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公共/财税 |
武陵山区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调查 |
第669期 作者:□文/姚 虹 时间:2021/11/16 10:23:23 浏览:349次 |
[提要] 武陵山区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整体不佳,空巢率高、身心健康不容乐观,且经济支持、照料支持及精神支持均不足。武陵山区农村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呈现出较大差异性,且对定期体检、健康咨询、上门看病、陪同看病、提供棋牌场所等项目的需求尤为强烈。为此,应立足老年人需求,开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提供;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促进医养结合;盘活老年人资源,发展互助养老;弘扬孝文化,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
关键词:武陵山区;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养老服务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获得感的河南省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21-ZZJH-054)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1年7月7日
一、引言
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社会不仅老龄化日益严峻,且老年人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养老困境。人口流动是欠发达地区农村老年人养老困境生成的社会因素,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家庭赡养功能无法发挥,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面临着风险。在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核心化和农村“空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村老年人的养老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希望得到家庭之外的照料支持。
恩施市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经济条件落后,农村年轻劳动力外流明显。根据《2019年恩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2019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湖北省农村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391元,恩施市农村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050元,即恩施市农村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湖北省农村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3.5%。此外,恩施市2019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81.3万人,全市乡村人口为63.69万人,乡村常住人口33.70万人,即乡村常住人口占乡村户籍人口的比例仅为53.0%。那么,在上述背景下,恩施市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是怎样的?他们对养老服务的需求程度如何?对哪些养老服务有更大的需求?本文将利用笔者于2016年6月至8月对恩施市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调查问卷展开研究。总计发放问卷900份,回收786份,有效问卷720份。通过了解恩施市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状况以及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有助于武陵山区结合自身的经济、社会、文化条件,更有针对性地在农村开展养老服务的提供,化解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困境,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二、恩施市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
根据问卷,调查样本中60~69岁、70~79岁、8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占比分别为57.3%、33.4%、9.2%。男性、女性老年人的占比分别为48.4%、51.6%。小学以下、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老年人的占比分别为42.0%、40.3%、13.4%、4.3%。汉族、少数民族老年人的占比分别为30.5%、69.5%。可见,在恩施市农村中,中低龄老年人、女性老年人居多,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此外,由于恩施市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区,少数民族老年人的比例很高。本文将从家庭情况、身心健康、经济收入、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几个方面反映恩施市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一)家庭情况
1、婚姻状况方面。已婚且配偶健在的老年人比例为63.5%,丧偶的老年人比例为33.1%,离婚或分居的老年人比例为2.5%,没有结婚的老年人比例为0.8%。可见,恩施市农村老年人丧偶的比例较高,超过了三成。老年人一旦丧偶,将面临生活照顾、精神慰藉等多方面的缺失。
2、居住状况方面。恩施市农村老年人一个人住的比例为14.2%,仅和配偶住的比例为35.1%,和子女同住的比例为43.3%,和未成年孙辈住的比例为5.3%,其他居住方式的比例为2.0%。可见,恩施市农村的大量老年人处于空巢状态,单身空巢、配偶空巢及隔代空巢的比例总共为54.6%。
3、没有与子女同住的原因方面。高达58.8%的老年人表示是由于子女外出务工导致的。恩施市地处武陵山区,经济水平低下,农村的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这是导致老年人空巢的主要原因。而当问及这部分老年人是否支持子女外出务工时,高达94.8%的老年人选择了支持。由于落后经济条件的制约,外出务工往往是改善家庭生活的主要途径。所以,即便老年人会因子女的外出务工而空巢,仍然支持子女外出务工。
(二)身心健康
1、自理能力方面。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社会生活活动能力(IADL)进行测度。其中,ADL包括吃饭、穿衣、上厕所、上下床、洗澡、室内走动等;IADL包括扫地、购物、做饭、洗衣等。恩施市农村老年人中,ADL完全失能者的比例为为0.6%,IADL完全失能者的比例则略高一点,为1.7%。虽然恩施市农村老年人完全失能者比例很低,但不容忽视的是,还有相当比例的老年人处于部分失能状态中,ADL部分失能者比例为9.9%,IADL部分失能者的比例则达到了14.8%。
2、慢性病方面。恩施市农村老年人患慢性病病种位于前三位的分别为骨关节炎、高血压及糖尿病,其比例分别为39.0%、30.8%及9.9%。可见,骨关节炎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均较高。骨关节炎和高血压是老年群体的多发病,但恩施特有的地理位置和饮食习惯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其发病率。一方面恩施地处山区,潮湿的气候会促使骨关节炎的发作;另一方面恩施人有爱吃腊肉的饮食习惯,摄入过高的盐分会诱发高血压的出现。
3、心理健康方面。偶尔感到孤独或经常感到孤独的老年人比例分别为47.1%及9.1%,偶尔感到焦虑或经常感到焦虑的老年人比例分别为44.6%及5.7%。可见,有超过一半的恩施市农村老年人会不同程度地感到孤独或焦虑。如前所述,大量老年人处于空巢状态,子女在家庭养老方面的缺位,老年人的孤独感和焦虑感难免产生。
(三)经济收入。在恩施市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来源中,位于前三位的分别为子女给予、自己劳动获得及养老金,其比例分别为54.0%、48.3%及44.5%。可见,恩施市农村老年人对子女的经济依附性较大。另外,农村老年人只要身体情况允许,也会持续劳动。经济供养主要来源于自己劳动和子女给予的方式存在危机,表现为前者难以维持,后者极不稳定。此外,养老金的获取并不是首要收入来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偏低。
(四)生活照料。在生活照料方面,恩施市的农村老年人中,有配偶照料、有儿子照料、有女儿照料的比例分别为47.1%、36.4%及18.0%。可见,配偶是老年人生活中的主要照料者,是晚年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身体健康状况的下降,配偶照顾的能力就会下降,双方或将都成为被照顾者。此外,还有17.6%的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是没有任何人照顾的,其养老风险不容忽视。
(五)精神慰藉
1、精神慰藉方面。通过心事主要诉说对象和娱乐活动种类两方面反映。恩施市的农村老年人中,有心事主要是向配偶诉说,其比例为51.0%;向子女诉说的比例仅为25.6%,且还有12.2%的老年人是无人诉说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子女给予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是非常有限的。当再问及希望子女提供哪些养老支持时,希望子女提供经济支持的比例为20.8%,希望子女提供生活照料的比例为43.4%,希望子女提供精神关怀的比例为57.8%。可见,老年人是非常希望子女能给予自己更多精神支持的。
2、娱乐活动方面。恩施市农村老年人的娱乐项目较为单一。以看电视、串门聊天及下棋打牌为主,其比例分别为72.8%、45.5%及41.0%。诸如跳舞健身、看书看报以及上网这些娱乐活动的参加是很少的,比例仅分别为12.3%、12.9%及1.5%。一方面有的老年人对新娱乐方式的接受度低,或是自身知识、收入有限而无法参加;另一方面受制于山区地形及经济条件的限制,一些活动场所及设施设备的提供也较为困难。
三、恩施市农村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
本文将养老服务划分为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三大类别。每一类别下,再细分为具体服务项目,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表1)
(一)生活照料需求。涉及帮助做饭或送饭、帮助洗衣服打扫卫生、帮助购物以及行动不便时照顾四个项目。恩施市农村老年人对这四个项目的需求程度都很低,表示“不需要”和“不太需要”的总比例均超过了60%。这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有关,只要自己能行动,都不太愿意由外人来照料自己。此外,尽管恩施市农村老年人对这四个项目的需求程度整体上都不高,但对行动不便时照顾的需求还是要高一些,表示“比较需要”和“非常需要”的比例总共有22.3%。如前所述,恩施市的农村老年人虽然完全失能的比例很低,但ADL部分失能的比例有9.9%,IADL部分失能的比例有14.8%,加之子女大多不在身边,所以他们对该服务呈现出了一定的需求。
(二)医疗保健需求。涉及上门看病、陪同看病、定期体检以及健康咨询四个项目。恩施市的农村老年人对这四个项目的需求程度均较高,表示“比较需要”和“非常需要”的总比例均超过了40%。其中,对定期体检和健康咨询表示“比较需要”和“非常需要”的总比例则都超过了50%。具体而言,其强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定期体检、健康咨询、上门看病及陪同看病。恩施市农村地处武陵山区,外出看病的便捷度低,且老年人空巢现象严重,所以他们对上门看病及陪同看病的需求程度较高。此外,随着农村老年人健康意识的提高,他们对定期体检和健康咨询也有了更多的需求。
(三)精神慰藉需求。涉及提供棋牌场所、提供跳舞健身场所、陪同聊天以及心理咨询四个项目,表示“比较需要”和“非常需要”的总比例分别为48.9%、35%、31%以及24.5%。如前所述,恩施市农村老年人以下棋打牌作为娱乐活动的比例较高,且恩施的多雨气候限制了室外进行,所以老年人希望有专门的场所能用于下棋打牌。另外,恩施市农村老年人对提供跳舞健身场所的需求也较高。前文中虽然指出恩施市农村老年人以跳舞健身作为娱乐活动的比例仅为12.3%,但可能正是因为跳舞健身场所的缺失导致他们参与此活动的比例低。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恩施市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整体不佳。在家庭状况方面,有33.1%的恩施市农村老年人丧偶,54.6%的恩施市农村老年人处于空巢状态,且空巢原因主要是子女外出务工所致。在身心健康方面,恩施市农村老年人的完全失能比例低,但ADL和LADL部分失能比例较高,分别为9.9%及14.8%;骨关节炎和高血压是多发慢性病,罹患比例分别为39.0%及30.8%;且不同程度地感到孤独或焦虑的比例分别达到了56.2%及50.3%。在经济收入方面,子女给予是恩施市农村老年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其次是自己劳动获得,最后是养老金。在生活照料方面,恩施市农村老年人的主要照料者是配偶,且有17.6%的老年人无人照顾。在精神慰藉方面,恩施市农村老年人有心事主要是向配偶诉说,向子女诉说的比例仅为25.6%,且娱乐活动较为单一。
恩施市农村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程度呈现出较大差异性。整体上,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程度最大,其强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定期体检、健康咨询、上门看病及陪同看病。对精神慰藉服务的需求程度次之,且对提供棋牌场所的需求尤为强烈。对生活照料服务的需求程度最低,但对行动不便时照顾还是有一定需求。
(二)建议。通过以下对策建议满足武陵山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以此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1、立足实情,有针对性地提供养老服务。对于武陵山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一来要想办法尽量满足;二来要结合当地经济落后的实情量力而为。对于农村老年人不同的养老服务需求,可优先提供农村老年人需求程度大的养老服务项目,随着经济发展及养老服务实施条件的成熟,逐步再将其他养老服务项目纳入。比如,恩施市农村老年人对上门看病、陪同看病、定期体检、健康咨询以及提供棋牌场所、娱乐健身场所的需求程度较大,养老服务的提供则可先围绕这些项目展开,其他项目再循序渐进地提供。
2、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促进医养结合。武陵山区农村的地形及医疗资源的双重限制,导致老年人就医较为不便捷,这也催生了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比如,恩施市农村老年人对定期体检、健康咨询、上门看病及陪同看病的服务需求均较高。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介入养老服务的提供,满足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需求,是一个可行且有效的途径。首先,村卫生室应做好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项目,保障农村老年人享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带来的福利。其次,提升对常见老年病的诊疗能力,让老年人在村里就能看好小病、常见病,提高老年人看病的便捷度。最后,适时增设康复护理服务,提高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另外,村卫生室的布局应根据山区地形灵活设置,且应与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机构毗邻建立,并对老服务中心、养老机构进行托管,为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乡镇卫生院则要对村卫生室进行相应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并在农村开展义诊、健康讲座等活动,以此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在健康保健方面的需求。
3、盘活老年人资源,发展互助养老。在养老服务内容中,诸如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需由专业人员来提供。而基本的生活照料、聊天解闷等,非专业人员是可以进行的,即可以在老年人之间进行互助养老。首先,互助养老可充分利用老年人资源,并培育老年人积极老龄化的心态。其次,互助养老是武陵山区农村在经济、地形双重劣势下的一个更为现实的选择,通过较低的成本带来养老服务的普适性。最后,互助养老在武陵山区有着更为便利的开展条件。武陵山区农村相对闭塞,其乡土熟人社会仍然广泛存在,这为开展互助养老提供了天然的土壤。
4、弘扬孝文化,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在武陵山区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的比例高,地域空间上的限制使子女与父母的相处时间很少。一些子女虽能给予父母经济上的养老支持,但精神上的养老支持越来越欠缺。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子女的精神支持能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焦虑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因此,应大力弘扬孝文化,民族地区还可结合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特征及习惯来促进孝文化的传承。促进子女对老年人多一些包容和关爱,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余翠娥,王彦斌.立足社区的功能整合: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服务的医养结合思路[J].社会福利(理论版),2020(08).
[2]黄俊辉,李放,赵光.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基于江苏1051名农村老人的问卷调查[J].中国农村观察,2014(04).
[3]候蔺.我国农村空巢老年人问题研究现状与评述[J].老龄科学研究,2015(09).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