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现如今,人才作为最为重要的、最为核心的竞争力,决定一个省一个国家的竞争上限,人才尤其在提升经济发展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因此加强人才培养已成必然趋势。本文以安徽省实际数据为研究依据,通过调阅档案数据等手段,了解安徽省人才资源现状,对人才资源程度对经济增进的贡献率进行分析。
关键词:人才;经济发展;贡献率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年3月21日
现如今的世界,正在孕育着新的科学技术的提高以及更新,谁拥有了最完备的人才队伍,谁就拥有了大力发展经济社会的强大后援。因此,我国提出人才发展战略,想通过人才数量以及质量的提升,实现国家科学技术的提高,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提质增效,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正式步入高等级的层次,继而实现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这几年的发展可以看出来,我国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从各省份提出人才引进计划,所以顺应国家的政策,针对人才对经济的贡献率的研究也愈加重要。但是,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相关技术人才,更重要的是建立一支“走得进、留得住、干得好”的人才队伍,我们要让人才“走得进”就必须要认真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各自实际,加快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在培养、吸引、使用、激励、管理等各个方面拿出有针对性的实际举措,切实加强高端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带动基本从业人员队伍发展壮大。在人才吸引方面,要加快人才市场建设,发布需求信息和供给信息,为人才提供真正干事创业的平台。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企业对具备一定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等级人才有很高的需求。高校要加强实践教育,着眼于培育兼具常识和专业技巧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本文以更新创业为根本,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明确了人才培养的计划,提出了培养实际操作型人才的方案。
一、经济计量模型
本文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以安徽省GDP的增加值为被解释变量,安徽省科技、实验发展(R&D)人员人数,安徽省科技、实验发展(R&D)投入的金钱,安徽省各级各类学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解释变量,建立模型研究三者与△GDP之间的关系。理论模型如下:
△GDP=β0+β1(p-R&D)+β2(m-R&D)+β3(s-used)+μ
(一)安徽省科技、实验发展(R&D)人员人数。由图1可以看出,科技、实验发展(R&D)人员人数在不断提高,人数由2015年的204,750人提高到了2019年的262,498人,增加了57,748人,增长了近30%,增幅之大可见一斑。(图1;数据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局统计年鉴,下同)
(二)安徽省科技、实验发展(R&D)投入。从图2可以看出,科技、实验发展(R&D)投入的经费也呈上升的趋势,从2015年开始到2019年增长了3,222,775元,增长幅度达到75%。(图2)
(三)安徽省各级各类学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图3是安徽省各级各类学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从2015年到2019年也是逐年增进,从2015年到2019年增加了3,878,462元,增长的幅度达41%。(图3)
二、回归模型
(一)建立模型。为了建立△GDP和person-R&D、money-R&D、s-used之间的关系,现建立以下回归模型:
△GDP=b+f(person-R&D)+μ
△GDP=b+f(money-R&D)+μ
△GDP=b+f(s-used)+μ
(二)回归结果。使用stata软件进行分析,将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回归结果如表1~表3所示。(表1~表3)
由表1、表2、表3可以看到,p 值是用于说明回归系数的显著性,一般来说p值<0.1表示10%显著水平显著,p值<0.05表示5%显著水平显著,p值<0.01表示1%显著水平显著。p值越小就说明显著水平越高,说明检验出的结果更好。由表~表3可以看出,person-R&D对△GDP的置信水平为0.006,money-R&D对△GDP的置信水平为0.029,s-used对△GDP的置信水平为0.035。person-R&D、money-R&D和s-used这三个影响因素均在0.01或0.05的置信水平上可信,因此可以得到如下回归模型:
△GDP=5932.391+0.0015976(money-R&D)+μ
△GDP=19049.043+0.0978783(person-R&D)+μ
△GDP=11899.945+0.0013284(s-used)+μ
Root MSE为标准误差,数值越小,效果越好。person-R&D对△GDP的Root MSE值为632.03,money-R&D对△GDP的Root
MSE值1058.1,s-used对△GDP的Root MSE值为1126.2。
R-squared为判定系数,是相关系数的平方,也是SST/SSR,y的总偏差中自变量解释的部分。person-R&D对△GDP的R-squared的值为0.9422,money-R&D对△GDP的R-squared的值为0.8381,s-used对△GDP的R-squared的值为0.8166。
三、总结与建议
(一)总结。由以上可以得到,科技活动、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的经费,科技活动、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的人员都对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有显著的影响。由此可以得到,我们应当加大对于科技活动、研究与试验发展(R&D)的投入,尤其是对于科技活动、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的投入。
(二)建议。从分析中可以得出,人力资本对于经济的增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对此提出以下相关建议:
1、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教育是人才资源形成的首要来源,因此应鼎力提升安徽省的高等级教育:一是政府应当加大对高等教育方面的经费支出,开展多通道投资高等级的教育,培养长于动脑、革新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二是增强产学研互助,推进高等级院校科研成果转化;三是吸引国内外进步技术人才,加强安徽省各地高校的教师资源。
2、加大人才资源的注资力度,提升积累效应。安徽省目前经济提高主要依靠物质资源和劳动力,而革新型人才资源成长晚,人数少,积累的效应不够,因此要增加对革新性人才资源的支出,提升累积效应。因此,首先需要政府增加对于科教文卫工作的支出;其次要积极激励企事业单位加入到革新型人才资源的培养中,同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进行革新,培养革新型人才。
3、提升劳动人员基本素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革新型人才资源的生产弹性远低于劳动人员的生产弹性,这说明了目前安徽省经济成长还是需要依赖于低成本的劳动力。因此,要实现安徽省经济转型,一定要着眼于提升劳动人员的基本素养并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不能没有政府的支撑,同时更不能没有一个好的外在环境。安徽省应该成立知识产权保障的规制,以市场为引导,激励革新型人才更新换代,鼎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
4、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作用。人才是人的大脑和身体的总额,是能带来高效益的资源投入。任何的工作、科技革新、经济效果增加的行为都需要人的介入,因此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本。从现在全球经济危机以及未来城市发展、企事业单位的逐鹿来看,企业要想在市场竞赛中处于不败之地,就一定要重视人才的建设和培养,充分了解人力在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中的首要作用。
5、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再培养。从实证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和高校的科学研究、开发机构、应用研究和实验发展经费支出的增加对国内经济生产总值都有显著正向推动作用。所以,要加大对现有存量人员的培训、指导、实战演练等的投入。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例,其作为一家上市大型商业银行,非常重视对辖内员工的培养和教育。2019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确定了“2019培训年”的总要求:一是增加对专业类人员培养的投资,不惜力气强化人员素质提升。二是丰富培训渠道,打通线上、线下双渠道,企业、高校两区域的培训方式。基于此,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不仅提高了员工素质、践行了社会责任,也收获了巨大的发展业绩,成为资产质量、风险水平双提升的优秀企业。
6、最大化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人力资源作用的发挥具有不确定性。人才是一种无形的隐匿在其所依赖的个体身上的资源,其作用的施展受不同人的生理意识的熏陶。作为主体的个人来说,有施展全力和不进行努力的下意识或有意识的筛选,其筛选的流程和结果都要受外围环境的影响,而这种筛选又会潜移默化作用于人才资源作用的施展。因此,人才具有能动作用,要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形成企业强大竞争力。要做好企业人事制度、薪酬制度,在人事、工资、激励制度等管理方面要跟上企业整体改革步伐。要将职工薪资收入与整个市场进行联系,以每个人的劳动多少来分配薪资为主,以“多干的多得,越有效率就多获得”的原则为辅,建立责任与风险一体、贡献与收入统一的绩效办法。同时,要加强、细化职位晋升、精神鼓励等方面的激励措施,全方位提高干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人才资本对经济贡献的系数,鞭策企业、国家的整体进步。
7、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国初期,很多在祖国外的科学家,拥有着真诚的爱国心以及报国的志向,坚定地放弃丰厚工资和令人羡慕的事业前景,打破了一层层的阻碍,回到国家,为我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定不移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七大战略,更加为优秀人才提供了用武之地。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注重增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推动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在大部分的知识分子之间深切进行“爱国、奋斗”精神的教育,在政治上极度信任、在思想上积极引导、在工作上创造条件、在生活上关切照顾,在高知识群体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有突出贡献的人进行褒奖。把每个行业每个方面最优质的人才联络、凝聚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加强其政治认同感,为协作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加坚定的人才支撑。
(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金华.人力资本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J].合作经济科技,2017(10).
[2]王希元,杨璐.人力资本、物质资本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J].财经理论研究,2016(02).
[3]姚树荣.创新型人力资本、制度与企业绩效[J].当代财经,2001(02).
[4]张根明,陈才,曹裕,谢良.创新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存量与水平的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03).
[5]何刚,朱艳娜,杨军,等.基于SEM的创新型人力资本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影响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
[6]舒尔茨.人力资本: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7]贝克尔.人力资本:特别是关于教育的理论和经验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8]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远未来[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9]张凤林.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0]谭永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11]胡鞍钢.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本大国:1980~2000年[J].中国人口科学,2002(05).
[12]桂昭明.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理论研究[J].中国人才,2009(12).
[13]贺硕辉,谢良.创新型人力资本的定义及测度[J].当代教育论坛,2007(10).
[14]李红霞.创新型人力资本及其管理激励[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