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成渝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
第686期 作者:□文/王 淑 时间:2022/8/1 10:21:15 浏览:270次

[提要] 新时代背景下,高质量发展对绩效评价提出更高要求,综合资源、环境、经济三大方面的绩效考核,才能从根本上引导决策观念转变,从而实现长足、稳定的增长。城市群对于国家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成渝城市群作为西部唯一一个国家级城市群,其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估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选取20052015年成渝地区16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SBM方法与Tobit模型,对成渝城市群经济效率、能源效率、环境效率进行测算、描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松弛度分解与影响因素探究,试从内部无效率与外部影响两个角度归纳促进成渝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绩效提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成渝城市群;SBM模型;环境效率;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127

城市是实现高质量增长的载体,城市群发挥着增长极的作用,除传统的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城市群,《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明确将成渝城市群与上述城市群并列。目前来看,关于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传统城市群绿色发展的研究已初具成果,但成渝城市群总体可持续发展绩效如何,哪些因素影响着成渝城市群“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尚未得到良好回答。从国家战略角度看,良好的生态基底是成渝城市群的优势所在,其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由此可见,开展成渝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绩效考评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文献综述

(一)评价指标的选取。目前关于成渝城市群的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城市综合承载力、土地利用效率、环境经济协调度、环境效率等。不同视角得出结论不一,其中效率与生产率是经济学最经典的评价指标,随着环境、资源等要素作为内生增长因素的观念深入人心,能源效率、环境效率等概念应运而生,这类绿色效率评价指标一方面能够实现不同评价主体的横向、纵向可比;另一方面能够囊括多投入、多产出的要素情况,更加契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因而被最新研究广泛用于国家层面、区域层面、企业层面的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估。但目前来看,基于能源效率、环境效率等绿色效率视角对成渝城市群进行评价的文献很少,一部分是对具有代表性的时间截面进行评价对比,尝试刻画效率的时空演进特征;一部分是选取重点城市对其进行连续时间的效率描述,衡量地方发展模式;还有一部分研究对各城市连续年度面板数据展开分析。但总体来看,上述研究时间跨度均位于2014年之前,且研究范围未完全囊括《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涉及的16个城市,对于影响效率增长的因素探究也并不十分深入。

(二)测算方法的发展。环境效率相关的测算方法有指标测算法、因子赋权法、随机前沿分析等,但应用最广泛的是数据包络分析法(DEA)。DEA模型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基于规模收益不变的CCR模型、基于规模收益可变的BCC模型、非径向效率模型RM技术效率模型、基于松弛的SBM模型等。Chung et al.1997)提出了Shephard方向性距离函数,Tone2004)因此在常规SBM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模型,即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环境污染物自此开始作为正常的坏产出被纳入测算过程。

(三)影响因素的探究。目前关于城市群环境效率影响因素的探究主要涉及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传统发达城市群,而单独对成渝城市群展开的研究较少。常被考虑的影响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人口密度、科学技术支出和对外贸易等,涵盖经济层面与社会发展层面,关于绿色发展相关因素考虑比较缺乏,且所得结论因城市的规模、区位不同而异。

(四)研究评述。总结现有研究发展趋势,可以发现关于成渝城市群环境效率长时间跨度、全范围城市的研究仍是空白,且探究成渝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也较少。本文将构建全面衡量“资源-环境-经济”的指标体系,对20052015年成渝城市群中的16个城市的经济效率、能源效率、环境效率进行测算,通过对上述三类效率不同时间、不同区域的对比分析,对成渝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绩效的时空变化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识别影响成渝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绩效增长的重要因素,得到促进成渝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说明

(一)研究方法

1、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Tone2004)在常规SBM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包含期望产出的SBM模型,之后被学者广泛采用,环境污染物也开始被作为正常的坏产出纳入测算过程。该模型原理为在分母表达式中加入一个坏产出量(例如SO2等污染物排放量),并令坏产出的改进方向与好产出相反。该模型衡量松弛度的表达式如下:

Φ*min

S.T. x0=Xλ+s-0

  yg0=Ygλ-sg0

  yb0=Ybλ+sb0

  s-00sg00sb00,λ≥0

其中,s-0sb0sg0分别代表投入、坏产出和好产出对应的松弛变量向量。对比各种来源的无效率值,可以识别出导致环境效率损失的关键因素。计算松弛变量与实际产出或投入的比值可以测算出每种产出品与投入品对应的无效率值,例如第i种资源投入无效率为:

I_IEio=■■■

2Tobit模型。由于本文测算所得效率值均介于01之间,属于截断数据类型,因而选择最小二乘法等常用计量方法可能会导致估计偏误,Tobin提出的Tobit模型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其常用表达形式如下:

Y=Y*=βX+μ,Y*00Y*0

参考付丽娜等(2013)的做法,综合数据可得性,本文拟考虑经济发展程度、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绿化建设、人口密度等五个因素对成渝城市群三类效率的影响。

(二)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基于规模报酬不变假设,选择考虑坏产出的SBM模型,选取时间跨度为20052015年对成渝城市群16个城市展开研究。其中,测算经济效率时选择产出为导向,测算能源效率选择投入为导向,测算环境效率选择无产出或投入为导向。相关数据来源于《四川省统计年鉴》《重庆市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年鉴》。(表1

三、测算结果及分析

(一)时空演进。从时间变化趋势来看,成渝城市群总体环境效率呈波动中上升趋势,而经济效率与能源效率则在波动中下降。三类效率在遭遇2008年金融危机后则面临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环境效率跌幅最大,这意味着成渝城市群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受到冲击最大。201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能源效率与环境效率均维持稳步上升,说明成渝经济区的发展构想有助于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2012年,川渝城市群遭遇重大洪涝灾害,三类效率均大幅下降,之后经济效率与能源效率持续走低,环境效率略有回升。

从空间变化趋势来看,成渝城市群三类效率大都经历了从“南北低、中部高”到“南北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布演变。北部“成都-德阳-绵阳”城市群效率一直处于高水平;南部“自贡-泸州-宜宾-内江”城市群的经济效率与环境效率不断提升,能源效率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重庆市经济效率20102015年有所降低,但能源效率与环境效率正在逐年改善;处于成渝城市群中轴线的雅安、眉山、资阳、遂宁、广安、达州三类效率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图1

(二)按城市发展模式分析。从各城市经济效率、能源效率、环境效率排名的相对变化,可以大致分为三类。“经济与生态协调”型城市有德阳、自贡、成都、内江、泸州、宜宾。其中,德阳、自贡、成都、内江经济发展状况良好,资源与环境要素投入利用效率高;泸州与宜宾初步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重经济、轻生态”型城市有重庆、乐山、绵阳。可能的原因是重庆市先天自然资源相较于四川众城市比较匮乏,另一方面则可能是重庆选择了以牺牲环境与资源为代价实现经济高效增长,乐山和绵阳同样存在发展转型的问题。“生态友好、经济落后”型城市有南充、遂宁、达州、广安、资阳、眉山、雅安。这类城市经济效率排名低于能源效率与环境效率,尚未实现“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有效转换,客观上保护了环境资源,但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可持续地将资源与环境价值转变为经济价值。(表2

(三)无效率分析。从期望产出角度来看,各城市GDP松弛量均为零,而其余投入产出要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这说明成渝城市群经济产出不足并不是各城市环境无效率的原因。从投入角度来看,导致环境效率损失的原因由主到次依次为劳动力投入、能源投入、土地投入、资本投入,说明成渝城市群存在劳动力投入过多,且劳动力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高水平劳动人才缺乏。而在能源与土地资源日益紧缩的今天,成渝地区这两类资源同样未得到高效利用,能源及土地的利用效率有待提升。相比之下,成渝地区资本利用程度较好,平均松弛度仅为4.31%,说明地区内各城市资金得到了较好配置,固定资产投资安排比较合理。从非期望产出角度来看,环境污染排放是导致成渝城市群环境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且该城市群总体减排治污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相比之下,成渝地区碳排放治理能力优于工业废物排放,当务之急是提升工业排污的治理能力。(表3

(四)影响因素探究。以三类效率作为被解释变量,采用Tobit模型进行回归,所得结果详见表4。按不同影响因素分析:(1)经济发展水平对经济效率有着显著正向影响,但对能源效率与环境效率影响并不显著。这意味着当前成渝城市群尚未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的发展并不能带来能源效率与环境效率的提高;(2)第三产业发达程度对三类效率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每提升1%,成渝城市群总体环境效率就能提高0.378%;(3)城镇化水平对于经济效率与能源效率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环境效率影响并不显著,说明提升成渝城市群环境效率的途径并不是一味地加速城镇化进程,而是协调好城乡关系,使得城乡进程与经济发展、环境治理进程步调一致;(4)绿化建设对于三类效率影响均不显著,可能的原因一方面是现有城市绿化建设水平较为落后,尚无法对城市总体环境、经济绩效产生显著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城市绿化对城市的影响尚未显性化,仍在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5)人口密度对于三类效率均有着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且系数依次升高,说明更多的人口聚集能够促进成渝城市群的三类效率增长,合理地处理好人地关系才能不断提升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表4

四、结论及启示

本文首先选择SBM模型对20052015年成渝城市群16个城市的经济效率、能源效率、环境效率进行测算,然后通过对三类效率的对比以及时空演变分析评价其可持续发展绩效,最后采用松弛度与Tobit分析方法,探究促进成渝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内部与外部因素。研究发现:(1)总体来看,按时间变化趋势分析,成渝城市群总体环境效率呈波动中上升趋势,而经济效率与能源效率则在波动中下降,说明成渝地区16个城市正通过协调环境系统、资源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向高质量绿色发展转变。按空间变化趋势分析,三类效率大都经历了从“南北低、中部高”到“南北高、中部低”的分布演变,成都、重庆不再独领风骚,成渝城市群的建设、完善有助于区域内部均衡良好发展;(2)分城市来看,成都、自贡、德阳、泸州、宜宾五座城市环境效率水平值高、发展趋势良好,其绿色发展经验有借鉴意义,而以重庆为代表的“重经济、轻生态”型模式,再如以资阳为代表的“生态友好、经济落后”型模式都是不可持续的;(3)探究影响环境效率增长的内外部因素,从内部无效率角度分析,劳动力要素利用不足和工业三废排放治理能力低下是导致成渝城市群环境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从外部影响因素分析,适当提高第三产业占比、协调好城乡关系、积极发挥劳动力集聚的作用、汇集高素质人才是提升成渝城市群环境效率,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基于研究结论,本文对成渝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建设提出以下建议:(1)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文创业、低碳旅游业等成渝特色产业,消除区域内地方政府合作壁垒,通过鼓励性、管制性、参与性政策调动第三产业企业生产积极性;(2)持续推进减排治理工作,加大工业三废排放整治力度,实现不同城市间的优势互补;(3)优化城市层级,着重发展德阳、绵阳、万州等次中心城市,加快发展中小规模城市,在成都、重庆两极之外形成多样化的劳动力集聚地,进而优化土地、能源等资源配置,实现成渝城市群的协同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Chung Y HFare RGrosskopf S.Productivity and Undesirable Outputs A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 Approach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997.5103.

2Dyckhoff HAllen K.Measuring ecological efficiency with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1.13202.

3TobinJames.Estimation of Relationships for Limited Dependent VariablesJ.Econometrica1958.2601.

4Korhonen P JLuptacik M.Eco-efficiency analysis of power plantsAn extension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4.

5]陈傲.中国区域生态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2000-2006年省际数据为例[J.中国管理科学,2008S1.

6]邢贞成,王济干,张婕.中国区域全要素生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07.

7]杨勇,邓祥征.中国城市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J.地理科学,2019.3907.

8]万庆,吴传清,曾菊新.中国城市群城市化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02.

9]周亮,车磊,周成虎.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19.7410.

10]孙倩倩.长江经济带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及竞争力研究[J.北方经贸,201501.

11]刘登娟,吕一清.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J.经济体制改革,201702.

12]肖义,黄寰,邓欣昊.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生态承载力评价——以成渝城市群为例[J.生态经济,2018.3410.

13]胡彪,苑凯.京津冀地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测评及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7.

14]秦臻.基于DEA的成渝城市群环境效率评价——以重庆、成都、德阳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中),201912.

15]付丽娜,陈晓红,冷智花.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城市群生态效率研究——以长株潭“3+5”城市群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04.

16]阎晓,涂建军.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J.自然资源学报,2021.3601.

17]万斯斯,李世杰,张明空,等.河南省城市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1.4006.

18]王晓玲,方杏村.东北老工业基地生态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A-Malm quist-Tobit模型分析[J.生态经济,2017.3305.

19]高红丽,涂建军,杨乐.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以成渝经济区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10.

20]李治,李国平.城市能源效率分布特征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J.城市发展研究,2010.1706.

21]尚勇敏,何多兴,杨雯婷,等.成渝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04.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563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