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市场/贸易
农村电商对农民增收中介效应分析
第690期 作者:□文/陈霏璐1 刘昱麟2 袁浩洋1 张 龙1 姚 远1 时间:2022/10/1 17:19:17 浏览:383次

[提要] 本文以20142019年全国31个省份为样本,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农村电商发展水平、农村人力资本和农民收入之间的作用逻辑进行研究,并对高经济发展地区和低经济发展地区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农村电商、农村人力资本均正向影响农民收入,对工资性收入的提升作用强于对经营性收入的提升作用。中介效应检验可知,农村人力资本为农村电商与农民增收之间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为22.5%;地区异质性分析可知,农村电商发展对低经济发展地区作用更加显著。政府要因地制宜发展电商产业,注重挖掘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农村电商发展方面的潜力,提升相对落后地区农民的互联网利用能力,使“互联网红利”更加均等地覆盖每一个地区和个体。

关键词:农村电商;农村人力资本;农民增收;中介效应模型

基金项目: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编号:X202110712077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38

201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8年提到农村电商,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推进电商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并首次将农村电商作为与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并列的三大产业之一。从中可知,农村电商作为国家在国际经济持续低迷、新冠肺炎疫情打击、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国内产能过剩等复杂局势的大背景下亟须激发内需、理顺国内循环的重要部分而备受重视,还将在国家政策、物流服务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持久前进动力。

概括而言,目前国内学者普遍认可农村电商的发展能够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但也有研究表明,农村电商的助力作用在不同地区呈现出差异性、多样性的特点。地域是考察电商应用及村域经济发展诸要素中最为显著的变量,在此基础上,有学者将由于地域造成的差异性具体操作为农村资源禀赋,并在农户资本投入等方面进行考察,从而得到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在一定的县域条件下决定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结论。除生产条件,村域经济中以从业者教育水平为标志的人力资本也成为影响的重要变量。有学者对农村方兴未艾的金融产业发展状态在县域经济中的积极作用及发生机制进行探究,发现农村金融产业发展与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相关度较高;而具体在农村经济结构方面,则有以非农就业水平为中介的实证研究。因此,本文在控制基础设施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农村三产融合水平的前提下,探讨农村人力资本在农村电商的中介效应,以农村电商发展水平解释农村居民的增收机制及地区异质性具有科学意义。

一、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一)农村电商对农村居民增收的影响

1、农村电商对农民增收的直接作用。农村电商的功能比较稳定,这也决定了电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揭示了农村电商发展的本质和意义。在“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环境下,农村电商平台的出现可以便利信息在不同环节的流通。曾亿武研究表明电子商务发展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关系,认为电子商务采纳促进农民农业收入的增长。但也有学者结论与之不一致。高彦彦在对农村电商发展和县域农民收入增长进行倍差法分析后,得出农村电商发展并没有提高县域农民收入,但是两者之间存在“U”型关系。据此提出:

假说1:农村电商对农村居民增收具有直接影响

构建实证模型:

Incit=β0+β1Indit+∑βjXijt+μit1

其中,Incit代表农民总收入,本文进一步区分了经营性收入(Inc■)与工资性收入(Inc■),Indit代表农村电商发展水平,Xijt代表一系列控制变量,μit为随机干扰项。

2、农村电商通过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对农民增收的间接作用。人力资本是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尤其是人的能力与素质是决定贫富的关键因素,思想观念更新和知识能力提升是脱贫致富的原动力,接受教育、人口素质提高、脱贫致富,三者是充分且必要的关系。贫困的可行能力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贫困个体和贫困地区发展的关键,人力资本比物质资本更加能够获得高的回报率。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普及实现了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电子商务一方面增加本地人力资本的培育,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随着农村电商的普及发生巨大转变,提高对先进技术等新生事物的接受度,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也会逐渐提升;另一方面吸引外出务工的人才回流,提升农村本地人力资本水平,进而通过提升本地产业开发能力、市场创新能力等全面提升农民收入。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农村电商除了对农民收入有直接提升作用,还可以通农村人力资本积累间接提高农民收入。据此提出:

假说2:农村电商对农民增收存在以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为渠道的中介效应

为了深入探究农村电商对农村居民增收的中介效应,本文采用逐步回归法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如式(2)~(4)所示。

Incit=γ0+γ1Indit+∑φjXijt+μ1it2

Hrcit=δ0+δ1Indit+∑φjXijt+μ2it3

Incit=θ0+θ1Indit+θ2Hrcit+∑φjXijt+μ3it4

其中,Incit表示农民收入,Indit表示农村电商发展水平,Xijt表示一系列控制变量,Hrcit表示中介变量农村人力资本,μ1it、μ2it、μ3it为随机干扰项。在式(3)中δ1显著的条件下,若式(4)中θ1、θ2显著,则说明农村电商对农民增收存在以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为渠道的中介效应;若式(4)中θ1不显著, θ2显著、则说明农村电商对农民增收存在完全中介效应。若式(3)中δ1不显著,则不存在中介效应。

(二)异质性分析。农村电商发展对农民收入增收的影响具有地区异质性。国外学者研究表明,相较于经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从电子商务发展中获得的收益更大。国内学者也通过实证发现,欠发达地区可以利用电商带来的“后发优势”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农村电商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更强。因此,本文认为,电子商务对于不同经济基础地区的增收效果不同,且更有利于实现欠发达地区农民的收入增长。据此提出假说:

假说3:农村电商对农民增收的效果存在地区异质性,不同的经济发展基础影响农村电商的农民增收效应

(三)变量选择

1、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为农民各类收入,农民总收入(Inc)用20142019年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数来衡量,本文进一步区分了经营性收入(Incb)与工资性收入(Incw),作为因变量分别研究。

2、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为农村电商发展水平(Ind)。参考张鸿和郝添磊的研究,结合数据可得性,本文采取各省份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农村宽带接入用户数、邮政电信业务总收入、计信软件单位从业人员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五个指标衡量电商发展水平,并利用熵值法计算得出各省份20142019年的指数。电商发展水平测度的具体过程如下:(1)用m代表指标,n代表省份,构建原始数据矩阵,U=(uijmn;(2)将各指标标准化,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省份的比重,pij=uij/uij;(3)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ej,令k=1/lnm,则 0ej1ej=-kpijlnpij;(4)计算第j项指标信息熵冗余度,dj=1-ej;(5)计算每项指标权重,wj=dj/dj;(6)根据权重计算电商发展水平指数,Zi=pijwij

3、中介变量。中介变量为农村人力资本水平(Hrc)。参考刘建刚、韩楠和张美娟的研究,选取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来衡量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将各省市农村劳动力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比重与相应受教育程度的教育年限相乘并对数化,得到各省市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其中,不同受教育程度分别对应不同的教育年限:未上过学为0年,小学为6年,初中为9年,高中为12年,大专及以上为16年。

4、控制变量。根据已有研究,可以知道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农业产业融合情况等因素会影响农村居民收入。本文选取基础设施水平(Inf)、城乡收入差距(Gap)和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Ser)作为控制变量。

变量及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表1

(四)数据来源。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全面性,本文样本数据为20142019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公路通车里程、一级公路里程、二级公路里程、耕地面积、地区生产总值、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农村宽带接入用户数、邮政电信业务总收入、计信软件单位从业人员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来自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各地区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农村地区劳动力受教育情况、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分别来自《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二、实证分析

(一)农村电商发展水平和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对农村电商发展、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总收入做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村电商发展水平和农民总收入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0.5260.594P0.05),表明农村电商与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民总收入增长均有影响。农村电商发展水平与农民总收入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两者在5%的概率下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94,已经初步验证了假说1,即农村电商发展水平对农民收入存在正向显著影响。据此,进行更深层次的实证研究。(表2

3报告了农民总收入、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在作为被解释变量时,农村电商对农民增收的效应。回归结果显示,农村电商发展水平对农民总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不显著,这表明农村电商对于提高农村居民劳动报酬、农产品促销增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发挥了其拉动当地经济、带动当地就业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从而实现农民增收。此外,农村人力资本同样对农民总收入促进作用显著,其中对于农民工资性收入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于农民经营性收入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可能是由于随着农民受教育程度和个人素质的提升,他们更容易被本乡镇企业、外地企业等从业单位吸纳,从事一些工资福利待遇较好的工作,传统的种植、养殖等经营性工作则由于收入待遇低、不确定性高等原因逐渐被淘汰。(表3

(二)农村人力资本的中介效应分析。采用逐步法对农村人力资本在农村电商对农民收入提高中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并使用混合效应假设下的Bootstrap法,检验逐步法估计结果的稳健性。表4列(2)显示,农村电商发展水平对农村人力资本在1%水平上显著,列(3)表明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和农村电商发展的影响在1%水平上显著。其中,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为■=0.291Bootstrap检验结果表明,农村人力资本的中介效应估计值为0.927,占总效应的0.225,置信区间为(0.0310.117),不包含零值。逐步回归、Bootstrap检验均说明,农村电商发展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从而促进农民增收,这其中存在中介效应。农村电商通过增加本地人力资本的培育,提升农村居民的专业技能,从而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加。农村电商还通过制造大量就业岗位,吸引外出务工的人才回流,促进农民增收。因此,研究假设2,即农村电商对农民增收存在以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为渠道的中介效应可信。(表4

(三)农村电商对农民增收影响的地区异质性分析。本文考察经济发展水平带来的地区异质性,经济发展水平采用地区人均GDP来衡量,根据全国31个省份6年来人均GDP的均值,将样本分为高低两组,并继续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数据显示,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农村电商对农民增收的正向影响更强且显著。这与部分学者的观点相抵触,如有学者认为电子商务的利用可能会加剧财富向东部发达地区和高社会经济地位群体聚集,加剧社会不平等。其原因可能有:(1)研究的时效性。发达地区农村电商特色发掘和发展进入瓶颈期,边际效益降低;(2)电商的发展可以促进信息传播和产品流通,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发展制约条件(信息鸿沟、资金匮乏、销路闭塞等)被电子商务上行模式所克服,释放出强大发展潜力;(3)区域间协调发展战略,相对落后地区政策更加优惠等。因此,相对而言,欠发达地区发展农村电商为农村居民带来的正向作用更大。(表5

三、结论及建议

本文以全国31个省份的农民收入为研究对象,进行农村电商对农民收入的中介效应和地区异质性检验,基于实证结果,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农村电商能够显著促进农民收入,其中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提升作用高于对经营性收入的提升作用;其次,农村电商能够通过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帮助农民增收,缓解人才约束,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介效应为22.5%;最后,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农村电商在高经济发展区的增收效果不显著,而在低经济发展区的效果较为显著。

基于以上结论,为助力农村电商对农村居民的增收效应,促进“三农”工作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一)地方产业策划中,应在支持村域电商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条件组合效应,充分发挥其拉动经济、促进就业的空间溢出效应;在农村地区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可能难以兼顾所有能促进农村电商发展的条件,应结合农村地区村域特色、所在地区、村落文化、产业水平、人才队伍等方面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电商产业,切莫盲目跟进、浪掷资源。(二)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农村物流成本,完善农村冷链物流体系,进一步拉平地区差异,减轻其造成的“互联网红利差异”。促进农村电商物流协同发展,参考发展“多站合一”的乡镇客货邮综合服务站、“一点多能”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点;针对部分县域商业发展滞后、商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快递进村”工程、“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等。(三)加大涉农政策对中西部地区的倾斜力度,注重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培养,加强农村居民基础教育和电商产业人才培训,提升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弥补人才市场扭曲对农民福利水平造成的损失。(四)提高为农村电商产业发展的服务水平,政府牵头、联合各方主体,盘活有限资源。发展政府、电商平台、农村电商经营户等多方协同合作,共同探索农村电商支持下相对不发达地区的农产品资源品牌化运营等新的运营方式。注重挖掘中西部地区在农村电商发展方面的潜力,提升相对落后地区农民的互联网利用能力,使“互联网红利”更加均等地覆盖每一个地区和个体。

(作者单位: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佳,于雅俐.农村电子商务对农民收入的中介效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J.商业经济研究,202120.

2]宋岩,徐佩.农村电商发展的减贫增收效应研究——以山东曹县大集镇25个“淘宝村”为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4.

3]肖龙铎,张兵.金融可得性、非农就业与农民收入——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1702.

4]曾亿武,郭红东,金松青.电子商务有益于农民增收吗——来自江苏沭阳的证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802.

5]高彦彦,荣宇鹏,纪帅.农村电商的农民增收效应估计——来自浙江省淘宝村镇的证据[J.现代管理科学,202102.

6]唐红涛,郭凯歌,张俊英.电子商务与农村扶贫效率:基于财政投入、人力资本的中介效应研究[J.经济地理,201811.

7]高梦滔,姚洋.农户收入差距的微观基础:物质资本还是人力资本[J.经济研究,2006.4112.

8]李琪,唐跃桓,任小静.电子商务发展,空间溢出与农民收入增长[J.农业技术经济,201904.

9]刘建刚,韩楠,张美娟.农村电商发展水平对农村脱贫的门槛效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924.

10Pan F HHe C F.Regional difference in social capital and its impact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China Geography Science2010.2005.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59164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