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还能增加农民财政性收入,但仍存在入市失败的情况。本文以三文笔村为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识别关键风险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风险影响因素;社会网络分析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少数民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中社会风险的形成、测度及治理研究”(编号:17BMZ083)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年5月6日
中共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塑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并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新驱动力之一,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作为农村土地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土地要素流动、提升土地配置效率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不仅可以盘活农村闲置的土地资源,还能促进当地村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财政性收入。但仍存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失败的情况,入市项目停滞不仅会导致前期投入的浪费,还严重阻碍当地经济的发展,降低农民的获得感。因此,有必要研究阻碍入市成功的风险影响因素,本文以大理市三文笔村为例,分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风险影响因素,以期为三文笔村成功推动地块入市进程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其他地区的实践提供借鉴。
一、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区概况。三文笔村拥有地块58亩,是一块空心白族古村落,共有153户产权,其中44户常住人口,村集体计划将此地块出租给某企业40年,但宅基地使用权属于农户个人,需要通过征收拆除房屋的方式才能入市。用地企业要求村委会须征收60%以上的产权,才愿意签订租赁合同,之后再拨给村委会资金用作15年的租金偿还。然而,村委会斥资400万元仅征收了26户,征收困难,资金紧张,没有达到公司要求的60%,公司拒签合同、拒付租金,因此入市项目停滞。
(二)研究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定量研究方法,用来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联以及关联强弱,以此可以判断出哪个要素为关键要素。社会网络分析的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构建邻接矩阵。邻接矩阵一般为0-1矩阵,通常选择该领域的专家对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打分,认为有影响的记为1,无影响的记为0,最终构成邻接矩阵。矩阵中的行位置一般是关系的发起者,列位置一般是关系的接受者。其次,数据可视化分析。借助软件对构建的邻接矩阵进行可视化处理,得出社会网络模型。网络模型中每个块对应各个要素,箭头表示每个块之间的发出和接受的关系。最后,网络分析。借助软件对网络各要素进行中心性分析等,获得个体网络度、度数中心度、中间中心度等指标,从而可以判断出哪几个因素是关键因素。
二、社会网络模型构建及分析
(一)风险影响因素识别。对于三文笔村入市风险影响因素的识别,本文采用访谈法进行获取。分别对所属镇政府相关负责人、村委会负责人及村民进行了访谈,最后对访谈内容进行梳理,得出13个风险影响因素,对其进行编号后分别为政策宣传R1、政策稳定性R2、政策监管R3、政策法律依据R4、退出补偿R5、调节金比例R6、入市价格R7、收益分配R8、居住环境R9、生态环境R10、文化环境R11、入市地块用途R12、用地企业目标R13。为了方便理解,对上述编好号的指标进行解释说明,政策宣传主要指宣传方式不佳、宣传力度不足等;政策稳定性主要指政策不稳定、朝令夕改、中途更换负责人等;政策监管主要指政府不介入入市全过程监管;退出补偿主要指补偿不到位、不合理等;调节金比例主要指调节金比例没有准确规定、缺乏依据等;入市价格指入市价格低或设置支付比例、支付条件;收益分配主要指分配不公平,且收益一次性不可持续;居住环境主要指道路拥堵、邻里关系恶化等;生态环境主要指若有可能破坏苍山洱海则不允许入市;文化环境主要指外来人不了解、不尊重当地白族文化;入市地块用途主要指用地企业改变原有规定用途,突破政策红线;用地企业目标主要指企业与村集体目标不一致,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不高。对上述指标进行归纳总结,分为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和企业因素,R1~R4属于政策因素,R5~R8属于经济因素,R9~R11属于环境因素,R12~R13属于企业因素。
(二)构建邻接矩阵及社会网络模型。将风险影响因素识别出的13个指标形成调查问卷,并从访谈对象中选取10位专家进行发放,分别为3名镇政府相关负责人、2名村委会负责人和5名村民。若认为行所在因素对列所在因素有影响的人数超过5人,则记为1,即有直接影响。反之,则记为0,即无直接影响。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形成最终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风险影响因素的邻接矩阵,详见表1。通过NetDraw软件对邻接矩阵进行可视化,形成社会网络模型,如图1所示。社会网络模型中的一个块就代表一个指标,箭头的起点和终点连接着两个块,箭头方向则代表发出关系或接受关系。以块R1为例,块R1向块R2、块R7、块R8、块R9、块R11、块R13发出关系,并接受块R2和R3发来的关系。具体到指标上,政策宣传会对政策稳定性、入市价格、收益分配、居住环境、文化环境及用地企业目标产生影响,同时政策稳定性和政策监管又影响着政策宣传。可以看出,政策宣传这个指标在社会网络模型中担任一个中间人的角色,且政策宣传和政策稳定性相互影响。(表1、图1)
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风险影响因素社会网络模型中,各个风险影响因素相互影响,形成复杂的网络关系,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找出关键风险影响因素,以消除三文笔村入市风险,促进其地块成功入市。
(三)度数中心度分析。度数中心度是指在社会网络模型中,该点有直线连接关系的点的个数。在有向的社会网络模型中,度数中心度就是点出度与点入度的总和,点出度表示该指标对其他指标产生了影响,点入度表示该指标受到了其他指标的影响,因此度数中心度是最直观的一个指数。度数中心度的测量一般分为绝对度数中心度和相对度数中心度,相对度数中心度是绝对度数中心度的标准格式。
通过Ucinet6软件计算得出表2中的结果。由表2中的数据计算得出,相对度数中心度的平均值为0.769。其中,退出补偿R5、入市地块用途R12、政策监管R3、政策稳定性R2、用地企业目标R13的相对度数中心度位于平均值0.769之上,为关键风险影响因素。具体到点出度,政策监管R3和政策法律依据R4比较大,说明这两个因素是影响三文笔村成功推行地块入市的根源因素。从点入度结果来看,收益分配R8、居住环境R9、入市价格R7和退出补偿R5较大,在消除障碍因素时应以这些风险影响因素为目标,重点把控并溯源路径上的其他风险影响因素。(表2)
(四)中间中心度分析。中间中心度表示该点的“中间人”的程度,即媒介程度。中间中心度测算同样分为绝对中间中心度和相对中间中心度,相对中间中心度是标准化的绝对中间中心度。
由表2中的分析结果计算可知,相对中间中心度的平均值为7.867,在保证指标位于平均值之上来提取关键指标,最后得出的指标有生态环境R10、政策稳定性R2、入市地块用途R12、退出补偿R5、用地企业目标R13和文化环境R11,说明这几个指标的中介性较强,对其他指标的控制程度较高,在整个社会网络中起到了较大的“桥梁”作用。其中,生态环境R10中间中心度最大,为26.083,说明在整个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风险影响因素社会网络模型中,这个指标占据中心位置,是各指标之间相互关联的中介因素,控制传导作用强。
(五)关键风险影响因素识别及成因分析。为了避免片面选取三文笔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关键风险影响因素,本文对入市风险影响因素的社会网络模型进行了两个维度的分析,主要包括度数中心度分析和中间中心度分析,每个维度的分析都在保证指标位于平均值之上提取了各自的关键指标,并取各维度分析的交集作为最终的核心关键指标,即关键风险影响因素。
由分析可知,度数中心度分析结果中,退出补偿R5、入市地块用途R12、政策监管R3、政策稳定性R2、用地企业目标R13为关键风险影响因素;中间中心度分析结果中,生态环境R10、政策稳定性R2、入市地块用途R12、退出补偿R5、用地企业目标R13和文化环境R11为关键风险影响因素。其中,退出补偿R5、入市地块用途R12、政策稳定性R2、用地企业目标R13为两种分析结果的交集指标,为三文笔村最终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关键风险影响因素。政策监管R3、入市价格R7、生态环境R10、文化环境R11虽然仅为一种分析结果的关键风险影响因素,但所产生的风险依然不能忽略,将其作为次关键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对上述筛选出的关键风险影响因素进行简要的成因分析,为后续提出更有效、更合理的建议提供思路。主要成因如下:
1、政策因素中,政策稳定性为关键风险影响因素,政策监管为次关键风险影响因素。政府对入市工作缺乏政策支持,入市前期工作全由村委会负责,且国土资源局也无专门负责入市的部门小组。入市政策朝令夕改,政府全程不介入监管,导致入市工作停滞不前。
2、经济因素中,退出补偿为关键风险影响因素,入市价格为次关键风险影响因素。一方面用地企业以征收60%以上的产权为签订租赁合同的前提条件,设置入市价格支付条件来拖延支付;另一方面村委会自身经济薄弱,资金难以给农户支付合理的退出补偿,没有用地企业和政府的经济支持,空置的宅基地难以转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行入市。
3、环境因素中,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为次关键风险影响因素。三文笔村位于苍山脚下,而苍山是带动大理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旅游景点,因此当地会重点考虑入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另外,三文笔村是白族古村落,风俗文化具有独特性,对外来文化接受度低,村民不希望白族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因此出现排外心理。
4、企业因素中,入市地块用途和用地企业目标为关键风险影响因素。村委会原计划将地块租给用地企业进行古村落修复,用以发展旅游业来带动当地经济和就业。但用地企业想建设盈利机会更大的项目,并借此提出:只有村委会愿意再租赁额外的172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行房地产开发,才答应村委会修复古村落以发展旅游业的条件。但额外地块的规划用途是教育用地,用作房地产开发突破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政策红线。
三、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建立三文笔村入市进程中的风险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运用NetDraw和Ucinet6软件进行可视化及社会网络分析,得出该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进程中的关键风险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该村推动入市进程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论为:政策稳定性、退出补偿、入市地块用途和用地企业目标为关键风险影响因素,政策监管、入市价格、生态环境、文化环境为次关键风险影响因素。
文本分析得出的关键风险影响因素,本质上也是三文笔村入市未成功的关键原因。为推进其入市成功开展,基于结论提出如下建议:
(一)保持入市政策稳定性。政策稳定是保证入市工作公正有效的前提,政府应介入监管,在经过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之后,制定具有前瞻性、精准性的入市政策及相关管理办法,并以正式途径进行公告。政府应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确保政策能够正常稳定地实施,切忌朝令夕改,失去公信力。
(二)完善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一方面政府应出台关于宅基地退出补偿的政策,包括补偿形式、补偿标准等,用于指导农村宅基地退出工作,对于退出困难的村庄应适当给予经济或政策上的支持;另一方面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及寻找融资渠道,为当地谋发展,形成可持续收益,以此夯实村集体自身经济实力,为当地村民提供更多的退出补偿渠道。
(三)增强用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一方面用地企业应积极响应和遵守政府制定的入市政策,增强自身投资意愿,合法租赁土地,不得随意改变用地规划用途,更不得擅自以任何理由突破政策红线;另一方面用地企业不应把盈利当成唯一目标,应充分尊重当地村委会及村民的期望,避免损害村民和村集体的利益,不得设置入市价格的支付条件,应根据入市地块具体情况,制定一致的发展目标,与入市村庄达成双赢。
(四)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相关部门应在入市前,对用地企业等外来人员就当地风俗文化进行宣传推广,保证当地文化受到尊重和保护。应引导当地村民在保持当地特色的情况下,学会接纳外来不同的文化,也应积极宣传入市为当地带来的增益。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是当地村民及政府的职责,也是用地企业在使用入市地块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克龙,朱新帅,蒋晓贤,张增峰,曹天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租赁入市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8.17(04).
[2]黄忠华,杜雪君.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是否影响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基于浙江德清微观土地交易数据实证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20.34(02).
[3]杨庆媛,杨人豪,曾黎,陈伊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促进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长研究——以成都市郫都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7.37(08).
[4]吕丹,薛凯文.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的分配演化博弈:地方政府角色与路径[J].农业技术经济,2021(09).
[5]胡龙伟,王雪,黄宝伦,孙雨.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装配式建筑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21.42(02).
[6]刘华,冯雪.民营资本参与PPP项目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基于SNA的视角[J].会计之友,202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