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公共/财税
武汉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创新思考
第669期 作者:□文/任婷婷 刘燕群 罗国凤 鲁雄兵 时间:2021/11/16 10:18:05 浏览:292次
[提要] “九省通衢”的武汉市养在银色浪潮来袭的21世纪,养老产业随着城市发展及老年人口的增加面临着现有运行模式的转变,逐渐将养老产业与医疗资源结合,形成新的医养结合模式成了必经之路。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在国内外已有一些成功案例可借鉴,国情不同、城市发展水平不同,运行上也会大有不同。本文结合武汉市发展现状,从“共享+医养结合” “虚拟+医养结合” “中医+医养结合” “志愿者+医养结合”等四个方面提出医养结合的创新建议。
关键词:医养结合;共享;虚拟;志愿者
基金项目:武汉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招标课题立项通报(编号:武社科联文[2016]7号);2019年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开放性课题(课题编号:江武研[2019]2号,IWHS20191009)。通讯作者:刘燕群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1年6月11日
银色浪潮的到来使养老产业成为了21世纪重大挑战,我国作为人口大国,虽然人口老龄化晚于其他国家,但仍到了刻不容缓的局面。据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在我国近几年老龄人口的变化中很明显的一点便是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也不断提高。但是,养老机构提供职能的不全面以及家庭养老的较大压力,促进医养结合的推进,成为了政府及社会的关注点,同时也成为了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点。
武汉作为我国人口总数排名第六的城市,全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也相对严峻。据公开资料整理显示,2019年武汉市60岁以上老年人有194.2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21.43%。医养结合作为利国利民的养老模式,也是武汉这样一个有较大老龄人口的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2019年12月,武汉在为期数月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老年人口中的亚健康老人、患病老人数量进一步增长,这是对武汉市养老的又一大挑战。武汉市医养结合运营模式探究发展中主要有:“互联网+居家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医院管理养老院等模式。本文在现今已有的医养结合探究基础上,结合其他城市养老探索成果、疫情的影响、武汉城市发展情况,对武汉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推进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一、“共享+医养结合”
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仍处于不断探索和发现的阶段,有较大发展完善的空间。尽管武汉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有突破性发展,医疗水平也大幅提高,但其老年人口数量多,短期内医养结合不能实现医疗资源一对一满足老年人口的需求,“共享+医养结合”可以较大程度缓解该问题。共享经济被定义为: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以使用权分享为主要特征,整合分散、海量的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与“共享经济”类似,医养结合也可以应用其共享的理念将医养结合所涉及的信息与资源通过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利用,更好的将老年人信息、医疗资源采集与系统化闲置资源,再通过分享使用权的方式来分配。便捷获取老年人养老需求信息且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解决了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借助互联网来实现“共享+医养结合”主要是有医养结合单位内之间和医养结合单位之间两种形式。
(一)医养结合单位内的“共享+”形式。通过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将武汉市内参与合作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社区、家庭单位建立共享平台,平台内收集老年人信息、医疗资源等数据,再将数据整合后依据就近原则、轻重缓急原则来为需要医疗服务的老年人安排最近医疗点或者安排医师为部分老人(高龄老人、三无老人、散居或独居老人、持有困残疾证老人等)提供上门就诊服务。
(二)医养结合单位之间的“共享+”形式。通过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将武汉各个区内与当地实际情况结合的医养结合试行成功案例共享,以便其他区借鉴学习、交流、不断探索完善,最终寻找到适合武汉各区的医养结合模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经过当地实际检验才是成功的医养结合案例。武汉每个区的老年人口数、医疗水平及经济发展水平都有所差别,因而医养结合的落实也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反复实践。成功案例的平台共享在一定程度上为医养结合探索提供经验的同时也增进了各区之间的交流联系,为医养结合的探索注入动力。
“共享+医养结合”强调的是其低成本、高效化、双赢化、现代化、便捷化的优势,其实施中不但是将利国利民的政策落实完善而且增加了就业岗位、一定程度上拉动武汉市经济发展。
二、“虚拟+医养结合”
(一)“虚拟+医养结合”是由政府主导,以互联网等现代技术为支撑,以服务居家养老老年人为主要目的。在我国近3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多数家庭呈现出“4+2+1”模式,武汉城市素质教育的普及程度高,计划生育的严格管控促使“4+2+1”模式家庭现象更加突出。传统养老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成为一个棘手的社会问题,也是医养结合推行的一大难题。“虚拟+医养结合”是针对“4+2+1”模式家庭医养结合养老的有效解决方式。
(二)“虚拟+医养结合”满足了足不出户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给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解决了医养结合中医疗资源及养老床位不足的问题。对于部分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家庭来说,老年人认为通过养老机构养老是子女不孝的思想家庭,“虚拟+医养结合”既可以满足这部分老年人需求,也可以提供高质量养老。其覆盖面广、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对医养结合实行前期供不应求(优质医养结合机构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量)局面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
三、医养结合中发挥中医优势
(一)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中医不仅是我国的重要文化瑰宝,更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守护中华千年的健康保证。中医的治疗作用从古至今都在向我们证实着,近年来也逐渐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中医在医养结合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样发挥着独特的优势作用。尤其在2019~2020年间武汉内持续几个月的新型冠状病毒的抗战中中医药的治疗作用及中医护理对新冠肺炎感染者咳嗽的治疗效果深深将中医的形象印在人民心中,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老年群体对中医医养结合的需求意愿,在医养结合模式中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护理完全具备主观条件。随着武汉近年来中医医疗设备和人才的不断扩大,在医养结合模式中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护理具备充分的客观条件。
(二)在武汉将中医康复作为医养结合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老年人综合生活质量,可完善中医医养结合模式的建设内涵。中医包括针灸、中药、艾灸、推拿、运动、火罐等治疗方式,每种方式各有所长,其中针灸、推拿、运动、中药四方面对亚健康、慢性疾病老年群体治疗及护理有独特疗效。在老年人护理问题上,由于老年群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都大大下降,在面对较大疾病时,西医可以尽快解决疾病的侵袭,但后期的康复阶段中医则有较好的康复效果。在对患者进行辨证论治的分析后,通过在饮食、情志、药膳、运动、针灸等具体化指导治疗。慢性疾病也是老年群体的一大问题,可发挥中医传统运动保健的优势,对改善老年群体活动力、生活质量、心情状况等均有较好疗效。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运动疗法在改善COPD等老年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的生理指标、运动耐力、认知功能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张玲莉等通过探讨48篇关于太极拳功能的文章,提出练习太极拳对骨骼的促进作用。老年人在体质、免疫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下降,因此老年人锻炼方面更是老年人及家庭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传统的有氧运动、八段锦、气功等中医运动对提高老年人抵抗力和增强体质都有明显的效果。据近年来相关研究,康复治疗存在平衡功能障碍的脑卒中老年患者期间,融合八段锦运动不仅能够改善患者步态、下肢平衡功能,对患者整体平衡状态也有积极意义。传统有氧康复运动本质是经络学说与运动相结合,在锻炼过程中,意念、气息、动作之间的相互融合,有利于改善脑部血流量,促进大脑可塑,进而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在武汉市内的养老院内为健康的老年群体引入中医运动,为居家老年群体通过电视等工具提供免费的中医运动视频教学,不仅仅是切到实处的惠民政策,更是武汉市医养结合中的亮点。
四、以青年志愿者为亮点的“志愿者+医养结合”
武汉是一所具有青春活力的城市,也是一座“志愿者之城”。武汉青年志愿者协会是武汉规模最大的志愿者组织,自成立以来组织志愿者们完成了许许多多场大型志愿者活动。除此之外,武汉还有许许多多的志愿者组织,武汉道能义工、武汉小动物志愿者协会、舒语手语协会、红十字会等,这些志愿者们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武汉的每一天发展贡献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医养结合在武汉市的探索实施中志愿者们仍然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特别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志愿者们。武汉市是全国高校数量排名第二的城市,拥有82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规模居我国首位。青年强则国家强,在2019~2020年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抗战中,青年志愿者们更是冲锋在前,体现着青年的担当和责任,让社会看到青年志愿者们的力量。
习近平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青年人到实践中去,营造真情奉献、关爱他人的浓厚社会氛围,展现出理想信念的力量、爱心善意的温暖、造福社会的担当,同时大力选树志愿者先进典型,生动讲述他们的感人事迹,广泛弘扬社会主旋律,充分展示文明新风貌,体现出鲜明的实践性、参与的群众性、思想的进步性。这不仅仅是对青年志愿者的鼓励,更是对青年志愿者的肯定。武汉市在响应国家号召对医养结合的探索中必然离不开“90后”和“00后”们活力注入,青年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最活跃动力,这也是考验与磨炼。由武汉市政府或者志愿组织牵头的高校青年志愿者们对医养结合的人才支援,对武汉医养结合的落实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高校青年志愿者医养结合机构的服务是武汉市医养结合探索前期资源缺乏现状的最佳解决方式。武汉市的高校中也有不少开设有医学院,医学院的高年级学生也是医养结合中不可忽视的力量。高校高年级的医学生有一定医学专业知识,在医养结合中有不可替代的贡献,青年医学生参与“志愿者+医养结合”,必将得到社会及老年群体的认可。
在武汉市聋哑老年人群体问题上医养结合的推行也会有较大困难,聋哑人在交流上的难度使其对医养结合政策的了解及享受会有阻力,特别在聋哑老年人就诊上会有许多不便。据武汉文明网报道,“全国最美志愿者”手语导医张勤自学手语多年来,一直志愿聋哑患者的贴心“翻译官”,帮助他们顺利就医,并将翻译队伍壮大到六七十人。然而,武汉市内有许多帮助聋哑人的志愿组织(江汉大学舒语手语协会、湖北大学予爱手语协会等)及志愿者们(张勤、魏尚茹等),他们中有已经工作的上班族也有在校大学生,但他们尽己所能用“手语翻译”为聋哑人们架起来沟通的桥梁,服务于每一位聋哑人。将武汉市内手语志愿者们联合并分配到医养结合的政策宣传及服务中(聋哑老年人就诊与医生交流),将武汉市资源整合最大效率利用到医养结合的惠民政策中。
以青年志愿者为亮点的“志愿者+医养结合”不仅仅展现了武汉的城市亮点,更是将武汉现有资源恰当的整合利用起来。青年作为武汉市最具潜力也最具活力的力量,在武汉医养结合的探索中缓解大量人力需求的同时也提高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质量。
自2017年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推动养老向多元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要加速发展医养结合养老产业以来,我国医养结合产业发展仍未形成完整的优质体系,各城市都在根据城市发展实情探寻最适合的医养结合发展模式。养老产业虽是夕阳产业,但显而易见的是武汉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养老质量的提高、医养结合惠民性的受欢迎程度,在政府、社会组织、养老机构等多方协同努力下,相信医养结合也可以成为朝阳产业、也可以成为武汉的又一个城市特点。在武汉市医养结合探索中,“共享+医养结合”、“虚拟+医养结合”、“中医+医养结合”、“志愿者+医养结合”四个方面都是基于国内已有医养结合实施模式下,结合武汉发展实情提出的几点创新意见与建议。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医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黄碧丹.共享养老模式应用研究——以泉州市养老共享平台为例[J].经营与管理,2020(08).
[2]岳进,方誉,王昆,蒋艺生,覃樱.南宁市中医医养结合创新发展探索[J].大众科技,2020.22(05).
[3]黎靖,冷远洪.中医适宜技术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的应用现状研究[J].International Infections Diseases,2020.1.
[4]喻琳,周艳芬,林勤燕,李纯.八段锦改善老年脑卒中康复治疗患者下肢平衡功能及步态应用研究[J].名医,2020(09).
[5]朱自强,赵梦娟,赵春善.传统有氧康复运动对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认知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J].中医药导报,2020.26(10).
[6]郭劲,刘红蕾,龙昕琪.微光成炬温暖江城——武汉市“志愿服务关爱行动”的启示[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05).
[7]包世荣.国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03180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