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管理/制度
广东中远发展中的问题及优化方案
第669期 作者:□文/陈治宇 时间:2021/11/16 10:50:16 浏览:241次
[提要] 全球经济危机发生以来,船舶海工企业在面临严峻复杂的市场形势下,越来越多的船舶企业进行着转型升级。因此,本文选取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中远)为案例,在分析当前船舶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公司治理问题时,制订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优化方案,并对具体优化效果进行分析,以便为其他船舶企业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船舶企业;公司治理;优化方案;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1年7月9日
一、引言
船舶工业是为国防建设、航运交通和海洋开发提供主要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工业基础。加快发展船舶工业,对于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振兴装备制造业、扩大相关设备产品出口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由于新造船市场产能严重过剩,国际新造船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一直没能得到彻底改变,加上造船市场订单竞争激烈,新船市场低价竞争已成为新常态。市场尽管积极因素正在聚集,但国际原油价格的不确定性致使海工产品交付难的困境仍没得到缓解,直接导致修造船企业“接单难、交船难、融资难”。
国际航运和船舶市场的持续低迷,目前已有学者分析,船价倒逼成本的阴霾难以散尽,因此企业要盈利,必须对企业的内部管理进行大胆的改革和调整治理,然而鲜有学者将一系列问题进行统筹考虑研究,并提出实质性的优化解决方案。
二、案例分析
(一)案例公司简介。广东中远成立于1971年,是中远海运重工旗下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是以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建造、修理改装及配套服务为一体的大型重工企业。经营领域主要涉及船舶与海工的建造以及修理、改装。中远海运重工是现代商船建造的领跑者,旗下拥有9家大中型船厂,广东中远是其重要成员之一,也是旗下华南地区重要大型央企。中远海运重工年可建造各类商船750多万载重吨,已交付各类大型新造船舶820余艘,其中10多个船型填补了中国造船业的空白。中远海运重工是海洋工程装备建造的开拓者,年可承建海工产品12个、海工模块20组,已交付50个多个海工项目,覆盖从近海到深海的全部类型,多个项目属世界首制和国际高端产品。中远海运重工是“中国修船航母”“FPSO第一改装工厂”,年修理和改装船舶可达1,500余艘。在上海设立经营中心,在中国香港、新加坡、美国、希腊等地设有专门工作机构,客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知名海洋石油服务供应商和全球知名航运公司在中国的首选的业务合作伙伴。企业致力于打造技术领先的装备制造企业。拥有多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一流的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以及3,000多名技术研发设计人员和10,000余名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在中国率先倡导并探索智能建造的新模式,致力于推动产品优化升级,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
(二)新形势下广东中远发展面临的问题
1、市场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突出。由于前些年全球经济泡沫快速上升,拉动了世界航运业一时的滚雪球式爆炸性增长,前期投入航运市场的新船太多,造船增速大于航运量增速,加上后期经济危机的长期影响,同时世界经济贸易量增长持续低迷,造成了船舶行业“全球性过剩”。而大多数企业长期无序发展、重复建设项目多、徘徊于技术含量低的常规船型领域、抗风险能力差等特点,同质化竞争严重造成市场产能结构性严重过剩。再加上经济危机影响,波罗的海指数(BDI)由历史最高点11,440点下降到663点,而2,000点是航运公司的盈亏线,这些因素导致船舶订单价格断崖式下跌,散货船的过剩局面让广东中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是为了减少“烂尾”项目占用码头、人工等资源因素,目前广东中远采取政策性内部交易的船舶多达十余艘,严重的企业成本透支呈现了市场的供大于求的客观现象。
2、市场饱和拉低接单量与成交量。截至2017年下半年,广东中远累计交付了56艘船舶和海工项目,产品涵盖了牲畜运输船、支线集装箱船、挖泥船、综合地质调查船、深海原油中转船、应急响应救援船、半潜式辅助钻井平台、平台供应船等多种类型船舶建造和海洋工程产品。改装业务涵盖FSO系列改装、半潜船系列改装、大型集装箱船球鼻艏系列改装、水泥船改装等各种主流船型。但与2017年前的市场相比相差甚远,远不能满足人工成本以及原材料成本上涨带来的巨大压力,市场饱和度导致接单量呈现直线下滑。
船舶成交量也一直逐渐在下降,航运业饱和度导致运力过剩,船东公司成交意愿也在下降,例如广东中远的一个半潜式海上石油钻井辅助平台价值近13亿元项目完工后一直未能成功交付,主要原因还是市场行情萧条,另外部分国家液化天然气和可燃冰的成熟产能化,更加让石油交易量逐渐下降,石油产量严重过剩直接拉低石油交易量,海上石油开采成本居高不下也是导致石油公司开采意愿不足的原因。
3、企业盈利空间减小与融资困难。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船市需求低迷,新船价格下跌,首期预付款比例下降,企业盈利空间被压缩,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成本高,企业经营现金流余额持续减少,这些给企业都带来了巨大的融资需求,然而由于资金链短缺,企业只能被迫选择兼并重组或者直接宣布倒闭,中海工业菠萝庙厂长期出现入不敷出,企业盈利能力不足,2017年,按照资产整合、人员结合、业务统合、文化融合的改革目标,广东中远合并中海工业菠萝庙,在带动中海工业菠萝庙生产经营的同时,广东中远的盈利空间继续被压缩。
船舶行业风险加剧导致融资更加困难,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欧美航运公司的造船能力和动力大为削减,特别是标普、惠誉等国际权威评级机构连续下调部分欧美主债权国家和部分欧美银行的信用评级导致部分船东公司融资困难,直接导致船企资金紧张,国内银行与融资租赁机构也相应收紧政策,企业获得银行授信难度加大,也就很难取得银行的资金贷款。
4、生产技术低端链瓶颈亟待突破。船舶制造企业作为一个典型人口密集型企业,在生产技术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先天性不足,不仅在软件方面受制于国外上游端口开发,而且在生产方面受制于天气、环境、安全、质量等因素影响,甚至与生产紧密相关的施工图纸与工艺也受制于研究院所的认可。
软件方面,广东中远只能基于在简单的二次开发程序中运行,一些可以提高效率的想法只能委托上游链开发,但也不能完全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提供满意的程序,降低了设计与生产效率;设计方面,研究院所提供的思维与图纸很多不满足企业真正的生产要求,但被企业细化的节点又不能得到研究院所的及时认可,提高了生产时间成本;生产方面,广东中远与一些欧美国家相比还是相差很远,从施工开始到完工缺乏完整的一套先进生产硬件,应加大机械化投入,建造数据一体化车间,向智能化和高端化迈进。
5、管理理念模式制约品牌全球化。航运业的发展一直离不开全球一体化,欧美航运企业一直占有绝大部分船舶比例,国内航运公司船舶全球占有量相对较少,船舶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必须提升管理模式,以全球竞争的视角来提高企业品牌影响力。
抢占全球资源市场,产品质量是核心,国内船舶企业还处于工业2.0,很少处于工业3.0,国内产品质量绝大部分靠人工劳动力来实现,不仅加大了人工成本的投入,而且质量还不能得到完全保证。然而,对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造船强国而言,虽然他们在造船数量上无法与中国相比,但先进的造船管理理念一直领先全球,贯穿于设计、切割、加工、焊接、装配、组装、调试、试航等所有生产过程,其数据自动化控制过程使得产品高度精细化,日本的三菱重工、今冶造船、大岛造船;韩国的现代重工、三星重工、韩进重工、大宇造船;新加坡的胜科海事等品牌影响力渗透全球。
(三)新形势下广东中远发展优化方案
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工作任务。2013年,国务院出台《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调整优化船舶产业生产力布局,严格控制新增产能,清理整顿违规建设项目,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兼并重组、转型转产等,整合优势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布局调整。
广东中远坚持将去产能、去库存、去杆杆、降成本、补短板统筹一体,全面贯穿于抑制船舶产能过剩,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处置低效无效资产、化解过剩产能、扩大优质增量供给的总体要求。
在国家和集团出台相关文件政策下,2020年广东中远加大了减少传统领域的造船完工量与接单量,开始向非造船领域转型,稳住了在淘汰落后产能的情况下而不影响企业整体利益的局面。
由于逐渐退出传统领域,广东中远对闲置的部分制造业务资产在依法合规的基础上通过租赁盘活的方式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另外,针对已到租期的社会资产,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实现比原租家投标报价的租金更高更具竞争力的收益,达到甚至超出了预期水平。
降低原材料与人工成本也是一大难题。对标国际原材料,在采购方面时常处于被动局面,广东中远在满足相关技术规格的前提下,一是用国产替代国外产品;二是用珠三角地区配套设备厂家替代运输较远的厂家;三是优化设计,在订购原材料前减少不必要的采购,采用软件模型数据模拟,提高材料利用率。在人工成本方面,打破国企固化思维,采取了绩效与激励方案,竞聘上岗的方式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理念贯穿于工作中,实现了工作效率的提高与人工成本的最大化。
2、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格局。广东中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了钢结构专业承包三级资质办理和设备投入问题的解决,努力化解了现实难题,大大推进了制造业务向有盈利贡献业务转型发展的步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家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目前国家大力支持开发海上风电项目工程,广东省政府计划在全国率先实现平价并网,2021年底实现海上风电累计建成投产装机容量达到400万千瓦,到2025年底,力争达到1,800万千瓦。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根据企业发展规范抢抓机遇,根据厂区资源优化场地设施与施工方案,获得保利长大三峡五期、大桥局、江苏华西村、广州永联等一系列海上风电导管架订单,建造完工后,产品将直接运抵海上风电场,投入到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之中。
3、开发高端项目,拓宽融资渠道,推动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发展。广东中远研判政策,瞄准市场,积极开辟新业务,成功承接了一定规模套数的海上风电导管架,在风电安装导向架订单方面也有所斩获,工作组积极开展非船市场调研、行业交流,频繁实地考察风电、路桥、码头钢结构和模块等,了解客户群体、市场需求、行业特点和规划前景,同时扎实做好价格、生产成本和周期的测算分析,形成海上风电和路桥分析报告,为企业开辟新业务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目前,国内银行金融业加大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船舶提供优质金融担保,这也和广东中远战略不谋而合。广东中远目前加大对LNG、LPG、FPSO、豪华邮轮等高附加值项目的改装修理开发力度,LNG运输船与豪华邮轮的修理一直代表着船舶修理改装的高端领域,在安全管理、技术支持和质量控制上对承修企业都有极高的要求,而在LNG运输船上,薄膜型货舱的修理更是重中之重,全球具备相关修理资质的企业仅4家,其难度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广东中远主动迎难而上,承接新加坡LNG Lucia Ambition轮Mark III薄膜型货舱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海洋石油301”LNG运输船C型罐大型修理,开辟了中国修船业先河,承接该类型修理工程,标志着广东中远正式进入LNG运输船的修理领域,开拓了公司LNG运输船修船管理、低温设备维护保养以及GTT薄膜型货舱修理的新领域,并对公司后续市场开发、赢得持续订单具有重要意义,最终打破多年来国外的垄断局面。
拓宽融资渠道,采取银行贷款、财政补贴、股票筹资、债券融资、融资租赁等方式保证项目从前期设计到后续交付的完成。
4、加大技术研发,推动智能制造,着力从“制造”向“智造”迈进。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推进传统造船的数字化转型。由于5G网络的大宽带、低时延的特性,不仅可以解决施工过程中船体内的大量通信需求,而且在造船现场即可实现大数据量的三维图像实时传输,利用5G+龙门吊起重设备监控系统,将实现整个厂区多台起重机设备数据参数、视频数据的远程实时回传,全面实现精益化管理,推动产品优化升级,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
技术找准定位、主动作为,可以完全脱离设计院所,提高自主研发创新能力。采取对外承接多元化设计订单,不仅在传统领域奋发作为,而且在非传统领域敢于创新。随着广东中远业务转型的逐步推进,面对制造业务转型的新形势新要求,更要在依靠自身技术优势上积极开辟新的发展之路。
加大二次开发力度,联合上游链企业培养一批可以独立承担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技术人员,真正将企业实际生产需求与二次开发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真正解决生产低下的问题。
5、对标一流企业,学习先进管理知识,提升企业效益与产品质量。不论是NACKS还是TOYOTA,都是以提升产品质量与效益为前提,质量品牌有益于企业树立高大形象,从而改善经营,全面质量管理有助于企业节省资金,从而增加利润。利润是经营的产物,质量是经营的基础。因为全面质量管控有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产品的认知度和影响力,降低生产管理成本,提高企业产能和生产效率,从而为企业创利,扩大企业影响力,在有限的时间内生产必要数量的合格产品,杜绝一切浪费,提供品质与生产效率,迈向精益管理。
三、总结
企业治理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广东中远正以坚韧的步伐走在改革的前列,企业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维护企业利益,突出价值创造。只有不断创新与改革,敢于面对问题与解决问题,才能被市场认可,企业才能在时代的大浪中立于潮头。在新形势下,船舶企业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如何更好地治理,还需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进一步去探索。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窦怀成.数字化技术及其在船舶工业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4.
[2]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2013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J].船舶物资与市场,2014(01).
[3]梁云芳.智能船舶的发展研究[J].船舶力学,2017(Z1).
[4]栗婧岩.中国船舶工业供给侧改革铿锵前行[J].船舶经济贸易,2016(1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37795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