的增加以及年轻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育龄夫妇会更加关注孩子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孩子质量对数量具有替代作用,这也导致辽宁省的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强。
(四)年轻劳动力大量流出加速辽宁老龄化进程。近年来,辽宁省大量的劳动力外流,由于年轻劳动力是就业市场的主力军,同时劳动参与率也最高。相关研究表明,我国40~44岁之间的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为90.2%,65周岁以上的人劳动参与率为20%左右。所以,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外流会使得辽宁省的老龄人口比重逐年升高。随着年轻劳动力的大量流出,可能会使得人力资本发生转移,人力资本存量的下降,不利于辽宁省经济增长。
三、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老龄化通过储蓄影响经济增长。从储蓄角度分析,储蓄是投资的基础。辽宁省的储蓄率水平在1990~2012年左右保持比较平稳的态势,这一时期是辽宁省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快的阶段。2013~2014年,辽宁省的储蓄率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但是,2015~2020年辽宁省的储蓄率开始波动下降。在这一阶段,辽宁省的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根据生命周期理论,由于老年人与年轻人的储蓄倾向有所不同,老年人口比重的不断提高,可能会消耗年轻时的储蓄,进而对于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二)老龄化通过消费影响经济增长。从居民消费水平角度分析,从1990年到2004年,辽宁省的居民消费水平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们的收入有限,消费需求较少。但是,从2005年到2017年,辽宁省居民消费水平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上升的速度加快。这可能是因为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由原来的适度消费向多样化消费转变。同时,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不断增加,也会催生康养服务、旅游等新的经济增长业态,可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三)老龄化通过劳动力供给影响经济增长。从劳动力供给角度分析,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劳动参与率有所降低。研究表明,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劳动力供给主体中,占比最高的是25~54岁之间的中青年群体,55~64岁之间的老年群体的劳动参与率最低。六普时期,我国40~44岁之间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为90.2%,45~49岁之间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为85.1%,60~64岁的老年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仅为48.9%,65周岁以上人口劳动参与率降低为20%左右。辽宁省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深可能会降低劳动参与率,影响经济增长。
四、对策建议
     本文通过在宏观层面研究辽宁省人口分阶段特征与区域差异,剖析老龄化的成因,并从储蓄、消费、劳动力供给三条路径分析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据此提出如下三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一)降低老龄化对于储蓄率的影响。随着老龄化程度增强,对于储蓄率的负面影响逐渐增大,老年人口的增加整体上会降低居民的储蓄率,从而不利于经济发展。老龄化的提高会导致社会资本积累速度的降低。因此,可以通过延迟退休的方式,提高社会的总储蓄率。另外,老龄化会带来养老金支出增加,可以开发更多的商业养老保险来弥补社会养老保险金的过多消耗。低效率的投资无益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要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把储蓄资本投资到更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中去。
(二)开发老年人消费市场。老龄化对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因此,企业可以充分发掘老年人在康养服务、旅游休闲等方面的消费需求,生产例如助听器、轮椅等老年用品。同时,退休的老人大部分拥有较多的储蓄,相关的企业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发掘细分市场,要抓住老龄产业发展的窗口期,加快老年产业的布局,将老年人口消费红利充分挖掘出来,带动辽宁省服务业的转型升级。
(三)多措并举提供辽宁省的劳动力供给量。由于即使出台了二孩政策,仍然无法弥补由于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带来的劳动力供给量的减少。因此,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将全面二孩政策向社会公众有效传达,使得辽宁省的育龄群众从心理上消除对于新政策的疑惑。同时,相关部门要为生育二孩提供良好的政策与社会环境,为适龄群众在工作、医疗、子女赡养等方面出台相关的补贴政策。鼓励母婴、医疗、教育等产业的发展,为育龄群众提供保障。最后,要出台相关的政策,避免用人单位对老年劳动力的就业歧视。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

主要参考文献:
[1]吕有吉,景鹏,郑伟.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弥补与经济增长[J].金融研究,2021.487(01).
[2]陈彦斌,林晨,陈小亮.人工智能——老龄化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9.54(07).
[3]徐瑾,潘俊宇.产业结构优化视角下的人口老龄化与我国经济增长[J].经济问题,2020.493(09).
[4]都阳,封永刚.人口快速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冲击[J].经济研究,2021.56(0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788061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