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异地温州商会发展空间演化及机制研究
第675期 作者:□文/张静茹 张倩影 洪 妤 时间:2022/2/17 9:17:24 浏览:271次
[提要] 异地商会对成立地的经济起到促进作用,也是实现政府与企业家、企业家与企业家、企业家与社会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20多年来,温州人在全国各地共创建268家异地温州商会,异地温州商会也成为全国最大的异地商会组织。故本文以异地温州商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异地温州商会在省际和省内地空间演化过程和演化机制,旨在为商会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异地温州商会;空间演化;空间演化机制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1年9月15日
引言
改革开放后,中国流动人口大幅增长,从1982年的657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2.36亿人。温州人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先行者和贡献者,奔走在全国各个角落,他们所形成的温州模式反映了市场经济萌芽、发生到发展的过程,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缩影。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在全国各地创业的温州人达到了175万人,在上市企业中由温州人控股的超过60家,温州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
异地商会是指来自同一个行政区域、在家乡以外的其他地区创办企业或个体工商业的法人或者自然人,以共同的籍贯作为基本要求,自发组织或者由政府牵头建立的社团组织。据统计,截至2019年,异地温州商会在全国范围内共成立268家,是全国最大的异地商会组织。因此,研究异地温州商会成立的演化机制可以补充商会相关理论、促进其他地级市的商会发展,为全国范围内的商会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异地温州商会空间演化过程
关于空间扩张研究,我国学者费明胜在研究跨国零售企业在华空间扩张战略时,总结了三种企业空间扩张模式:跳跃式、渗透式和渗透跳跃结合式;学者杜霞在分析国外大型零售企业在华空间扩张模式时也提出了三种企业空间扩张模式:渗透式、跳跃式和复合式。
跳跃式扩张对商会而言是指商会新设立地地点与原来的中心地在地理上是不相连的,有时甚至可能会很远,但扩散地可能有更好的投资环境和政策环境等,从而导致商会选择在某地建立新的商会。渗透式扩张对商会而言是指以已经成立商会的城市作为中心地,以此区域为中心,依次向邻近城市扩散建立新的商会。复合式扩张对于商会而言是指在商会进行跳跃式扩张建立商会后,成立商会的城市就达到一定的规模,然后以这些已经成立商会的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城市进行扩散建立新的商会。
(一)异地温州商会省际空间扩张。异地温州商会省际空间扩张是指温商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成立商会。纵观其空间扩张过程,1995~2019年异地温州商会的省际空间扩张特点符合跳跃式扩张、渗透式扩张和复合式扩张三个扩张模式。
本文根据不同时期异地温州商会省际空间扩张的特点,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如表1所示。(表1)
1、扩张初期:跳跃式空间扩张(1995~2001年)。异地温州商会省际空间扩张初期具有典型的跳跃式特征,即1995年前两家异地商会先后在云南昆明、陕西西安成立,随后1997年分别在湖北武汉(长江中游地区)、天津(北部沿海地区)、四川成都(西南地区)、宁夏银川(西北地区)、福建厦门(南部沿海地区)和吉林通化(东北地区)成立异地温州商会,随后几年又跳跃到河北石家庄(北部沿海地区)、内蒙古呼和浩特(黄河中游地区)、黑龙江哈尔滨(东北地区)、吉林长春(东北地区)、上海(东部沿海地区)、和新疆塔城、和田(西北地区)等地成立异地温州商会。1995~2001年,异地温州商会整个成立过程具有明显的跳跃式空间扩张特征。
2、扩张中期:渗透式空间扩张(2002~2008年)。异地温州商会空间扩张中期阶段主要以上一阶段跳跃式扩张形成的异地温州商会为中心地,通过渗透式空间扩张的方式向邻近省份进行扩散。如,以黑龙江哈尔滨为中心地(东北地区),先向周边的大庆市和吉林市进行渗透式空间扩张,再经由这两市向齐齐哈尔市和延边朝鲜自治州进行渗透式扩张;以新疆和田地区为中心地(西北地区),向喀什地区和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进行渗透式扩散;以内蒙古呼和浩特为中心地(黄河中游地区),依次向周边的乌兰察布和锡林郭勒盟进行渗透式扩散;以河南郑州为中心地向开封市、周口市和商丘市进行渗透式扩散(黄河中游地区);以湖北宜昌为中心,向荆州市、十堰市、襄阳市和荆门市进行渗透式扩张(长江中游地区);以福建厦门为中心地向三明市、南平市进行扩张(南部沿海地区);以昆明市为中心地向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曲靖市进行渗透式扩张(西南地区);以山东滨州市为中心地向青岛市、潍坊市和烟台市进行渗透式扩张(北部沿海地区)。2002~2008年,异地温州商会整个成立过程具有明显的渗透式空间扩张特征。
3、扩张后期:复合式空间扩张(2009~2019年)。异地温州商会空间扩张的后期,主要是在前两个阶段,即跳跃式扩张和渗透式扩张形成的城市作为中心地,向周围扩散形成新的商会。如,以齐齐哈尔、大庆、哈尔滨、通辽和锡林郭勒盟为新的中心地(东北地区),对周边城市如白城市、绥化市、呼伦贝尔市等地进行渗透式空间扩张;以成都市、南充市、宜宾市为中心地(西南地区),对周边城市如重庆市、巴中市、绵阳市等地进行渗透式空间扩张;以北京、天津、张家口、德州、石家庄为中心地(北部沿海地区),对周边城市如忻州市、衡水市、廊坊市、邢台市、保定市等地进行渗透式空间扩张;以来宾、肇庆、柳州、佛山为中心地(南部沿海地区),对周边城市如惠州市、龙岩市、梅州市、汕头市等地进行渗透式扩张。2009~2019年,异地温州商会整个成立过程有着明显的复合式空间扩张特征。
(二)异地温州商会省内空间扩张。如图1所示,1999年异地温州商会在嘉兴市成立第一家,嘉兴与温州跨域三个城市,属于温州的远邻城市;接着在2000年在杭州市成立第二家异地温州商会,杭州与温州间隔两个城市,属于温州的中邻城市;第三家是于2002年在湖州市成立的,湖州与温州跨越了三个城市,是温州的远邻城市;2003年选择了与温州间隔两个城市的舟山市成立第四家异地温州商会;2004年成立了两个异地温州商会,分别是宁波市和金华市,他们均与温州隔了一个城市,是温州的近邻市;2005年在与温州接壤的丽水市成立第七家异地温州商会,丽水属于温州的毗邻城市;2006年选择了间隔两个城市的绍兴成立了第八家异地温州商会;第九家异地温州商会是于2007年在与温州间隔了两个城市的衢州成立;2015年温州在其接壤的台州市成立最后一家省内异地温州商会,至此完成了省内异地温州商会的成立。(图1)
其省内的空间扩张模式也是包括三种扩张模式,具体扩张过程如下:首先,通过跳跃式空间扩张模式在嘉兴成立第一个省内异地温州商会,之后以嘉兴为中心地,向周边的杭州市、湖州市进行渗透式空间扩张;其次,通过跳跃式空间扩张模式,在舟山市和金华市成立新的异地温州商会,并作为新的中心地;最后,在建立新的中心地之后,几个中心地向周边进行扩散,先后在宁波、丽水、绍兴、衢州、台州成立了异地温州商会,就此完成了复合式空间扩张模式。
二、异地温州商会空间演化机制分析
(一)异地温州商会兴起的经济基础和群体基础
1、异地温州商会兴起的经济基础。陈剩勇、马斌(2007)提到“温州人经济”自身的发展为异地温州商会的兴起奠定了经济基础。改革开放初期,温州人在改革开放政策提供的经济大环境下,凭借着温州人自身敢为人先的精神,率先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开展了家庭手工业,自产自销,在短短十多年间就发展了地方经济,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并在全国首先创立了股份合作制,为以后企业发展壮大确立了牢固的市场运作机制。20世纪90年代,温州当地的资本积累已经完成,本地市场需求满足不了温州人的需要,渐渐有了向外扩张的需求。在外经商的温州人一改之前的“单打独斗”转变为商圈经营,如“温州街” “温州商贸城”出现在了大家的视线当中。据统计,2018年温州人创造了总量达1.23万亿元的经济价值,其中有近250万的温州人在全国和世界各地创造了6,300亿元。可以说,与最初温州人在外摆地摊不同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温州人经济”进入一个新的扩张期,这就是异地温州商会兴起的经济基础。
2、异地温州商会兴起的群体基础。陈剩勇、马斌(2007)提到温州民营企业家群体的不断壮大夯实了异地温州商会兴起的群体基础。“温州人经济”的不断增长吸引了更多具有血缘和乡缘的温州人加入投资创业中,这使得温州民营企业的队伍不断壮大。根据温州市统计局组织的在外温州人经济调查数据显示:2002年,在国内其他地区的温州民营企业家约为154万,占温州市户籍人口的20.4%;2006年,约有175万温州企业家在全国各地闯市场,上海等13个城市温州人超过5万人;2011年,在外地温州人达到233.54万人,占温州市户籍人口的30%,温州人已经成为当地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改革开放初,我国处于法制不健全、政府行为不规范的阶段,再加上某些地区当地居民的排外心理,温州企业家在外经商期间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异地商会组织,一方面可以作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纽带,发挥第三方中介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扮演商人群体的利益代表,及时向政府反映企业家的诉求,为企业家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正是由于温州民营企业家有共同的利益诉求,才推动了异地温州商会的兴起和发展。
(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驱动。中国异地商会的演化往往与区域发展战略相呼应,通过商会的桥梁作用,可以有组织地进入地区进行市场开发和区域合作。异地温州商会也不例外,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区域发展战略对异地温州商会的影响。
1、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通过上文对异地温州商会空间变动过程的分析发现,1995年在云南昆明成立第一家异地温州商会,2001年3月,新疆塔城地区成立第一家异地温州商会,同年11月和田地区成立第二家商会,此后异地温州商会陆陆续续在新疆成立,这种空间分布与1988年邓小平同志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提出的“两个大局”以及政府在2000年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密不可分。为切实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强调当东部沿海城市发展到一定时期,需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西部地区发展,而且鼓励加大发达地区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推动要素的跨区域流动。为了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温州人成为浙江省参与西部大开发的一支主力军。截止到2002年,参与西部开发建设的温州人达到60多万人,投入资金超过200亿元,在西部省份已创办117个市场、1,400多家工业企业和约7,000家商贸流通企业,涉及到了服装、电器、电子、印刷、鞋革、食品加工等多个行业。温州非公有制的灵活机制和温州人的创业精神不断在西部省份“复制”。
2、中部崛起战略的驱动。2004年后,温州人在安徽阜阳、淮北、滁州,河南新乡、信阳、驻马店,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荆州、随州,湖南郴州、怀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江西宜春、赣州、鹰潭等地成立异地温州商会。异地温州商会在黄河中游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成立商会与我国2004年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中部崛起战略明确提出要增强中部地区的粮食生产能力,支持该地区的煤炭基地建设,建设精品原材料基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再加上中部地区优惠政策的提出,沿海发达地区开始向中部六省扩张。如,在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同时,金华温州商会会长姜永忠率队包机抵达河南郑州,与中原百姓采博城签约2,000多万元的项目。
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推动。通过上文分析发现,东北地区异地温州商会成立的时间和数量增长情况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提出时间相吻合。2003年《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经由中央、国务院发布,给温州民营企业家带来了机遇,该意见鼓励“民营、外企企业等各类投资主体参与老工业基地企业改革重组”。2003年,受振兴东北老工业的影响,哈尔滨市举行了浙江省与黑龙江省经济技术合作活动,温州人通过该活动签订了21个经贸合作项目,总投资达40.6亿元,其中由哈尔滨温州商会、温州人创办的黑龙江南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了19亿元,是这次投资项目中力度最大的一个。
结语
从演化过程来看,异地温州商会省际扩张和省内扩张均按照跳跃式空间扩张-渗透式空间扩张-复合式空间扩张的模式进行演变。通过对异地温州商会空间演化过程分析得出,温州人自身经济基础、阶级基础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动了异地温州商会的成立。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史晋川,朱康对.温州模式研究:回顾与展望[J].浙江社会科学,2002(03).
[2]近250万温州人在外创业,“温州人经济”总量达1.2万亿[EB/OL].澎湃新闻,2019-08-07.
[3]魏文享.市场中的乡籍网络:异地商会的兴起要因分析[J].河北学刊,2015.35(06).
[4]费明胜.跨国零售企业在华空间扩张战略实证研究[J].经济学动态,2008(03).
[5]杜霞,白光润.国外大型零售集团在华空间扩张模式的实证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2.21(04).
[6]陈剩勇,马斌.民间商会与地方治理:功能及其限度——温州异地商会的个案研究[J].社会科学,2007(04).
[7]金建树.振兴东北蕴含商机 温州人大手笔参与[EB/OL].www.sina.com.cn,2003-11-17.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593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