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财会/审计
高质量会计准则研究
第669期 作者:□文/王子璇 王 珺 时间:2021/11/16 10:35:34 浏览:318次
[提要] 我国目前急需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这一迫切需求要求我们深入研究我国高质量会计准则。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依然存在许多不足,导致我国在建立高质量会计准则时所倚仗的基本理论难以适应,从而产生在会计准则建立时一些重要的环节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本文着重分析高质量会计准则的理论基础、制定标准、实施前提,并提出我国制定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高质量会计准则;制定;标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1年7月6日
引言
财务信息透明、可比、充分披露需要高质量会计准则的支撑,从而使投资者能在不同的会计期间对公司的业绩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分析。实际上,这种表述更像是阐述表明高质量会计准则的目标,即高质量的财务报告,而不是解释高质量会计准则的概念。这是判断会计准则高质量与否的“事后方法”。只有充分认识了高质量准则的基本属性,才能建立判别会计准则质量的标准。
     高质量财务报告,能带来符合投资者所需要的信息,从而使投资人获益,并推动资本市场的进步与完善;反之,不够准确严谨的信息会误导信息决策者,同时会使投资人的利益受损。所以,本文从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属性、标准的角度进行研究,深入探讨我国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行。
一、中国会计准则发展过程
     中国经济建设的历程是曲折前进的,从最开始的计划经济,再到计划商品经济,最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会计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工具也随之不断发展与变革。新中国成立初期,各行各业的会计制度非常不统一,缺乏规范的会计规则,所以建国初期的重要经济建设任务之一就是设计出适应社会主义会计工作的会计制度,并解决会计制度不统一的问题。中央政府财务政治经济委员会发布规定,要求各行业的主管单位必须制定出该行业固定的会计规则,这项规定结束了中国会计行业没有统一规范的问题。其后的几年中,财政部又拟定了几个行业的会计规则,包括国有工业单位、建筑单位、国有农业单位以及建设规划单位。大跃进时期,整个会计体系再次陷入杂乱无章的境地,会计工作受到了严重冲击。1960年到1966年期间,中国政府对会计领域的认识有所提升,会计再一次被重视起来。在这几年间,财政部拟定了许多制度规范,对中国经济管理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中国特殊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中国会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绝对不能完全模仿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基于这些原因,中国制定了以国际化为中心、保留中国本身特点的渐进式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实践方针。中国在广泛结合各方面建议的前提下,根据政治、经济环境等特点,于2007年开始实施了新的会计准则。由此,中国构建起了较为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2010年,财政部根据我国多年的会计制度发展经验,对我国的会计准则的完善和与国际的接轨进行了一系列的部署,对会计制度的更新进行了规划。2017年3月,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里相关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进行了更改和完善。相关准则的不断完善彰显了我国为了迎合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而对会计信息产生了更加多的需求。
二、会计准则理论研究
(一)会计准则概况。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会计准则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
     2、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
     3、基本会计准则。
     4、具体业务准则。
     以上的几个分类,主要是通过企业的经营性质以及会计准则的层次划分的。
     2017年我国才开始实施新型的会计准则,从上市公司开始向其他企业辐射,可以适应的范围越来越广。而会计的信息与准则的制定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关系。总体来讲,会计准则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具有积极的作用,如增强了公司信息的透明度。在这些方面,促使了国家的经济能够平稳健康地运行。另一方面,在人们的日常经济决策中,会计信息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帮助人们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由于我国仍处于市场经济中,只有对会计准则不断地进行完善,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促进整个行业的进步、推动经济的发展。而我们国家也在这些历程中不断地探索、实验、总结、完善。近些年来,财政部推出了许多新的会计准则,逐步在企业中进行实施。这对于促进整个国家的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会计准则的分类
1、通用业务会计准则。主要用于行业的业务处理。例如,应收账款、货币资金等项目。
2、特殊业务会计准则。主要用于处理一些特殊业务。主要包括租赁业务、汇兑业务、外币业务等。
3、财务报表会计准则。主要用于规范企业的一些行为标准,主要包括编制各种财务报表的方法和信息披露的原则。
     会计准则按照具体内容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引言
     (2)定义(某准则涉及的概念)
     (3)一般计量方法
     (4)一般提示事项
     (5)一般确认原则
     (6)一般报告原则
     (7)附则
(三)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基础理论。关于会计准则的质量问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成为人们探讨的重点。国际社会对会计准则质量问题的探讨,可以追溯到20世纪末,而高度关注主要是在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之后。
     我国的专家和学者也对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同时也对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了其具体内容和结构框架。希望借此能够对我国的会计准则完善有所借鉴。
     就我国国情而言,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具有明显的特征: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较完整的制度体系;有规范化的结构。
(四)高质量会计准则的重要性。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前主席阿瑟利维特认为高质量会计准则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点:
1、高质量会计准则可以帮助会计人员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帮助投资者进行决策,同时能够保证会计信息同向可比、信息公开透明。
2、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必备内容是一个财务报告的理论框架,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认可,并据此制定文献,会计概念和理论的重要内涵必须在准则中有所体现。
3、必须对会计准则作出更加深入明确的解释说明和技术应用。
     如果会计准则满足了这样的目标——“不论交易或事项是在何时、何地发生,必须以相似的方法处理、解决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全球范围内的会计准则制定者以及审计人员就应该按照统一的说法进行说明和应用。反之,就会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的透明性、相关性和可比性。学术界对这三个标准普遍认可。
(五)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制定标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与20世纪90年代末发表了一篇名为“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未来的一种设想”的研究报告,并在内容中阐述了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的一系列看法:
     1、高质量会计准则要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为基础,其中特别重要的是:首先,要符合财务报告的目标,主要指提供有助于使用者(投资人、债权人和其他信息使用者)进行投资决策、信贷决策和类似的其他经济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其次,高质量的会计准则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1)具有可比性和相关性;
     (2)具有可靠性和一致性;
     (3)要求准确、明确、可以被正确地理解。
     2、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应尽量减少以至避免会计程序的备选方案。因为备选方案的明确许可或默认许可,都会影响可比性和一致性,也会影响可理解性。
     3、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制定需要有严密的程序,这个程序可使准则在广泛地听取不同观点和意见的基础上形成。这样的会计准则才能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对这种“高质量”的标准,我们应认识到以下几点:(1)会计准则的“高质量”并没有唯一的标准,它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创新,需不断修订和完善。(2)“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必须是符合当前的会计环境,且能及时、准确地反映会计真实的准则。
三、执行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前提
(一)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准确地应用准则,才能保证“不论交易或事项是在何时、何地发生,凡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均按照相似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二)建立良好的准则执行机制
1、需要有制度完善、实力强劲的、同时在应用高质量的审计准则的会计师事务所支持。
2、审计行业要有规范一致的、全行业都实施的统一的审计质量控制。
3、财政部、证监会应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会计准则的监督。
4、要建立严格的会计奖惩机制。
5、要有严密、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6、强化董事会的作用,要既能维护相关人员的利益,同时也能积极地让监事会起到监督作用。
7、要有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四、适应国情构建高质量的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势显而易见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们应从我国实际的会计环境出发,制定能同时符合国际惯例,又能适应中国国情的高质量的会计准则。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与普通会计准则相比,它的制定更加需要一系列理论知识作为基础。财务会计的理论基础,不仅能为会计准则制定提供价值方面的引导,也能为其确定目标,能够有效地提高制定的效率。
尽管我国拥有被学术界普遍认可的十分权威的会计准则,并可以将其视为中国的财会概念框架,但由于当时思想不够解放,理论准备不够,《企业会计准则》考虑更多的是新体制、新形势的需要,是用于指导相关会计实务,因此它在评估、指导具体准则,提高准则质量,保证准则的一致性上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必须加以修正。现在《企业会计制度》和《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中虽已对会计要素定义与基本原则作了补充,但还远远不够。
(二)审时度势及时制定会计准则。美国安然事件表明,由于FASB未能及时制定出“特殊目的实体”的会计准则,最终引发了安然事件的发生。当前,我国会计准则只要求定性披露,而无数量披露要求,是不能防止关联方做假的,应当及时加以修正,否则,上市公司极容易通过关联方交易对报表进行粉饰,欺骗投资者。其次还要及时地补充会计准则的具体细则,尤其是在企业合并、并购重组等方面。这一补充要求,需要对股权转让和企业合并时利润的确认进行明确的规定,同时对财务报表的制定进行规范。否则,合并的会计报表的信息质量将受到严重影响。
(三)采用合适的制定方法。从曾经发生的巨大财务欺诈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以旧时的具体规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操作空间,同时也不能及时适应行业的进步,难以跟上企业创新的步伐,很容易被相关专业人士和有心人士利用进行财务造假,这对于会计从业人员审计师和注册会计师都有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十分专业的职业素养、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否则将会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成为弄虚作假的最便利的途径。当前,尽管我国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能力和诚信水平还较低,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放弃以原则为基础的制定方法。在一段时期内,我国可通过会计制度的执行来补充。
(四)对准则制定机构的要求。首先,在准则的制定人员方面,必须由水平较高、专业性强、同时能够权衡各方利益的人员组成。其次,应充分吸收借鉴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各界代表的建议。为了保证各界人士能够有序地沟通、信息能够有效地传达,应建立一个专门的咨询机构,广泛吸纳各界的建议,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探讨。这是因为,一直以来制定相关会计准则的部门都是国家财政部,充分代表了国家的利益,但与社会各界的利益相关者联系不大,所以这一机构的设立能够极大地提高会计准则的普适性。最后,准则的立项到征求意见稿整个过程提高了准则对企业的普遍约束力,而且也提高了准则的质量。
五、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会计准则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制定也成为了不可忽视、不可拖延的问题。这需要相关人士的共同努力,上到行政部门,下到企业人员,需要从制定、实施、监督多个层次进行完善。总结我国以往的会计准则,依旧存在很多漏洞,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那么,应该如何改进呢?
1、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其相关性、可靠性,强化其功能;
2、提高具体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
3、根据国际会计准则,以及中国以往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既适应国际要求,同时符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准则。
六、结语
制定高质量的会计准则需要持续不断地实践检验,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能够适应资本市场、满足投资人的需要,是不断修改、总结、完善后的结果。财务报告是对会计准则质量的很好的体现。只有高素质的人员和有效的准则执行机制,才能保证高质量的财务报告。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郑静.从我国新会计准则制定看高质量会计准则[J].时代经贸,2007(S9).
[2]金晶.论我国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制定[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3]葛家澍.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业绩报告改进的新动向[J].会计研究,2000(12).
[4]顾媞.高质量会计准则研究综述[J].绿色财会,2008(1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08673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