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公共/财税 |
省级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研究 |
第677期 作者:□文/卜婷婷 时间:2022/3/16 16:52:04 浏览:336次 |
[提要] 本文以省级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我国政务App隐私保护现状,旨在帮助提高我国政务App隐私保护水平。通过对相关法律及政策的梳理,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基本设置统计以及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内容来评价我国政务App隐私保护现状。研究发现:国内各省级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存在建设不规范且水平层次不齐、信息告知不充分、忽略用户的真实诉求、用户权利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并提出推动隐私政策规范化建设、搭建用户沟通渠道、健全监管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文本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870.3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1年10月18日
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服务方式,推进数据共享,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在这一背景下,政府各部门开始探索各类政务新媒体工具,发掘了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公众号、政务App等多种政务信息化工具。相比于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政务App凭借其功能设置更灵活、服务内容更丰富、用户体验更人性化等优势而备受青睐。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政务App的用户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其便捷性和集中性的特点有效地提高了政务服务效率和政务服务质量,尤其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政务服务工作中,用户利用政务App足不出户通过指尖操作就能实现事务办理,大大地降低了民众外出感染的风险,同时各省级政务App开通了抗疫专题,内容涵盖疫情通报、防控服务、防疫科普等,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政务App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必定是大势所趋。
然而近年来,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层出不穷,政府网站、政务App等政务官方信息平台也存在信息隐患。2017年4月,湖北日报新媒体集团联合Testin云测公司对湖北地区政务类App进行了系列测评,在软件安全性方面所有政务App几乎全部存在数据传输安全、恶意代码篡改等信息安全隐患;2020年11月17日,国家网信办网站发布《关于35款App存在个人信息收集使用问题的通告》,安徽省数据资源管理局运营的“皖事通”因未同步告知用户其收集用户身份证号等个人敏感信息的目的等问题被通报批评。隐私信息的泄露不但会造成用户的权益受到侵害,更会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造成经济损失,降低企业和政府的公信力。作为具有政务服务功能的政务App,在使用过程中必然涉及大量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储存和共享,其中包括个人敏感信息,因此政务App的隐私保护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级政务App一般用于政务信息公开而不开展具体的政务服务功能,市县级政务App数量过多、功能各异,且不同城市的发展水平相差较大,市级政务App互相之间比较与参考的价值不大,而省级政务App凭借其资源整合、功能齐全、用户更广等优点在各省政务服务的提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既往研究主要关注市级政务App或者省级特定领域的政务App,极少在省级层面研究一体化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因此本文选取省级的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各省级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法分析当前省级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我国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制定工作提供借鉴。
一、研究综述
(一)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研究现状。当前有关于政务App的隐私保护政策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我国政策现状研究和隐私政策文本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李媛等从移动政务App的用户个人信息安全隐患问题入手,从法律法规、行政监管、安全意识和技术防范等4个方面分析了移动政务App安全问题的根源,并针对如何加强移动政务App监督管理提出相关建议。杨中行以我国各省政务服务App为样本,分析了我国政务App的隐私保护政策现状,有8款App提及隐私相关内容,其中北京通App说明较为细致,其他应用并没有涉及用户隐私保护专门的板块,因此作者借鉴了商用App的隐私政策提出了完善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的策略。张晓娟等从“用户知情同意” “信息安全控制” “个人权利保障”三个维度构建我国政务App个人隐私信息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我国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36个政务App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完善政务App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的建议。
(二)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研究评述。当前关于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的研究相对匮乏,且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目前虽然已经有关于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的相关研究,但是其研究对象未聚焦于省级政务App这一特殊对象,针对性不足。省级政务App相较于国家级政务App和市县级政务App而言具有特殊的政务服务功能,且国家数字政府的建设以省为单位具体开展,其隐私保护政策研究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但却缺乏相应的理论研究。因此,本文以各省级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为研究对象,从隐私保护政策的基本设置以及各省级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的内容分析两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政务App隐私保护的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本研究根据2019年12月23日在2019中国国际数字政务博览会上发布的《全国省级政务服务APP蓝皮书(2019年)》,在2020年7月1日到2020年8月1日间下载了各省政务App,寻找并保存了各省级政务App的隐私保护政策、用户协议等文本文件,并记录了政策所在位置、更新时间等信息。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除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省外,共有19个省级政务App含有专门的隐私协议,有8个政务App的其他协议含有隐私保护条款,但仍有11个省级政务App未制定出相关协议。本文选取19个含专门隐私协议的政务App的隐私保护政策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表1)
(二)研究方法。本文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文献研究方法,它是从定性的问题假设出发,应用定量的统计分析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处理,以实现根据统计数据可分析得出有价值的定性结论的目的。内容分析法可被应用于研究任何文献或有记录的传播交流事件,在新闻传播、图书情报、政治军事、社会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不同领域的研究中都发挥着不同的功效。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全国19个省级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进行研究,统计分析了当前政策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三、研究发现
(一)各省级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基本设置。本文从文件名称(占比)、隐私保护政策的位置、隐私保护政策的更新时间、联系信息、免责声明等维度对各省级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的基本设置进行研究,如表2所示。(表2)
(二)各省级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内容分析。本文从信息的收集与使用、信息的存储与保护、信息的共享转让和披露、用户权利说明、未成年人信息保护以及政策更新六个维度选取36个指标对各省级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内容进行统计,见表3。(表3)
四、研究结论
(一)省级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建设不规范且水平层次不齐。随着“互联网+政务”的不断发展,各政务App的下载量和使用率不断攀升,用户隐私保护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是本研究表明仅19款省级政务App含有专门的隐私保护政策且仍存在不规范和水平层次不齐的问题。当前,隐私保护政策的制定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不同省级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之间差异较大,有的内容详实、条款清晰,有的则流于形式,起不到任何保障作用,整体而言缺乏规范性且水平层次不齐。
(二)省级政务App隐私保护信息告知不充分。通过对各省级政务App的隐私保护政策研究发现,多数隐私保护政策未告知用户应当说明的信息。首先,各隐私保护政策对关于通过Cookie和其他技术收集和使用信息说明不清。笔者认为,Cookie属于第三方信息搜集工具,有必要事先告诉用户其使用后果和如何禁用,而半数以上的隐私保护政策则没有对Cookie和其他技术的使用进行说明。其次,各隐私保护政策对关于隐私保护措施告知不充分。信息的储存、保护、共享、转让和披露都面临着信息损坏、丢失和泄露的风险,而信息安全保护技术和保护措施是抵抗该风险的重要手段。但本研究发现当前部分省份的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对隐私的保护措施未做说明或是阐述得较为宽泛,没有交代具体的保护技术和保护措施。
(三)省级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忽略用户真实诉求。多数隐私保护政策在设计过程中并未能很好地考虑到用户的真实诉求。各省级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忽略了用户便利性的诉求。例如,大部分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并没有具体交代用户访问和修改个人信息的方式和路径,需要用户自己去摸索,给用户进行相关操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各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缺乏用户反馈和协商机制,用户面对隐私保护政策,只能选择全盘接受或者全盘否定,缺乏个性化服务,忽略了用户的真实诉求。
(四)省级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用户权利保障不到位。隐私保护政策的设定就是为了保障用户的权利,但是当前隐私声明并不总是能保护用户的利益,而只是为相关公司提供法律保护。当前省级政务App的隐私保护政策也存在用户权利保障不到位的问题。首先,对于未成年人的信息保护问题,虽然隐私保护政策中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在App实际使用过程中并不会对年龄进行询问或者限制,难以真正实现对未成年人信息的特殊保护。其次,虽然部分政务App隐私政策允许用户屏蔽Cookies,给予一定的协商选择权,但是用户仅能根据运营商事前拟写的范本行使有限的选择权,仍无法与运营商处于平等地位。
五、完善建议
综上,我国省级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虽然在不断更新发展,但是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为不断提高隐私保护政策的水平,我们仍需要继续探索。
(一)加强隐私政策制定标准建设,推动隐私政策规范化。当前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所存在的水平层次不齐、用户权利保障不到位、信息告知不充分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形成统一的隐私保护政策制定标准。尽管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已经相对健全,但是政务App经营商在制定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且当前关于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存在针对性和强制性不足的问题,这就有待有关部门及行业形成统一的隐私政策制定标准。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1)有关部门应制定隐私保护政策的专项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隐私保护政策应该具备的内容,应该告知用户的信息,从法律层面提高其规范性;(2)各政务App运营商在制定隐私保护政策时,应充分结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保证法律规定的内容能够体现在隐私保护政策中;(3)各政务App运营商之间可以相互借鉴监督,建立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推动隐私保护政策规范化发展。
(二)搭建用户沟通渠道,提升用户参与度。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运营商在制定政策时很难充分考虑到用户的真实诉求,用户在对政策内容产生疑问时也很难及时与运营商取得联系,这就体现了搭建双方沟通渠道的重要性。政务App运营商应积极构建包含对隐私信息披露的控制、对隐私信息披露后的分发及使用的控制、网络用户的情境等多个维度的用户协商反馈渠道,鼓励用户参与隐私保护政策的制定和修订过程。具体而言,政务App运营商可以:(1)制定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时组建用户代表委员会参与政策制定;(2)将电话、邮箱、地址等联系方式放在隐私保护政策内或者App较为显眼的位置,保证用户在需要反馈的时候能够及时地获取联系方式;(3)在应用中设置专门的意见反馈版块,方便用户更加快捷地反映问题;(4)设立专门的部门或工作组来处理用户反馈的问题,并根据用户反馈的问题不断修订、完善政策的内容。
(三)加强隐私保护政策审计工作,建立健全监管机制。部分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内容空洞、流于形式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当前有关部门对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的审计工作力度不大。《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中指出,应对隐私政策和相关规程以及安全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审计,但是当前监管部门更多是对商用App的隐私保护政策进行审议,忽略了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上述问题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改进:(1)相关部门应加强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审计的力度,定期对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的有效性、时效性进行检查;(2)除了专项审计以外,还应建立健全隐私保护政策的监管机制,相关部门可设立部门或组建专门的工作小组,对隐私保护政策的实施进行日常监管,包括处理用户投诉并监督其整改问题等工作,以事后监督的方式来提高隐私保护政策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Z].http://www.gov.cn,2016-09-29.
[2]朱芳菲.政务APP在互联网政务中的技术路径与发展建议——基于“两微一端”的比较分析[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6.07(03).
[3]陈则谦,刘坤.地方政府政务APP的可用性调查与分析——以河北省为例[J].电子政务,2017(03).
[4]Testin Data.湖北首个政务APP测评排行出炉谁是第一谁是倒数[EB/OL].https://www.sohu.com,2017-04-19.
[5]李媛,刘海峰,李晨旸.移动政务App用户个人信息安全防范探讨[J].保密科学技术,2020(03).
[6]杨中行.我国政务APP隐私保护政策研究——基于全国省级政务服务客户端隐私声明的调查[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02).
[7]张晓娟,徐建光.政务APP个人隐私信息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实证分析[J].现代情报,2019.39(07).
[8]陈世敏.中文可读性公式试拟[J].新闻学研究,1971(08).
[9]郑文晖.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的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06(05).
[10]Papacharissi Z,Fernback J.Online Privacy and Consumer Protection:An Analysis of Portal Privacy Statements[J].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2005.49(03).
[11]万方.隐私政策中的告知同意原则及其异化[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9.37(0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