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宁夏乡村人地业协调发展时空差异研究
第678期 作者:□文/朱佳宇 付光辉 时间:2022/4/2 9:53:33 浏览:320次
[提要] 乡村在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人口、土地和产业天赋等三个子系统是乡村系统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宁夏数据,利用耦合度、耦合协调度模型刻画乡村人-地-业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分析各个县域之间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并为宁夏乡村振兴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乡村;区域差异;耦合度;耦合协调度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少数民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中社会风险的形成、测度及治理研究”(编号:17BMZ083)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1年10月23日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和乡村问题是国家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乡村面貌和农业生产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浪潮的冲击,乡村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出现了“空心村”、人口老龄化、教育资源短缺等问题,使乡村出现衰落的趋势。想要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要了解乡村本身。乡村是一个复杂系统,由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等各子系统构成,而人口、土地、产业分别是社会系统、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的核心要素,乡村人-地-业的协调发展是乡村振兴及乡村居业协同发展的基础。人口对乡村发展至关重要,其变化对粮食安全、教育资源等有较大影响。同时,人口要素也会通过自身行为影响到其他要素。土地是乡村人口、产业要素的空间载体,也是其他要素发展的空间保障。产业是乡村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是乡村振兴的驱动力。一个良好的产业系统可以使乡村能够聚集人口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一、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区域。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是我国5个自治区之一。按照自然地理和经济状况划分,可以将宁夏划分为南部山区9县和北部川区13县,南北人口和土地面积基本相等。南部山区共有9个县域,这些县域大多处于半荒漠半草原环境,自然生态脆弱、土地贫瘠且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北部川区与南部相比,地势平整,土壤肥沃,农业发展水平高,是我国大西北农业的菁华区域之一。
(二)研究方法
1、数据标准化:
正向指标:Yi=■
逆向指标:Yi=■
在公式中,Xi是指标变量原始值;maxXi、minXi分别代表指标变量原始值Xi的最大值和最小值;Yi是标准化后的指标变量值。
2、耦合度C。借用耦合度模型,用乡村人-地-业耦合度来表示各县域乡村人口、土地以及产业子系统之间的作用强度,公式如下:
C=3×■■
Pi=■Wi1Pi'
Li=■Wi2Li'
Ii=■Wi3Ii'
在上述公式中,Pi为人口系统;Li为土地系统;Ii为产业系统;Wi1、Wi2、Wi3分别表示人口、土地、产业系统的权重,利用熵权法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将初始数据经过标准化后所得到的无量纲值即Pi'、Li'、Ii'用来分别表示描述乡村人口、土地、产业特征的指标。一般情况,将耦合度分为6种情况:C=1时,乡村人-地-业系统处于优质耦合阶段;C∈(0.8,1)时,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C∈(0.5,0.8]时,处于磨合阶段;C∈(0.3,0.5]时,处于拮抗阶段;C∈(0,0.3]时,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C=0时,处于无关状态。
3、耦合协调度D。在耦合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明乡村人-地-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对协调度进行综合测度,公式如下:
D=(C×K)■
K=αPi+βLi+γIi
在上述公式中,K为乡村人-地-业系统综合评价指数;α、β、γ为待定系数,基于前人的研究,可以将待定系数都确定为1/3。如表1所示,可将协调度分为10个层次。(表1)
(三)指标选取。本文选取的指标主要揭示宁夏内县级行政单位的人口、土地和产业的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根据指标的可获取性和代表性,一共选取了7个指标来反映乡村人口土地产业的发展情况。人口指标选取了反应乡村人口就业情况和乡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乡村从业人员和乡村非农就业率越大,则说明乡村人口能够在较近的地方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可减缓乡村地区的人口流失;乡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反映了乡村人口的生活水平。土地指标选取了人均耕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效率两个指标。耕地是农业发展的根基,是否拥有丰富的耕地资源,是决定乡村人口承载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土地利用效率作为负指标,则是代表宁夏乡村对土地的非农应用。产业指标则选取了人均粮食产量和人均肉产量来反应乡村的生产能力。(表2)
(四)数据来源。乡村人口、乡村从业人员、乡村从事农林牧渔业人员数据来自于2010~2019年的《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其余数据来自于2010~2019年宁夏统计局的《宁夏统计年鉴》。
二、结果分析
(一)耦合度时空格局。整体上看,宁夏乡村人-地-业的耦合度较高,都在0.85以上,呈现高水平耦合状态,在整体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耦合度平均值在2010年最高,为0.898;在2012年最低,为0.859。由此可见,整体上宁夏乡村人口、土地、产业三个子系统之间表现出良好的共振性,各子系统之间磨合效果极佳。(图1)
1、时间格局。2010年、2014年和2019年的耦合度平均值分别为0.898、0.884和0.889,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2010~2019年10年内,整体县域的耦合度变化不大,大多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少部分处于磨合状态,变化较大的只有红寺堡区和泾源县。红寺堡区原名红寺堡开发区,2010年正式设立红寺堡区,其人口主要由同心、海原、原州等7县(区)生活在贫困带上的贫困户组成的,是全国最大的扶贫移民开发区。初期,红寺堡区的人口系统、土地系统、产业系统之间耦合度较低,处于磨合阶段,为0.69。经过10年发展,截至2020年3月,红寺堡区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到2019年,红寺堡区乡村人-地-业耦合度已经上升至0.799,接近高水平耦合状态。泾源县位于宁夏最南端,2010年、2014年和2019年,泾源县的人-地-业耦合度分别为0.998、0.833和0.549,从高水平耦合状态下降至磨合阶段。泾源县属于南部山区9县中较为贫困的县域,整个县域向旅游城市转型,乡村人口、土地、产业系统发展失衡,人均粮食产量从2010年的0.465吨下降到2019年的0.032吨。因此,泾源县的人-地-业耦合度逐年下降,从高水平耦合渐渐走向拮抗阶段。
2、空间格局。2010年、2014年、2019年北部川区13县的耦合度平均值分别为0.900、0.894和0.898,对比南部山区9县的耦合度平均值0.894、0.875和0.882并没有较大差距,都维持在高水平耦合状态。即南部山区9县和北部川区13县,在耦合度上没有差距。宁夏北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乡村人-地-业耦合度是沿着宝中二线、银西铁路、包根铁路等铁路线铁路网形成了一个环状高水平耦合带。而南部地区是以原州区为核心。虽然原州区处于宁南,自然环境恶劣,但其乃是宁南区域中心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西北特色农产品集散中心,因此形成了以固原市原州区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乡村人-地-业高水平耦合度核心边缘区域。
(二)耦合协调度时空格局。整体来看,在2010~2019年期间,宁夏乡村人-地-业整体耦合度水平较高,因此该地乡村人-地-业三个子系统处于失调状态的县域极少。从图2可以看出,2010年、2014年和2019年三年里,三个子系统处于濒临失调的县域,仅有2019年的泾源县和隆德县。但是,大部分县域所处于的协调等级并不高,在2010~2019年10年间,并没有县域的三个子系统处于优质协调,三个子系统处于良好协调以上的县域仅有3.16%,而处于中级协调以上的县域仅为23.15%。(图2)
1、时间格局。2010年、2014年和2019年的宁夏乡村人-地-业耦合协调度平均值分别为0.612、0.584、0.601,耦合协调度呈现先下降再上升趋势,先从初级协调下降至勉强失调,但接着逐渐回升至初级协调,与乡村人-地-业耦合度轻微下降然后上升的变化趋于一致。2008年以来,宁夏乡村进行了农业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重大战略调整,在“三农”政策的支持下,宁夏的一些城市,特别是南部山区的一些城市正在转型。例如,沙坡头区、中宁县、海原县等县域正在打造全域旅游城市、特色产业城市、物流枢纽城市等;利通区、同心县、盐池县等县域压缩纯粮食作物生产,在发展奶牛滩羊养殖、种植葡萄的基础上,同时发展旅游业。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初期,耦合协调度由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会轻微下降,经历初期的“阵痛”之后,耦合协调度紧接着回升。
2、空间格局。如图2所示,和乡村人-地-业耦合度相差极小不同,整体上乡村人-地-业耦合协调度平均值差距较大。2010年、2014年和2019年南部山区9县乡村人-地-业耦合协调度平均值分别为0.549、0.519和0.530,处于勉强协调阶段;而北部川区13县2010年、2014年和2019年乡村人-地-业耦合协调度平均值分别为0.668、0.647和0.652,处于初级协调阶段。总的来看,协调度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于经济较发达、区位较好或自然环境优异的地区。
三、结论
本文选取了宁夏这个南北相差较大的区域作为案例,解析了乡村系统的发展状态,从乡村的三个子系统——人口、土地、产业出发,分析其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度,主要结论如下:
(一)耦合度方面。宁夏乡村人-地-业2010~2019年耦合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整体耦合水平较高,呈现高水平耦合状态。在耦合度格局上,南部山区和北部川区的耦合度十分接近。
(二)耦合协调度。2010年、2014年和2019年三年里,宁夏乡村人-地-业三个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与耦合度变化趋于一致。处于失调状态的县域很少,但是大多数县域所处的协调等级并不高,大多都处于初级协调以下。且协调度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地理位置较好及交通发达的地区。
综上,宁夏的乡村人-地-业发展状况要一分为二来看。对于宁夏北部川区,其比较类似于传统平原农区乡村,人口较为稠密,土地相对来说比较肥沃,有富裕的劳动力却无相应的产业发展水平来支撑,从而导致了严重的乡村人口居业分离现象,进而引起土地要素非农化。因此,对北部川区来说,可利用富裕的土地资源扩展产业空间,从而提供更多的乡村就业岗位,刺激乡村外出人员回流,回乡创业,既可以使更多的人气回流,又可以避免造成乡村土地的浪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从而达到刺激乡村活力、重振乡村的目的。
相较于北部,宁夏南部乡村问题更加严峻。南部山区的土地面积虽然不小于北部川区,但是其地形复杂,降水量少,土壤贫瘠、保水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另一点不同则是,相比于北部川区富裕的乡村人劳动力,南部山区的乡村就业人口在逐年流失减少,劳动力缺乏也是宁夏南部山区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因此,要想振兴南部山区乡村,首先要解决的是土地情况恶劣问题,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在保持水土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压缩粮食作物比例,发展节水型作物、经济作物。面对劳动力流失,除了扩展产业空间,吸引劳动力回流之外,可以参考美国的大农场大牧场,改革土地制度,在减少劳动力需求的基础上,提升农业机械动力,以机械取代人力,打造“新式”乡村。
本文对乡村人-地-业耦合协调关系及其传导机制的分析,为认识乡村奠定了基础,未来可进一步加强耦合协调格局形成机制、人-地-业失调如何导致乡村病问题产生及如何解决宁夏南北不同形式的乡村问题等方面的研究。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佘之祥.乡村在城镇化过程中受到的冲击及其发展问题[J].中国环境管理,2015.07(03).
[2]LiuYansui,LiYuheng.Revitalize the World's Countryside[J].Nature,2017.548(7667).
[3]张富刚,刘彦随.中国区域农村发展动力机制及其发展模式[J].地理学报,2008(02).
[4]程明洋,刘彦随,蒋宁.黄淮海地区乡村人-地-业协调发展格局与机制[J].地理学报,2019.74(08).
[5]刘彦随.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地理学报,2018.73(04).
[6]冯俊华,张路路,唐萌.农业经济-生态-社会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OL].系统科学学报,2021(0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657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