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保定市农业生态安全评价与补偿研究
第539期 作者:□文/王 亮 王笑谱 王 军 李红利 时间:2016/6/16 18:44:55 浏览:1551次

[提要] 农业生态安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在京津冀加快协同发展的形势下,在服务京津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强化生态屏障、疏解农业产业转移新功能调整的客观需求下,保定市农业水资源短缺,农业环境的化肥农药施用过量,森林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和地下水超采等农业生态安全问题尚未解决,严重制约着保定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影响着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步伐。目前,有关生态补偿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机制还不完善。因此,对保定市农业生态安全评价与补偿进行分析研究,对于推动保定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促进保定市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业生态安全;生态安全评价;生态补偿;保定市

本文系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505030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416

随着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不断加剧,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提出“生态安全”的概念。2000年,国务院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中提出“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目标,首次将“生态安全”的概念引入中国。关于农业生态安全的概念,吴国庆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是指农业赖以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处于一种不受威胁、没有危险的健康、平衡状态”。关于生态补偿,国际上一般称之为PES,可译为“生态服务付费机制”。关于生态补偿的定义,吕忠梅教授认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的角度讲,生态补偿是对由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给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造成的破坏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的补偿、恢复、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从广义的方面来说,生态补偿则还应包括对因环境保护丧失发展机会的区域内的居民进行的资金、技术、实物上的补偿、政策上的优惠,以及为增进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环境保护水平而进行的科研、教育费用的支出”。将保定市农业生态安全评价和农业生态补偿与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相衔接,为保定市构建农业生态安全补偿政策提出对策性建议。为推动保定市农业生态安全补偿制度的建立,完善保定市生态建设与补偿政策,为升级保定市农业政策中的安全因素,提供合理化针对性建议。

一、农业生态安全及生态补偿相关概念

农业生态安全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按结构分为农业环境安全、农业资源安全、农业产品安全和农业生物安全;二是按内容分为质量安全和数量安全;三是按功能分为区域农业生态功能分析评价、生态系统健康诊断、农业生态效益的价值化、生态安全警告和生态安全维护管理。农业生态安全属于公共范畴,是指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自我恢复和调节功能,具有为人类生产、生活、健康等方面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保障功能,以及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状态和过程。

生态补偿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是对生态系统本身的保护(或破坏)的成本的补偿;二是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投入的机会成本的经济补偿;三是对生态价值较大的区域(或对象)进行的保护性的投入。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根据生态系统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和服务价值,运用政府和市场双重手段,调节生态保护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种公共制度。

二、保定市农业生态安全评价及分析

(一)建立指标体系。在保定市农业区划的基础上,根据PSR模型,从农业生态压力、农业生态状态、农业生态响应三个方面来设定保定市农业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

1、评价指标的选择。按照层次分析法,把保定市农业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其中,目标层为保定市农业生态安全,准则层为制约保定市农业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分为农业生态压力、农业生态状态和农业生态响应。指标层由可直接度量或间接度量的指标构成,根据准则层各准则的特征和意义,结合保定市农业生态环境状况的实际情况,本文选用人口承载、资源消耗、农业污染、资源利用、环境质量、生态建设、社会结构7个指标作为指标层的评价依据,并设计选取了20项因子作为农业生态安全评价综合指标体系最基本的层面,构成保定市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表1

2、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在对保定市农业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的时候,需要选择一种最恰当的方法来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本文要依据保定市实际情况采用级差标准法来处理未统一的指标:

Si=■ (1

Si=1-■ (2

式中:Xi为某一评价指标数值的初始值;Xmin为某一评价指标数值的最小值;Xmax为某一评价指标数值的最大值;Si为得到的无量纲化指标值。如果某一评价指标的数值越小,此指标所表达的含义为越安全,则选择公式(1);如果某一评价指标的数值越大,此指标所表达的意义为越安全,则选择公式(2)。

3、指标权重的确定。研究领域中,如何确定权重已经有很多种方法了,主要分为主观法和客观法。主观法所表达的意义是从主观能动性的角度来赋予每个指标的权重,只需要相关的专家评委或有经验的教授根据各个指标的内涵,结合研究区域的概况便可作出决议,操作简单,因此被广泛应用。客观法需要根据每个指标的具体含义对整个评价的影响程度,赋予每个指标相应的权重值,客观法虽然减少了因主观赋值带来的主观性因素,但是过程比较繁琐,不易于操作。因此,本文采用主观赋权法,对保定市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赋权。

(二)构建评价模型。关于生态安全评价的方法,学者们都做了很多研究。由于农业生态安全自身具有复杂性和层次性,而农业生态安全的某一项指标只从某一方面反映了农业生态安全状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全面反映农业的生态安全状况,结合相关理论基础和保定市本身的自然生态状况,运用综合指数模型计算出保定市农业生态安全综合指标,即:

Ai=rij×?j

式中:Ai为总体评价值,即第i年保定市农业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rij为第i年第j项单指标的生态安全指数,?j为第j项指标的权重子指数,n=20项指标。

(三)分析评价结果。根据以上数据和方法,计算出20052014年保定市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数,见表2;结合保定市农业生态现状,设置生态安全评价表,见表3。(表2、表3

由表2、表3可知,2005年以来,保定市农业生态安全表征状态总体在Ⅱ~Ⅳ等级浮动,即在较安全状态、预警状态、生态较差状态浮动。总体来看,保定市农业生态安全呈恶化趋势,生态安全有待改善,这是一个综合状态的表征,说明20052014年这10年中,保定市农业生态受到了一定的破坏,农业生态结构系统发生了一些变化,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因此需要解决保定市农业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改善保定市农业生态安全状态。具体来说,20052014年这10年中,保定市农业生态安全等级大多数年份仍处于Ⅲ等级别,即预警状态,亦即一般安全状态,意味着这些年中,保定市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有所变化,功能有些破损,环境受到明显损害,农业生态系统的层次有所改变,有些明显的生态问题。2014年达到Ⅳ等级意味着保定市农业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严重退化,自然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系统已经遭受到一些破坏,在遇到自然灾害袭击时,很难恢复到原来的样子。总的来说,20052014年保定市农业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值呈下降趋势,即农业生态安全状态趋于恶化。

三、构建保定市农业生态安全补偿机制的建议

农业生态安全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护、生态保护、环境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对于保定市来说,明确生态功能区定位,提高农业生态建设能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农业,解决环京津贫困带问题等,建立各种生态补偿方式可以实现保定市农业生态安全的区域利益平衡机制,是保定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必要途径。

(一)加强生态立法工作,实现农业生态补偿制度法制化。随着国家对生态安全问题的重视,对于生态环境的损害如何赔偿也引起了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为逐步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2015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并决定2018年起在全国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通过试点逐步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索赔主体、赔偿范围及解决途径,形成相应的鉴定评估管理与技术体系、资金保障及运行机制。因此,按照国家实施生态补偿政策的进展,加快制定省级《河北省农村生态补偿管理办法》以及相关政策法规,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补偿制度,并出台普遍指导和因地制宜指导相结合的省、市、县级农业生态补偿的配套政策,是构建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步骤。

(二)完善政策管理体系,实现农业生态补偿制度规范化。任何政策的实施都需要支付相应的成本,一个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可以把管理成本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从而降低政策的实施成本。农业生态补偿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补偿主体、补偿客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因素,通过建立补偿政策制定机构、政策实施管理机构、补偿流通网络体系,健全组织管理体系,使这些因素构成的复杂网络能够很好地协调和运转,从而做到成本有效,保证补偿资金的合理分配和落实,达到农业生态补偿制度的规范化,最终使生态补偿机制有效运行。

(三)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实现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经济化。农业生态安全补偿机制是集生态、经济和社会于一体的适应性的管理机制,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是为广大农民谋利益,因此要通过政策宣传和政府的引导,使农民自愿参与到生态建设中来。在京津风沙源治理、环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以及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等农业生态政策实施过程中,可以积极发动广大农民参与,并从中获得收益。让农民在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产业化扶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及生态移民等生态工程中,提高生态意识,在建设中增加收入。实现政府与农民二元互动,大力发挥其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补偿资金融资的经济化和生态补偿模式的多元化。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中译本)[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2]鲍文沁,徐正春,刘萍.中国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5.11.

3]吴国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及其评价研究——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1.22.4.

4]闫民.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和相关法律制度研究——以生态补偿市场参与模式为视角[D.四川: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1.

5]吕忠梅.超越与保守——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环境法创新[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6]王军等.农业生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3222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