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管理/制度
星星科技连续并购后续发展思考
第666期 作者:□文/肖玉果 时间:2021/10/1 15:29:20 浏览:484次
[提要] 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往往会以并购的方式拓宽自身经营渠道,消化产能,提升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企业并购亦具有一定风险性,这就需要企业在并购前理性评估被合并企业的各项指标,结合自身情况谨慎选择并购策略。本文以星星科技多次并购为案例,阐述企业的并购过程、并购动因及并购后续发展情况,而后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企业并购;并购动因;星星科技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1年5月24日
一、引言
近年来,为了整合同领域资源,并购重组逐渐为资本市场所青睐。我国在2014年3月通过“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一文中明确:企业并购重组除了可以加强企业间资源整合、加速企业发展外,对其产业结构的优化、质量效益的提升、产能过剩的化解也有着明显作用。然而,由于并购双方的博弈心态、信息不对称以及管理者策略差异等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得并购在使企业规模得以快速扩张、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二、案例概况
(一)并购方。浙江星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星星科技)于2003年在浙江台州创建,2011年8月挂牌上市。公司以真空薄膜技术和材料改性加硬技术为核心,研发制造智能消费电子高精密结构件,其研制的触控显示模组被广泛运用于各类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VR等)。随着星星科技不断发展壮大,其客户群体也已广泛涉及到国内外诸多知名品牌,如我国的联想、华为、小米等多家通讯科技制造业巨头,以及索尼、亚马逊、微软等国际品牌。
(二)被并购方。深越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深越光电)于2006年在深圳成立,公司主要研发、制造并生产如声波式、电阻式等多种不同类型的电子触摸屏。深越光电与比亚迪、松下、艾默生、西门子、三星、联想、富士康等多家国内外知名终端生产企业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产品通过天马、比亚迪和富士康直接应用于华为、索尼、夏普等诸多国际知名品牌。
深圳市联懋塑胶有限公司(简称:深圳联懋)所属行业为精密制造业,主要从事精密模具、电子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联想、华为等多家知名智能手机终端生产厂商都已成为深圳联懋的核心客户。
珠海光宝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珠海光宝)于2011年5月成立。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各品牌手机配套产品的设计与生产以及手机主板贴片的制造与组装。广州光宝移动电子部件有限公司(简称:广州光宝)于2005年5月成立。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计算机技术开发及服务,货物进出口,模具制造、企业管理、汽车变速器及其零部件相关技术咨询服务等。深圳光宝移动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简称:深圳光宝)是一家致力于塑胶模具研发与生产并提供相关技术咨询服务的专业公司。
江西星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江西星星)于2018年11月在江西萍乡登记成立。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智能终端设备、视窗防护屏及配件的制造与销售,电子产品及配件、各类显示屏及相关材料的开发,首饰及工艺美术品的设计与销售等。
(三)并购过程。2013年8月9日,处于触摸屏行业上游的星星科技发布并购方案,拟采用现金和股份的方式全资并购处于行业中游的深越光电。2015年7月1日,星星科技通过支付现金和发行股票的方式以14亿元人民币购买深圳联懋100%的股权。2018年9月11日晚间,星星科技发布公告称,旗下深越光电拟以5.3亿元人民币全资收购珠海光宝、广州光宝和深圳光宝这三家通讯公司。2019年3月14日,星星科技对旗下控股公司设备类资产评估作价,对江西星星认缴新增注册资本总计10.414亿元。此次增资完成后,星星科技持有其51.25%的股份。2020年3月30日星星科技再次发布收购预案,拟购买江西星星剩余48.75%的股权。
三、并购动因
(一)优势互补,获得协同效应。并购之所以备受青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企业可以因此获得协同效应,近年来这一方式在企业经营中也愈发常见。简单来说,协同效应就是通过企业间的合并来获得“1+1>2”的效应。本案例中,被并购方深越光电的主要经营范围与并购方星星科技的业务关联度相对较高,深越光电的下游用户群在与星星科技部分重合的基础上,还广泛涉及到各类家用电器领域,通过并购可以将其涉及领域进一步向下游延伸;同样,星星科技通过并购深圳联懋,可将自身经营范围进一步延伸至高精密结构件领域;被并购的珠海、广州、深圳光宝移动这三家企业的客户群体主要涉及消费性电子行业(如诺基亚、苹果、亚马逊等)以及个人穿戴行业的诸多国际知名企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星星科技通过以上一系列并购可以弥补其自身客户资源过于单一的情形,形成客户资源的良好互补。此外,这样的并购策略可以使企业之间优势互补,优化企业自身业务结构,提升企业客户服务能力,不断拓展并加深与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合作,进而提高公司整体盈利水平,使并购实现协同效应。
(二)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企业通过并购,将被合并方的优势变为自身优势,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攻入自身不曾涉及的领域,从而扩大自身市场份额,获得新市场。从星星科技的一系列并购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获取其优质的客户资源,拓宽企业自身经营范围,还是加速企业产业链的布局,都可以扩大企业自身市场份额,让企业能够在付出少量投资后收获更大的利润,从而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整合资源,完善公司产业链。星星科技并购深越光电和深圳联懋,可以整合企业间的采购、研发、生产、销售、客户等多个方面,加速实现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收购江西星星并对其生产线进行建设,可以在进一步丰富自身产品线的同时改善公司结构,从而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力,使其产业链更加完善。此外,星星科技意在通过并购江西星星来使自身成为一个集上、中、下产业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以此来加速自身消费电子产业链布局。
(四)初尝甜头,再次并购保业绩。由表1可以看出,星星科技在2011年的营业收入为5.628亿元,净利润为0.575亿元。在2012年,营业收入降至4.836亿元,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降至0.077亿元。虽然2012年净利润仍然为正值,但从其年报中可以看出星星科技本年营业外收入中仅政府补助就高达1.313亿元之多,因此2012年前后星星科技的财务状况确实令人堪忧。2013年,星星科技营业收入再次下降至4.293亿元,净利润由盈转亏,亏损高达1.492亿元。为了应对“净利润连年下降甚至由盈转亏”这一情况,星星科技开始了其并购战略的第一步,希望以此来改善公司的基本业务。2013年,星星科技全资并购深越光电,其净利润在2014年扭亏为盈,实现0.269亿元的净利润,成功脱离退市行列。(表1)
并购深越光电的决策可以说是卓有成效,因此2014年,在面临多次催款不成功而可能导致自身亏损的情况下,尝到甜头的星星科技首先想到的就是通过并购来美化其财务业绩。于是2015年7月1日,星星科技再次并购深圳市联懋塑胶有限公司,通过此次并购,星星科技在2015年实现了38.852亿元的营业收入以及0.651亿元的净利润。由表1可以看出,2017~2018年星星科技的净利润再一次上演“断崖式下跌”,亏损竟高达16.99亿元。于是在随后的2019年,江西星星进行增资扩股,增资完成后,其注册资本变为30.8亿元,其中星星科技出资比例为51.25%。经过上述并购后,星星科技在2019年净利润再次成功扭亏为盈,实现营业收入63.438亿元,净利润1.743亿元的好成绩。
四、并购后续发展
承诺期后,商誉崩盘。2013年星星科技并购深越光电产生6.133亿元商誉,同时与其签订了为期长达3年的业绩承诺。在业绩承诺期开始的前两年(2013年、2014年),深越光电勉强完成指标;2015年,深越光电业绩完成率仅为97.34%,并未达标。由表2、表3可以看出,深越光电2016年的净利润从2015年的1.120亿元下跌至0.597亿元。从年报中我们也可得知,2016年底星星科技对深越光电的资产估值为9.36亿元,同比减少14%,同年计提商誉减值准备0.389亿元。2017年,深越光电净利润继续下跌,到2018年直接下滑为-3.705亿元,而这一情况的出现正是从3年的业绩承诺期结束后开始的。于是,2018年星星科技再次对其计提商誉减值准备2.685亿元。(表2、表3)
星星科技在2014年收购的深圳联懋同样存在着商誉减值情况。在并购后,深圳联懋也并未完成与星星科技签订的业绩承诺。2018年深圳联懋的净利润由2017年的1.923亿元大幅下跌至-6.308亿元。同年,星星科技对深圳联懋计提了3.508亿元的商誉减值准备。商誉的“惊雷式”暴跌,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企业过去的并购决策,意味着企业可能无法全额收回并购所耗资金,商誉减值会抵减企业的当期净利润,直接对企业当年业绩造成负面影响。
五、结论
企业在进行战略选择时,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客观因素,这就使得并购存在着一定风险。虽然星星科技通过一系列的并购使其经营范围得到拓展,市场占有率有所提高,营业收入大幅增加,其绩效也在并购初期有所增长。但总体来看,绩效提升并不明显,几次并购的随后几年净利润接连下滑,甚至由盈转亏。此外,并购后大额商誉减值准备的计提,同样说明了星星科技的并购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没有体现出“1+1>2”的效果。由此也可以看出,企业如若一味追求“一时的业绩”而盲目选择被并购方,那么商誉减值迟早会成为拖累上市公司业绩的“黑洞”。因此,企业在制定并购策略时,应理性评估被合并企业的各项指标,综合自身实际情况,作出最明智的选择,这样才能从本质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使企业并购效益最大化。纵观星星科技近几年的连续并购行为,虽然在并购初期有过辉煌,但这仅是星光闪烁,今后的发展究竟如何,并购会使其蜕变成“一轮明月”还是“一颗流星”,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晨.浅析企业并购的动因[J].中外企业家,2020(10).
[2]惠晓文.基于业绩承诺的企业并购风险分析[D].河北大学,2019.
[3]苗明慧,叶淑珺.星星科技连续并购动因与绩效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19).
[4]李坤榕,邓丽云.论并购的动因和绩效——基于A公司的案例分析[J].当代会计,2020(09).
[5]王东生.企业合并商誉的减值风险探析[J].财会学习,2020(18).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38284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