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在共同富裕时代背景下,银行普惠金融迅速发展,为以小微企业为代表的弱势群体提供切实有效的信贷服务,但在此过程中银行面临信贷风险较高、不良贷款较多等问题。因此,本文分析新形势下银行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共同富裕;普惠金融;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年5月25日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价值,是党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是社会主义发展中重大的经济问题。202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逐步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的发展重点由消除贫困逐步转向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需遵循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统筹兼顾,逐步消除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0年,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各个群体收入差距仍然较大,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金融支持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及金融科技的兴起,普惠金融开始逐步涉及到人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普惠金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较强的经济基础支持,普惠金融在扩大金融服务范围的基础上,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提高货币资金利用率,增强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2005年,在推行“2005国际小额信贷年”时,联合国提出构建普惠金融体系。通过向中小企业或弱势群体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使其充分利用有效的金融资源,增加其经济收入,提升其经济实力,促进经济高速平稳发展。
一、普惠金融概述
普惠金融是以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为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涵盖多种金融产品与服务。虽然其具体实施形式各不相同,但目标都是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目前,对于推动发展普惠金融,各个国家达成共识。在世界银行的倡导下,多个国家推动普惠金融建设,关注弱势群体,发展金融产品,惠及人民群众。
普惠金融在中国受到高度的重视。其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国建立首家小额信贷机构——扶贫经济合作社,其目标为提升改善贫苦农户的经济状况。该阶段主要特征为信贷资金主要来源于个人或机构的捐赠,以改善贫困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第二阶段,2000~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展基于农户的信用贷款,全面开展农户小额信贷。该阶段主要特征为大量正规金融机构逐步开展小额信贷业务,进一步促进了就业与经济的发展。第三阶段,2006~2010年,中国提出对于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贴近农民需求的小额信贷组织。该阶段主要特征为小额信贷组织与村镇银行飞速发展,小微企业被纳入银行金融服务范围。第四阶段,2011年至今,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新型互联网金融产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各式各样的金融服务。该阶段主要特征为移动支付逐步替代传统支付,P2P信贷替代传统信贷业务,众筹融资代替传统证券业务。
目前,对于普惠金融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存在一定的差距。发展中国普惠金融,需要准确把握普惠金融在中国的主要服务对象以及在发展中存在的信贷风险控制问题。目前,有以下四类群体的金融服务有待加强:农民、低薪工人、小微企业、失业人员。对于这四类群体,存在基础金融服务不足、贷款难等问题,且这四类群体普遍存在抗风险能力差的特征。如何有效控制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意识,推动中国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普惠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及特点
(一)普惠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在普惠金融背景下,小微企业为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目前,商业银行进行信贷风险管理依旧参照普通企业的信贷风险流程,主要分为贷前审查、贷中审查与贷后管理。
贷前审查是银行信贷管理人员通过对小微企业的资料进行分析,对其具体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信用状况等进行评估,参照具体的银行信贷政策,合理评价贷款企业,确定是否符合贷款标准及贷款金额用途是否合理。对于符合贷款条件的小微企业,其提供的资料可能存在一些隐瞒信息,银行通过多渠道收集企业信息,严格审核客户提供的资料,避免信息不对称,保证企业信息的真实性,控制风险源头。
银行的贷中审查通常采取贷款审查分离的原则,避免贷款、审查两个环节由同一人操作,降低贷款风险。通常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财务数据采取逻辑验证,确保财务数据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并对非财务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及时暂停财务信息不符合逻辑的企业的贷款申请。
贷后管理是银行通过实时获取小微企业的经营及财务状况变化情况,调整信贷风险管理措施,降低不良贷款发生率。银行与企业达成贷款协议后,企业财务状况会随着经营状况、行业发展状况、政府政策调整等而变化,严格监察资金流向及使用情况,及时有效清收贷款,进行有效的贷后管理是保障银行及时管控风险的必要手段。
(二)普惠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特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关联性、可控性的特点。首先,信贷业务风险不以人的主观意志所改变,是客观存在的,贯穿于整个信贷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当中,对于整个业务的各个环节,风险系数有所不同。银行应准确识别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减少由信贷风险带来的坏账及损失,保障银行的资金安全。其次,信贷风险是在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所产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且信贷风险的发生与否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再次,信贷风险具有关联性,信贷风险的发生率不仅与银行风险管理相关,与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不足、企业经营状况不佳都会导致信贷风险发生率上升。因此,银行不仅要加强内部风险调控,还要实时对贷款企业的经营状况有所了解,实时调整贷款措施,降低坏账率。最后,信贷风险具有可控性,银行通过科学手段对信贷风险进行调控,并制定有效的风控措施,尽可能降低信贷风险的发生率。虽然信贷风险客观存在,但通过科学的风险控制,可将信贷风险控制到一定范围之内,保证银行资金安全。
三、普惠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对象信用风险较高。普惠金融服务对象主要为小微企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迅速,但过快的发展速度导致其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差,对于市场风险难以做出有效的反应,无法保证其经营以及资金周转能力,容易出现资金短缺、无法按时还款等问题,提升了银行的信贷风险系数。大多数小微企业存在财务信息混乱,银行难以根据其财务报表评估该企业的经营状况及信用等级,容易造成银行审核出现误判。因此,商业银行在对小微企业的服务中常处于被动位置,容易出现坏账问题,难以做到有效的风险管理。
目前,我国小微企业多为乡镇企业,其管理人员文化水平及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对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认知不足,且经营决策多为管理人员的主观判断,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规划认知不足,注重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在信贷关系中其还款意愿多由企业决策人的道德品质所决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发展。相比之下,大型企业的规章制度完善,信贷管理水平较高,信贷风险系数较低。
(二)银行对服务对象信用监管力度不足。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用监管力度不足也是导致信贷风险系数提升的因素之一。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经营能力以及偿债能力将直接影响信贷风险。企业的信用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变动,银行如果不能准确掌握企业信用信息,将无法准确开展信贷业务。在现实中,对于小微企业的信用跟踪管理,大多数商业银行通常流于表面,且对于众多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其信用跟踪监管难度大,难以及时获取小微企业信贷风险信息,缺少有效的信用监督管理也是导致银行信贷风险系数提升的一大重要原因。
(三)银行信贷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目前,银行系统中负责信贷业务的工作人员通常对业务办理流程及银行内部管理制度较为了解,但对于基础理论知识及金融相关的法律知识较为缺乏,信贷人员的知识储备不足会直接关系到信贷的风险系数。对于以小微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信贷产品,银行对其监管较为放松,且目前新形势下各个银行竞争较为激烈,银行对业务量较为看重,信贷人员出于业务的压力,放贷容易存在主观性判断,对风险的控制有所放松。
(四)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控制不健全。银行对信贷风险控制认识薄弱,缺乏科学的信贷风险预警管理系统。鉴别信贷风险的存在是银行实施信贷风险控制的首要步骤。目前,银行缺乏完整有效的企业数据信用信息、信贷风险识别预警系统,不能及时发现信贷风险问题,导致信贷风险发生率与不良资产率增加。且近年来银行业发展迅速,银行重心为扩大业务规模,业务量猛增,与客户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当企业出现经营不良等问题,无法及时反馈到银行,银行也缺乏收集处理企业相关问题的工作人员,这将造成银行无法正确评估企业的信贷风险水平。除此之外,在实际的工作中,大多数银行对信贷风险管理控制的认知不足,无法正确认识建立完善的信贷风险管控机制的重要性。
四、普惠金融背景下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
银行信贷业务主要涉及借款企业、银行本身,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企业自身原因和银行自身原因。
(一)企业自身原因。企业作为信贷业务中的借款人,是否具备完善的还款能力是发生信贷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点:(1)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近两年来,疫情不断肆虐,经济形势不好,企业面临收入下降的经营风险。对于普惠金融环境下的小微企业,其周转资金较少,抗风险能力较差,企业经营容易出现亏损甚至破产。当企业不具备偿还贷款的能力,将直接增加银行信贷风险。(2)信息不对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商业银行拓展业务及授信的过程中,未能充分了解企业实际的资金状况。除此之外,企业为了能顺利获取银行贷款,可能会隐藏部分企业真实信息,导致企业贷款信息披露不健全,增加银行信贷风险。
(二)银行自身原因。商业银行作为信贷业务的另一大主体,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是产生信贷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点:(1)银行信贷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信贷管理人员自身思想素质、专业知识有所欠缺,风险认知水平不高。虽然近年来我国银行不断深化改革,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体现,大多数员工的专业素养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2)银行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银行过度重视信贷业务量,缺乏完善的贷后管理和信贷风险管理意识,且银行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无法系统全面地把控信贷风险。
五、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对策
(一)控制企业信贷风险。对于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较高的问题,主要由其抗风险能力差、容易出现不良贷款所造成,因此银行应增强小微企业的贷款管理。首先,银行应从源头做起,重视企业贷款前审查,准确评估企业贷款资格,以此为基础,减少不良贷款,创造良好的信贷风险管理环境。其次,银行应将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管理作为常态化管理,实时跟踪收集小微企业的数据信息,定期评估企业信用状况,掌握企业偿债能力,这将有助于银行根据企业信息正确评估信贷风险系数,增强信贷风险管理,降低坏账率。最后,银行应增强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管理。对于小微企业不良贷款,银行应以法律手段为基础,综合考虑小微企业的特点,可以适当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小微企业提供较为灵活的还款方案,提高其还款意愿,减少银行坏账。银行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经营状况,提供给企业本金、利息组合偿还的还款方式,企业根据自身还款能力选择分期还本或一次性还本,缓解其还款压力。对于前期投入较大、后期回款较为集中的企业,银行可以根据其资金周转周期,适度给予宽限偿还,按期付息,到期还本。对于经营状况良好、短期资金周转困难的小微企业,银行可适当延长其还款期限。
(二)防范信息不对称。银行应加强小微企业信用监管,防范信息不对称。小微企业为了取得贷款,提供给银行的信息可能并非完全真实或有所隐瞒,这将使银行在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还款能力等方面与现实存在一定的误差。首先,银行应建立良好的企业信用评级系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企业真实可靠的资料,减少信息误差,正确评估企业资质。企业借入资金后,银行应通过多渠道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运营状况,持续追踪企业资金的使用状况,加强对企业借入资金的后续管理,最大限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其次,银行之间应加强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信息共享,整合不同数据信息,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小微企业的有效信贷信息,减少了银行收集企业信息的成本,并且更大限度地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信贷风险发生率。
(三)提高信贷管理人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信贷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影响信贷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银行员工需要不断提升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如果银行员工有较高的信贷风险管理能力、专业素养,管理信贷风险有专业化队伍,则将切实有效地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银行应在保障银行业务的同时,促使员工学习信贷风险相关法律、专业知识,提升自我信贷管理风险能力。同时,银行应尝试引入信贷相关专业人才,多角度提升银行信贷管理水平。
(四)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对于银行而言,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是降低信贷风险的保障。银行应重视并建立完善的银行风险管理机制,对于信贷的整个过程,除了企业贷款前审查之外,银行应积极展开企业信贷风险监督,完善风险管理框架,采用扁平化管理,使信贷风险信息的传递更为高效。同时,根据现实需要,银行可以建立外部监管系统,实时掌握企业信息,分析其盈利能力、还款能力,综合分析评估企业信贷水平。除此之外,银行应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和自身风险管理监督系统,提升信贷风险管理文化。信贷风险管理文化不仅是保证银行正常运营的经营理念,也是信贷风险系统的保障,只有具备强大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其信贷风险系统才不是徒有其表。
综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普惠金融是重要的支持手段。近年来小微企业数量激增,但近两年疫情肆虐,小微企业举步维艰,而实体经济是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根基,为满足企业的发展以及资金的需求,银行普惠金融信贷业务量急剧增加,其问题也越发凸显,如何解决小微企业信贷管理风险问题成为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银行应控制企业信贷风险,防范信息不对称,提升信贷风险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努力保证银行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瑞怀.绿色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J].中国金融,2021(21).
[2]邹克,倪青山.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理论、测度与实证[J].金融经济学研究,2021.36(05).
[3]张全兴.以普惠金融改革推进共同富裕[J].中国金融,2021(17).
[4]张少康.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问题与策略探讨[J].上海商业,2021(10).
[5]黄心羽.商业银行如何管控小微企业信贷风险[J].中国外资,2021(18).
[6]吕建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研究[J].商业文化,2021(25).
[7]罗胜尹,彭睿杰,胡静.基于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和银行收益的信贷决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