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公共/财税
江苏省智慧居家养老调查
第678期 作者:□文/何嘉欣 徐 盟 魏子淇 陈可欣 时间:2022/4/1 17:48:34 浏览:384次
[提要]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养老需求,新时代下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因此逐渐被大众所熟知。本文通过对江苏地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从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养老需求、智慧养老平台使用意愿等方面对216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在采用智慧居家养老模式上仍存在许多壁垒。基于调查结果,从平台、政府和老年人自身等三方面提出提高智慧居家养老平台使用度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智慧居家养老;人口老龄化;使用意愿
本文为2021年扬州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重点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20210788);通讯作者:张宇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1年10月25日
一、人口老龄化背景:养老模式的转变与不足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日益严峻,社会养老压力不断增大,给社会带来较大负担。而传统的养老模式与服务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的老年生活需求,整个社会正迫切需要一种现代化的养老模式。同时,家庭成员数量减少,子女往往又忙于工作,无法为老人提供足够的照顾和看护。由于经济情况,社交需求和养老机构服务的缺陷,大多数老人不愿意离开熟悉的住所和交际圈到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养老。因此,居家养老成为老年人的主要选择。
21世纪以来,我国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居家养老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传感器等信息技术相结合,构建了智慧居家养老新模式,实现养老服务体系的创新,为更多的老人提供优质的、个性化的、多样化的养老服务。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积极的政策,推动智慧居家养老模式不断发展,为智慧居家养老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同时,全国各地在政策的指导下,纷纷探索智慧养老新模式,构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目前,我国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居家养老模式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各方面还存在很多的缺陷和不足,养老服务内容相对单一;智能养老产品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低,实用性低,难以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要,无法对老年人的健康情况和日常活动做出积极的响应;部分地区缺少资金和合理规划,导致养老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分配,使智慧健康养老无法进一步发展。智慧居家养老从各地试点到广泛普及运用,仍然需要足够的政策支持,统一化服务平台的搭建,以及适老化智能产品的不断创新,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来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整合社会各界资源,达到较佳的利用效率,为中国广大老年人提供舒适、安心、丰富又有保障的晚年生活。
二、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一)问卷设计。本次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展开,通过数据分析使调研结果有更明确的体现。由于江苏省在全国范围内经济较为发达,且养老产业有较多的试点,因此本文选取江苏省各市作为调研地点可以反映目前我国智慧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状况。调查问卷一共包括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对调研对象信息的采集,为避免调查问卷的无效性以及保证数据分析的准确性,调查对象主要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并对智慧养老产品有一定了解。第二部分分别通过平台因素、老年人生理心理因素、技术因素三个方面对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问卷的设计项主要采用了矩阵量表的方式,使用矩阵量表题的打分样式,让受访者填答评分更直观,更利于数据分析。
(二)数据收集。本研究基于文献综述、政策分析以及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智慧居家养老现状整合,并经过预调研,二次修改后,进行问卷发放工作。将随机抽样与访谈式问卷调查法相结合,走访了江苏省镇江市、南京市、常州市、盐城市等地,共发放了220份问卷,其中有效样本数为216份,问卷有效率达到了98.2%。为保障数据调查的真实性,对江苏省内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筛选,主要以对智慧养老产品有一定理解的老年人作为受访对象。为避免数据遗失或错误,本次调研采用三人三次录入制,对数据采用一致性检验,最后将数据导入SPSS23.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工作。
考虑到部分老年人对填写线上问卷较为生疏,结合老年人的具体实际情况,部分受访的老年人在实践过程中主要采取访谈的形式,由调研对象口头叙述,调查者代为填写。如调查对象本人能够自主完成调查问卷的填写,则由调查对象本人自行进行填写,调查者从旁进行补充说明。进行调查问卷发放时,向调查对象阐明调查者学生身份,并对开展该课题的原因及目的进行说明,使调查对象增强参与本次调研活动的意愿,双方相互配合,使访谈调研得出的数据更加精准。与此同时,在走访调查对象的过程中,为了确保调查对象的信息不被泄漏,采取了匿名填写的方法,不对受访者的个人信息进行记录。本次调查的人口学变量频率分析如表1所示。(表1)
三、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用户使用意愿实证分析
(一)信度和效度检验。本文运用SPSS23.0版本对测量模型实现信度和效度的检验过程。由表2可以看出,KMO统计量为0.919,大于0.9,表明智慧居家养老用户使用意愿的7个变量之间能够做进一步的因子分析。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结果显示,近似卡方值为6029.668,p<0.001,表明变量之间有高度相关性。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充分表明智慧居家养老用户的使用意愿的相关变量适合做进一步的因子分析。(表2)
(二)模型检验及结果。为检验各潜在变量间的有效性,本文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问卷中的各变量进行分析。采用各因子标准负荷、Cronbach's α、组合信度(CR)和平均方差提取量(AVE),如表3所示,信度检验标准为Cronbach系数。验证性因子分析可以对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子进行分析,问卷的各问题所涉及的评价指标均包含在模型分析中。由表3可以看出,本次问卷各因子的复合稳定性(CR)均大于0.5,因此本次调查的问题结构是十分可靠的。同时,因子间的平均方差(AVE)在0.38~0.76之间,因此模型具有较好的聚合效度。(表3)
四、研究结论
(一)老年人对应用技术缺乏信任。根据上述实证分析的结果,公共信任、老年人身体机能、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便利的外部环境会对老年人使用智慧居家养老平台的意愿产生影响,其中绩效期望产生的影响较为显著。调查发现,老年人对于掌握智慧居家养老的应用技术是否能够对自身产生有利影响是其使用意愿产生的最直接、关键因素。老年人由于自身认知和客观环境的影响,对智能技术的接纳度较弱,因此在面对新兴的养老模式时,往往持抗拒和不信任态度。通过交叉分析发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与是否倾向于使用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由于身体条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身体情况较差的老年人更容易相信科学医治,而对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医疗卫生服务的信任度较低,因此健康状况较好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采纳智慧居家养老模式。同时,随着近年来老年人被骗率逐年攀升,老年人对智能设备提供的服务仍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从数据上看,街道、社区的宣传和亲友的推荐这两种积极的周围环境有利于提高老年人对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接受程度。
(二)老年人精神需求层次高。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养老模式弊端日益显露。子女外出工作导致老年人心中空虚的现象层出不穷,老年人更希望得到子女的关心和陪伴。如今是“互联网+”时代,智慧居家养老模式适应了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尝试性地推出了精神慰藉服务,如武汉的“一键通”服务,老年人只需按手机上的一个键,便可以对其精神需求服务进行阐述,服务提供商相应的提供可以满足其需求的服务。然而,此类精神慰藉服务仍处于测试阶段,并没有形成良好的服务链,服务对接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使用智慧居家养老平台服务的老年人中,独居或和伴侣一起居住的老年人对精神慰藉的需求较高,远远超出和子女一同居住的老年人。因此,智慧居家养老平台提供的精神慰藉服务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年人精神空虚的问题。
(三)老年人自身安全意识较高。自2000年以来,我国进入传统意义上的老年社会,即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全部人口比重达到10%。虽然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庞大,但生命末期的健康照料仍处于起步阶段,老年人患病的主要类型也逐步发展为以慢性病为主的退行性疾病。受医疗保障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老年人临终前接受专业机构服务的比例较少,这也恰恰符合中国社会传统的“落叶归根”的思想。调查显示,无论是独居的老年人还是和伴侣或子女居住的老年人,对紧急救助服务的需求度均占领高位。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的需求有了新的质的飞跃,老年人对自身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远超从前。如果遇到突发紧急状况,老年人最迫切的是与对应服务提供者取得联系,因此对紧急救助的需求度较高。
五、对策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平台环境,提高老年人使用意愿。智慧居家养老作为一个新名词和全新的养老模式,对于本身接受能力较弱的老年人群体自然而然一时间难以适应,也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程度的担忧。因此,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应从市场要求和老年人实际的养老需求出发,针对多层次、个性化需求,设计简单易操作的使用界面,打造全新的服务系统,让老年人无障碍使用。同时,在明确了发展的相关技术和服务后,服务平台应加大资金投入,大力优化相关项目的服务,保证老年人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服务的便捷性,促进相关技术的进步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相关服务平台还可以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养老产品或服务,更好地吸引和服务老年人。
(二)加强政策扶持和倾斜,鼓励智慧居家养老产业发展。自“十四五”以来,我国面临人口逐年递减、老龄化加剧的紧张状况。为了维护老年群体的权益,政府应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与完善,加紧相关法令的出台。传统的养老模式更多的是建立在家庭血缘关系之上的赡养职责,而错误的将养老观念局限在固定的框架之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元化的智慧居家养老逐步获得了大众的认可,因此政府应当完善行业规范与要求,建立健全相关的评估机制。从实际出发,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相关企业入驻,鼓励相关企业发展。另外,对于第三产业相对弱势的地区,政府可以设定用于鼓励养老产业的专项资金和税收减免补贴政策,支持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
(三)宣传智慧居家养老观念,加快相关人才培养和储备力度。十九大会议提出的“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成为新时期我国的发展方向和人民的生活标准。自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广大的老年人群体成为了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大群体。老有所养、以人为本,在智慧养老的新时代也应有新的诠释。在重视科学和新技术发展的年代,人们的养老观念也应随之向智慧养老模式转变。因此,社区、街道应当积极向老年人科普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及时更新和宣传智慧居家养老的观念。另一方面我国智慧居家养老产业面临着大规模的人才空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相关企业应提升从业人员的待遇,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对于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认同感。同时,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应当做好相关产业的宣传和产业前景分析,吸引人才流入。此外,相关服务平台可以和有关养老专业强势的高校合作,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解决相关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学生就业问题。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冰冰.我国人口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
[2]向黎明.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用户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9.
[3]赵明硕.北欧劳动力市场灵活保障模式对老年人就业的影响研究[D].河北大学,2020.
[4]谭斌,于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兵团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兵团党校学报,2018(03).
[5]陶月莹.基于探望行为的城区机构养老设施优化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20.
[6]周粲典,王若愚,谢俊.农业供应链金融运行机制研究——以江西省崇义县为例[J].新经济,2015(Z2).
[7]刘利超.聊城市社区老年体育消费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01363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