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信用/法制
人工智能对劳动法的挑战
第689期 作者:□文/陶 欢 时间:2022/9/16 15:22:16 浏览:461次

[提要]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使得机器人代替人工不再是讨论而是现实。为化解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问题,需要协作型机器人与人类共同促进生产力的提高,根据企业自动化程度不同,需要对接管人类工作的机器人企业征税,通过企业的税收弥补自动化带来的失业问题,从而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人工智能;就业歧视;失业;社会保障;自动化征税

中图分类号:D91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39

一、人工智能演变为劳动者的可能及其隐患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机器人将会取代许多工人,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率下降。在美国的一项研究数据表明,47%的工作岗位面临被机器人或者软件自动化取代的风险,快速自动化预计增加失业率,加剧经济的不平等。前三次工业革命通过机械改进工作场所,第四次工业革命通过人工智能改变就业结构,同时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预计未来自动化将成为低技能和低工资工作的主要替代品。麦肯锡全球研究所2017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到2030年,全球8亿人可能因为自动化而流离失所,3.75亿人可能不得不改变职业或者学习新的技能用来保持就业,美国和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劳动力的三分之一可能会受到自动化替代的影响,也会威胁到高技能人员的工作。目前,中国的人工智能正在迅速崛起,国家已经将其列入国家发展战略计划,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势不可挡,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较高,意味着更多的密集型产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机器人替代人工导致的失业问题,需要协调人工智能与工人之间的合作,建立完善的失业补偿金制度,通过对接管机器人企业进行征税,为未来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问题,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人工智能对工作场所带来的新挑战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人力资源流程中,用来控制更多的就业机会。运用人工智能在线招聘策略和使用招聘算法筛选申请人等做法可能会存在歧视和失业问题。

(一)人工智能带来就业歧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精准可能会带来系统性问题,如果这些系统性问题偏向某些群体,它们本身会产生反馈效应,受到算法歧视的工人可能会变得灰心,不再申请某些公司的工作。从社会角度来看,那个工人可能不再投资发展他们的人力资本。依据大数据可能会增加分类偏差形式风险,当决策者依赖分类方案选择工人,通过分析每个应用程序的数据筛选申请人,决定哪些申请人值得公司重新审视,大数据预测谁可以成为优秀的员工,雇主依据大数据进行招聘,而雇主依赖大数据选择的人群,将一些人明确排除在外。雇主可能使用这些工具故意排除特定群体,可能会加剧就业结构失衡,出现失业率上升。根据美国的研究数据表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很少有应聘的女性,大数据可能使得一些种族、少数民族、老年工人和残疾人面对就业歧视问题。在网站上,申请人填写个人基本信息,通过大数据进行排序和排名,企业会及时与第三方数据进行数据算法,从而推荐最佳候选人。比如,电脑编程很少是女性,而且她们的离职往往高于男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女性离开公司。这个现象表明人工智能可能会出现一些歧视问题,从而导致雇主产生歧视性风险,最后对法律带来挑战。数十年的社会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存在偏见,所以需要雇主忽略一些不相关问题,从而帮助雇主避免对这些人的偏见。

(二)人工智能带来的失业与收入冲击。目前这种可替代性主要是在农业、制造业和初级的翻译、法律等行业。在1870年,美国几乎50%的劳动力集中在农业领域,生产力出现供给大于需求。机器人将会迅速替代人类完成重复性工作,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会迅速被代替,出现结构性失业或者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部分行业或者岗位短期内被机器人替代的风险,技术性失业不是一个新名词,每一次产业变革,都会出现劳动力过剩,从而对收入产生冲击。工资收入的冲击和生产率提高可能不相匹配,可能会加剧不平等而不是促进更大的就业机会和共同繁荣。监管机构必须考虑从人工智能获得的社会效率以及如何通过预期的工作转移来支持工人,如果这种转移的规模接近预期的水平,公共监管机构需要考虑工业革命4.0导致的广泛的社会经济和社会政治不平衡,最终监管机构必须考虑社会是否需要通过对机器人征税来支付生活工资。对就业的不利影响将不仅限于已经使用机器人的制造业或蓝领工作,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涉及高度灵巧性、创造力、社交智能、协作、谈判和解决问题的高技能工作也将面临风险。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前三次不同,劳动力替代将会引发对未来工作的替代以及自动化替代对工资的负面影响的担忧,人类与机器人一起工作,也有明显要慎重考虑的理由和工作质量,机器人代替工人的作用涉及劳动法现代化和反思的过程。

三、人工智能给社会保障带来的挑战

社会保障制度是劳动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整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条件,以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价值目标,财政支付等为手段来实现保障功能。人工智能发展可能会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很大提高。机器人和劳动力进行比较,企业更喜欢机器人,它的成本较低,效率大大提高,机器人不需要休息,人工需要休息,机器人不需要税收和社会保障。工业革命4.0是人类进化的自然步骤,是对人类文明新的挑战,机器人出现使得工人赖以生存的生活发生动摇,国家的社会矛盾会进一步显现,企业的负担相对减少,政府的负担进一步加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正在完善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失业保险金制度,企业也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通过向使用人工智能企业征收税收来抵消失业带来的社会负担。企业使用机器人使得劳动力的工资逐渐出现下降趋势,企业很有可能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解雇不合格的工人,工人的利益不能得到很好的维护。

当前,大多数国家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法包含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等。我国的社会保险法基本建立在全日制用工基础之上,其中养老、医疗和失业需要双缴费。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随着人工智能自动化的发展,社会非典型劳动者和失业人员增加,社会保障基金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四、劳动法对人工智能的回应

对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带来的结构性和技术性失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首先,需要转变学习方式,注重职业技术培训,标本兼治加强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就业;其次,需要建立协作机器人与工人的良性互动,使得工人与机器人共同努力,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完善失业补偿金制度;最后,企业使用机器人代替工人,需要对接管机器人的企业征税,达到自动化替代与就业平衡,应对社会带来的风险。

(一)标本兼治以加强社会保障并促进就业。现有技术已经可以实现大多数工作自动化,在人力成本不断增加的同时,这些技术成本在下降。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发展,失业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凸显。国家可以适当地调整税收政策,至少在机器人和工人之间保持平衡,禁止一些自动化公司减少税收,创建反映现有失业计划的自动化税收,给予工人税收优惠,征收公司自雇税率以及增加自动化公司税率,税收中立可以导致更加广泛的税基和较低的税率。国家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加大对失业保险等计划的投资来加强社会安全网和医疗补助,建立新的工资保险和紧急援助计划,扩大医疗保健机会,增加工人的议价能力,建立一系列的社会就业再培训计划。征收自动化税收的基础是雇主在选择机器人的情况下征收增量的自动化税收,在失业方面也有类似的制度,通过对企业对工人的裁减进行跟踪并给予相应的评级,雇主必须根据他们的评级实行失业保险计划,因此裁员较多的企业支付更多的失业保险税。

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建立配套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职业技术培训,实现以劳动法为核心的社会保障模式向以公民身份为核心的社会保障模式的转变,扩张劳动法与适用范围,优化劳动法中的解雇制度。人工智能带来的大数据算法可能存在隐性偏见,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偏见,需要鼓励雇主对申请人进行人工审查,经过偏见培训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监督选择和评估,雇主应该关注审查工作申请并且继续进行面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隐性偏见问题。机器人广泛使用,不会自动导致工作岗位被替代,但是密集型产业中技术比较低的部分可能会受到自动化扩展的影响,使得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人就业机会下降,可能会导致两极分化,加剧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差距。短期减少就业岗位是显而易见的,需要对职业进行重新定位,改革教育体系。

国家需要完善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可以改进人才培养战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使得国家、企业和社会共同发挥作用,促进社会的良性循环。从福利政府出发,创建覆盖全社会的基本收入保障体系,利用社会的基本收入缓解广泛的失业和收入不平等;实施创新人才培育战略,创新失业者培训再就业机制,顺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设置人才培育基金促进社会再就业的发展;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创造就业岗位,缓解社会中的失业问题。

(二)建立协作机器人与工人的通力合作。机器人代替人工不可避免地出现社会问题,但是可以通过构建协作型机器人与人类的良性互动,缓和社会矛盾。人类可以将机器人取代单调或者危险的工作任务视为一种积极的进化,技术可以使得工人摆脱繁重的劳动,摆脱危险和剥夺,协作型机器人可以减少与工作相关的压力和潜在伤害,降低工作风险。当前人类与机器更加紧密协作,人和机器人联盟在全球范围变得无处不在,并且成为很多人的日常体验。需要加大以人工智能开发、研究为代表的高科技人才技术培养,劳动者需要进行终身职业技术规划,劳动力就业市场政策与劳动法理念应当逐步实现岗位保障到职业保障的转变。

从数字到机器人似乎没有什么原则可以将各种新形式的工作排除在劳动法的范围之外。无论与机器人的法律关系如何被理解或者构想,工作中的基本权利将提供指导,这可能意味着需要重新考虑劳动法条款以实现这些基本权利,允许接近劳动法的目标创造性解决方案,使得很多新的方法成为可能。在这种重新思考中,可能会发现工人不应该为机器人工作,而是机器人和工人一起工作,在劳动力市场可能与工人成为监督员。协作型机器人正在兴起,协作机器人通常用于与公共场所中的人进行物理交互,劳动法不得不对非人类工人与人类工人进行区分,该领域将会得到不断发展,这意味着需要根据活动的特殊性和其他方面确定两类工人之间的关系。由于技术化的革新和引入人工智能而导致就业机会的减少,可以由国有企业或者引入赔偿、永久性社会保障制度以维持人类正常的生活水平来抵消。

(三)对企业自动化征税,建立完善的失业救济制度。人工智能时代发展,使得人类越来越担心就业、工资、经济水平和政府收入的未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世界各地已经多次呼吁对机器人征税。有人认为,单独征收机器人的税是解决这些关键问题的错误工具,并且警告这种税收的意外后果,包括限制创新。相反,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和其他形式的人工智能只是加剧已经通过税收制度、资本收入所造成的问题和负担过重的劳动收入税负。但是,税收政策措施旨在重新平衡我们的税收制度,以便对资本收入和劳动收入进行平等征税。税收政策本身并不能解决机器人革命引发的所有问题,税收制度旨在改善劳动力市场,支持失业工人以及鼓励创新。

机器人不纳税,使用机器人的公司将负责支付工资税。尽管欧洲议会最终在2017216日否决了这一建议,但次日,比尔·盖茨表示他支持在美国征收类似的机器人税;旧金山的一位政客表示,对于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和自动化带来的财富不平等,提议旧金山市采用自动化税来代替因自动化工作而损失的税收。根据她的提议,公司将根据工资税为机器支付工资税。在世界范围内,韩国引入了所谓的第一个‘机器人税’,该条款并未直接对机器人征税,而是减少了对自动化技术投资的税收优惠。因此,它在技术上不是机器人税,而是寻求实现类似的政策目标。随着自动化革命的进一步加速,整个社会都感受到了它的影响,对机器人征税的呼声也可能会增加。

我国可以通过对企业使用机器人进行征税,建立完善的税收政策,缓解因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矛盾。国家为优化营商环境,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对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小微企业和自主创新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但是不影响国家对使用机器人企业的征税措施。机器人不能成为纳税主体,但是不影响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征收企业税收可以构建人工智能基金培养战略,刺激失业工人投入社会做贡献的积极性,缓解国家的社会负担,根据不同类型的产业培养不同的人才,使得工人与机器人形成互补,机器人不会使得工人丧失就业机会,反而促进社会就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果。衡量自动化征税就业水平的追溯生效日期将是实际需要的,从工资税开始,税收优惠可能需要废除雇主对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系统的缴款。结果将是人工和自动化工人都可以免除雇主的工资税——而不仅仅是自动化工人,额外税款将替代社会保障,使用自动化劳动力的公司避免了医疗保险工资税。

综上,人工智能时代需要转变劳动力的生产方式,促进社会转型。人工智能在未来将会走向社会各个领域,需要国家建立完善的人工智能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需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国家、企业和劳动者需要积极应对,采取各种措施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KimPaulineT.Big Dat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New Challenges to Equality in the WorkplaceJ.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Law Review201902.

2HendricksFrank.From digital to robotthe privacyautonomy relationship in the new labor lawJ.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bor Law and Policy201903.

3Kisska SchulzeKathrynDavisNozemackKarie.Humans and RobotsRethinking Tax Policy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J.Maryland Law Review202004.

4]黎建飞.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5]战东升.挑战与回应:人工智能时代劳动就业市场的法律规制[J.法商研究,202001.

6]张素凤.人工智能时代和谐劳动关系构建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现代经济探讨,202110.

7]程承坪,彭欢.人工智能影响就业的机理及中国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810.

8De HaanJames.Artificial IntelligenceLaw and Preventive MeasuresJ.Journal of Theory and Practice202002.

9AbbottRyan.Should robots pay taxesTaxation policies in the age of automationJ.Harvard Law and Policy Review201801.

10]冯彦君,隋一卓.后现代性视域下劳动法的革新与完善[J.南通大学学报,201804.

11]曹静,周亚林.人工智能对经济的影响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801.

12MossHai Li.Screen screeningdisability discriminationrecruitment bia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J.Denver Law Review202104.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51401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