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市场/贸易 |
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棉花产业的影响 |
第669期 作者:□文/高明玉 黄福江 时间:2021/11/16 11:04:41 浏览:2195次 |
[提要] 自2018年以来,中美双方贸易摩擦对纺织业产生很大的影响,美国对中国出口的纺织品加征关税行为将造成中国棉花消费水平降低、棉花价格下跌、纺织行业就业困难等情况的发生。本文结合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棉花产业的影响,详细阐述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棉花出口、纺织品服装出口以及纺织企业的影响,并针对棉花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优化方案,旨在为我国棉花产业的安全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建议。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纺织行业;棉花产业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1年7月8日
一、中美贸易摩擦现状介绍
自2018年以来,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国与美国在贸易方面产生了全面的摩擦。这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及生产都造成一定影响,对棉花及棉花加工产品的影响尤为严重。当时,美国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加征高额的关税,涉及到纺织品的商品包括纱线、家用纺织品、织物、产业用纺织品等等,几乎覆盖中国棉花产业对美出口的全部商品种类。且美国在2020年12月,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发布一项指令:禁止进口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所有棉花产品。2021年3月,良好棉花发展组织(BCI)以劳工保护为由对我国新疆棉花发难,抵制新疆棉花。
目前,中国的棉花产业正在逐步做大做强,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棉花消费国家、第一大纺织品出口国家和第二大棉花生产国家,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棉花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更会导致中国棉农收益下降,同时影响纺织工人的就业问题。因此,我国应该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危害,尽可能地降低贸易摩擦对我国棉花产业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美国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加征关税对中国棉花产业造成的影响
(一)棉花价格波动。2019年全年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内地3128B均价)下跌17.5个百分点。截至2020年12月31日,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内地3128B均价)为14,953元/吨,较上年同期上涨10%,虽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但在棉花价格连续下跌三年的基础上,这种程度的回升并不能起到实质性作用。2020年国家棉花价格A指数(CNCotton A)年度均价14,482元/吨,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CNCotton B)年度均价14,179元/吨,相较于2019年没有明显回温。随着我国棉花市场的更进一步开放,棉花价格将持续受制于中美贸易争端,中国棉花价格的波动是受内部生产生成本和外部汇率变动同时影响的,即使美国不作出具体的贸易决策,市场的逆向波动依旧在所难免。
(二)棉花生产者及纺织从业工人就业情况严峻。中国棉花年产量约为684万吨,是世界最大的棉花生产国。棉花是中国主要商业作物,35个省份中就有24个种植棉花,其中有近3亿人参与生产,30%的总播种面积用于棉花种植。且中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纺织品生产大国,纺织产品产量占世界一半,拥有最为完整的纺织加工链,且纺织就业人口达1.7亿,涉及出口相关工作的达到了1,000万人,中美贸易摩擦的愈演愈烈可能会直接影响这些从业人员的就业与收入情况,纺织业企业的发展、工人的就业以及企业当地的经济情况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纺织服装业受挫。纺织服装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产业链齐全、设备先进、技术完善,在国际市场有非常高的占有率。且新疆棉花的产量占全国的80%,是我国纺织服装业的重要原材料来源地,但在2020年12月,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发布了一项指令:禁止进口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所有棉花产品。从终端消费结构来看,我国纺织品服装内销外销比例差不多一半一半,而中国出口美国市场占中国纺织品服装总的出口市场比例在17%左右。按照终端消费总量在1,000万吨(含200万吨进口棉纱折算成棉花量)计算,折算下来美国限制新疆棉将直接影响新疆棉量在50万吨左右。虽然直接消费量似乎不大,但是市场最担心的就是品牌商会有选边站队现象,如果使用新疆棉有风险或者存在不确定性,会使得许多品牌商要求其采购商不得使用新疆棉,规避不确定性带来的经营风险,从而影响新疆棉的下游采购情况。
(四)纺织企业情况不容乐观。近年不仅国内纺织企业的产量大幅下降,而且工厂开工率一度下滑,棉花消费情况也不容乐观,因此许多企业为了应对美方对农产品加征关税的举措对纺织品的面料进行了调整,将原先采用棉花进行加工的产品改为采用各类纤维制品进行加工。这类面料的产品虽然更为经久耐用,但生产成本也更高,对企业的资金运转无疑是更大的负担。这样的趋势也使得国内棉花的销量大幅下降,实际上对棉花产业整体而言也是一种打击。之前美国的纺织品服装进口主要来源于中国,但随着东南亚国家棉花产业的兴起(如越南、印尼等国家),现在美国已将进口渠道逐渐向东南亚转移。主要为印度,印度是世界第二大棉花生产国,每年生产约532万吨棉花,产量高达每公顷504公斤至566公斤,占世界棉花产量的27%。纺服产品正在美国政府的“帮助”下逐步替代中国产品,而且“可扭转性”不大,再加之东南亚国家拥有更低廉的人工成本和优惠的贸易政策,不论是生产成本还是人工成本都远低于中国,中国的纺织品市场正在遭受巨大的打击。贸易协议的签订为中国的企业带来了转机,国家应趁此机会大力扶持棉花产业,以迎接随时而来的挑战。
(五)国内棉花消费受影响。由于关税的压力,中国棉花出口受到限制,纺织企业的开工率必然也会下降,这就会大大降低国内的棉花消费。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为了应对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关税带来的不良影响,企业开始逐渐生产竹炭纤维、海藻纤维等棉花的替代品,开发更高级的产品,但是这些产品大多数都是高端产品,价格远高于棉花产品,因此会造成对国内价格的利空影响。
(六)纺织服装出口被动。随着棉花市场发展的越来越迅速,中国棉花的价格受到生产成本等内部因素的影响较大,同时也会受到汇率、经济市场变化等外在因素的影响。美国对中国出口纺织品加征关税后,棉花的价格大幅度降低,纺织品出口量也明显在下降。再加上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利润一般不高,一旦加征关税实施,中国纺织产业的优势就会越来越小,出口量也会大大减少。2020年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正式签署,在一定程度上拉升了纺织服装出口数额。2020年累计出口纺织服装20,215.8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0.2%,其中纺织品出口10,695.5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30.4%,服装出口9,520.3亿元,较上年同比下降6%。同棉花价格的升降规律相似,相较于前几年的持续下跌,该水平的回升对市场而言依旧不够乐观。2019年美国出台的进口产品加征关税清单中,绝大多数的征税对象都集中在纺织品原材料上,这使得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变得十分被动。最新贸易协议的签订也将预示着未来纺织服装出口将迎来利好。
三、对策建议
(一)完善棉花补贴制度,落实各项监督机制。我国棉花补贴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监督都是由各政府部门牵头完成的,补贴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很大程度上不取决于农民和企业本身。因此,将政府、农民以及企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保证三方的利益都不受侵害,才是各类补贴政策最终的目的。政策的制定应更加科学化、透明化,可以通过征集意见的形式进行查漏补缺,不断调整原有的制度,并尽可能提出新的管理方法。同时,应加大对政策的宣传,让更多的企业和农民了解到政策的优越性,最大限度地保证所有棉农、棉企均能知晓此政策。明确政府职能,将责任具体到各部门,坚决杜绝互相推诿“踢皮球”的现象。建立棉农、棉企的专属数据库,将每年的种植数据进行采集和汇总,保证在进行补贴的审核发放时能够有准确数据支持。
(二)优化政策支持,降低产业损失。我国要针对出口政策对国际贸易政策进行整理,对出口信贷、退税等政策进行改良与优化,提高部分受到影响较大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对于税收、通关等政策进行优化,通过政策改良来加速落实。另外,我国政府应该鼓励纺织行业协会作为桥梁,将企业与政府联系起来,做好沟通工作,帮助企业度过这个难关,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三)引导纺织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综合竞争力。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我国的纺织行业已经进入了全新的阶段,而中美贸易摩擦的逐渐加剧对纺织业来说,不仅仅是挑战,还带来了转型的机会。因此,纺织企业应该顶住贸易摩擦带来的巨大压力,加强创新,丰富产品种类,保证产品的质量,加大品牌宣传。同时,政府也应该在纺织业企业转型的路上加把劲,为企业转型、技术创新、开拓市场等方面都提供一定的帮助与支持,进一步促进纺织类企业的发展。
(四)进一步提高棉花产业链全程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棉花产业链全程科技水平,持续降本增效是提升我国棉花国际竞争力和我国棉花产业努力的方向。研究建立适宜机械化的农艺管理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使用成本,提高机械化作业。从国外引进的采棉机作业效率高、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高,整机配置电子监控系统,但价格昂贵。我国采棉机及机采籽棉清理加工设备虽已初步实现了国产化,但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差距较大,应当加强采棉机及相关装备的研发。
(五)提高棉花补贴政策的灵活性、适用性。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中国的棉花补贴政策不仅受到国内因素的制约,也受到国际规则的制约。因此,棉花促销政策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现行规定增加棉花补贴,重视各项扶持措施的整合协调,建立与现行国家法律相一致的棉花补贴政策体系。
(六)积极拓展出口市场,促进出口转移。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强的情况下,中国的纺织业需要进一步扩大出口范围,开发多个出口国家,拓宽出口渠道,以分散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冲击力。一方面中国应该把握好“一带一路”政策带来的机遇,拓宽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进出口贸易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应该在全球范围内优化产业链,加快步伐,优化生产经营等各方面环节,加强全球化生产能力。
四、结论
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棉花产业发展和进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既是对我国棉产业安全的挑战,也是对我国纺织类企业转型的一次机会和动力,因此政府和企业应充分把握此次转型的机会,降低棉农及纺织类企业的损失,为我国棉花纺织市场的富兴打下坚实的基础,切实保证我国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棉产业安全。 (通讯作者:黄福江)
(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湘.中美贸易摩擦条件下纺织企业出口策略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06).
[2]王芹,唐敏.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棉花期货的影响分析[J].中国合作经济,2020(01).
[3]张锡安.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的影响[J].中国棉麻产业经济研究,2019(01).
[4]郝杰.中美贸易关系对棉花影响几何?2019中国棉花(张家港)论坛探讨新一年市场走向[J].纺织服装周刊,2019(02).
[5]赵媛.我国棉花产业现状及机械化发展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9(0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