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劳动/就业 |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研究 |
第671期 作者:□文/王海荣 窦亚芹 时间:2021/12/16 15:45:07 浏览:326次 |
[提要]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财务核算效率和质量不断提升,财务模式也呈现出智能化发展趋势,与之对应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创新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以适应时代需要。本文从人工智能时代对具备“专业知识+技术方法+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会计人才需求出发,从培养目标、师资建设、培养方案这三个方面提出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教育目标与环境需求的一致性及其互动优化。
关键词:人工智能;会计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课题支撑:2019年南京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课题:“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会计学专业教学体系改革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YB31);江苏省高教学会评估委员会2020年度课题(项目编号:2020-Y07);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2019年度文化素质教育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9ZD01);2019年南京工程学院教改课题(项目编号:JG201902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1年8月2日
一、引言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科技行业的主旋律,人类社会也开始逐步向人工智能时代迈进,智能化技术对所有行业、所有企业以及人们日常生活带来深远影响。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和一项企业管理活动,会计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所依赖的技术手段和会计服务的对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近几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会计领域范围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德勤、普华永道、安永、毕马威为代表的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相继上市财务机器人以及财务机器人解决方案,用友、金蝶和中兴等公司开发的各类智能财务平台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智能财务产品的应用在提高会计核算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也使得从事基础性会计核算工作的人员面临着大量被替代的风险,导致高等院校传统的基于工业化时代的核算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契合人工智能时代需求。
为适应时代发展潮流,自2016年起财政部印发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及一系列解释文件,强调新时代会计人员转型应以“业务融合”为核心,会计职能应转变为“全程监测”。2019年4月,教育部联合中央13部委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创新型人才培养成为人工智能时代下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面对人工智能的日益普及化,信息技术、信息产品、信息获取与处理方式等技术经济范式的突破性发展和应用,高校应当适时调整会计培养模式,使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亟需由核算型向创新型转变,创新培养方案,更新课程体系以促进培养模式与环境需求的一致性及其互动优化,使学生在后续工作中满足人工智能时代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二、人工智能时代对创新型会计人才的需求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影响了传统会计工作中的核算、报告和确认计量等多方面的工作。同时,由于国内目前会计人员各层次布局严重不平衡,创新会计人才缺失和基础会计人才过剩的两极化现象十分严重。但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导致的人才需求不足正是推动高等教育变革的根本驱动力。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与高速发展,大量标准化、流程化和基础性的会计核算工作将不可避免地逐渐被智能财务机器人替代,过去对会计信息质量及时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智能机器人可以轻松高效地完成,传统的基础会计人才过剩成为必然。过去会计人员给人们的刻板印象是做凭证、填报表。但在智能化变革的背景下,会计岗位的职业需求重点不再像过去一样注重记账能力,而是要求会计人才具备扎实的综合性专业知识、掌握丰富的数据分析技术并能够充分融合,形成持续创新的能力。
(一)具备扎实的综合性专业知识。会计起源于生产力的持续发展,由此而带来丰富的财产物资,以及管理和分配财产物资的持续需要,这为会计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会计在引导社会价值创造、促进资源有效配置、优化经济结构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会计的本质来看,其本质是通过确认、计量、报告和监督等手段传递经济活动信息,为企业所有者、债权人、社会公众提供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因此,只要社会发展与企业决策需要财务信息支撑的前提存在,会计专业和财务岗位将随之存在。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伴随资本市场复杂性和风险性持续加剧,财务数据与信息的价值更加凸显,会计人才对管理决策而言更加重要。但仅仅具备财务会计核算思维的会计是无法满足管理决策需求的,且利用会计语言对经营信息进行准确会计核算将逐步被智能化的财务机器人所替代。人工智能时代的会计人员需要从传统的基础核算工作剥离出来,具备战略财务、管理会计、会计服务思维,能够胜任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项目管理、会计服务等岗位,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具备扎实的综合性专业知识,为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战略、经营、风险、财务、项目管理等海量信息基础。
(二)掌握丰富的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作为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使得实时高效的价值整合、柔性制造、商业智能、数据决策成为现实,数据成为人工智能时代企业价值创造和社会财富增进的主要资源,数据价值、数据资产、数据决策等与数据有关的经济管理问题成为当下的焦点。作为一种通过提供结构化数据来服务于信息预期使用者的管理活动,会计遇到了严峻的技术冲击和挑战,数据与信息储存的方式在改变、数据与信息的内容在改变、数据与信息的分析工具在改变,财务岗位在技术创新带动下进行深度分工,会计人才在实践中的角色与功能从财务处理与监控向决策支持、价值创造方向转变。这种转变反映在会计人员所需的技能上,需要会计人员掌握丰富的数据分析技术,具备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挖掘等知识和技能,从企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全过程的海量数据中挖掘价值,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预测资金管控风险、促进企业价值创造,具备“用数据来管理、用数据来决策、用数据来创新”的智能化财务管理思想。
(三)融合形成持续创新的能力。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推广、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与发展,我们即将步入需要用人工智能去解决现实问题的时代,这同时也是一个人机共存、人机共同进化的时代。在人工智能时代,人们开始大范围应用智能财务系统、财务机器人等智能产品,同时随着智能财务产品的不断深入发展与更新,智能财务产品的开发、运营、维护、检测都需要兼具财务会计和计算机知识的人才,各行各业对这些新型会计岗位的人才需求不断涌现。这些新型会计岗位也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培养创新型会计人才。一方面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融合持续创新的能力,不仅能够解决新的会计问题、应对新的会计环境;另一方面还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审时度势、灵活应变以及能够基于环境变化制定适宜的会计政策和战略方案,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社会及行业发展的变化。
三、智能时代背景下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一)明确培养目标,创新培育模式。在过去,高校在会计人才的培育模式中,主要是以理论为主的培育模式。但伴随信息科学进步与数据技术革新,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基于数据、算法和算力支撑的智能化变革在赋能或拓展财务智能的同时,财会人才传统的知识框架和专业技能正在被迅速颠覆并替代,由此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错配矛盾持续涌现,旧的培育模式也不再适用。鉴于财会与数据和算法的天然紧密关系,社会环境智能化转型正在持续深化,这也使得财务会计人员在公司经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校应以跨界融合的共享思维为指引,培养既富有人文精神、科技洞见与和谐心智,又具备“会计财务、数据分析、计算机编程、国际运营”逻辑和“创新思维、行动学习、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从事智能财务核算、财务工程、财务运营和财务规划等工作的智能时代创新型会计人才。
(二)加强师资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教育变革之根本在于要具备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投入,所以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创新型会计人才的前提是建设高质量复合型的师资队伍。鉴于传统会计专业师资队伍的专业局限,一方面高校需要强化提升会计专业师资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组织外部培训与鼓励教师自我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不断促进会计专业师资复合型职业素质的提升,助力创新型会计人才教学理念和方法的革新。同时,高校也需要引进一批具有丰富智能财会实践经验的高级财务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利用高质量专职和兼职教师队伍的互为补充及充分融合,为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的实体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人工智能时代发展的需求,教师需要充分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将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利用大数据技术预测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助力个性化教学,以提升教育效率和效果。
(三)创新培养方案,更新课程体系。人工智能在会计中的应用使得传统的核算型会计培养方案已经不再适用,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成为必然发展趋势,高校也应据此持续创新和更新与之对应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根据人工智能对“专业知识+技术方法+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会计人才需求,高校可以在会计专业培养方案中按对应模块更新课程体系,在专业模块中注重融入战略管理、运营管理、风险管理、财务共享等内容,并考虑加强国际化专业类课程的开设,以应对全球化发展趋势;技术模块中注重加入Python、R语言等基本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等工具的课程,并开设如RPA机器人、大数据财务决策、商业数据挖掘和分析、大数据审计、会计与财务建模技术等数据分析类课程;创新能力模块中注重加强职业道德、管理沟通、人文社科、艺术与体育创新创业类课程建设。同时,将“课程思政”全程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过理论、实验与实践课程的充分协同融合,以确保实现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的既定目标。
(作者单位:南京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唐大鹏,王伯伦,刘翌晨.“数智”时代会计教育重构:供需矛盾与要素创新[J].会计研究,2020(12).
[2]张多蕾,刘永泽,池国华,况玉书.中国会计教育改革40年:成就、挑战与对策[J].会计研究,2019(02).
[3]周守亮,唐大鹏.智能化时代会计教育的转型与发展[J].会计研究,2019(12).
[4]伍耀规,任红.新商科背景下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01).
[5]王爱国.智能会计:会计转型发展的方向[J].会计之友,2020(09).
[6]孙金根,付丽君,吴东升.人工智能驱动高校回归创新型人才培养本质[J].中国高校科技,2019(S1).
[7]况玉书,刘永泽.人工智能时代高等会计教育变革与创新[J].财经问题研究,2019(07).
[8]丁玉斌,易凌云.人工智能时代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变革[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20(01).
[9]洪慧.人工智能背景下G省本科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会计,2020(21).
[10]蒋明琳,林晓伟.人工智能时代普通高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20(0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