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公共/财税 |
大数据下政府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思考 |
第677期 作者:□文/强佩洁1 窦红莉2 郑学刚3 时间:2022/3/16 16:47:42 浏览:318次 |
[提要]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一方面推动社会变革;另一方面对我国政府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政府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是政府有效运用大数据技术的具体体现。本文在大数据背景下研究政府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从而表明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有效地提高了政府能力。
关键词:大数据;疫情防控;公共卫生;政府能力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智慧城市大数据对防控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支撑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BGL256);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软科学)项目:“大数据背景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构建——以银川市为例”(项目编号:2020BEB03003)。通讯作者:窦红莉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1年10月21日
信息技术与科技的发展,让我们进入了网络时代。互联网、物联网、传感网等虚拟网络与现实生活的结合,让我们置身于海量的数据之中,使得当今社会逐渐发展成数字社会。如何高效地处理和利用数据服务于组织自身便成为了企业、社会乃至政府管理的关键所在。尤其在2020年爆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大数据的运用受到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习近平强调“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依靠科技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这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从而提高了我国政府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一、大数据及其应用
同样都是公共卫生事件,大数据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全面应用与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有着很大的不同。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环境的转变。2003年我国互联网刚刚起步,网络用户以及网络应用都没有达到一定规模,在这种科技环境背景下,网络并不能产生出很多的数据,即使产生了少量的数据,也会由于数据自身的不全面性以及政府部门数据意识的薄弱性,无法对“非典”疫情提供有力且精准的支持;2020年,我国不仅成为5G技术的领头羊,而且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这给政府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技术支持。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政府体系制度的完善,给大数据的应用疏通了门路、指明了方向。2003年“非典”爆发之时,我国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应急体系,民众的防控意识也十分薄弱。疫情的爆发使得2003年成为我国应急体系以及疾病预防控制建设的一个起点。“非典”以后,各级疾控中心、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等相关组织应运而生,我国政府开始建立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形成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由此,大数据与应急管理体系的结合,为我国这次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科学的前提保证。然而,数据信息既是实在的又是虚拟的,实在是因为它呈现出来的是实实在在被量化的东西;虚拟是因为它直观反映得只是数字,并没有附加任何的情感。只有利用好大数据技术,在海量的数据中发掘有用的信息,才可以真正地助力政府应对疫情,体现政府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二、政府应对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体现
(一)疫情防控下的应急治理能力。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紧迫性、复杂性等特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治理主要针对发生的事件进行应急准备、处置救援和事后的恢复重建等,这就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其做出有效的回应和处理。疫情防控的应急能力一般分为应急响应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恢复能力。大数据的运用使得政府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恢复能力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从而更加有效地应对公共卫生事件。首先,在公共卫生事件开始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对事件做出及时响应,尽可能在刚开始的范围内把危害降到最小。一方面当出现确诊病例时,政府第一时间运用大数据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梳理感染者的生活轨迹,追踪密切接触者,并将追踪范围尽可能得向外延伸,以锁定传染源和密切接触者人群,在时间和空间上控制疫情的传播;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及相关组织进行数据共享从而提高政府做出响应决策的效率。其次,在有效的响应之后,政府要对现有状况进行应急处置,以控制事件发展的局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方面不仅利用大数据分析生成全国统一的健康码,控制人口的流动,为疫情的排查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而且进行了人口流动规律和疫情走向趋势的分析,预测未来将出现的中高风险地区,为当地的精准防疫提供建议,延长防患时间;另一方面通过5G技术实现远程诊疗和线上问诊,为病情的治疗拓宽了渠道。最后,政府的应急恢复能力主要表现在通过大数据引导企业进行复工复产、创建复工申报平台和返工人员检查系统等,经过平台大数据的分析综合判断,从而助力经济的恢复。
(二)疫情防控下的公共服务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增强政府的公信力与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如今我们进入了数据时代,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手段也日趋多元化。政府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公共服务能力的表现,有力地佐证了当今政府应对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提高。其一,政府要想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就必须重视基层社区的作用,因为社区更贴近人民群众,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借助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告别传统的防控手段,实现了社区精细化、网格化的防控管理。对社区内的居民信息进行全方位的录入,开通社区集生活、疫情监测、信息报送等为一体的防疫平台。其二,各级政府结合当地环境与需求,及时梳理群众常用、急用的高频服务事项,抓紧优化在线服务流程,形成战“疫”期间免跑腿办事服务事项清单,积极推进“网上办” “预约办” “邮寄办”,有效地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解决了疫情防控期间的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的难题。其三,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人们的就业压力倍增。政府利用互联网多次组织全国性的线上招聘会,发布动态岗位信息,倾斜性地增加岗位数量,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毕业生和社会人士的就业压力。总之,疫情期间我们看到政府在不断运用信息技术提供多样性的公共服务,从而创新了政府公共服务的手段和渠道。
(三)疫情防控下的稳定社会能力。数据信息的来源是多方面的,由此造就了海量的信息,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可以直接服务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有些无效、虚假、负能量的信息如果被广泛传播,很容易形成社会舆论,引起人们的恐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网络舆情是社会心态的集中体现,针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疏导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应急管理尤为重要。大数据在网络舆情和民众情绪的监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关于病毒的溯源、武汉城市的状况、医院的治疗情况、确诊病例数等在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猜测,其中不排除有人故意散布谣言,这些猜测和谣言让每个人都人心惶惶。政府应对此状况,及时地在网上利用官方媒体进行辟谣,给人们“吃定心丸”;利用大数据找到散布谣言者进行依法处置,并通过大数据对舆情进行分析,发现人民群众担心与恐慌的具体方面,从而有方向地引导舆论,稳定人们的情绪,排解人们的担忧。其次,各级政府将每日疫情动态数字化,并及时对外公布,保障国内外公众的知情权,让政府抗击疫情的做法在阳光下运行,更好地接受人们的监督。政府也利用大数据技术锁定人们在网上搜索的关键词,通过关键词挖掘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从而有助于政府决策的制定,也有利于树立政府的权威。最后,控制舆论和保障人们的知情权是稳定社会的一方面,政府及时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并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转播,在发布会中对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对防控的成果与不足进行汇报,这不仅可以增强人们科学防控意识,而且让公众看到了一个将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负责任政府,进而让人们凝心聚力一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四)疫情防控下的协同治理能力。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以及信息的复杂化,使得数据治理成为了治理现代化建设新的需求。而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分析,可以向应急治理主体提供最及时、最可靠的信息情报,这正是大数据疫情防控的优势所在。如何正确运用信息情报支撑不同主体间工作的协调与运转,就成为了疫情防控下政府协同治理能力的体现。
以政府为主体,各个领域部门之间的协同治理是以数据的开放与共享为前提,只有开放数据,不同主体之间才能各取所需,从而服务于疫情防控的需要。首先,协同治理能力体现在各级政府之间的协同,各级政府之间建立了专属的内部数据共享平台,上级对下级的指令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电子化从而快速传达,这克服了传统通过文件层层下发方式的弊端,提高了行政执行的效率,打破了“数据壁垒”。其次,体现在各个政府的职能部门,为了防范疾病传播扩散和人口流动,在所属辖区内需要由公安部门、交通部门、移动运营商等部门协调,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口流动及行为轨迹、疾病传播扩散的路径。最后,体现在政府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协同,一方面政府通过让企业为自己提供疫情防控技术上的支持,创建了一系列的疫情防控平台并开发了很多辅助性的应用软件,在技术方面助力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另一方面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企业进行协同合作,运用社会组织的感召力募集各类急需物资,利用物流行业先进的数字化物流线进行物资的调配,从而在分工的基础上使得效益最大化。政府的组织体系是庞大且复杂的,政府与其他组织之间的联系是多元且重叠的,所以运用大数据实施整体性治理,防止“数据孤岛”的产生,是数据治理的关键所在。
结语
大数据时代让一切都“动”了起来,政府的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更是成为了以动治动的过程。而这些新技术在政府部门中的应用,改变了政府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治理理念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政府能力。新冠肺炎疫情不仅考验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是否能够转化为生产力,更是考验当今政府是否能够将其与自身的管理相融合,无疑这次考验是成功的。本文从疫情防控下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稳定社会能力和协同治理能力四个方面进行论述,详细表述了在大数据背景下政府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来体现自身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只有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带来的变化,才能更好地让技术服务于管理,让管理变成更有效的能力。
(作者单位:1.宁夏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2.陕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3.宁夏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黄飞,赵国香,何剑峰,李观明,田军章.我国突发传染病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与展望——从SARS到人感染H7N9禽流感[J].中国应急管理,2013(06).
[2]赵发珍,赵官虎.大数据环境下面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体化治理研究[J].电子政务,2020(05).
[3]全鑫,崔连伟.大数据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的应用——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20(05).
[4]彭宗超,黄昊,吴洪涛,谢起慧.新冠肺炎疫情前期应急防控的“五情”大数据分析[J].治理研究,2020(02).
[5]佟德志,林锦涛.基于大数据的应急治理创新:模式、优势与困境[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01).
[6]赵发珍,赵官虎.大数据环境下面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体化治理研究[J].电子政务,2020(0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