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市场/贸易
农产品期货市场研究综述及启示
第682期 作者:□文/郑 强 刘国昊 时间:2022/6/1 16:05:11 浏览:541次

[提要] 当前,农产品市场期货交易已成为一种重要市场交易形式,在农产品价格发现及套期保值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并以新疆枣农为研究对象,就红枣期货市场风险认知及生产调适行为进行思考。

关键词:红枣期货;风险认知;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1123

一、研究背景

现阶段,中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正在经历深刻转变,在价格政策逐步退出的背景下,加快发展以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形成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势在必行。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达国家农产品市场中期货交易已成为一种重要市场交易形式,在农产品价格发现及套期保值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1、国外农户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很早就开始研究农户利用期货市场的情况。通过对美国农户早期的调查研究,1983年在部分州种植玉米的农户中有一半以上选择使用远期合约转移价格波动风险,在使用远期合约较少的地区这个比例也达到30%

早在20世纪中叶,发达国家的部分农业生产者就开始将农产品期货作为规避市场风险的一种手段,国外一些学者和机构曾对农业生产者参与期货、期权市场的情况进行过调查。1993年、1994年和1995年在普渡大学举办的大型农场主培训班上,接受调查的农场主中有10%20%使用过期货、期权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对印第安纳州种植玉米和大豆的农民的研究发现,个人对期货市场规避风险能力的认知和债务情况是影响他们使用期货市场的最重要因素,拥有高负债的农民更容易参与期货市场以减少风险;另外,农民受教育程度对其运用期货、期权工具具有正向作用。运用多元Logit模型对美国棉花生产者的收集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发现影响棉农参与和利用期货市场的主要因素是生产者偏好、农场规模、作物保险的使用、风险厌恶、政府补贴收入和非农收入等。相比较而言,国内关于农户市场风险感知和农产品期货认知等问题的研究还较少,对影响农户参与和利用期货市场的因素方面的研究则更加欠缺。目前,农户主要还是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减弱农业风险带来的损失,比如提高自身文化程度、收集更多可靠的市场信息、实行多元化生产以及采用新品种等,而较少依靠外部力量。

2、国外农产品期货模式的研究现状。国外的期货市场和保险市场相较我国比较成熟,“保险+期货”模式在国际上有着较为成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有着较高的准入门槛,对于普通农户来说没有相应的技术和操作能力来进行操作。为了比较期权和期货哪个更能够规避风险,以及各自所具有的风险规避的特性,作者通过搜集各种农产品价格保险的数据,进行建模实证分析。通过模型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期货相对期权来说能够有效降低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有着较强的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可以保障农户的基本收益。在研究中发现,当市场价格出现较大波动时,可以通过收入保险发挥保障功能,实现利用收入保险来管理农产品市场风险,有效保障了农户的价格上涨或下跌的风险以及产量不足带来的收益风险。发现可以将保险的服务特性和期货市场的风险对冲特性相结合,解决当前农业市场的壁垒,能够有效地转移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化解保险公司高赔付率的风险,同时能够有利于盘活农产品期货市场,带来一定的收益。

(二)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农产品期货的作用和功能。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农产品期货可以有效转移市场价格风险,为农户提供套期保值,防止农户的农产品发生贬值。同时,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可以为农户的生产经营提供价格信息指导,让农户生产更为合理,进而增加农户的收益。

2、有关农产品期货市场主体结构的研究。通过研究国内商品交易所的客户数据,发现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主体结构表现为两个典型的失衡:一是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结构失衡,中小散户是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上的绝对主体,机构投资者少。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的期货市场,价格波动剧烈,稳定性差,投资基金流动频繁,市场风险较大。二是套期保值者和投机套利者结构失衡。我国农户资金规模小,认知程度低,还不具备参与套期保值的能力,而目前农村合作组织层次较低,也难以承担期货交易的任务。目前,我国极少农民或代表农民利益的组织直接进入农产品期货市场,在农产品期货市场上参与交易的大都是大规模农产品购销商、农产品加工企业、各种投资机构及个人投资者。因此,对于农产品生产者来说,他们并没有真正享受到期货市场带来的利益。

3、有关农户参与农产品期货模式的研究。我国现阶段主要通过“公司+农户” “订单农业”等模式通过一系列中介组织间接帮助农户参与期货市场。其中,“企业农户” “农户+农户合作社+期货市场” “期货订单”模式是现阶段最常见的农户参与期货市场的模式。但是,由于现阶段利益分配机制的不健全、合约制定的不完善、农户法律意识淡薄、农户与中介组织信息和实力不对称等原因,我国订单农业的违约率较高。同时,由于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资金实力相对弱小,农户参与期货市场的必然选择就是以“农户+合作社+期货市场”的模式。一些学者分别以美国玉米和生猪两个品种为例,具体研究了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的结合模式和效果。还有通过分析美国收入保险和期货的连接模式,认为我国可从三个方面探索“保险+期货”的有效途径,即微观设计、市场结构和宏观政策框架调整。在财政支持方面,如果保险公司的责任准备金不足以支付保险赔偿金,则需要制度安排以确保农业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分析我国农业保险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连接机制后,研究学者认为“保险+期货”模式可持续化发展,可以通过期货市场新品种上市、农产品期货市场、政府财政补贴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完善。

在提出“保险+期货”抵御市场风险新模式的探索后,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对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价格风险管理机制提出了完善意见;通过对“保险+期货”的优势、潜力及问题,对该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建立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机制提出了建议。“保险+期货”运用可以借鉴美国风险管理经验,加强市场化运作水平,促进期货业的发展,吸引不同的机构投者入场进行风险对冲。

4、农户参与期货市场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通过对农户参与农产品市场的意愿调查研究,发现在农户之间的交流过程中对风险的认知程度越高,对行情预测信息需要程度越高,农户参与期货合作社的意愿越强烈,农户对金融服务的满意程度越高、购买农业保险会降低参与合作社的意愿。另外,农户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交易政策补贴等方面对参与期货市场的意愿具有更强烈的影响。因此,针对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现状,农户通过合作组织参与期货市场的模式更具可行性。

三、研究评述及启示

国内外学者对农产品期货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但纵观现有研究文献,至少还有如下两点仍有拓展的空间:一是从微观视角探讨农户对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风险认知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二是农户对这种经营风险的认知,从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来考虑,会采取哪种生产调适行为?各种生产调适行为的优先次序如何?

新疆作为全国的红枣主要产区,由于近十几年红枣生产规模的大幅度扩大,产量激增,市场受供给量的影响导致波动幅度非常明显,销售渠道单一。同时,人们对于红枣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存在的矛盾是在红枣价格日趋走低的今天,极大多数农民仍以产量追求效益,未从关注生产高品质的红枣为产业的切入点进行发展,因此要改善红枣产业发展现状,不得不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质量。据了解,2019年红枣(灰枣)最低收购价为1.9/公斤,2020年市场价格相比较前年较为乐观,但是收购价格依旧较低,没有突破市场和品质的约束。因此,红枣期货为红枣产业的发展指明了生产标准。一是要参与红枣期货必须严格遵循规格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红枣生产的品质等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二是要参与红枣期货交易必须改变现有的生产模式,从根本上解决红枣生产品质降低的问题。

(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Fulton M.The Future of Canadian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A Property Rights Approach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5.7712.

2Hakelius K.Cooperative ValuesFarmers of Cooperatives in the Minds of the FarmersD.UppsalaSwedis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1996.

3Musser W.NGeorge F.PatrickDavid T.Eckman.Risk and Grain Marketing Behavior of Large-scale FarmersJ.Applied Economic Perspectives and Policy1996.18(01).

4Shapiro B.IBrorsen B.W.Factors Affecting FarmersHedging DecisionsNorth Centr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J.1988.1002.

5]郭晓利.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展望[J.中国流通经济,2009.2301.

6]王建伟.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7.

7]田刚.利用期货市场规避农产品价格风险[J.经济论坛,200419.

8]王红.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问题研究综述[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602.

9]李剑,吕捷,李崇光.农产品期货市场泡沫风险实时预警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1903.

10]王振宇.中美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及溢出效应研究——基于大豆期货数据的分析[J.农村经济,201405.

11]刘岩.中美农户对期货市场利用程度的比较与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805.

12]章寿荣.完善与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J.商场现代化,200801.

13]黄慧莲,熊涛,李崇光.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泡沫特征及品种差异性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801.

14]景再方,吴东立.浅析农户进入农产品期货市场的途径[J.商场现代化,200707.

15]李彬.利用期货市场转移订单农业违约风险[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04.

16]谢勇模.期货合作社:农民避险增收新模式[J.银行家,200607.

17]董婉璐,杨军,程申,李明.美国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对农民收入的保障作用——以2012年美国玉米遭受旱灾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409.

18]安毅,方蕊.我国农业价格保险与农产品期货的结合模式和政策建议[J.经济纵横,201607.

19]叶明华,庹国柱.农业保险与农产品期货[J.中国金融,201608.

20]马晓旭,熊琼,王硕洁.我国期货市场利用“保险+期货”服务农民的模式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803.

21]亢铁莹,王玉文.美国巨灾灾害保险期货期权的保险精算定价[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5.3103.

22]李亚茹,孙蓉.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及其在价格机制改革中的作用[J.保险研究,201703.

23]李北新.“期货+保险”探索农产品风险管理新模式[N.期货日报,2015-12-09003.

24]张峭.基于期货市场的农产品价格保险产品设计与风险分散[J.农业展望,2016.1204.

25]秦萍.保险与期货对接服务农业风险管理的模式分析[J.保险理论与实践,201609.

26]孙蓉,李亚茹.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及其在国家粮食安全中的保障功效[J.农经济,201606.

27]李铭,张艳.“保险+期货”服务农业风险管理的若干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190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00183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