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山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路径研究 |
第665期 作者:□文/李 俊 渠红颖 时间:2021/9/16 14:51:48 浏览:309次 |
[提要] 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已经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共识。本文重点分析山东省制造业数字化现状及隐含的问题,提出山东省制造业数字化需要整体规划协调避免内耗,通过推动中小制造业上云夯实工业互联网基础,培育和完善数字要素市场,才能构建完善的工业互联网生态,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制造业;数字化;工业互联网
基金项目:2020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专项规划项目:“产业数字化赋能山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和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CSDJ19);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应用研究项目:“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数字经济推动山东省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研究”(项目编号:2020-SKZZ-73);青岛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基金项目:“生产性服务进口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机理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117706)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1年5月17日
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网络化协同研制、服务型制造、平台化运营以及智能制造等新模式的出现,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山东省是传统的制造业大省,制造业数字化起步虽早,但发展速度不算快。如何加快制造业高质量数字化改造,是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制造业数字化的内涵及辨析
制造业数字化是产业数字化的更微观范围的概念,而产业数字化的内涵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演进的。早期的产业数字化主要是计算机、信息通信等硬件和软件在具体业务中的使用。近期有学者认为,产业数字化是新一代数字技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参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从而起到创新和赋能作用。一些最近的研究认为,数字化不仅是数字技术的应用,更是一个组织和管理变革的过程,即企业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于流程、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动企业生产方式变革的过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认为产业数字化是指产业与数字技术全面融合,提升效率的经济转型的过程。
结合制造业的特征和前期学者的研究,制造业高质量数字化存在三个递进层面的含义:一是微观企业层面,主要指制造业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对内部生产要素、生产环节优化配置,并对包括生产和销售在内的全过程进行仿真模拟,优化企业经营流程,达到降低成本、提质增效的目的。二是中观的行业层面,是指在制造业某个行业内部企业数字化基础上,利用各种数字技术建立行业内部的数据要素流动平台和产业链平台,强化各个企业之间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优化配置,从而提升各制造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质量,并进一步指导企业内部决策优化,带动企业生产、销售以及经营决策的数字化进程。三是宏观的制造业产业层面,指的是在行业数据平台、产业链平台的基础上,形成各行业互联互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各制造业企业上云、与其他行业企业形成充分的竞争与合作,共享工业大数据,实现各种数字资源无障碍流动,最终促成企业内部决策优化、行业内部竞争有序、行业之间和谐共生的制造业数字生态系统。
根据以上分析,某一国家或地区制造业高质量数字化的过程因此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制造业企业内部应用数字技术,提高生产和运营的效率;第二个阶段是行业内部企业上云,形成产业链和工业数据平台,跨企业的数字资源得以优化配置,提升行业价值;第三个阶段是各行业之间通过工业互联网形成制造业数字化生态系统,实现资源在各行业之间的优化配置,并能随时适应市场需求,改善供给侧结构,助推社会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山东省制造业数字化概况
(一)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大。山东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制造业数字化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2015年山东省就发布实施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方案,2017年又发布了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山东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进行指导和推动。2019年,山东省发布了《数字山东发展规划》,提出“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建设全国重要的数字经济引领示范区。”2020年通过《数字山东2020行动方案》和《山东省推进工业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方案(2020-2022年)》,布置了产业数字化的具体行动。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主要是从加快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发放财政补贴、建设数字工业园区、指导地方发展数字经济等方面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和数字通信等方面的便利、降低数字化转型成本、加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二)制造业数字化规模巨大。山东是制造业大省,制造业规模大,实力强,为制造业数字化提供了较强的基础。近年来,由于国内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国际贸易争端不断增加,给山东省制造业企业带来了更多挑战。信息通信技术、5G、大数据等的迅速发展为山东省制造业企业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提供了新的机遇。大量制造业企业开始采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利用先进的视觉识别系统,采集工厂内部数据,优化决策,控制质量,部分工厂正在逐步探索升级为智慧工厂。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鼓励支持下,2020年山东省产业数字化规模超过2.5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三,产业数字化在GDP中的比重超过30%。可见,相较于数字产业化,制造业数字化是山东省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三)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实力较强。山东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行动较快,实力较强,在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起步阶段走在了全国的前列。202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进一步提出了优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分层网络平台、支撑产业发展等措施,进一步鼓励和促进山东省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0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公示》,在入选的15家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排名中,山东省的海尔卡奥斯和浪潮云分别排名第一和第八。其中,浪潮云通过整个工业互联网链接生产设备、产品和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业务,汇集工业大数据,为企业、服务商、开发者提供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服务。浪潮云打造的“机床云”,通过打通机床产业“设计、生产、交付运行、后服务”的全链条,已经帮助机床生产企业大大提升了运营效率。
(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山东制造业行业门类齐全,企业规模大小不一,数量巨大,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在政府高度重视和推动下,山东各地各行业都已开始行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开始大量采用数字技术。但各个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数字技术应用程度、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在一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大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技术应用较快,探索较多,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例如,海尔集团依靠其成熟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数字化理念,数字化水平已经在国内乃至国际形成引领地位。从数字化生产的角度看,海尔集团与山东移动合作打造5G+视觉检测应用场景,帮助生产车间优化走线、对机器视觉系统进行云化部署、实现各种生产设备的互联互通,形成了数字化的系统解决方案。除此之外,海尔的数字化转型不仅仅局限于生产领域,更重要的是通过组织管理变革,构建数字化业务平台,让所有其他部门利用业务平台获取数字化技术和工具,实现全集团各部门的数字化转型,并能基于互联网思维去思考市场、销售、管理等如何去创新。而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主要是从销售环节探索数字化转型,并逐步探索在生产环节进行零散的数字技术应用。然而,受限于企业规模和资金实力,大量小企业数字化进程是在整个社会数字化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被动适应的过程,自身动力不强,数字化水平较低。
三、山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各地区制造业数字化规划协调不足,地区间内耗严重。山东省总体上东部各地市工业发展水平较高,制造业数字化较快,西部各地市发展较晚一些。从区域结构上来看,存在济南和青岛两个经济发展中心。近年来,山东省在“强省会”战略指导下加大了对济南的支持力度,在发展数字经济的过程中,两地呈现了你追我赶的局面。但是,各地区也存在一些恶性竞争的情况,例如对一些优质的数字企业招商过程中,就存在相互拆台、相互掣肘,导致两败俱伤的情况。山东省在对数字经济的相关规划中主要是从宏观层面进行总量和水平性的产业数字化进行规划,缺乏详细的针对各地区的发展规划和协调。
(二)上云企业总量较少,工业互联网的作用尚未完全发挥。采用数字技术,辅助企业内部生产和运营只是制造业数字化的第一步,并不是制造业数字化的全部。只有大量企业上云,工业互联网才能构建出底层支撑。目前,山东省企业在企业内部采用数字技术的数量较多,但是上云企业的数量还不多,不足以支撑工业互联网互联互通,构建行业生态的作用。虽然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起步较早,但是由于企业上云数量有限,难以形成完整的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即使一些上云的企业,由于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不足,也难以获取工业互联网的便利。截至2020年初,山东省累计两化融合贯标企业为766家,在全国只排到第7位,其中通过评定企业数量为217家,通过评定企业数量占比不足30%,通过国家评定国家级贯标试点企业数量为128家,都与山东省产业数字化总体规模不匹配。
(三)制造业产业链数字化不完整,跨行业数字化生态体系尚未建立。即使只是从应用数字技术,改善企业内部生产运营流程的角度来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主要以各行业领军企业为主,中小企业数字化进程总体缓慢。现代企业之间不管是从要素、人员流动,还是产品和业务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已经形成了密切的产业链。如果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没有充分应用数字技术,那么也会制约头部企业数字化的应用。从跨行业制造业生态的角度来看,各个行业数字化水平的巨大差距,也制约了整个制造业数字化生态的构建。
(四)数字要素市场不成熟,市场机制没有起到基础性作用。当前的产业数字化主要是由政府密集出台各种政策来主导推动的。没有形成足够多的数字要素市场主体,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完全。从市场供给角度来看,只有少数制造业企业基于自身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开发工业互联网平台,从而从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发展成数字化集成解决方案和工业互联网供给企业。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大量的制造业企业是在政府税收、补贴等各种优惠政策的引导下产生对数字化需求。市场上交易主体数量少,自身动力没有得到释放,对各种数字资源的配置没有起到基础性作用。
四、山东省制造业高质量数字化对策建议
(一)协调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形成竞争有序、合作共赢的局面。从组织机构上,进一步明确和提升大数据局的行政级别、权责和职能,总揽协调各地市产业数字化发展。青岛和济南两地作为山东省主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其制造业和信息产业基础不同,应根据各自定位确定发展重点。青岛市是我国著名的工业城市,制造业基础雄厚,制造业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十分迫切,应着重推动制造业数字化,发展工业互联网应用和工业大数据平台。济南市高校密集、智力要素丰富,可以着重依托浪潮集团和高效人才优势,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化,培育数字产业头部企业。在此基础上,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相互补充,共同构建数字经济大市场。
(二)引导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推进中小企业上云。山东省存在大量的中小制造业企业,这些企业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主体,政府政策要更加关注中小制造业企业。可以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推动政府对企业的日常生产监管、组织管理、财务监督、公共服务等全面上线,营造利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营商环境。二是以产业链主导企业为突破口,指导产业链主导企业全面上线、上云,带动关联企业数字化改造。三是聘请专家,组建辅导团队,制订专门的数字化辅导方案,针对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培训辅导。通过对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改造,为构建数字要素市场和完整的生态系统奠定基础。
(三)不断培育和创新数字要素市场,发挥市场基础作用。从培育市场主体来看,一是加大培育数字技术和数字管理以及整体解决方案的供给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二是从需求侧入手,引导中央企业和省管企业加快从企业内部数字化向整体数字化过渡,形成各制造业行业数字化标准。从市场规则制定的角度看,要形成和完善数字要素市场交易的定价机制,加强对数字要素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既要培育头部企业,形成规模经济,又要避免个别企业垄断市场,危害制造业整体的数据安全,破坏数字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要强化立法监管,约束企业行为,达成良治善治的数字治理状态,确保国家安全。
(四)培育形成多级互联网网络,共建制造业数字化的良好生态。根据各个不同行业特征,支持每个行业形成1~2个省级制造业行业互联网,并鼓励接入海尔卡奥斯、浪潮云等跨行业、跨平台工业互联网,真正达到企业在行业互联网内能有效解决数字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在跨行业平台互联网能实现跨行业资源流动、从生产到销售的所有业务“云化”。各地区设立制造业数字化示范园区,一是各地区结合自身制造业发展的优势产业与海尔卡奥斯、浪潮云、移动等数字企业合作共建制造业示范园区;二是对原有工业园区进行数字化升级,从基础设施、管理措施、政策支持等角度引导园区企业加快数字化进程,实现工业园区向数字化园区跨升。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彭伟.山东省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21(01).
[2]焦宗双,张雪滢.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J].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0(03).
[3]郑瑛琨.经济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先进制造业数字化赋能研究[J].理论探讨,2020(06).
[4]陈建新,刘伯超,朱洪春.新时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1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