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科技创新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思考
第678期 作者:□文/曲 婷 时间:2022/4/2 9:29:35 浏览:421次
[提要] 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作为文化产业中最具创造性和先导性的部分,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文创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增长极。本文基于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基础,从分析科技创新与文创产业的二元关系入手,研判科技创新背景下文创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和弊端,并从环境、人才和平台等三个维度提出推进科技创新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科技创新;文创产业;融合发展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马栏山视频文创研究基地2020年度一般项目:“科技创新与文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1年10月22日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考察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时着重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迅猛,在体量增大的同时,文化产业的质量和效益也持续提升,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正在加速形成。作为文化产业中最具创造性和先导性的部分,文化创意产业(以下简称文创产业)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文创产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增长极。推动文创产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发展,不仅有利于丰富文化样式业态、满足人们多样化文化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能为科技创新提供方向引领和智慧源泉,开辟当代文化科技融合新生态,让文化在数字经济时代大放光彩。
一、科技创新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的二元关系
(一)科技创新的发展对文创产业的影响。科技创新正引导文创产业走向新的发展趋势,每次科技腾飞都会带动文创产业的更新换代,成为推动文创产业发展的重要内驱力。一方面文创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了文化创意的产品化以及可视化,而可视化的文化创意产品反过来又催生新业态,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可视化的文化创意产品使传统文化产品的功能得到增强和拓展,在促进传统文化相关产业改造的同时,增强了传统文化元素自身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促进了传统文化产品生产制造效率的提升,使之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了价格竞争力。另一方面科技创新能够推动传统文化产品的营销渠道得到创新和优化。尤其是在互联网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能够让人们对产品的认知与体验发生根本性改变,可以说,依托于“互联网+文化”的科技创新为新型文化创意业态的滋生创造了沃土。
(二)文创产业对科技创新发展的影响。首先,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为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知识、信息借助互联网科技实现了文创产业的全球化发展,文化同多产业的跨界融合在颠覆传统文化产业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技术范式和创新模式,促进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其次,文创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够推动实现现有文化环境的创新。随着文化科技市场的不断发展,文创产业必然会带来更多利润,为科技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为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提供足够空间。最后,文创产业和科技创新是一个不断循环发展的过程,文创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促使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人们在享受文化创意产品的过程中会开展不同程度的思考,而这些思考也是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基础,在帮助人们改善当前消费体验的同时,催生新的科技研究课题,从而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
(三)科技创新与文创产业协同发展。科技创新与文创产业发展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等的,两者之间是双向共赢、相辅相成,协同发展、相互融合的关系。文创产业的发展需要科技创新支撑,科技创新的发展又需要与文创产业相融合。一方面当前科技创新带动新技术、新模式的出现,能够快速扩大文创产业规模效应、提升文化传播速度,促使文创产业产能及传播模式进入新时代,从而满足人们进行广泛复制和传播的需求。此外,科技发展还能够改变消费者对文化创意产品的购买理念和消费习惯,使得文化创意产品具有更加广泛的交易市场和消费场域。另一方面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文化创意产品将开拓出更加宽广的市场,文创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多元化融合、多重价值发掘也会衍生出更多机遇,反向推动文创产业的结构转型升级。如,“互联网+科技创新+某个传统文化产业”的创新组合模式,将有效促进商业模式升级和竞争格局重塑。
二、科技创新背景下文创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一)数字化、信息化发展趋势。在计算机及信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以信息数字化为主的文创产业打通了知识共享的渠道,呈现出爆发性增长的局面。在数字化信息环境下,科技创新与文创产业的发展本质上归于智能创新,IT(信息技术)、DT(数据科技)、IOT(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为文创产业走新型产业化道路提供了新的平台。不同的是,文创产业的价值链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积淀,而科技创新则是对文创产业现状的超越。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文创产业提供了共享的可能性,科技创新平台加速了文创产业新业态的构建,满足了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深度智能化需求。
(二)文化创意与生产强互动的发展趋势。在企业发展领域,文化创意作为一种产业必须与经济融合完成再生产才具备竞争优势,因此文化创意产品生产更重视娱乐性产品与互动性产品的融合。一方面文化创意与经济融合是生产社会化的体现,文化创意自身“多业态”化的特点使文化具备了服务业的消费特征,现代服务业通过与文化创意的融合具备了独特的文化元素。作为一种符号,这种元素为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品牌价值,带有创意的文化符号元素促进了服务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和文化创意产业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消费是文化再生产的终点,文化再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们多元化文化消费的需求,同时消费者在生产体验中给予生产者反馈的体验效果又激发了创作者的灵感,进一步刺激了文化创意的再一轮创新生产,两者相互依存又互相促进,这种互动化的特点促进了文化创意产品的循环推进。
(三)文化创意与产业边界模糊性的发展趋势。文创产业在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意氛围的同时,也在依靠数字信息化的共享完成各个产业的“跨界融合”,产业边界模糊性特征使得多平台协作模式成为可能。这种模式在“后工业化阶段”为“文化产业化”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无疑,多产业信息数字化与文化创意的融合推动了经济的转型升级。尤其是依托于国家文化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基于“互联网+”战略的“互联网+文化+多产业渗透融合”的新模式使得文创产业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促进了网络文学、网络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已成为国家战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科技创新给文创产业带来的弊端
(一)信息技术发展导致信息泛滥现象凸显。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带动手机、平板以及电子阅读市场的欣欣向荣。由于电子设备具备快捷性、便利性等特点,大大提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时效和丰富程度,使得电子设备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便捷的途径之一。但是,由于过分依赖手机等电子传播设备,人们会不自觉在电子设备上耗费过多时间精力,加之诸多信息来源庞杂不确定,又无法提前进行筛选甄别,这些失真失误信息很容易误导民众,使其失去应有的判断力,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二)数字化技术发展导致盗版现象严重。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快了文化信息在单位时间内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但同时也带来一些管控方面的弊端。正是因为其传播的便利性导致数字化信息的采集和复制也相对便捷快速,从而使盗版的成本变得低廉。而文化产品的大部分溢价来源于其“创意的新奇性”,盗版的猖獗和复制品的大范围传播,会大大削弱文化产品的“新奇性价值”。目前,从国家到出版商、经销商都在想方设法打击盗版产品,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低廉的盗版产品使得产品的传播范围更快更广,某种程度上反而会扩大产品知名度。因此,如何解决文化产品的免费传播与经济诉求之间的矛盾也存在一定难点。
四、科技创新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建议
(一)聚焦环境,推进区域文创资源的布局整合。科技创新是推进文创产业发展的驱动内核,有助于引导文创产业结构发展趋势以及文化生产经营活动,对提升文化创意资源布局整合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随着IT(信息技术)、DT(数据科技)、IOT(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化、智能化系统已逐渐取代了新闻、出版、广播、文创服务等传统文化的再生产系统。新的文创再生产系统拉近了文化创意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使文化和消费打破了时空、地域的限制,形成了在分享文创产业成果的同时人人都能参与文化创新创业的新局面,这些都为整合地域文创资源创造了基础条件。因此,文创产业的合理布局首先体现在地域文化的特色资源的整合方面,区域应结合自身的文化特色与优势,借助于科技创新这一重要抓手,将地域特色文化资源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智能化跨界融合,增强地域文化创意产品的吸引力,从而开拓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聚焦人才,探索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人才是文创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文创产业链和科技创新链的融合对接亟须高端复合型人才。代表时下高新技术走向的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的发展都离不开高端复合型人才的支撑。在未来的科技创新发展经济博弈中,文化产业与智能化高科技的融合是必然趋势,要想适应飞速发展的数字化智能化科技,需要培养大量复合型人才参与文化基因的提取和智能分析,推动提升创新型文化产业链的发展。重点应在于科技创新融合中的短板,如应在供给侧(技术改造、生产要素等)和需求侧(投资、消费、出口)不平衡、服务侧过度集中于少数企业平台、大数据标准不统一、文化科技专业生产力工具技术落后、科技成果转化不足等方面发力,着重提升文创产业和信息技术兼备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水平和能力。
(三)聚焦平台,培优文化创意+科技创新融合新业态。科技创新促进了以动力为资本、以创意为灵魂的新文化业态的产生,也衍生了新商业模式平台,特别是文创产业产品及文化服务的网络化形成了“政府+民间”的“双轮驱动”文创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模式。在新商业模式的驱动下,政府部门应主导制定新兴文化业的发展计划,成立专门的组织协调委员会,聚焦打造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的融合网络平台,推动“区块链+电子商务”等文创产业服务平台技术的发展,促进地方区域文化产业信息水平的提升,并加大对规模较大优势文化项目的投资,不断完善新兴文化业态发展的体制机制。当然,政府在提供智能化、便利化的文化产业发展平台的同时,还应及时对新兴文化业态进行有效行政监管和司法救济,以厘清责任,避免因制度异化而造成的网络文化营商的痛点难点。
(作者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蒋婷婷,叶臻,谢富纪.基于国际比较的我国创意产业竞争力跃迁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2(04).
[2]丁仕潮.区域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耦合评价[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7(01).
[3]王安琪.科技创新助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与战略路径[J].青海社会科学,2019(03).
[4]傅琳雅.“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新业态及发展趋势[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
[5]王楠.科技创新视域下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J].现代信息科技,2020.04(01).
[6]Miles I,Green L.Hidden Innovation in the Creative Industries[M].NESTA Future lab,2008.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434199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