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市场/贸易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研究
第703期 作者:□文/张大千 布娲鹣•阿布拉 时间:2023/4/16 14:19:43 浏览:669次

[提要] 近年来,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等新业态遍地开花,政策优势突出,营商环境水平显著提升,经济总量突飞猛进。新郑综合保税区的高质量发展助推郑州市,甚至是整个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本文以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为例,分析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的基本情况及其高质量发展的原因和影响,最后阐述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815

一、相关背景

(一)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发展现状。20101024日,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经国务院批复,成为中部地区第1个、全国第13个获批的综合保税区,区域规划面积5.073平方公里,2011114日正式封关运行。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各项经济指标持续攀升,进出口总额已实现“十连增”,2021年进出口额达4739亿元,多年蝉联全国148个综合保税区第二位,占河南省外贸进出口的近六成,被海关总署誉为“小区推动大省”的典范。(图1

(二)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产业发展情况。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积极培育新型业态,跨境电商、保税加工、仓储物流、保税维修、融资租赁等多种业态取得新成效、新突破。

1、跨境电商业务发展迅猛。新郑综保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买全球、卖全球”指示批示精神,大力推动跨境电商业务开展。跨境电商发展对于河南省对外开放和外贸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带动作用。为助力跨境电商业务发展,新郑综保区创新发展模式,利用中欧班列“菜鸟”号、航空专线、国际邮包等大物流体系,形成“对接海陆空、连接中东西”的全天候全时段稳定连续的物流模式,促进跨境电商新业态规范、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积极建设跨境电商退货中心仓,满足保障国外消费者退换货需求,累计节省相关企业运营成本270万元,促进跨境电商出口业务做大做强。

20182020年,新郑综保区跨境电商进出口清单量由1911万票激增至1.1亿票,货值由21亿元增至107亿元,增长4倍以上,跨境电商成为带动新郑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增长的新引擎。

2、服装进出口业务高速增长。服装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作为新郑综合保税区的优势产业,增长势头正盛。2021年,新郑综保区进出口服装货值33.91亿元,货运量2.58万吨,分别增长57%88.06%。新郑综保区建设中西部进口服装分拨中心并投入使用,靠近新郑国际机场,货物从落地到分拣后出区只需要七个小时,货物集散分拨系统高效,经物流配送至全国各地六十多个地市,极大提升航班利用率,持续缩短货物滞留时间,减少通关时间与成本,吸引北京、上海等地大型服装企业向郑州集聚。

3、智能手机产业高质量发展。智能手机制造业一直是新郑综保区的“龙头”产业,涉及智能手机组装、加工、维修等。为促进智能手机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周边配套建设的智能手机产业园内手机企业达百余家,区内手机生产线已达上百条,实现从富士康“一棵苹果苗”,到智能手机全产业链“整片果园”。2021年,新郑综保区出口成品手机超过1亿台,货值再创历史新高。截至2021年,新郑综保区生产的智能手机整机超9亿部。新郑综保区正带动河南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产业基地。

二、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原因

(一)郑州整体经济和政策环境向好(天时)

1、郑州新郑综保区外部环境良好。郑州作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拥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崛起两大国家战略,并且有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等国家战略平台,为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郑州市生产总值持续增长,优势产业突出,市场主体活跃,货运物流强劲。2021年,郑州生产总值约12700亿元,同比增长4.7%,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81.7亿元、5039.3亿元、747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1.439.758.9。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8.6亿美元,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3.6万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6.5%2021年郑州航空港区地区生产总值约12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超5000亿元,全区工业总产值超4000亿元,新郑国际机场全年完成货邮吞吐量70.5万吨,郑州全年交通运输业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821.2亿吨公里。为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2、国家政策支持下筑巢引凤。新郑综合保税区被赋予自产内销货物返区维修业务试点、国家通讯设备检测重点实验室、保税货物区间结转试点、内销选择性征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核心区)等一系列政策,成为内陆地区政策功能创新最多、通关手续最简化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新郑综合保税区依据国家有关招商政策,建立了“资本运作+招才引智+要素平台”的招商新模式,大力实施“龙头+配套+协作”的精准招商模式,成功引进并留住了一批优质企业和项目。利用产业集聚效应和雁阵效应,近2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接踵而至。如知名产业富士康的入驻,400多家富士康配套、协理厂商落户河南,促使园区产业链集聚,富士康科技园产值在2021年达到4052.6亿元。新郑综合保税区发挥政策优势,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水平,创造地区经济环境优势,稳定经济锚链,确保区域经济平稳发展。

(二)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区位优势(地利)

1、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新郑综合保税区利用自身区位优势,打造航空、铁路、公路、无水港全天候全时段系统、便捷、稳定、连续的多式联运体系,构筑了中原大地对外开放的新通道,有效促进资源整合与聚集,推动境内外商品高效分拨集散,进一步增强河南省资源集聚与辐射功能。

在航空运输方面,新郑国际机场属于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占据全国航空枢纽地位。开创双枢纽战略“郑州-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线,截至20226月,国际货运量超90万吨,累计运行5200个航班。在铁路运输方面,郑州是全国八大铁路枢纽之一,拥有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全国第一个米字型高铁城市,中欧“新丝绸之路”郑欧班列8年多来累计开行5400余班次,货值221亿美元,货重313万吨。在陆路运输方面,新郑综合保税区依托“三纵两横”高速公路网和“五纵六横”干线公路的优势,全年公路货运量21722万吨,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8000公里。

2、郑州地处中原且劳动力充足。郑州地处中原,背靠黄河,交通四通八达,经济方兴未艾,生态宜居,智慧创新,是中部新一线城市,众多有才之士从全国四面八方汇聚于此,人口红利突出,是国家“承东启西”的战略要地。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中,郑州常住人口1260万人,10年人口增量397.41万,跃居全国城市第十位,增速46.07%。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已成为全省经济建设的重要增长极和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之一,也成为河南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与平台。地处郑州市的东南部,距郑州市中心城区约20公里,周边村镇劳动力充足,离市区不远,房价相对较低,大量人才选择落户于此,区内入住的富士康人才达9.6万人。2021年,郑州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3.6万人,增长16.2%。郑州坐拥大量人口红利,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迅速,大量劳动力涌入郑州,发展潜力巨大。国家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之后,郑州实施招才引智战略,对落户郑州的人才提供生活补贴和购房补贴,使郑州对人才的吸引力大大增加,源源不断地为郑州和新郑综保区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综保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人和)。筑好凤凰台,引得凤凰来。优化营商环境是助力综保区区内企业高效发展的关键一环,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最核心的竞争力。新郑综保区2020年度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位列全国第三,营商环境在河南省18个国家级功能区中排名第二,标志着郑州市建设中部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迈上了新台阶。

1、帮扶企业,解决企业问题。2021年,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持续发挥“综合服务工作组”对企业的帮扶作用,以企业为本,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先后三十多次深入综保区企业调研,发挥海关和企业之间的联络员作用,了解企业诉求,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对企业嘘寒问暖,提升区内企业的满意度、归属感、幸福感。新郑海关推出全国通关一体化、两步申报、两段准入、提前申报等措施改革创新,提质增效,提升企业自主积极性,保证货物时效,通关效率显著提升,为企业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通关环境。提供全方位政策适用分析和宣讲。同时,引导企业业务创新,积极利用“保税仓+直播”方式帮助企业“引流带货”,降低企业库存与仓储成本,提高保税仓内商品流转速度。

2、创新举措,提高监管和通关效率。新郑海关主要通过实施深入复制推广海关监管新政、简化海关作业手续、加强智慧科技手段等措施,持续优化通关环境,软硬件共同发力,创新采取多项通关改革举措:优化综保区内保税货物经口岸作业区出境流程,创新无核放单验放模式,打造“区港一体”的联动监管,并建立了“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体系,对电商企业实施“精准画像”,建立了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创新互联网+海关模式,线上办理业务,创新推出工单核销系统,开展工单核销自主核报,用互联网智能审核代替费时费力的人工审核,减少海关工作人员的工作与业务压力,通关效率显著提升,大幅减少企业报审业务压力,增强企业生产经营积极性。

目前,在新郑综保区内,相关海关业务单证系统自动审核率已达到90%以上,几乎覆盖区内所有企业,区内企业运输车辆周转效率提升60%以上,大大提高企业生产运输效率。随着“E点通”无纸化审批系统及掌上App的使用,手续审批平均时长由25个工作日缩减至3个工作日,使企业业务办理更便捷,审核更高效,监管也更严密。

三、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一)增加就业岗位,吸引优秀企业和人才流入。综保区利用“政策洼地”和自身优势更好地吸引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的汇聚。截至2021年,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吸引大小企业入驻超600家,增加就业岗位逾30万个。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被誉为“小区推动大省”的先锋模范和河南承接全球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发展现代物流业,招商引资、招贤引智的“金字招牌”。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优惠政策红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吸引了国内外大量国企、私企、世界500强企业等优质企业落地新郑综保区,充分利用国内外投资,汇聚资金流、人流、物流、信息流等高端要素,为综保区的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并且引进了一大批国内外优秀管理、技术、营销人才,增加就业岗位,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提高居民收入,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二)带动郑州发展,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2012年以来,新郑综保区经济总量迅猛发展,推动河南省外贸进出口高速增长,经济发展形势持续向好。靠着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的拉动,2021年郑州市外贸进出口总额5892.1亿元,同比增长近20%,占据河南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七成以上。郑州新郑综保区的迅猛发展加快郑州市乃至河南对外开放发展进程,奠定新郑综保区经济发展先锋战略地位,对郑州创新对外开放模式和思路做出突出贡献,促进郑州与国内外的经济交流,发挥郑州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桥梁作用。“一区带动一市,一市拉动一省”。新郑综保区已逐渐成为郑州一张靓丽耀眼的外贸名片。(图2

以郑州为桥头堡的河南省进出口总额由从2012年的517.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8208.1亿元,年均增长率近20%,进出口值自2012年以来蝉联中部省份第一,中西部第二,全国前十。新郑综保区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和新业态,给河南带来未来发展的希望,提供产业转型的战略支撑,河南省通过新郑综保区的进出口带动,找到了促进河南经济腾飞的新增长点和新增长极。新郑综保区这一块“风水宝地”为河南打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海纳国内外优质企业,为河南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蓄力。

(三)争取政策支持,持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打造优惠政策洼地,政策优势越来越突出,进而持续吸引更多资源和政策支持,强化发展政策支撑。用政策带动综保区内产业集聚,培育新兴业态,突出主导产业,转换发展动能,实施靶向招商,优势再造抢跑新赛道、创新驱动培育新动能,实现新郑综保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郑综保区发挥政策优势和平台作用,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简化外贸通关手续,创新外贸营销模式,减免关税增值税,进口保税,出口退税,全方位多角度提升综保区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郑州外贸经济实力,增进国内外经贸互通,有利于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探索对外开放新模式、新道路,促进综保区可持续健康发展。推进贸易便利化,努力把新郑综保区打造为拉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高地。

四、启示及建议

(一)坚持以区内企业为本,持续优化综保区营商环境。坚决执行各项减税降费措施,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减少企业各方面经营成本,为企业排忧解难,应该将区内的企业或是其他群众作为“顾客”来对待,树立服务理念,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同时融入市场竞争机制,让企业自己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科学、合理、有效地发挥出来,并且有效地减少公共服务成本。只有区内企业经营得好,才会促进综保区整体蓬勃发展。企业和综保区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整体,是鱼和水的关系,综保区应该以企业为本,不断惠企纾困、筑巢引凤,优化营商环境才能不断为综保区市场注入新鲜血液和充足活力。

(二)监管服务提质增效,提高通关效率和管理质量。通关效率是企业非常重视的环节。一是通关效率直接影响企业的时间成本,通关效率低下会加大企业生产经营、运输等各方面压力;二是影响企业的仓储成本,通关时间太长,一些进出口原料和产品将面临腐烂变质;三是造成客户与订单资源流失,通关时间长会造成国内外客户流失,造成企业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所以,海关监管部门要缩短企业通关时间,利用先进科技优化检查检验步骤,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提升综合保税区贸易便利化水平。

(三)实施综保区绩效评估,激发综保区内在潜力。为加快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定期对综合保税区绩效评估,不仅要对企业实施退出,对综合保税区也要实施月监测、季分析,强化监管和评估,对产业落后、发展停滞、排名靠后的综合保税区实施退出,才能让综合保税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推动发挥综合保税区主观能动性,倒逼综合保税区自我监管、自我革新、自我进步,激发各综合保税区创新发展潜力,围绕“建链、补链、强链、延链”的目标,全力推进产业集聚,盘活区内企业,让综合保税区焕发生机,不断向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迈进。

(四)强化综保区统筹规划,积极培育新型业态。当前,全国各地综合保税区业务不新、不足、不精,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增加了地方政府财政负担等问题突出。应统筹考虑综保区未来发展战略、自身区位优势、当地优势产业、产业集聚等,科学合理规划综合保税区发展蓝图,强化综合保税区顶层规划,促进跨境电商、保税维修、保税展示等新业态业务发展,推进综合保税区可持续发展。控制综合保税区数量规模,合理确定外向型产业发展方向,与城市主导优势产业相互促进,避免照搬照抄其他综保区发展模式、综保区内同类企业过多导致企业恶性竞争、同一地区建设综保区过多产生综保区资源虹吸效应等问题。 (通讯作者:布娲鹣·阿布拉)

(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陈爱梅.基于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功能定位及管理模式研究[J.纳税,2018.1223.

2]胡章,苏海威,纪赛月,闫柳衣.新时期综合保税区转型发展与空间应对——以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规划为例[J.规划师,2020.3610.

3]刘伟,贺兴东,刘文华.加快内陆地区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2013.

4]国务院.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Z.国发[20193号,2019-01-15.

5]崔孝存.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航空物流发展问题探究[J.大众投资指南,201712.

6]王建植.综合保税区对当地经济的促进效应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03.

7]张圆圆.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511.

8]姚卓,周彦国.沈阳综合保税区的提升与发展研究[J.城市规划,2016.40S1.

9]马天,刘瑞强.新疆沿边综合保税区发展对策及其转型的法律保障研究[J.新疆财经,201805.

10]马天,李栋栋,员永生.“面向中亚”新疆西部“沿边综合保税区”发展对策研究——以SWOT分析为视角[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5.

11]李秀华.综合保税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探讨[J.商业时代,201319.

12]赵妍,张春才.加强制度约束,持续推动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办法(试行)》解读[J.中国海关,202006.

13]张会清.地区营商环境对企业出口贸易的影响[J.南方经济,2017.3410.

14]王蒙燕.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研究[J.品牌,201505.

15]李建生,王显京,赵鹏杰,刘静静,戴逸.浅析郑州航空港区的经济发展[J.中国商论,201726.

16]赵浥馨.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发展问题探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405.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52624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