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广东省农业经济发展评价
第691期 作者:□文/苏玉同 欧春尧 刘 亮 时间:2022/10/16 15:14:35 浏览:394次

[提要]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学者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相关研究,尝试构建维持农业经济稳定发展的理论框架,并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机械化程度、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农业科研情况、农业种植能力等五个层面构建探究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以广东省农业相关数据为基础,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这五个层面进行动态分析,并就广东省制定农业经济政策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农业经济水平;熵权TOPSIS;农业机械化程度;农业种植能力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GD21YDXZGL03);广东海洋大学科研启动经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60302092102)。通讯作者:刘亮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317

党中央、国务院连续19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三农”问题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广东省积极响应中央的要求,先后颁布《广东省耕地质量管理规定》《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等规划文件,从各个方面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截至2019年,广东省农业总产值实现20年连增,已经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十分瞩目的成绩。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无论何种经济的发展都与内部所蕴含的生产要素直接相关。陈磊等通过实证分析得到劳动力、资本、技术的流动能够明显地促进经济发展,且这种流动不分行业、不分地区。张应武等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法测定海南省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姜安印等通过实证分析方法证明扶贫政策对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起到的正向作用。冯俊华等结合耦合模型,构建农业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系统,得到陕西省农业发展中三者之间的耦合关系。邓翔等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分析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发现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已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影响要素。

通过梳理文献可以发现,国内学者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关联性分析比较充分,但普遍都是量化研究,并没有梳理农业经济发展的脉络。基于此,本文尝试构建维持农业经济稳定发展的理论框架,以广东省20122019年间相关农业统计数据为基础,探究包括农业机械化程度、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农业科研情况、农业种植能力四个发展要素与农业经济发展情况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发展建议。

一、农业经济发展框架与指标评价体系构建

(一)农业经济发展理论框架。维持农业经济发展的稳定是党和国家“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国内学者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研究发现,农业经济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型需要政府和市场支持。张芳等认为以政府、市场结合形成的框架有助于实现乡村的资本合作,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同时,以政府和市场为基础的一体化合作机制可以分别从外力和内力的角度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外力包括区域内的政策选择、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一些区域内拥有先天资源禀赋和后天的政策扶持,在特定专业化领域建立起一系列企业和机构,由共性互补的关系联结在一起,共享基础设施,从宏观角度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李容容等认为,种植大户在耕地资源获取、劳动力投入以及资金信贷方面的能力越强,越有可能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内力包括区域内设备的引进、技术的引进、人才的引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区域内部通过引进外部先进的农业机械化设备、农业科技人才、农业科技技术,在高质量发展时代背景下,经济的发展要越来越依靠科技的进步,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近几年,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现代农业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农业科技人才培训事关农业科技人才的职业发展,是影响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从农业机械化程度、农业科研情况、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农业种植能力等方面探究广东省农业经济发展情况,构建维持农业经济稳定发展的理论框架,结合20122019年相关数据,分析广东省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图1

(二)指标评价体系构建。基于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上述农业经济发展的实现机制,构建了广东省农业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广东省近几年来农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以及各项影响因素走势与农业经济发展进行比较研究。

一级指标,即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农业机械化程度、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农业科研情况、农业种植能力等5个指标体系。

二级指标,即农业经济发展情况指标体系下的农业总产值、农业产业增加值等9项指标参数;农业机械化程度指标体系下的机收面积、机播面积等5项指标参数;农村居民收入情况指标体系下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等4项指标参数;农业科研情况指标体系下的技术开发机构、从事科研活动人员等4项指标参数;农业种植能力指标体系下的农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等6项指标参数,共计28项指标参数。(表1

二、广东省农业经济发展情况评价

(一)数据获取渠道。研究数据来自《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资料》《中国统计年鉴》《广东统计年鉴》《广东农村统计年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熵权TOPSIS评价法。熵值法是一种按照各个指标之间数值离散程度,计算对应权重的客观赋权方法。TOPSIS模型是依据不同评价对象与正负理想解之间的远近程度来确定各评价对象的优劣,是多目标分析中的一种常用的有效方法。为了能够综合系统反映指标信息的效用性,将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基于传统TOPSIS法,将熵权法与其相结合,成为一种较为常用的赋值表权重的评价模型。

(三)模型构建

1、标准化评价矩阵构建。设农业经济发展情况的原始评价矩阵为:

V=■ (1

式中,ν为原始评价矩阵,νmn为第m个指标第n年的原始数值,对指标所属的正向指标、逆向指标进行不同公式的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矩阵,并进行归一化。标准化公式分别为:

正向指标:yij=■ (1in) (2

逆向指标:yij=■ (1in) (3

式中,yij为指标的标准值,xij为指标的初始值,maxxij)、minxij)为评价区域内指标的最大值、最小值。由于标准化处理后的可能为零,而对数的底数不能为零,在尽量不改变数据准确度前提下,需要将标准化结果做进一步处理:

Rij=Xij+0.0014

得到归一化后的标准化矩阵R

R=■ (5

2、基于熵权法确定不同评价指标的权重。熵权法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pij=■ (6

ej=-■■pijlnpij7

wj=■ (8

其中,wj即运用熵权法计算所得的最终权重。

3、结合所得熵权wj和标准化、归一化后的标准矩阵R构建评价矩阵Z,见表2。(表2

Z==■ (9

4TOPSIS确定指标到正、负理想值之间的距离。

到正理想解之间的距离:

Dj+=■ (10

到负理想解之间的距离:

Dj=■ (11

式中,zi+为评价指标在j年最大值,zi-为评价指标在j年的最小值。

5、计算综合得分。经过上述计算与数据处理,得到熵权法客观赋值后的矩阵,并运用TOPSIS法得到每一年数据与正负最优解之间的距离,求出总体得分Kj,越接近1表示综合评价得分最高,越接近0表示综合评价得分最低。具体计算公式为:

Kj=■ (12

三、结果与分析

(一)标准化与指标权重确定。通过对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运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二者结合得到基于熵权的广东省20122019年农业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标准化结果。

(二)基于TOPSIS的距离计算。基于标准化矩阵,运用TOPSIS法计算出了20102019年各指标体系的综合得分,见表3。(表3

(三)结果分析。基于熵权TOPSIS方法得出20102019年广东省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如图2所示。总体上来看,广东省20102019年间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保持着持续增长的趋势,相比于20102015年的增长趋势,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在2016年之后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农村居民收入情况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相似的发展趋势,20102011年处于较低水平,但发展速度较快,20172019年增长速度放缓,但仍保持着稳步增长。农业机械化程度在20102014年间保持着快速上升的趋势,在2015年之后增长速度放缓,但仍然保持着稳定增长。农业科研情况在20102014年保持了稳定持续增长,20152017年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20182019年增速开始放缓。农业种植能力在20102011年间显著降低,在20122019年间保持波动慢速增长。为了进一步分析要素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对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也进行了动态演化对比分析。(图2

1、农业机械化程度。由图3可得,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程度在20102019年间呈现出了明显的由快速增长转向缓慢增长的趋势,一方面广东省一直是国内的经济强省,有着稳定推进农业机械化的物质基础,同时农民收入连年增长,增强了购买农业机械的能力;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高于机械作业成本已成必然趋势,同时农民逐渐重视提高生活质量,需要农业机械的加入来分担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从具体指标来看,广东省在机耕面积、机收面积、机播面积、年终农用灌排动力机械中实现了逐步稳定增长,机播面积更是实现了十连增,体现出广东省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同时,农业机械总动力有一个明显的下降,说明近年来广东省大力推广机械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重视应用农业新型农机技术装备。虽然从2014年开始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但仍维持了稳定增长。依据《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2016年工作要点》,广东省逐步推进农机设备的更新换代,努力做到“降能耗提质量”,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一步应该坚持普及机械化生产,为广东省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图3

2、农民收入水平。由图4可知,广东省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走势基本符合,在20102019年间保持了先慢后快的连年增长,农业经济所包含的农产品收入及相关产业化收入仍然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从指标来看,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10年提升,说明多种补贴政策如省财政厅、农业厅发布《关于做好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农资综合补贴和种粮直补)工作的通知》《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惠民补贴政策,有效保障了农民收益,降低了农民劳作成本和外部市场的压力。同时,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从2012年的47.7%下降到2019年的37.1%,家庭收入的增长让农民有能力去选择合适的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助推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图4

3、农业科研情况。由图5可得,广东省农业科研情况在20102019年间保持先快后慢的连年增长,其中在20102016年间增长速率最快,在20172019年增长速度放缓,但仍保持稳定的增长。从具体指标来看,农业科技技术开发机构数量没有很大的变化,2018年从事科研活动人员和经费支出总额两项指标的不利表现拉低了农业科研情况的总体表现。广东省政府应该更加关注农业科技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将科技要素配置的比重提高,以科技进步引领经济增长。(图5

4、农业种植能力。由图6可知,广东省农业种植能力在20102014年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在20152019年中呈现了波动稳定的态势。通过具体指标数据分析得到,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农村人均水库蓄水量、户均耕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的不利表现拉低了农业种植能力的得分。平稳的表现主要归因于20152019年间农业种植能力各项指标逐渐回升,其中农作物播种的面积和粮食产量增长明显。近年来,广东省一直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对于粮食生产的要求,发布了如《广东省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工作指引》《广东省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方案的通知》等办法,从政策方面持续保障粮食的供给,种植能力的稳定产出有力保障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所以,农业种植能力的稳健性应该得到政府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图6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农业机械化过程中的信息化、社会化建设。通过研究发现,近几年广东省通过对农机设备的更新换代,在保证农业机械作业面积的基础上,降低了机械总动力。为了保证新型农业机械能够尽快发挥效用,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信息网,及时将新型农机的具体应用、操作方式传达给有需要的农民,加强农户、科研单位、农机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引导农民选购最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农业机械。同时,重点培育适应市场的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龙头企业,建立多经济成分、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服务体系,以高度社会化的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服务,提高在农业机械化过程中的沟通效率,助力农业机械化的持续推进和农业经济水平的持续发展。

(二)大力扶持乡镇企业,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通过研究发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走势基本符合,可以看出农村居民收入与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在农民中普遍存在着收入来源过于单一的问题,为了缓解这个问题,广东省政府可以通过扩大低息贷款比例、减免税收、法律援助等方面扶持乡镇企业,扩大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比例,激发县域经济,让乡村“百业兴旺”,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可以完善相应的产业融合政策,提高农民农业生产利润。如,可以大力推广种植绿色产品,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种植集体,以高品质的绿色农作物为基础,进行加工、包装、营销,通过“市场+中介组织+农户”模式,带领农民走向市场,助力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打造以科技为引领的现代农业。通过研究发现,广东省农业科研水平虽然总体处于上升状态,但是在5个指标中波动幅度最大,农业科研水平方面要更加引起重视。可以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加大对于涉及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技术等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完善农业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服务于农业科技创新的平台基地,推动涉农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夯实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聚集整合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资源,形成科技创新联盟,鼓励省内外、国内外学术研究与科研成果的交流合作,随时掌握国际最前沿的科技动态。加大涉农领域企业研发的财政支持力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并完善高技术人才的薪酬体系,提高科研人员待遇,激发科技人员研发积极性。

(四)严守耕地红线,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研究发现,虽然广东省农业种植能力一直保持着稳中有升的趋势,但是也普遍存在着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保护面临数量、质量、生态等多重压力。目前,占地需求和补地资源空间不匹配等问题日益显现,土地资源的无序开发与粗放利用导致土地生态系统功能不断退化。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广东省今后应坚持落实中央对于耕地规划的红线,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同时,要加快将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的土地划定为高标准农田,将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与高标准农田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保证农业种植能力的稳定产出,做好农业经济的压舱石。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陈磊,胡立君,何芳.要素流动、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2106.

2]张应武,李董林.供给侧视角下农业产业竞争力研究——以海南省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05.

3]姜安印,杨志良.扶贫政策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2.

4]冯俊华,张路路,唐萌.农业经济-生态-社会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系统科学学报,202103.

5]邓翔,王仕忠.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研究[J.东岳论丛,2020.4112.

6]赵鸣骥.落实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全力支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J.中国财政,201214.

7]张芳,康芸芸.乡村产业振兴的金融供给——“政府-市场-社会”合作模式的探索[J.商业研究,202012.

8]包炜杰,周文.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变和突破——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国家主体性[J.学术研究,202011.

9]张占仓.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若干战略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201710.

10]李容容,罗小锋.职业发展能力如何影响种植大户的农业收入水平?[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03.

11]邬德林,刘凤朝.农业技术创新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困境与对策[J.经济纵横,201702.

12]周长威.“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农业生态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应用[J.农业经济问题,202104.

13]杨月坤,查椰.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技人才参与培训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OL.农业现代化研究,2021-06-13.

14]王朝新.狠抓基地建设 优化农业结构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J.农村发展论丛,200024.

15]于淼,马军海.双渠道回收闭环供应链演化博弈复杂性与控制[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7.1402.

16]胡永宏.TOPSIS法用于综合评价的改进[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204.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549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