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地方科技创新智库发展路径探索
第703期 作者:□文/汪 婷 张笑楠 时间:2023/4/16 14:34:39 浏览:277次

[提要] 随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为实现经济产业全面发展,地方政府需要科技创新智库的决策服务和智力支持。本文对地方科技创新智库基本情况进行分析,通过知识螺旋理论视角明确地方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发展路径,为地方实现现代化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关键词:知识螺旋;科技创新智库;发展路径

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知识螺旋理论的辽宁省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的多组态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202110165005

中图分类号:G32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89

随着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发展的加快,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智库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整体现代化发展和提高科技决策水平的重要支撑。

新的历史时期下,地方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动力转换,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实现全面振兴亟须科技创新智库的决策服务和智力支持。目前,有关科技创新智库的研究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理论指导不足。因此,从知识螺旋视角出发,探究地方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的发展路径,创建高效多元、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智库体系,支持引导科技创新智库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相关理论

(一)知识和知识螺旋。知识是对客观世界以及自然规律探索的概括和总结,是通过学习或已有经验获得的技能、理解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不同类型知识可以分为两类:显性知识,是指客观的、有形的,能够被口头语言、文字等方式明确表达和传播的知识;隐性知识,是指高度个人化、很难进行表达和传播的知识,即所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知识螺旋理论是由野中郁次郎于1989年所著的《知识创造的企业》一书中首度提出的关于知识创造的理论,它重点强调知识在组织和个人之间的转移和转化。该理论模型包含了四个重要的过程:隐性知识之间相互转化的社会化过程,隐性知识转变成显性知识的外部化过程,将现有的显性知识转化为更加具体化的显性知识的结合化过程,通过学习新知识将显性知识转变成新的隐性知识的内部化过程,这个过程也是知识螺旋的关键。在整个螺旋系统中,各个过程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螺旋,不断实现知识的分享、整理、分析、内化。

(二)科技创新智库的内涵。智库,也称“思想库” “智囊团”,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的发展进步提供人才、思想,也帮助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程度。科技创新智库作为智库的一个主要分支,是助力全球科技治理以及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专业型智库,是具有大量专业的人才队伍、相关领域的强大专业实力,以科技战略研究和技术支持,对我国以及地方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科学的评估判断,从而对新时代的重大科技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针对性、前瞻性的建议和研究成果的科技创新决策咨询研究平台。

二、地方科技创新智库基本情况

(一)地方科技创新智库现状。从组织属性来看,地方智库主要分为官方智库、半官方智库、高校智库、民间智库四类。(1)官方智库,是指存在于政府内部并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的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支撑的智库。包括政府研究室等党委、政府下属的机关类研究机构,拥有良好的公共政策研究资源和信息,主要特征表现为非营利性和政策性。(2)半官方智库,是指具有一定的官方色彩并依托于省社科院、科协等事业单位的智库。与政府保持密切联系,经费渠道单一,政府支持资源丰富,具有较强的行政依附性和非营利性。(3)高校智库,高校智库是由各个高校负责构建的各个研究院、研究中心等。其科研力量雄厚,专家资源丰富,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学术性特点。(4)民间智库,与官方智库相对应,主要由民间出资并组织的独立于党政系统之外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但其了解需求的渠道不够通畅,掌握的权威信息较少但资金充足、诉求清晰,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从数量上和研究成果来看,各地的科技创新智库数量较少,但研究成果初见成效。江苏科技智库汇集各学科研究成果746项,调研选题349个,各领域科技工作者提交建议522条。“十三五”期间,广西科协开展创新方法进企业活动,服务企业300多家,产生概念性解决方案700多项,申请国家专利150多项。山东科协积极打造《院士建议直通车》《山东创新智库》等智库刊物,为服务高质量的发展提供高端智慧。

(二)地方科技创新智库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地方城市而言,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问题逐渐增多,且愈加复杂,迫切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智库建设,提升科学决策水平,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但目前地方科技创新智库的咨询服务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不能满足地方城市创新发展实践的需求,这说明地方科技创新智库的建设中仍存在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亟待解决。

1、缺乏高级人才。科技创新智库服务于国家战略以及相关决策,为其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数据支撑,因此需要具备相应的战略科学家和多学科背景的人才,以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咨询服务。科技创新智库具有专业性的特点,研究问题复杂综合,具有很强专业性,科研人员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训练,掌握特定的科学方法和技能,利用相关领域的分析工具提出专业性较强的策略建议。目前,地方城市科技创新智库具有战略眼光和前瞻性思想、多学科背景的全能型高级人才十分匮乏;管理机制不健全,人才外流严重;缺乏相关人才教育培训机制,无法满足地方科技创新智库的建设要求。

2、技术支持不足。技术支持不仅是国家科技战略布局、发展的基础,也是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的关键。在信息科技的推动下,中国的5G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走在世界前沿,科技创新智库的建设需要利用这些信息技术来满足智库发展的社会需要以及应对不断激烈的国际竞争。但是,目前部分地方科技创新智库决策研究大多停留在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等常规方法上,缺乏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这些新兴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使部分地方科技创新智库呈现出超前研究不够,对未来的引领不足,数据不充分、不全面、准确性低的问题。

3、决策服务浅层次化。科技创新智库的服务对象不同,涉及面较广,既有国家层面的政府机构,也有中小企业的基础需求,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层次性。近年来,地方城市科技创新智库的数量激增,但能力不强、参差不齐。但不难看出,地方政府的科技决策依赖科技创新智库的支持,而科技创新智库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撑,科技创新智库要根据政府的需求建立常态化的沟通交流,为决策服务提供科学有力的数据支撑。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对比中国以及国外科技创新智库产品,不难看出地方科技创新智库存在缺乏统筹规划、视野不广、持续深入的决策服务不够的问题。

4、共享机制不足。推动地方城市振兴,促进科技的发展,必须提高智库之间科技资源和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共享。整合各智库的思想、观点,建立完善的共享机制,融合各智库的专业人才以及集成社会各界智慧,实现资源共享、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才能促进科技创新智库服务社会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发展。但是,目前许多地方科技创新智库在资源共享上的整体规划和统一布局不健全,研究内容“孤岛化”“碎片化”,科技资源的缺乏与浪费并存,缺乏有效的资源平台进行统一的汇总和共享。

(三)基于知识螺旋理论的地方科技创新智库发展路径。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的本质是以知识为基础对知识进行创造的过程,涉及到了知识的分享、整理、分析、内化等过程,知识随着科技创新智库的不同阶段而不断变换。科技创新智库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知识的一般属性。根据对地方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现存的问题,基于知识螺旋理论我们不难看出:在信息收集阶段,智库人员需要将咨询者的隐性需求转化为可理解的显性知识,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专业的人才支撑为咨询服务;在对项目任务进行分析时,需要利用相应的知识以及专业技术提供分析支持,促进知识的分析,即知识螺旋中结合化模式的应用;随后通过科学的决策,对信息进行某种转化机制成为更加具体、系统的知识,使之更容易被传播与交流;最后智库人员对知识进行传播共享,将科技创新智库的研究成果进行合作交流,形成能够被大多人理解认识的隐性知识,实现相关知识的内化。(图1

从图1可以看出,基于知识螺旋的地方科技创新智库构建中涉及到科技创新智库的人才支撑、技术支持、决策能力以及共享机制,在探究地方科技创新智库的发展路径时从这四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1、地方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应打好人才基础。人才支撑是建设科技创新智库的基础,是知识螺旋理论中外部化过程中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桥梁。它要求智库的成员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专业技术,还要求智库成员能将隐性知识外显化。因此,建设地方科技创新智库的基础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重视人才的教育培训,以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人才的专业素质,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具有宽视野、前瞻性思想,能为社会、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出谋划策的高端人才;另一方面地方科技创新智库需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关注科技创新智库人员的需求,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保障,其次打破传统的体制结构,建立“旋转门”制度,将已退休并具有丰富研究成果的专家进行返聘,将积累的经验传承下去,促进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保障人才的连续性,从而提高地方科技创新智库的水平。

2、地方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应深挖技术。技术支持是建设科技创新智库的必要条件,也是知识螺旋理论中结合化过程中显性知识相互转化和整合的过程。它是智库成员对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和整合的基础,也是科技创新智库的竞争力之一。因此,地方科技创新智库的建设需要深入挖掘现有技术,不断优化开发新的分析工具。将由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对策探讨等常规方法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和方法进行升级。借鉴国内外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的先进技术,开展国际交流,同时不断加强国内自主研发力量,重点借助互联网技术、新兴媒体,加速整合资源,不断促进地方科技创新智库组织中显性知识系统化的过程,为支撑科技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

3、地方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应提高决策能力。决策能力是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的关键所在,是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内化过程的体现。它要求科技创新智库为政策咨询和服务建设等社会前沿、热点问题提供客观、有效的建议策略。所以,地方科技创新智库的建设过程中可以与政府部门相结合,因为目前政府部门掌握着更多的有效统计信息,在与政府部门进行交流过程中,获得与政策战略有关的信息,获得完善的政策支持,为决策咨询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以实现决策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4、地方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应提高合作共享。合作共享是科技创新智库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社会化过程中隐性知识相互转化的过程。它要求科技创新智库在建设过程中拓宽智库的传播渠道,形成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目前地方科技创新智库数量众多,但是宣传意识薄弱,相互交流不足。因此,建立与国内外先进智库合作共享制度,各智库之间深入合作交流,加强协作创新,同时构建公共资源库、数据库和成果交流平台,促进资源共享、知识互通,真正实现知识传播与共享的动态螺旋过程。

三、结论

进入新时代,面临新的挑战,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智库的支持与决策,地方政府需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智库的建设与发展,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发展赋能。本文通过对地方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现状的分析,基于知识螺旋理论探究地方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发展路径,这对于推动地方科技创新智库的建设发展以及加强科技创新智库参与政府和企业决策的广度、深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Nonaka I.A dynamic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J.Organization Science199405.

2]林洁.美国智库的建设对发展我国智库的启示[D.武汉:湖北大学,2011.

3]王雪,褚鑫,宋瑶瑶,刘慧晖,杨国梁.中国科技智库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科技导报,2018.3616.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5760 位访客