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 经济/产业 |
| 牡丹江市农机社会化服务探讨 |
| 第678期 作者:□文/张长青 蒋舒淇 时间:2022/4/2 9:29:02 浏览:265次 |
[提要] 本文以牡丹江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为研究对象,说明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益处,通过实地调研阐述牡丹江市农机社会化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牡丹江;农机社会化服务;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1年10月27日
农业生产性服务是指贯穿农业生产作业链条,直接完成或协助完成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作业的社会化服务,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不仅影响着农民作业质量、农民收入、农业机械化程度,更影响着粮食安全。因此,需向农户大力推行农机社会化服务,实现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一、推动农户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怎样种地,谁来种地”的问题。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中的年轻人为了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纷纷背井离乡去城市寻找工作机会而不是在家务农。留在农村中的劳动力年纪较大,养老金已经足够他们的生活,或者年岁渐大身体状况不佳而不愿意再进行农业生产,又或是农户家中没有可以辅助进行农业生产的农用机械,农业劳动力缺失,土地撂荒现象频出,推行农机社会化服务可以有效地改善这种现象。如果需要进行农机作业,农户只需向农机服务组织有偿购买农机社会化服务,一些基本的农机服务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农机社会化服务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劳动力的缺失,帮助一些拥有劳动力较少的农户进行农业生产。
(二)有利于提高农户兼业化水平,增加农户非农收入。北方地区农作物大多一年一熟,一部分农民在农闲时期没有农业收入,离开家去外地进行兼业活动来获取酬劳。推行农机社会化服务,可以使家中拥有农用机械的农户在进行自家的农机作业之余,有偿帮助一些无农机农户进行农机作业,提高农民兼业化水平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户的非农收入。无农机农户有偿购买农机社会化服务改变传统耕作模式,可以减少农业生产时间,节约时间成本进行兼业,在完善农业生产的同时提高非农收入。
(三)有利于改善化肥农药施用布局。一些农户为了使农作物增收和免受病虫害困扰,大量地对农作物施用农药化肥,不仅没有达到增收的目的,还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推行农机社会化服务,使用科学的植物保护机械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同时令农药化肥的施用更加合理,促进粮食增收,提升农作物质量,保障粮食安全。而且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也有利于对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护,降低农业地下水的污染以及降低土壤板结。
(四)有利于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加大对运行规范的农民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投入品、技术、装备导入小农户。推行农机社会化服务有利于培育农机合作社这类新型经营主体。
(五)有利于提升农业机械化率,促进农民增收。在一些农村,农户依然用传统的耕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生产经营还没有形成规模,农业机械使用率低。农机社会化服务+土地托管的模式在帮助传统农户进行农机作业的同时,克服了小农户土地细碎化的弊端,加速了农村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科学的农业生产模式可以使农业生产资料发挥到最大效用。科学的耕作方式、种植方法以及植物保护使农作物的生长环节得到有力保障,促进农户增收。
二、牡丹江市农机社会化服务现状
通过对牡丹江市乡镇农村不同农业生产主体的走访得知,家庭农场和粮食种植大户的生产规模较大,更倾向于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进行农业生产;采购的种类大多数为播种、收割等服务;有些农户采纳社会化服务的方式是由村集体牵头,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统一进行作业;有些农户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方式是向同村农机户进行购买,但可购买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种类有限;但仍有部分农户不采纳社会化服务,采用传统的精耕细作的模式进行农业生产,亦或是采用马力较小的农业机械进行作业。
三、牡丹江市农机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农机种类过于单一。随着牡丹江市种植结构不断调整,农民不再仅仅只种植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越来越多的农户倾向于种植一些经济作物,特色农业也应运而生。这些农户对一些新型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也有需求,但是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没有跟上农民种植结构转型的步伐,提供的相关服务和拥有的农机设备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农户日益增长的社会化服务需求。
(二)各类型社会化服务主体覆盖范围不广。据走访调查得知,牡丹江市的一些农村并没有建立各种类型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又或是有些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的经营范围没有覆盖到该地区。农户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来进行农机作业,只有少部分农户家中拥有农用机械,没有农用机械的农户只能寻求其他农户的帮助进行农机作业。农户所居范围内没有社会化服务主体,他们无法就近获得社会化服务,只能跨区寻求社会化服务,这使农户们购买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成本增多,无疑降低了他们购买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意愿。另外,有些农户对于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具体内容并不了解,也不知道怎样购买农机社会化服务。不仅如此,通过实地调研得知,有的合作社虽然注册了工商信息,但是并未开展实际运营,“套补贴”现象频出。
(三)农机社会化服务利用率低。一些农户的种植年限较长,且多年都是传统型耕作,他们认为没有农机社会化服务他们依然能进行农业生产,使用农村社会化服务无疑是使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减少。而一些农户的生产经营还未形成一定规模,土地分散,不利于大型农机作业。牡丹江市山区面积广大,但是农机服务组织的农机大多只适宜平原作业不适宜山区丘陵地带。此外,农村道路路况较差,农业机械无法进入田地工作,也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顺利推行的一大阻碍。
(四)农机社会化服务宣传渠道狭窄。农户了解农机社会化服务信息的方式大多数是从社会网络传播、政府及农机社会化服务人员处,或者从农机服务信息平台处得知。但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相关平台建设较薄弱,影响力较低,信息辐射范围较小,不能全面覆盖所在地区所有农户,导致最新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信息不能及时更新给农户,农户想要寻求农机社会化服务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这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农户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意愿。
(五)服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且组织管理能力较差。大多数农机服务人员的受教育水平比较低,所拥有的农机技术都是在生产生活中经验的积累,没有受过统一的系统化训练,当农户需要一些现代化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时,他们往往不能很好地提供服务。不仅如此,他们的年纪较大,对于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也较差。同时,他们较少关注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也使得他们不能及时接受到与农机社会化服务相关的知识与消息,无法做到同步传播给农户,给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落地造成一定困难。在农机服务组织的管理方面,农机服务组织的参与者大多数是农民,服务组织大多是农民自营,农机服务组织的管理者大多是由内部成员推选出德高望重的人担任,并没有向外聘请一些专业管理人才参与管理,在组织内部也没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成员,服务组织内部出现较多管理方面的问题,出现管理散漫的现象。
(六)缺少政府有力的扶持。在一些乡镇农村,政府对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不太重视,对于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也没有真正落实,削弱了本地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造成农机推广难以推进的局面。在资金来源方面政府也并没有对农机服务组织提供保障,农机服务组织的资金来源大多是成员自筹,成员可投入的资金有限,服务组织由于资金的限制一直没有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规模。农机服务组织所有的大型农机需要场地进行安置,服务组织用地缺失,农机只能露天停放,风吹日晒对农机造成一定程度的损耗。有些农机服务组织为了农机的质量只能花费部分资金进行场地租赁,让农机服务组织的投入成本进一步扩大。
四、解决对策
(一)丰富农机社会化服务类型,满足农户需求。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应密切关注农户的生产结构,根据他们的生产结构对服务类型进行调整。牡丹江市积极与黑龙江各大高校联合建立实习培养基地,高校大学生下基层对农户的农机社会化服务需求展开调研,进行实证分析,对症下药地开展多种方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此外,眼光不应仅仅立足于粮食种植业,还有经济作物、特色农业等其他产业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空白急需填补。农机服务应涉及到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推行一条龙式的服务流程不仅节约农户人力成本,还令农机社会化服务多样化,可供农户选择的种类更多。
(二)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相关部门通过调查核实,取缔套补贴的“空头合作社”,把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数量转移到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上来。针对这种现象出台专门的法规,对于套补贴的合作社成员给予一定的处罚。将小型农机服务组织整合成大中型服务组织,以扩大其影响力。针对没有社会化服务机构的农村,积极建立落实社会化服务主体,便于农户就近购买农机社会化服务。不仅如此,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向农户科普社会化服务相关知识,鼓励农户购买社会化服务;落实农机补贴的发放,降低农机服务主体的运营成本,从而降低社会化服务价格。
(三)多种方式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利用率。政府部门大力实施土地托管以及土地流转等政策,将细碎化的土地连成片,便于农机开展作业;定期举办农机技术相关讲座,引导农民打破原有传统的耕作理念,使他们顺从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加大投入研发可在山区丘陵地带进行作业的农业机械,并对农田道路进行整修,使农机设备可以顺利到达农田处开展农机作业,这不仅可以促进社会化服务利用率,还有利于建设生态宜居型乡村。
(四)扩宽农机社会化服务宣传渠道。依托互联网媒介,将一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现场图片、视频等发到相关的平台上,让农户直观地感受到农机社会化服务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便利。同时,建立专业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信息平台,由专门的人负责将相关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信息发布到平台上,再由各地的推广研究员深入到农户家中对平台进行宣传,让农户及时关注此平台,在寻求社会化服务时,登录该平台进行查找,减少了中间环节,节约了额外的时间成本。农机服务主体提高作业质量,让农户成为宣传者,农户通过他们的社会网络口口相传、社交平台传播等,扩大农机社会化服务相关信息的覆盖面。利用“价格”拓宽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范围,降低农机社会化服务价格,降低农户农业生产成本,以刺激农户采纳积极性。
(五)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整体素质并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在业务方面,对农机服务组织内部实行技术考核制度,淘汰技术不过关的人员,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多种农机技术及农机相关知识学习,激发服务人员学习的欲望,在相互竞争的环境中提升农机服务人员整体专业水平;实行人才引进制度,在各大高校吸纳农机相关技术人才,为农机服务组织注入新鲜的血液;除此之外,在每一次农机服务后调查农户对农机服务的满意度,根据农机服务的满意度计算服务人员的绩效,根据农户的意见对农机服务的方式进行调整,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在管理方面,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对组织进行管理,并制定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从人员调配到绩效分红都遵循科学化的方式,在管理过程中杜绝“人情化”,增强服务人员对组织的归属感。
(六)促使各项政策落地,保证农机服务组织平稳发展。政府加大对农机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保障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落地。资金方面,一方面带动更多农户加入农机服务组织,鼓励成员出资建设农机服务组织,但是农户手中的资金始终有限,想要做大服务组织的规模依靠农户自身远远不够;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为农机服务组织的贷款开辟绿色通道,以农机服务组织的固定资产作为抵押,收取较低的利息,使农机服务组织有更多资本投入到组织的运营。用地方面,农机服务组织出面与政府部门协商,落实农机服务用地,或者由政府出面与有空地的农户进行协商,签订合同租赁农机停放用地,并对一些露天停放点进行整修,保证农用机械的停放。
综上所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农机社会化服务应该从各个方面进行深度研究,并由农户+农机服务主体+政府等多方共同努力改善问题,比如丰富牡丹江市农机社会化服务类型、提高农户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认知、引导农户认同农机社会化服务、政府严格落实各项政策等,积极构建牡丹江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满足农户农机社会化服务需求,从而达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宪翔,丁鼎,高强.小农户如何有机衔接全程机械化——基于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视角[J].农业技术经济,2021(04).
[2]田艳平.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J].当代农机,2021(02).
[3]宋高霞,常树堂.基层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探索与思考[J].河南农业,2021(2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