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陕西省区域循环经济综合评价研究
第676期 作者:□文/强凤娇 孙北晨 张 凡 时间:2022/3/1 10:40:21 浏览:281次
[提要] 本文结合陕西省经济发展现状,根据循环经济的内涵及设计原则,通过构建社会经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等三个一级指标,建立陕西省实际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陕西省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测度,并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对各一级指标耦合协调度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陕西省在2008~2018年间社会经济发展处于稳定快速增长阶段;资源节约状况持续增长,但水平较低,仍有上涨空间;环境友好波动幅度较大,需尽快改善;2008~2018年循环经济取得一定成效,2009年各一级指标耦合协调度达到基本协调后便持续上升,在2016年和2017年均达到高度协调状态,说明循环经济得到明显发展。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陕西省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经济绿色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陕西;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1年10月14日
引言
2020年11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指出,循环经济可以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新型的高质量发展,并倡导打造企业、公众、政府三方面密切合作的“黄金三角模式”,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无废城市”试点走向“无废社会”。循环经济以生态经济为基础,以“减量化” “再利用” “资源化”为原则,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十九大报告当中明确提出了要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低碳、绿色、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加快生态文明体制化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进一步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方式,贯彻生态和发展的融合,摆脱以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资源有效利用、生态环境如何作用影响将成为关注的聚焦点。因此,促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建立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体系十分必要。
一、研究综述
在我国关于循环经济的研究方面,诸大建先生(1998)提出了“重视发展循环经济从而确保我国现代化事业能够持续地向前发展”;马凯(2004)指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新型工业化、改善生态环境的正确选择,并呼吁我国实施循环经济战略的紧迫性;肖华茂(2007)给出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并设计了五种不同发展模式;赵萌等(2013)选取了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四个一级指标共32项具体指标并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利用熵值法研究认为,人均GDP、污水处理能力等是其主要影响因素;胡彪等(2015)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天津市经济-资源-环境系统进行测度,认为1998~2012年天津市ERE系统协调发展度处于中级协调水平;贾海发等(2020)基于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甘肃省生态文明做了研究,认为青海省经济在2008~2018年实现明显增长,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一定成效;杨胜苏等(2020)通过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上对湖南省社会经济-水资源利用系统做了研究,认为湖南省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
梳理文献发现,我国学者对西部地区循环经济研究还不多,同时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和生态系统之间的耦合测度,而将经济、资源、环境三个一级指标协调发展纳入一个整体框架的实证研究也并不多见。我国西部地区虽资源相较丰富,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且生态环境方面也较为脆弱。鉴于此,本文在已有的文献研究基础之上,对西部具有代表性的陕西省的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开展分析,根据陕西省特点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省循环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并最后探讨推动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二、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体系
(一)区域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循环经济是在经济发展中植入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承载力为基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因此在构建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时既要考虑生态效益又要包涵经济效益。首先,体系要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即3R原则为基础;其次,也要注重地域性,各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有所差异,而且各区域循环经济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目标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循环经济建设和评价的重点也不同;最后,关键的指标选取方面,科学性、客观性、全面性以及指标的可比性、可测性都会影响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评价,而评价结果是否科学准确又关乎地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调整。
(二)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以上原则并结合文献已有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考虑指标数据可获得性,建立社会经济、资源节约以及环境友好三个一级指标,对陕西省的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且给予对策建议。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表1)
三、数据处理及研究方法
(一)熵值法。熵值法主要利用熵具有一种不确定的度量的特点,来判断已有指标的有效性和价值。熵值的大小可以表示成一个系统的有无序的高低,如果该系统的有序程度越高,那么该系统的熵值就越大,包含的信息就越少;相反,该系统的无序程度越高,该系统的熵值就越小,包含的信息量就越多。因此,可以利用熵值法来度量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一个指标包含的信息量,并确定每一个指标的权重。本文采用熵值法确定每个指标权重的步骤如下:
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具体方法如下:
正向指标:
Xij=■ (1)
负向指标:
Xij=■ (2)
其中,Xij为第i个指标下第j列的值,Xmax为最大值,Xmin为最小值 ,且本文将处理后的指标整体平移0.0001个单位。
计算指标比重:
Pij=■ (i=1,2,…,m;0≤Pij≤1) (3)
计算指标熵值:
ej=-■×ln(Pij) (4)
其中,ln为自然对数,0≤ej≤1。
差异性系数计算:
gj=1-ej (5)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wj=■ (6)
计算各指标的综合评价值:
S=■Xij×wj (j=1,2,…,n) (7)
其中,Xij为各指标第i项指标第j年的效用值。
(二)耦合协调度模型。在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本文研究实际基础上,构建耦合度测算模型,具体如下:
C=■■ (8)
其中,C为耦合度,U1、U2、U3分别为社会经济指标、资源节约指标以及环境友好指标的综合评价值,C∈[0,1]。
进一步地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
D=■,T=αU1+βU2+γU3 (9)
其中,D为耦合协调度;α、β、γ分别为社会经济指标、资源节约指标、环境友好指标的待定参数,根据相关专家建议,各相关系数分别赋予0.30、0.35、0.35。同时,根据其经验,将耦合协调划分为五个类型,即当D∈(0,0.2]时表示严重不协调,当D∈(0.2,0.4]时表示较不协调,当D∈(0.4,0.5]时表示基本协调,当D∈(0.5,0.8]时表示较为协调,当D∈(0.8,1]时表示高度协调。
四、实证分析
采用2008~2019年《陕西省统计年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根据熵值法的步骤,对社会经济指标、资源节约指标以及环境友好指标共19项指标进行计算,得出相应的权重,见表2。(表2)
(一)一级指标综合发展水平分析。图1和表3结合分析可以看出,社会经济指标U1发展水平呈现稳定较快发展趋势,特别是从2009年这个凸点后,趋势增长较为明显,GDP在此期间相继突破万亿和两万亿大关,人均GDP增长同比增速居于全国前列,这表明在这一阶段,社会经济系统发展水平势头仍然保持较强的动力,可以为其后的发展提供支撑。(图1、表3)
资源节约指标U2在2009~2010年发展水平得到巨幅提升,但2010年经历了小幅下跌后开始趋于稳定增长状态。根据分析我们得知,陕西省废水治理设施数从2009年的1,728套迅速增加至2010年的4,831套,再减少到2011年的2,274套,危险废物处理率也由37.5%增加到42%再减少到30%,表明在这几年间资源节约指标处于不太稳定的状态,虽从2011年开始逐渐走向稳定化发展,但指标综合发展水平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仍有向上发展的空间。
环境友好指标U3综合发展水平在2008~2018年出现大幅波动,第一个波动阶段(2010~2012年)呈现“A”字型状态,主要由由于环境污染投资占GDP比重由1.79%下降到0.79%再到2012年的1.25%;第二个阶段(2014~2016年)主要呈小幅下滑趋势,森林覆盖率以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在此阶段变化不大,造成影响的仍然是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的比重,从2014年持续小幅下跌至2016年的1.32%;第三个阶段(2017~2018年)由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的比重从2017年的1.42%下降至2018年的0.78%,引起了环境友好指标综合发展水平的“跳水式”下降趋势。基于以上的波动,反映出陕西省在2008~2018年间对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并没有形成稳定持久的方案措施,在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方面的力度相较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有所不足,若是不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其当前现状无法形成较为绿色、健康的经济发展和循环发展体系。
(二)耦合度以及协调度分析。基于区域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数,计算出陕西省各一级指标的耦合协调度,具体情况见表3。
在2008~2018年间,陕西省的社会经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三类一级指标的耦合度基本在0.9400以上,只有2012年耦合度为0.8892,这说明一级指标之间关联度较为紧密,影响程度较高。从耦合协调度来看,第一阶段,2008年以及2009年协调度较低;第二阶段,2010~2015年各一级指标的耦合协调度稳定上升且处于较为协调阶段山;第三阶段,2016年以后各一级指标处于高度协调状态。从整体情况来看,陕西省循环经济各一级指标持续稳定上升,通过进一步测算三个一级指标得分,可以看出社会经济一级指标为促进耦合协调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究其原因是在此期间陕西省经济保持较高速的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不断迈向新台阶,进出口总额随着“一带一路”得到快速增长,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污染物处理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均有所改善;同时,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并且陕西省连续制定《陕西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陕西省节约能源条例》《陕西省建筑节能条例》《陕西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7修正版)等地方性法规,进一步完善机制,政策效应逐渐显著。(表4)
五、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本文建立在陕西省循环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模型之上,以熵值法对2008~2018年陕西省循环经济指标数据进行权重赋值,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社会经济一级指标中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和进出口总额的权重最高;在资源节约一级指标中,权重占比较高的有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危险废物处理率、废气治理设施数以及废水治理设施数;而环境污染投资占GDP比重、森林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占比的权重相较均衡。(2)从各一级指标的发展状况来看,陕西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可以提供较为不错的基础;资源节约一级指标虽稳定发展但水平较低,有待进一步提升;环境友好一级指标的波动强烈,过去经济的高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且在治理和保护投资方面相对滞后。(3)从循环经济整体分析,社会经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一级指标的耦合协调度基本呈现出持续稳定上升趋势,2009年以后基本处于协调阶段,2016年和2017年更是保持在高度协调状态。
2008~2018年,陕西省循环经济发展状态虽逐渐趋于稳定,但与理想状态仍有差距,从实证结果来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等方面问题仍为关键的制约因素。能源消费速度以及废弃物的排放量等指标数据显示出陕西省的环境质量问题仍然突出,陕西省在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方面仍需不断努力,进一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二)建议
1、针对社会经济方面,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探索中欧班列公交班列运行,加快打造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和东西贸易新通道建设,拓展贸易新领域;坚持改造传统行业和发展新兴行业并重,创新服务方式,提高产业层次。
2、针对资源节约方面,加快产业升级转型,一方面以节能降耗为重点,严格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产品;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安全发展核电,扎实推进风电、水电以及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工作,坚持节约与开发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
3、针对环境友好方面,严格按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要求,从“减煤、尽燃、减排、增绿”四大方面加大治理保护投资,全力推进生态和环境建设,强化秦岭生态和山体修复,设立区域生态红线;加快完成对重点企业污染状况信息统计,筛选重点监管单位,并加强对疑似污染的排查和涉污企业的整治,持续推动环境质量提升。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循环经济协会.2020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召开[J].绿色包装,2020(12).
[2]诸大建.可持续发展呼唤循环经济[J].科技导报,1998(09).
[3]马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J].煤炭企业管理,2004(11).
[4]肖华茂.面向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设计[J].统计与决策,2007(14).
[5]赵萌,沈哲,郑文.基于熵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可靠性研究——以“京津冀”经济区为例[J].生态经济,2013(05).
[6]胡彪,于立云,李健毅,王锋,付业腾.生态文明视域下天津市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29(05).
[7]贾海发,邵磊,罗珊.基于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青海省生态文明综合评价[J].生态经济,2020.36(11).
[8]杨胜苏,张利国,喻玲,许波,熊鹰.湖南省社会经济与水资源利用协调发展演化[J].经济地理,2020.40(11).
[9]刘春林.耦合度计算的常见错误分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6(01).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646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