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管理/制度
在职消费、股权制衡度与研发投入
第680期 作者:□文/姜清明 时间:2022/5/1 17:02:11 浏览:334次

[提要] 本文利用2013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实证检验在不同性质企业中高管在职消费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以及股权制衡度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在职消费;股权制衡度;研发投入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11117

创新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企业是创新活动投资的主体,企业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跟,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进行产品创新的过程就是企业重新获取和调整资源使之与战略重新匹配的过程。而在企业内外部人员中,高层管理者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最为关键。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短期收益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高管短期报酬,因此可以通过对高管进行合理的激励,来加大企业的创新投入。一般来说,高管激励分为显性激励和隐性激励,其中显性激励包括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隐性激励包括在职消费和晋升激励。

显性激励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已有很多学者研究,但隐性激励特别是在职消费与研发投入关系间的调节因素鲜有人研究。国内学者研究了在职消费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孙早和肖利平(2015)认为非国有企业高管在职消费额与研发强度呈现负相关关系。刘张发和田存志(2017)发现高管在职消费强度基本都是促进企业创新投入。谷丰和张林等(2018)基于生命周期理论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现有文献为本文研究在职消费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提供了参考,本文除了研究在不同企业性质中在职消费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还检验了股权制衡度作为调节变量对在职消费与研发投入关系的调节作用。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高管在职消费与企业研发投入。委托代理理论中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互分离,高管作为企业经营者,有着企业重大项目的决策权。企业研发投入作为企业一项重大项目有着高风险、周期长等特点,企业研发投入会影响企业的短期收益,而高管的任期和报酬主要依赖于短期收益。并且企业高管为了开展企业创新活动,不得不为创新的高风险以及学习新技术所花的时间精力付出一定的私人成本,所以对高管进行短期激励有利于企业研发投入。在职消费作为隐性激励可以对薪酬激励起到补充作用,是一种短期激励,在职消费的提高可以增加高层管理者短期收益,高管便可以在进行企业研发投入的同时得到较好的短期收益。由此提出假设1

H1:在职消费与企业研发投入呈正相关关系

(二)在职消费、股权制衡度与企业研发投入。股权制衡度越大表明企业股权越分散,那么股东对高管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控制力可能会降低,高层管理者会更容易实现内部人控制。所以在上市公司中,股权制衡度的大小可能会影响高管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决策。企业股权分散可能会导致股东对高管监督不到位,在职消费权利就有机会被高管滥用,在职消费就起不到激励高管创新的作用,进而会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力度。由此提出假设2

H2:股权制衡度负向调节在职消费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本文选择20132020年上证A股制造业企业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1)剔除ST上市公司和各变量中数据缺失的样本;(2)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了(1% 99%)的缩尾处理,保证分析结果的稳健性;(3)当上市公司有两种及两种以上的企业性质时,则按照国企、民企、外资顺序确定企业的性质。最后得到样本数据量为4614个。本文数据来源于CSMAR,并利用Excel2010Stata15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变量设计。因变量是研发投入,参考学者文芳和胡玉明(2009),利用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总额与企业营业收入的比值来衡量。主要解释变量是在职消费,其具体包括办公费、差旅费以及业务招待费等方面,而这部分费用大多记入管理费用,本文借鉴罗进辉和万迪昉(2009),以管理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值来衡量。调节变量是股权制衡度,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经验,本文选择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比值来衡量。对于控制变量的选择,参考学者们的研究,本文用影响企业研发投入指标的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具体包括企业规模(Size)、营运能力(Op)、成长能力(Growth)、资产收益率(Roe)、资产负债率(Lev)、年份(Year)。

(三)模型构建。为了验证高管在职消费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以及股权制衡度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分别构建以下两种回归模型:

在职消费对研发投入的影响:

RDit=α+β1Feeit+∑βicontrolit+εit1

股权制衡度对在职消费与研发投入关系调节效应的检验:

RDit=α+β1Feeit+β2Crit+β3Feeit×Crit+∑βicontrolit+εit2

其中,Fee×Cr为在职消费与股权制衡度的交互项。

三、实证检验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研发投入强度平均值为3.807%,最小值为0.04%,最大值为17.89%,说明制造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差距很大,并且研发投入强度整体水平较低,国际上一般认为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5%的企业才具有竞争力。在职消费的最小值为0.984%,最大值为25.2%,说明制造业企业在职消费的差距非常大。

(二)相关性分析。表1是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表,从中可以初步了解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表1中可以看到,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都比较小且大部分在1%水平上显著,所有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都不超过0.5,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从表中还可以看到,企业研发投入受到企业在职消费和企业成长能力正向影响,受到其余控制变量负向影响,并且在职消费与研发投入之间的相关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本文中的假设1。(表1

(三)回归分析

1、在职消费在不同性质企业中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从表2中模型1可以看到,对于全样本来说,在职消费与研发投入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企业成长能力与研发投入在5%水平上正相关,假设1得到了验证;而企业规模、营运能力、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研发投入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接下来将研究样本按企业性质分为国企和民企。对于国企,其回归结果与全样本的差距不大;而在民企中,企业规模、成长能力与研发投入的关系并不显著。对比三个模型,主要解释变量在职消费都与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但其相关系数的大小不一样,其中民企中两者相关系数为10.333,国企中两者相关系数为9.788。显然,相比于国企,在职消费在民企中对企业研发投入促进作用更大。(表2

2、在不同性质企业中,股权制衡度对在职消费与研发投入关系的调节作用。由表3中模型1可知,在职消费的回归系数为9.823,交互项系数为-2.866,都是在1%水平上显著,即股权制衡度减弱在职消费与研发投入的正向相关关系,假设2得到验证。进一步将企业按企业性质的不同划分为国企和民企,分析股权制衡度在两种不同性质企业中具有的调节作用。从模型2可以看到,在职消费的回归系数为7.387,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8.971,都在1%水平上显著相关,说明在国企中股权制衡度会负向调节在职消费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模型3中,在职消费与研发投入呈显著正相关,但交互项回归系数不显著,说明在民企中股权制衡度不具有调节作用。(表3

(四)稳健性检验。为了进一步检验在职消费与企业研发投入关系、股权制衡度对在职消费与研发投入关系调节作用的稳健性,参考学者王曾和符国群等(2014)、刘张发(2020)的研究以及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采用管理费用减去董事、监事、高管的薪酬总额的差值与营业总收入的比值来衡量在职消费,并再次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与前述研究结论大致相同,说明本文研究结果具有稳健性。

四、研究结论与展望

本文检验了在职消费在不同性质企业中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并进一步验证在不同性质企业中股权制衡度对在职消费与研发投入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无论在国企还是在民企,在职消费会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在国企中,股权制衡度负向调节在职消费与研发投入的关系,而在民企中股权制衡度不具有调节作用。未来学者可以多关注在职消费与研发投入二者间的作用机制,以及从不同角度挖掘在职消费与研发投入关系中的调节变量。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宋玉臣,任浩锋,张炎炎.股权再融资促进制造业企业创新了吗?——基于竞争视角的解释[J/OL.南开管理评论,2021-09-23.

2]周铭山,张倩倩.“面子工程”还是“真才实干”?——基于政治晋升激励下的国有企业创新研究[J.管理世界,201612.

3]王曾,符国群,黄丹阳,等.国有企业CEO“政治晋升”与“在职消费”关系研究[J.管理世界,201405.

4]冯根福,温军.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07.

5]刘张发.高管在职消费、公司治理与企业创新投入——基于面板门槛效应的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2004.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35068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