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中国与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具有巨大的市场规模与发展潜能。近年来,两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本文在分析中印服务贸易发展概况基础上,采用按EPOBS划分的服务贸易数据,通过测算服务贸易各行业的RCA与TCI指数,对中印两国在服务贸易中的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中国在服务贸易规模上领先印度,而印度在贸易结构上更具优势,两国在服务贸易中存在竞争的同时也表现出较强的互补性。可见,中印两国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应不断加强贸易往来,促进两国贸易迈向新的台阶。
关键词:中印;服务贸易;竞争性;互补性;贸易结构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年8月16日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服务贸易日益成为了新形势下国际竞争的焦点。中印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随着两国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其巨大的市场规模及发展潜力产生关注。近十余年,中印两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那么在服务贸易中,中印两国是竞争抑或互补?两国的服务贸易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发展情况?对此,许多学者纷纷进行了相关研究。一是对中印两国贸易竞争关系的研究。李敬、雷俐(2019)根据HS分类贸易数据计算表明中国与印度在货物贸易中具有明显的贸易竞争性。王孝松、陈冰洁(2018)研究发现,印度在多个服务贸易部门均具有一定竞争优势,而我国仅在建筑与商品相关服务中具有竞争力。邓靖、李敬(2018)运用网络分析法对中印新三国的货物贸易进行研究,发现中印贸易竞争指数有所增加。二是关于中印两国贸易互补性的研究。陈继勇、严义晨(2018)发现中印贸易虽然具有一定的竞争关系,但从整体上讲互补性更大一些。汤洪宇(2016)研究表明中印两国服务贸易互补性较强,且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两国贸易会进一步加深。李春顶、彭冠军(2014)表示中印两国的竞争优势分别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因此中印贸易互补性较大。汤碧、陈佳(2012)研究发现中印机电产品的贸易结构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两国贸易潜力大。成蓉、程惠芳(2011)指出,与商品贸易相比,中印服务贸易的互补性更明显,且中国出口与印度进口的互补性更强。
结合现有文献来看,国内对于中印贸易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商品贸易或某一类产品领域,对服务贸易的研究略有缺乏。本文试图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有文献所研究的样本数据进行更新,并在计算RCA与TCI指数的基础上分析中印两国在2008~2018年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至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之前)服务贸易的关系,对中印两国在服务贸易中的竞争与互补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结合研究结论为两国服务贸易的深化合作提出相关建议。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1、RCA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是一国某种商品世界的总出口量在本国出口商品总量中的占比,和该种商品世界出口量在全球的总出口量占比的比值,以反映本国的出口商品在全球总的进出口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公式如下:
RCAxin=■
其中,Xwn为世界n行业的出口额,Xi、Xw表示i国、世界的出口总额。一般的,若RCA值位于(0,0.8)、[0.8,1.25)、[1.25,2.5)、(2.5,+)四个区间内,分别表示某国较弱、中度、较强、极强的竞争优势。
2、TCI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指显性比较优势与劣势指数的乘积,用来考察两国贸易的互补性的大小。公式如下:
TCIijn=RCAxin×RCAmjn
其中,RCAxin用出口表示i国各行业的优势,RCAmjn=■用进口表示j国各行业的劣势。该指数值越大,两国在某行业越互补,一般的,若TCI指数超过1,则表明两国在某行业具有较高的互补性。对于多项产品或服务,贸易互补指数需对各个产品或服务的贸易互补指数进行下一步计算,即加权平均值,公式为:
■RCAxin×RCAmjn×■
(二)数据来源。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UN Comtrade Database,分别从服务贸易整体以及根据EPOBS所划分的服务贸易11类行业(运输、旅游、通信、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专利费和许可费、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与娱乐、政府服务)的进出口数据出发,对中印两国的贸易关系进行分析。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本文选取2008~2018年的相关数据,一方面数据较为充足并且做到了数据的更新,另一方面本文所选取的样本区间为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至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之前的2018年,具有一定时效性,同时剔除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印服务贸易数据的影响。
三、中印服务贸易发展概况
(一)中印服务贸易总量分析。从中印服务贸易总额来看,自2008年以来,中印两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总体上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在2008~2018年期间,我国服务贸易额从3,060.3亿美元上升到7,319.7亿美元,虽有波动但整体上一直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印度的服务贸易额从1,634亿美元增至3,264.3亿美元,同样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另外,印度在服务贸易总额上一直和中国有较大差距,且近些年来差距有明显上升趋势,2018年两国服务贸易差额达到了4,055亿美元。
从中印两国的进出口差额来看,我国服务贸易连续十余年持续保持逆差,且逆差规模持续扩大,从2008年的118.13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3,140.57亿美元,11年的时间扩大了将近30倍。由此可知,我国的服务贸易目前在出口上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与中国相反,印度的服务贸易总额虽然显著低于我国,但其进出口一直保持顺差状态,2018年的顺差额已经达到了817.82亿美元。
(二)中印双边贸易分析。如图1所示,中印双边贸易额在2008~2018年间总体上呈持续增长趋势,但可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了些许波动。2010年中印双边贸易增长速度达到了11年间的最高值42.5%,该年贸易数额达到了555.8亿美元。当年印度成为我国第九大贸易伙伴,我国是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虽然中国与印度两国的贸易额不断增长,但我国与印度的贸易规模还有丰富的进步空间。此外,也可看出两国双边贸易存在一些不平衡。在2008~2018年间,中国对印度一直保持贸易顺差的状态,且顺差额在逐渐扩大,而印度则一直保持逆差的状态,在2011年中国对印度具有了高达400.7亿美元的贸易顺差额。中印两国同为发展中大国,应当携手维护贸易自由,共同谋取两国的合作共赢。(图1,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
(三)中印服务贸易结构分析。从服务贸易出口构成来看,中国服贸出口部门主要为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2008年三者的出口总量达到全国服务贸易总出口额的85%左右。值得注意的是,计算机与信息服务的出口比重从2008年(4.25%)到2017年(14.21%)上升了将近十个百分点,这说明近年来我国出口结构一直在优化。从进口结构来看,旅游已成为我国服务贸易进口的最大项目,2018年占比达到52.92%。相较于中国,印度的第一大出口服务为计算机与信息,在2008年占比达到了45.80%。其进口主要以运输、旅游与其他商业服务三大部门为主,三者在2008年占比达到了77.65%。总体来看,印度在新兴产业方面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四、中印服务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一)中印服务贸易竞争性分析。如表1所示,我国最具竞争优势的服务部门主要为建筑与其他商业服务,其最高值分别达到了4.78与1.66,在样本区间内RCA指数一直保持大于1的状态,其次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部门为运输与旅游服务,不过旅游服务自2013年以来一直呈下降趋势。值得注意的是,从2013年开始我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的比较优势指数不断增加,并在2017年达到了最高值2.27。我国在该行业竞争优势不断增强,这得益于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力发展。印度在服务贸易中最具比较优势的部门无疑为计算机信息服务,在2008年它的RCA指数达到了8.08。虽然近些年来印度的计算机与信息服务的RCA略有下降,但与中国相比仍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另外,政府服务与通讯服务也是印度具有较高竞争优势的部门,整体上两者的RCA指数都呈稳步上升态势。(表1)
(二)中印服务贸易互补性分析。本文分别从中国出口与印度出口两个角度测算了中印两国服务贸易的TCI指数。如表2所示,从整体上看,在样本期间中国出口的综合贸易互补指数均高于印度出口,一直维持在1附近,表明由于中印两国在服务贸易中具有竞争优势的部门分别集中在传统与新兴服务业,从而使得两国在服务贸易中表现出较好的互补性。(表2)
从具体服务行业来看,在建筑、其他商业服务与交通运输上中国出口与印度进口具有较大的TCI数值,存在较好的互补性,但运输服务近些年来的互补性稍有降低,在2017年降到了0.74。在印度出口中国进口方面,2017年计算机与信息服务的互补指数将近7,互补程度达到了最大。此外,对于旅游与保险行业,我国对印度的进口依存度也较高,近些年来印度出口与中国进口的旅游互补指数呈上升态势,但保险业务的贸易互补程度自2013年来一直呈下降状态。
五、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首先,与印度相比,中国的服务贸易尽管在规模上略胜一筹,但在贸易结构方面印度还是有所优势的。中国主要以交通、旅游、建筑等传统服务业的贸易为主导,而印度的竞争领域则主要集中在以计算机等信息业务为主的新兴产业上,可见其服务贸易的出口结构具有一定优势。近些年来,在服务贸易内部结构的调整优化上我国取得了一定进展,计算机信息服务方面的特色逐步凸显。印度的服务贸易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外贸规模持续扩大并继续保持顺差。其次,中印两国在服务贸易中既竞争又互补。对于双方服务贸易的互补性,从总体来看中国出口要高于印度出口,但印度在以计算机信息服务为主的新兴产业中出口的互补程度高出中国出口很多,说明两国在这方面具有相当大的合作空间。另外,可能是在资源禀赋等相关方面的相似性,导致中印在某些行业存在一定竞争性,包括旅游、其他商业服务、运输等传统服务行业。但总体来说,两国之间的互补程度要高于竞争程度,合理开发两国间的贸易合作潜力,是推动中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建议。一是加深服务贸易领域互补性较强行业的合作。中印两国应该充分利用在服务贸易相关行业的互补性,积极推动双方在各自具有竞争优势且互补较强的服务贸易行业开展合作。例如,我国应持续推进与印度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计算机信息等服务行业的合作,利用我国建筑服务方面的优势来帮助印度改善其国内的设施建设水平,同时引进印度的计算机信息服务来提升我国的信息技术水平,以此互通有无,满足双方共同的发展需求。二是加快双方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印两国应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与规模经济优势加快推动自贸区的建设,促进两国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与便利化,以寻求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中国与印度作为好邻居,同时两国又都是人口众多、国土广阔、资源丰富的经济大国,所以两国在建立自由贸易区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可行性较高。因此,作为“一带一路”上的两个重要的大国,中印两国应加强合作,努力推动两国服务贸易的和平发展,推动两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三是加速推进两国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合作。人力资本对一国的贸易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印作为世界人口与经济大国,加强人力资本的开发对两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伴随着现阶段我国老龄化的加剧,人口红利逐渐“触底”,我国若总是处于“微笑曲线”底端是难以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因此,中印双方应注重加深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合作,为双方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并为两国出口贸易产品朝着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助力。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敬,雷俐.中国和南亚四国货物贸易关系网络分析——基于进出口、贸易竞争和贸易互补三个维度[J].西部论坛,2019.29(05).
[2]王孝松,陈冰洁.中印服务贸易竞争力:差距源自何处[J].财经科学,2018(01).
[3]邓靖,李敬.网络分析视角下中印新三国贸易竞争互补关系研究[J].亚太经济,2018(01).
[4]陈继勇,严义晨.中印两国贸易的竞争性、互补性与贸易潜力——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J].亚太经济,2019(01).
[5]汤洪宇.“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印服务贸易合作研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6.31(03).
[6]李春顶,彭冠军.中国-印度双边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及发展前景[J].中国市场,2014(41).
[7]汤碧,陈佳.中印机电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分析[J].亚太经济,2012(05).
[8]成蓉,程惠芳.中印贸易关系:竞争或互补——基于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全视角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06).
[9]周曙光.中印贸易关系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J].中国商论,2017(06).
[10]于津平.中国与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优势与贸易互补性[J].世界经济,2003(05).
[11]杜方鑫,支宇鹏.中国与RCEP伙伴国服务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J].统计与决策,2021.37(08).
[12]宋周莺,韩梦瑶.“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印贸易关系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19.28(05).
[13]万婷.中印服务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9.
[14]Marcel P.Timmer et al.An
Illustrated User Guide to the World Input Output Database:the Case of Global Automotive Production[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5.23(03).
[15]Thang N.Doan and Yuqing
Xing.Trade efficiency,free trade agreements and rules
of origin[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18(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