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红色文化研学综述 |
第668期 作者:□文/张钰桢 时间:2021/11/1 9:50:16 浏览:425次 |
[提要]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成长和中华民族实现解放与伟大复兴的最好写照,理应作为党和国家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获得继承和发展。而通过开展红色研学旅行活动不仅可以在学生们心中扎根红色文化,还可通过课外实践的方式为红色文化注入活的灵魂,但现阶段红色研学旅行普遍存在产品结构较为单一、活动参与度不高、硬件基础设施准备不充足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依据现阶段红色研学文化所研究主体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整理,总结现阶段红色研学文化研究现状,以助推红色研学旅行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红色文化;红色研学;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1年6月24日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在研学旅行中融入红色文化能更好的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与文化,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了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程,实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故此,本文基于众多学者对于红色研学旅行的研究,对现阶段红色研学旅行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并从研究主体、红色研学构成以及红色研学基地建设等几个方面分条目进行归纳和总结,也可为现阶段红色研学旅行发展现状找寻突破口,以此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文献来源
文章以“红色研学”为主题,以知网作为主要数据库来源对相关文献进行精准检索,通过检索出的264篇文章作为主要研究范围,删掉与本文相关度较低的文献40篇,截至2021年5月1日,最终筛选出可用于本文的文献119篇,排除与本文所选主题不符的58篇,最终以剩余的文献作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在所选文献中最早的一篇文章发表于2017年,2020年是发表文献数量最多的年份,共有39篇文献。大部分发表的文献主要来源于现代教育、中国德育、旅游纵览、湖北理工学院学报等期刊。通过把文献来源进一步缩小到SCI来源期刊、北大核心、EI来源期刊、CSSCI等文献,最终锁定在7篇文献,排除与红色文化无关文献,最终符合条件的文献仅1篇。从上述检索的结果可得,现阶段对于红色研学活动的文献较少,而发表的文献中高质量的文章更是少之又少。
二、红色研学的来源与意义
研学旅行作为青少年成长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在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国外也被称为“教育旅游”。基于国内外学者对于研学旅行的思考与定义,有学者提出研学旅行实际就是以学生作为主体、以学校为组织单位,通过从“教+游”角度对研学旅行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设计与安排,最终实现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了解社会动态并培养独立人格的一种校外考察活动。而红色研学旅行作为研学旅行活动的重要分支,其最主要的是对红色精神与红色文化的学习与传承。
现阶段,红色研学旅行作为缅怀红军革命精神重要的形式,通过对不同群体、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的宣传与传播,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推进和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帮助中国红色价值观的弘扬与传承、体现研学价值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红色研学文化研究
(一)红色研学研究主体。对于红色研学旅行活动的主体部分,有学者就从参与者、开展活动的组织者、提供者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了分析。首先,按参与主体的年级大小进行排序,通过把小学4~6年级学生作为红色研学旅行研究主要对象,以问卷调查方式对现阶段红色研学旅行产品需求进行分析,从中寻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促进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其次,现阶段青少年对于多元文化的接收和吸纳对红色文化的冲击较大,因此更应改变如今因组织活动力度与思考度不足导致青少年对红色文化的兴趣点不高的现状,应提取本地红色文化,侧重课程内部的丰富度与饱满度,并从媒体宣传、注重设计互动参与、政府资金助力与注重安全保障环节四个方面培养青少年学生各种方面的学习、人际交往及情绪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最后,通过以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把红色文化研学融入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以找寻现阶段高校红色研学旅行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从景区与学校合作角度实现协同育人,破解现阶段思政课教学困境,从而实现实践育人推动市场精准发展。
此外,作为开展红色研学活动主体,有的作者从出版社角度,也有从图书馆角度出发为传播红色文化以提供书本、讲座、民俗小图书馆、游学项目等方面给予配套资源。
(二)红色研学构成
1、红色研学产品。红色研学产品作为一种体验感较强的旅游产品,应把体验式教学充分融入产品及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中。博物馆作为现阶段重要的红色研学载体,借此有学者提出通过文创产品展厅的方式延展其传播价值,借助文创产品帮助学生理解红色文化实现红色信念的流传。同时,有的学者通过把共生理论引入到红色研学旅行产品中以共生环境、共生单元、共生模式三个方面实现红色文化与研学旅行基地的发展。但现阶段红色研学旅行产品还是在产品、人才、产品设计理念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应结合“游-学-悟”角度与其他辅助层面进行改善,如有学者提出应利用昂谱模式从供给方与需求方两个角度对红色研学产品进行设计。此外也可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从革命历史认知、传统文化体验、革命友谊交流和革命精神传播角度对产品的设计进行调整。
2、红色研学课程。有学者通过Nvivo 12质性分析软件对红色研学旅行课程相关文献进行逐级编码,指出应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设置、课程实施过程、课程后期评价四个角度对课程进行重点思考。同时还应具备清晰的研学目标、系统的资源整合与过硬的师资和过程管理,才能实现对红色研学活动的高质量开展,以红色乡土资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具体的实践角度出发,立足乡村发展实际,形成自身的乡村德育课程,创新研学实践形式。不仅组建研学联盟也设立红色研学基地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价值,让文化永远鲜活。
3、红色研学营销。现阶段红色研学产品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低、营销资金投入不足、研学活动相对单一、配套及管理不到位等现状。基于此,有作者提出可基于VR技术改善现阶段研学资源吸引力不强与参与度不高的问题,通过系统性的架构使红色研学知识能更好的形成产品吸引眼球,实现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此外,还有学者提出可通过新媒体方式或自媒体方式从互动、成本、内容方面进行营销,实现对IP产品的有效推广。但在开发中还需注意基础设施建设、专业人才提供与资金投入几个方面的问题。
4、红色研学路径。在红色研学资源的开发路径角度,主要实现从研学活动—专业、内容—品牌、体系—精细化、营销推广—市场化几个部分形成对路径的开发。因此,就有学者从对话理论视阈出发,提出要通过把红色文化基因融入研学旅行活动中解决产品主体性不强问题。有学者也利用VR技术或从乡村振兴视角出发就地实现“红+绿”、“红+黄”、“红+艺”的产品线路,在延长当地产业链的同时形成对资源的整合与发展达到双赢。此外,不同研学年龄和群体形成的市场也可进行线路的组合和设计,最终实现村落利益主体间的共生发展,推动研学文化与红色资源有效共生。
(三)红色研学基地建设。红色研学基地作为重要的研学实践场所,有的学者通过从基地培育与方案设计两个方面的着重分析,可找寻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借鉴PDCA模型与使用SPSS因子分析法,找寻参与者满意度与红色研学旅游基地之间的影响因子提出改进建议。有的学者从全域旅游的视角下提出应全面挖掘红色资源、健全管理机制以及构建多元宣传体系实现全域旅游下红色研学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此外,通过重新审视红色研学产生的旅游资源价值与文化教育价值,不仅可以发现现阶段产品形式、产品宣传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从整体出发也可帮助镇域与县域范围内进行脱贫致富。
四、结论
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分析,红色研学旅行属于近几年的研究内容,国内对于红色研学旅行的研究还较为浅显,在重要等级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也较少,研究的内容也主要趋向从产品、基地建设及研究主体角度进行分析。虽现阶段有利用定量与定性方法进行的分析,但数量较少难以形成规模,因此今后应多从方法角度入手以结合实践的方式形成系统化的研究。此外,对于现阶段的主体研究部分有从不同年龄阶段进行分析,但分析的最后也会落脚到产品的开发方面,因此,在今后的研究笔者也建议可以以不同主体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与目标,最终实现不同主体下产品的开发。而对于其他的研究方面,大多都从本地区拥有的红色旅游资源入手,提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有的则是另辟蹊径实现与其他资源的有效结合,但最重要的则是充分挖掘优势资源,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保护与传承。
(作者单位: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军.近五年来国内研学旅行研究述评[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7(06).
[2]向春燕,周春燕.基于红色旅游资源的研学旅行产品开发——以重庆红岩景区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0(01).
[3]吴涛.红色研学旅行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34(02).
[4]官长春.红色研学旅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以三明市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1).
[5]谢晗进,李成,毛瑜芮.江西红色研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对策建议[J].时代经贸,2020(17).
[6]陈如平.红色研学:构筑中国精神的新途径[J].现代教育,2018(05).
[7]李东华.在“红色研学”德育实践课程中传承红色基因[J].广西教育,2021(12).
[8]郑珊珊,黄恩亮,董媛重庆主城区围绕小学课程开展红色研学旅行的可行性分析——以重庆南坪实验小学4~6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002(019).
[9]雷军莉,蔚燕舞.青少年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传播力研究,2020(13).
[10]范妮娜.青少年红色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沙家浜风景区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5).
[11]苏予.初探如何将红色旅游与研学融为一体——以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研学实践基地建设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1).
[12]彭晶,孔海棠.青少年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皖西地区为例[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2).
[13]余一宁,樊芸.基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红色教育研学旅行实践[J].广西教育,2021(05).
[14]孙立华.对红色文化研学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04).
[15]成宏峰.协同育人视角下大学生红色研学旅行实现途径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03).
[16]黄文涛,朱凯,何梦圆,何珍.高校红色研学旅行市场的供需分析——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J].中国市场,2021(11).
[17]黎捷.出版社开展研学旅行的探索之路[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23).
[18]张婕,孙雨.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红色研学旅行服务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19).
[19]汤杨旸,林佳,乔婷婷,缪军翔.基于体验式教学视角的红色研学旅游产品推广性研究——以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例[J].江苏商论,2021(04).
[20]谢琳,赖玺豪.红色文化纪念类博物馆研学文创产品开发思考[J].文化产业,2020(08).
[21]刘旭东,张滨.红色纪念馆研学文创产品开发思考[J].今古文创,2020(47).
[22]黄柳婷.共生理论视野下红色研学旅游产品开发路径分析[J].绥化学院学报,2020.40(02).
[23]陈胤丹.西安市红色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2).
[24]吴珂.基于深度体验的河南红色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0).
[25]刘筏筏,郭小雯.基于RMP理论的辽宁省红色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1(01).
[26]廖文碧.红色旅游在研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柳州红色旅游资源为例[J].财富时代,2021(01).
[27]王凯圆,刘旭东,曾强,宋昂,苏嘉俊.课程思政背景下红色研学旅行课程发展模式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06).
[28]曾磊,张蕊.乡村研学旅行产品设计——以雄安新区水乡白洋淀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9).
[29]王绪堂.沂蒙精神引领下学校红色研学旅行的探究——以沂南县孟良崮实验学校为例[J].现代教育,2018(02).
[30]李虎.红色研学旅游产业营销策略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12).
[31]裴培.山东红色文化研学旅游产业营销策略现状分析[J].营销界,2019(52).
[32]朱丽男,王翔,董志文.VR技术视角下青岛市红色研学资源开发与保护路径[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06).
[33]胡晨曦,王语盈,黄宾,李霄.新媒体背景下浙西南红色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中国商论,2020(20).
[34]杨瑞琨.自媒体时代红色研学旅行IP形象的营销策略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1.19(01).
[35]宣永华,张永华.渤海老区红色文化研学旅游现状调查及创新发展路径探析[J].人文天下,2020(19).
[36]胡恒恒,陈丽君.对话理论视阈下红色基因融入研学旅行的思路与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0(25).
[37]王佳,佘醒.乡村振兴背景下金寨“红蓝绿”文化旅游模式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06).
[38]刘卿文,朱丽男.青岛市红色研学资源现状及开发路径研究[J].中国地名,2019(08).
[39]何锹渝,吴舒妍,周庆,何柯稼.基于共生理论的乡村红色研学旅游模式探索研究——以广东省梅州市雁洋镇雁上村为例[J].特区经济,2020(06).
[40]秦潇潇.大别山地区红色研学旅行初探[J].吕梁学院学报,2019.9(03).
[41]孙茜.基于顾客满意度的红色研学旅游基地可持续发展研究[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4(02).
[42]孙文茂,刘艳如.红色旅游景区开展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研究——以济宁羊山景区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9(06).
[43]李洪龙.全域旅游视角下的红色旅行研学基地建设[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3).
[44]李倩,黄小亚,董媛.红色研学旅行基地建设与研究——以重庆红岩基地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8(21).
[45]高明,肖发兆.镇域推进红色研学基地建设——以沂南县马牧池乡为例[J].现代教育,2018(0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