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管理/制度
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分析
第691期 作者:□文/徐方圆 时间:2022/10/16 14:09:55 浏览:246次

[提要] 国内市场愈演愈烈的竞争,使持续经营问题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新能源汽车整车制业行业现状、管理风险、财务风险、存在的潜在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判断其持续经营能力。尽可能向利益相关方反映真实的持续经营能力情况,并对其提出加强持续经营能力的建议,帮助企业加强自身竞争力、长远发展,推动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稳步提升。

关键词:持续经营能力;新能源汽车行业;上市公司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324

一、研究背景

为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全球汽车产业已处于高度集中转型阶段,新能源汽车的时代已然到来。就国内形势而言,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对“双碳”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2012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条例,明确表明了国家的政策导向,随之而来的大量资源投入和政府扶持让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程度逐渐加强。加之“十四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从以往的政策驱动向政策市场双轮驱动转变,竞争加剧的同时,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也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威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的现状以及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对其持续经营能力提出建议,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降低利益相关者的损失。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针对10家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其中,老牌公司七家,分别为北汽蓝谷(新能源汽车占比57.49%)、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占比2.29%)、长安汽车(新能源汽车占比1.85%)、长城汽车(新能源汽车占比3.83%)、江淮汽车(新能源汽车占比11.07%)、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占比20.03%)、广汽集团(新能源汽车占比11.31%);另外三家造车新势力分别是蔚来(新能源汽车占比100%)、小鹏汽车(新能源汽车占比100%)、理想汽车(新能源汽车占比100%)。分别对10家上市公司进行访问,并通过搜集年报等公开信息等方式进行信息汇总;同时,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可参考的有效问卷共87份。

三、新能源汽车市场情况分析

(一)新能源汽车创新能力情况。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独特性,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提高持续经营能力的关键,也是企业更具有竞争力的核心。创新能力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专利授权数;二是研发强度。经过调查显示,专利授权数上万的有2家,上千的有7家,上百的有1家,数量与公司成立时间相关,具体数据见表1;研发强度(研发/营收)呈现明显增长趋势的有1家,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的有3家,其他6家呈现小幅度变动,具体数据见表2。(表1、表2

(二)受众调查情况。根据87份有效调查问卷显示,1835岁人群有53人,35岁以上的有34人,从整体情况来看,几乎全部关注汽车的性能与安全问题,35岁以下人群更加关注几家新势力,35岁以上的更加关注传统汽车品牌,基本都了解510个品牌。其中,37%认为新能源汽车离开国家政策扶持后会发展受阻,52%认为会缓慢发展,11%认为会高速发展,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政府补助以及节能环保两方面,少数人选择节省油费。大多数人的顾虑主要是长途续航能力问题以及充电换电问题,只有18人填写确定的购买意向。

(三)资源要素情况。一个公司的资源对公司长远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新能源汽车作为下游产业,主要受到购车客户的影响。通过调查显示,对主要客户依赖程度较高的企业有北汽蓝谷38%和比亚迪33%,上汽、长安、长城三家企业受大客户影响不大,其余五家无法确认影响程度。

四、对国家政策调整的适应情况

(一)新能源汽车政策发布情况。2001年,我国开启了电动车的重大专项计划——国家863计划,自此以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高速发展的同时为确保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在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生产端、消费端、运营端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政策内容具体包括研发补贴、基础设施、示范推广等供给侧扶持政策工具,以及购置补贴、税收减免和优先权力等需求侧扶持政策工具。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战略规划期(20012008年)、导入期(20092015年)以及调整期(2016年至今)。

(二)政策变动导致的实质影响情况。从时间节点上来讲,2019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大转折点。2019年,国家发布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出,政策出台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出现大幅度下降。同年6月,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销量大幅度增长的现象,主要是受到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营销吸引,大多企业在得知补贴政策即将退出后开始进行大量的营销折扣活动吸引消费者。但在补贴政策正式退出后,从新能源汽车销量来看,受到补贴政策退出的影响巨大,新能源汽车行业显然呈现低迷状态。20204月,受疫情影响全国经济整体不景气,为缓解国内市场经济状态,国家调整了新能源汽车有关的补贴政策,采用逐步退坡的方式,延长至2022年底。政策出台后,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又开始逐步恢复。在此期间,传统汽车受影响较大,除上汽集团2021年相较于2018年销量上涨125.4%外,其余企业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直接大幅度下滑。小鹏、蔚来、理想三大新势力销量稳步提升。

五、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增速放缓和购车补贴政策退坡双重压力使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明朗。后疫情时代下,全球不确定风险依然处于较高水平。2021年起,新能源汽车原材料的成本不断增加,加之保险费用的上调,直接提高了车辆的综合成本。近期,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表示,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相较于去年下调30%。其中,纯电动乘用车补贴较去年减少0.39万~0.54万元。且2022年将是补贴实行的最后一年,2022年底0.91万~1.26万元补贴全部退出。一系列动作极有可能大幅度降低新能源汽车销量。

(二)逐渐开放的市场加剧新能源汽车企业间竞争。随着国内对新能源汽车需求量的大幅提升,市场规模逐步扩大。面对中国的巨大市场,国外众多汽车厂商陆续加入进来,国内市场竞争愈演愈烈。2021年数据显示,相较于2019年,中国车企销量的市场份额下降25%,销售额的市场份额占比下降34%。即使中国车企也进军海外市场,但依然无法平衡国内市场份额的丢失。同时,国内车企的大力发展伴随着国家财政补贴的大力扶持,进入国际市场后,失去这一优势的国内企业并没有想像中的乐观。短短一年的时间,市场份额就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变动,不得不引起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的高度重视。

(三)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发展受限。2015年被定义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元年,相较于世界领先水平滞后多年。主要原因就是核心产品的研发技术问题。首先,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生产能力较弱。在全球排名前20名的汽车半导体厂商中,只有一家企业来自中国本土。新能源汽车的大多数核心零部件都主要依赖国外进口,一旦国际形势动荡,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其次,零部件行业的发展空间较小,并且处于供应链上游,面临的生存压力较大,一旦出现缺口,将会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造成巨大损失。

(四)国产新能源汽车国外市场占比较小,风险承受力较低。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目前主要面向的是国内市场,国外市场的占比较小。中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的资源配置和生产基地都主要集中在国内,其他国家建设生产基地的企业少之又少,相较于国际知名车企而言,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特斯拉整车生产在美国和中国,动力电池生产在日本和韩国,市场在美国、加拿大、欧洲和中国。拓宽市场的同时也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六、提升新能源整车制造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建议

(一)增强推广力度,加速占领国内市场份额。我国目前拥有全球最大的纯电动乘用车市场,根据IHSMarkit报告显示,我国电动车市场占全球的45.3%,是美国市场的3.7倍。预计未来五年,中国电动汽车的销售量将会以33.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并在2025年突破420万辆的销量。

企业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拥有更多的用户,是企业成长、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从目前国内市场形势来看,小鹏、蔚来等新能源汽车中的后起之秀还处于发展初期,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占有率上不具备传统汽车企业的优势,更应该加强推广力度,加快占领市场的脚步。造车新势力借鉴美国特斯拉的整个发展历程来讲,3万~4万辆的销量保证企业存活;7万~10万辆的销量确保企业盈利;15万~20万辆的销量满足现金流充足。

(二)创新促进持续降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成本。随着特斯拉等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毋庸置疑地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尤其是特斯拉、大众MEB已经明确将中国作为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与销售的重要基地。本土企业要想突破僵局,就必须不断创新。通过创新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如,可以通过使用轻型材料、提高零部件的标准化集成化水平、实施整合生产线和批量采购等一系列方式摊薄成本,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三)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是新能源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十三五”期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在技术、标准、生态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然而,当前我国公共充电桩中快充占比仅为四成,且快充功率普遍较低,较难满足广大用户的充电需求。在当前发展下,应强化政策引领,统筹推进大功率快充网络规划布局;搭建平台,促进合作共赢下的联合技术开发;大力建设基础服务设施,促进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的广泛应用。提高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有助于增强我国新能源汽车国际竞争力。

(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中成本最高、占比最大的核心技术,一直是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价值最大的一部分,也是整个新能源汽车技术演变的导向。一旦电池技术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将会带动整车、上游资源、中游零部件等整个产业链的变革。不断提升电池的研发制造,是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七、研究结论

在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业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在持续经营能力方面主要存在国家政策变动带来的巨大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有待突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占有率低、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等问题。对此提出了加速占有国内市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核心技术竞争能力、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的后续保障服务设施等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政策的不断更新,要想在根本上谋求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长远发展,就要着眼于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业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来进行全面的研究。首先,要在思想上对其有正确认知;其次,在制度体制建设上有所突破,进行优化完善;再次,在管理方面结合以上两点打造全新的管理理念;最后,为实现习近平指出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持续奋斗。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郑妍.论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审计评价[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4.

2]袁妮,张振鼎,房旭.新形势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政策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时代汽车,202105.

3]黄姝妍,叶涵影,张弘毅,等.技术创新对企业财务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新能源行业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2102.

4]王晓灵,雷妮,李雪.社会责任、企业组织与可持续经营绩效评价体系[J.江汉论坛,201810.

5]朱亮峰.工业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评价——以煤炭工业企业为例[J.财务与会计,201411.

6]苗霞,赵露,李秉成.基于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MD&A信息披露与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导读[J.财会通讯,202017.

7]杨术杰.H会计师事务所对Q公司持续经营能力评估案例研究[D.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9.

8]徐峥.持续经营准则在实务中运用的难点及应对[J.财务与会计,201915.

9]徐小晶,徐小林.财政补贴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基于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政策的实证分析[J/OL.南开管理评论,2021-04-2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21045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